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富明  杨雨环 《昆虫知识》1994,31(5):275-276,291
测报工作者都知道,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r深色型的发生与其种群密度相关,其深色型的出现是大发生的预兆。为了探索粘虫深色型的发生与其种群密度的定量关系,我们于1990年6~7月进行了二代粘虫室内饲养观察。6月中旬从田间小草把上采集拈虫卵决,置于室内孵化,按每瓶2、4、6、8、10、15、20头7种处理接入500ml玻璃罐头瓶内饲养观察,以禾本科杂草为饲料。整个幼虫潮逐日观察记载幼虫体色变化情况。据饲养发现,二代粘虫幼虫在孵化后第五~7天开始出现灰褐至黑褐色(统称黑褐色)过渡型深色个体,第6~10天站见黑色型个体。在室内饲…  相似文献   

2.
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在我国的远距离迁移为害已被标放回收所证实“’。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迁飞能力及有关规律,作者在室内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小地老虎飞翔生物学特性[1]。本文系飞翔活动观测的一部分。1材料与方法供试成虫主要来自室内饲养的二、三代幼虫,部分来自田间蛹Z幼虫以天然饲料饲养,成虫以5%蜜液饲养;饲养条件为22±20℃室温、60%~80%多相对湿度,光照为L13:D11小时。选择个体健壮、大小均匀的成虫,利用昆虫自由飞翔记录装置和昆虫吊飞装置(flightmill)等设备[3],分别观测自由飞翔和人为…  相似文献   

3.
黄曲条跳甲人工饲养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建立实验种群,是开展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各种研究的基础,解决其幼虫阶段的人工饲养技术是建立其实验种群的关键。介绍经改进后的黄曲条跳甲室内人工饲养技术,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方便地获取试虫的不同虫态;采用"小菜苗法"和"萝卜薄片堆叠法"室内饲养黄曲条跳甲幼虫,最高存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 白蚁属于社会性昆虫,营群体生活,分工严密,活动隐蔽,其饲养方法有别于其它昆虫。为了研究白蚁的生物学特性,并更好的预防和消灭它,因此在实验室内饲养以便于进行观察和试验。白蚁种类不同,要求的生态条件不同,所以饲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本文就家白蚁大群体及新建群体两种饲养方法,分述如下: 一、大群体饲养 为便于随时提供工、兵蚁做试验材料,可在室内饲养较大的群体。此方法简便易行,即将兴旺的巢群搬回室内,置放于特制的培养箱内饲养。箱内要经常注意添加  相似文献   

5.
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夜间气候为南风、多云、20~28℃的条件下,用香蕉培养基引诱、采集果蝇.室内或恒温箱中培养12 d,取野外果蝇三龄幼虫替代实验室长期饲养的果蝇幼虫,制作果蝇唾腺染色体.经剥离、解离、染色、压片,观察到比实验室饲养的果蝇染色体较大、个体更清楚的片子.  相似文献   

6.
甜菜夜蛾的饲养方法介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一种甜菜夜蛾的室内饲养方法 ,采用本方法累代饲养甜菜夜蛾 8代 ,平均蛹重达 1 1 2 .9mg ,平均化蛹率 97% ,平均羽化率为 91 .3% ,室内饲养结果表明 ,该饲养方法可用于室内大量饲养甜菜夜蛾  相似文献   

7.
梨小食心虫自然种群与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自然种群与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 以期为梨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以及测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室内继代饲养的和从田间采集的梨小食心虫, 在室内同等条件下饲养, 较系统地观察两者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主要生命表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 梨小食心虫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蛹期极显著长于自然种群(t=-10.78, df=4, P=0.0004); 卵期、 幼虫期以及预蛹期均稍长于自然种群, 但无显著差异。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幼虫存活率、 化蛹率、 羽化率极显著高于自然种群(存活率: t=-7.61, df=4, P=0.0016; 化蛹率: t=-24.32, df=4, P=0.0017; 羽化率: t=-6.96, df=4, P=0.0022); 两个种群的卵孵化率、 蛹重、 成虫寿命、 产卵前期、 产卵期及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自然种群蛀果率高于室内继代饲养种群, 但差异不显著。生命表分析表明, 梨小食心虫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种群趋势指数I、 净增殖率R0、 内禀增长率rm、 平均世代周期T、 周限增长率λ均极显著高于自然种群(I: t=-12.20, df=4, P=0.0003; R0: t=-11.72, df=4, P=0.0003; rm: t=-9.77, df=4, P=0.0006; T: t=-12.05, df=4, P=0.0003; λ: t=-9.79, df=4, P=0.0006), 种群加倍时间Dt极显著低于自然种群(t=7.17, df=4, P=0.0020)。【结论】室内继代饲养种群在室内连续饲养50多代后, 与自然种群比较, 不仅各生命表参数和钻蛀危害果实的能力没有下降, 反而在与自然种群同等的室内饲养条件下, 表现了更好的适应性, 在本供试条件下, 后代具有更大的种群增长潜力。所以, 利用室内继代饲养种群进行的相关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梨小食心虫预测预报与防治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群落生态构建过程是近年来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室内饲养可引起肠道菌群的剧烈变化,这种改变是否会影响群落的构建过程,一直未见报道。本文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对象,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探讨室内饲养和野生高原鼠兔肠道微生物群落在结构、功能以及群落构建过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繁殖季节,室内饲养组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野外组;群落丰度指数和群落覆盖度指数在非繁殖季节显著高于繁殖季节。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室内饲养组显著富集,而厚壁菌门(Firmicute)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在野外组显著富集;在野外组,Epsilonbacteraeot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在繁殖季节显著富集。菌群功能分析显示,室内饲养组与野生组在细胞通讯和心血管疾病通路存在显著差异;野外组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肠道菌群功能在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脂质代谢等通路存在显著差异。中性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室内饲养明显降低了菌群构建的随机过程。野外组生理状态也会降低菌群构建的随机性。本研究证明室内饲养和宿主生理状...  相似文献   

9.
莫剑鹏  陈定花 《昆虫知识》1996,33(5):299-300
近几年我国毛纺织品防蛀剂的研制发展较快,但为害毛纺织品的昆虫很难人工饲养,给生测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我们选择对毛纺织品为害较重的幕衣蛾Tineolabisselliclla(Hummel)进行了人工饲养,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饲养条件养虫室以6m2为宜,室内温度控制在24±1℃,相对湿度保持65%±5%,骤冷骤热容易造成幼虫死亡。此外还要注意室内卫生,防止其它害虫生长。2饲养容器及器具2.1 自然种群培养箱:一般采用木制或铁皮制箱,顶部盖80目铜丝网罩。将自然虫源引入箱后,任其生长繁殖,以便提供饲养虫源。2.2幼虫饲养容器:饲养容…  相似文献   

10.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近年来发生和危害严重的国际性检疫害虫。为了了解不同饲养条件和种内个体间相互感知对成虫生物学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群体饲养、 单对饲养、 无隔离单雌饲养、 视觉隔离单雌饲养和嗅觉隔离单雌饲养等5种处理, 在室内测定了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寿命、 取食量、 产卵量和产卵历期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 隔离饲养降低了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 且不同处理下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寿命和取食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但产卵量的差异不明显(P>0.05)。其中无隔离单雌饲养时成虫的平均寿命最长, 为32.40 d, 群体饲养的寿命最短, 为20.77 d, 且单雌饲养的寿命均比单对饲养和群体饲养的长。单雌饲养的3种情况下, 视觉隔离条件下的日均取食量最大, 为156.16 mm2, 嗅觉隔离的最小, 为107.35 mm2; 无隔离饲养条件下雌虫的产卵量最大, 产卵历期也最长, 分别为98.33 d和21.33 d。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白蜡窄吉丁种内个体间相互感知的阻断对成虫的取食、 发育和繁殖活动存在明显影响, 且嗅觉在其种群内的交流活动中作用最重要, 其次是视觉。此外, 个体之间的相互干扰或竞争对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这为生产上采用隔离措施如营造混交林带防治该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近年来发生和危害严重的国际性检疫害虫.为了了解不同饲养条件和种内个体间相互感知对成虫生物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群体饲养、单对饲养、无隔离单雌饲养、视觉隔离单雌饲养和嗅觉隔离单雌饲养等5种处理,在室内测定了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寿命、取食量、产卵量和产卵历期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隔离饲养降低了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且不同处理下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寿命和取食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产卵量的差异不明显(P>0.05).其中无隔离单雌饲养时成虫的平均寿命最长,为32.40 d,群体饲养的寿命最短,为20.77 d,且单雌饲养的寿命均比单对饲养和群体饲养的长.单雌饲养的3种情况下,视觉隔离条件下的日均取食量最大,为156.16 mm2,嗅觉隔离的最小,为107.35 mm2;无隔离饲养条件下雌虫的产卵量最大,产卵历期也最长,分别为98.33 d和21.33 d.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种内个体间相互感知的阻断对成虫的取食、发育和繁殖活动存在明显影响,且嗅觉在其种群内的交流活动中作用最重要,其次是视觉.此外,个体之间的相互干扰或竞争对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这为生产上采用隔离措施如营造混交林带防治该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灰胸突鳃金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胸突鳃金龟是沙区的重要地下害虫,以幼虫为害花生等作物的地下部分。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表明:该虫1年多发生1代,以3龄和2龄幼虫越冬。幼虫期326.3天;蛹期24.4天。成虫羽化一般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雄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雌成虫趋光性较弱,成虫寿命20天。每头雌虫产卵8~74粒,散产在5~10cm深的松温沙土中。室内饲养:卵历期平均18.45天,田间观察卵孵化盛期在7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3.
异色瓢虫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常被用来防治蚜虫、介壳虫、叶螨等害虫。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越冬代异色瓢虫自然资源,本研究调查了低温冷藏(3℃冷藏0,30,60,90,120,150 d)对吉林采集的越冬代异色瓢虫繁殖及其子代生长发育和捕食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历90 d冷藏的瓢虫产卵量最大,明显高于冷藏60 d个体的产卵量,与冷藏120 d、150 d及未经冷藏个体的产卵量不存在明显差异;经历不同冷藏期的瓢虫与室内人工饲养种群子代具有相似发育历期(约16.0 d);而且长期冷藏也未对瓢虫子代幼期的捕食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冷藏150 d瓢虫的子代在整个幼虫阶段能捕食662.8头蚜虫,与未冷藏个体和人工饲养种群个体不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开发利用东北地区越冬代异色瓢虫自然资源的生物防治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斜纹夜蛾的人工饲养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介绍一种斜纹夜蛾的人工饲养技术 ,室内连续饲养斜纹夜蛾 7代 ,平均蛹重达 4 0 6mg ,化蛹率、羽化率均为 90 %以上 ,该饲养方法可用于室内大量饲养斜纹夜蛾。  相似文献   

15.
大蠼螋Labidura japonica de Haan的特殊育儿习性,在昆虫中是有代表性的种类,国内对其详细研究报道,尚不多见。自1956年作者便结合自然观察进行了室内饲养,但由于大蠼螋的特殊习性和饲养技术问题,曾多次失败,直至目前才饲养成功。为了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和教学上的需要,整理出来供参考。 大蠼螋属于革翅目Dermaptera原螋科Labiduridae。此目昆虫是个体数量较少而分布很广的昆虫,据文献记载,已知有1,050种,分  相似文献   

16.
利用茭白、荸荠及水稻饲养二化螟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别用水稻苗、茭白、水稻 +荸荠 3种方法 ,喂饲二化螟Chilosupperssalis初孵幼虫 ,比较室内 3种饲养方法对二化螟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从而为二化螟的实验室饲养提供方法和依据。其中 ,在整个幼虫期用茭白饲养的二化螟幼虫发育历期和化蛹历期最短 ,分别为 ( 1 7 8± 0 5 )d和 ( 9 8± 0 8)d ,而用水稻苗饲养的二化螟幼虫发育历期和化蛹历期最长 ,分别为 ( 3 0 4± 1 2 )d和 ( 2 0 0± 1 6)d。水稻苗喂饲二化螟的雌雄蛹的比例较低 ,仅为 0 44;荸荠有利于雌性个体的分化 ,用水稻 +荸荠相结合喂饲二化螟的雌雄蛹比例为 1 1 8。用荸荠喂饲的蛹最重 (雌和雄蛹重分别为 71和 5 1mg 头 )。 3种饲养方法对二化螟的产卵率和孵化率无显著影响 ,但是 ,用水稻饲养二化螟蛹的羽化率比其它 2种饲养方法显著降低。由此可见 ,用茭白、水稻苗 +荸荠饲养方法进行二化螟饲养是切实可行的 ,它们有利于二化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为了供给教学、研究所需的大批成蚊和幼虫,需要在试验室内饲养,现将我们饲养埃及伊蚊 Aedes aegypti的方法简介如下。 一、成蚊的饲养 温度、湿度、通风和合适的饲料是成蚊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温度 埃及伊蚊所需温度较高,以26—29℃为宜。在冬季气温低的情况下,需在养蚊室内增设电炉(用导电器调节),以保持室温恒定。 湿度 一般保持60—70%相对湿度。可在蚊笼上放潮湿的泡沫塑料或温纱布,必要时还需在室内放水盆以增加湿度。 通风 养蚊室如无窗户,则需安装一个小电扇,使室内空气流通。电扇还可使热源及时  相似文献   

18.
<正> 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是我国北部省区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农作物幼苗。苏联和北欧一些国家从60年代末开始试用人工饲料饲养这种昆虫,但效果都不够理想;连续饲养的世代数也比较少(等等,1974;等,1975;Ekbom,1977;Sherlock,1979)。为了研究黄地老虎的生理生态特性,近年来我们成功地配制了以灰藜Chenopodium album L.(俗称灰菜)和麦胚为主要成分的人工饲料,至今已在室内连续饲养18个世代,生活力并没有明显地退化,未成熟期的存活率一般都在90%左右,雌蛾平均产卵量千粒左右。这种人工饲  相似文献   

19.
草鱼仔鱼耳石的自然标记和生长轮的清晰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野生和人工繁殖的草鱼仔鱼的耳石取出并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草鱼耳石一般有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原基和中心核 ,但有 0 4 1%~ 4 6 7%的样本具有双原基或双中心核。343尾野生仔鱼中 ,6 71%的个体在矢耳石和微耳石上具有营养转换标记 ,而 187尾人工繁殖的仔鱼中 ,在矢耳石和微耳石上出现营养转换标记的比例分别是 6 4 17%和 5 0 80 % ;在营养转换标记处 ,矢耳石和微耳石的直径分别为 5 4 12±9 4 9μm和 4 0 4 8± 7 0 2 μm (n =5 0 ) ;133尾野生仔鱼在转入实验室饲养的过程中 ,86 4 7%的个体在耳石上形成了转移标记 ;野生仔鱼生长轮纹清晰的矢耳石 (n =5 2 1)和微耳石 (n =5 2 1)样本的比例分别低于 10 %和2 5 % ,但在人工饲养仔鱼中 ,95 0 0 %个体的矢耳石 (n =186 )和 88 0 0 %个体的微耳石 (n =184 )具有清晰的生长轮纹 ;野生仔鱼经人工饲养后 ,其耳石上在饲养期间沉积的生长轮的清晰度亦明显比在野外生存期间沉积的高 ;对比实验显示饥饿对仔鱼耳石生长轮的清晰度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洲斑潜蝇室内饲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进添  刘秀琼 《昆虫知识》1998,35(5):269-273
筛选了室内饲养美洲斑潜蝇的适宜寄主植物,进行了饲养密度及成虫补充营养糖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初生菜豆PhaseolusvulgarisL.苗是室内饲养的适宜寄主植物,用该种植物饲养,幼虫饲养密度低于1头/cm2,则幼虫成活率大于90%,饲养密度提高,则幼虫成活率降低,每平方厘米初生叶饲养1头幼虫是适宜的饲养密度,成虫补充营养糖或蜜糖的浓度以8%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