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运平 《生物学通报》1993,28(11):4-5,17
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随着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入。植物分类学这一被认为古老的描述性学科也在不断改变自己。它广泛吸收并采纳了诸如细胞遗传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生物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思想、方法和资料,因此出现了许多分支  相似文献   

2.
温明章  杜生明 《生命科学》2008,20(5):827-829
本文简单介绍了自2002年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植物经典分类学的资助情况,包括项目数、队伍培养、研究类群、标本采集和植物修订状况等,并针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现代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树刚   《广西植物》1995,15(3):256-267
广西现代植物分类学研究历史可以区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欧洲、美洲人研究广西植物分类时期。第2个时期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植物学家研究广西植物分类时期。第3个时期是建国以后。在这一时期中,广西植物分类学家在我国兄弟所和同行支持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发表了许多在农、林、医药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的新种,研究了广西植物区系,出版了广西植物志第一卷等书。有些广西植物学家还参加中国植物志的编著,描述了若干个科的植物。  相似文献   

4.
植物分子系统分类学的新技术—VNTR及DNA指纹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先进的实验方法与较成熟的分析技术已开始进入植物系统分类学领域,使得这门学科逐步往分子水平迈进,可以直接对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分子基础DNA进行分析,以研究并揭示植物系统分类和进化的分子规律。继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被植物系统分类学采纳并应用以来,最近,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5.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要涉及许多植物物种,由于这些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广,所以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这些种确实有一定难度。而中国古代的诗词由于韵律优美,朗朗上口而广为传颂,其中所涉及的植物种名因而也为人们所熟悉。为了提高植物分类学理论课的教学质  相似文献   

6.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植物分类学研究的特点以及该时期代表的分类学家和他们的专著,分析了植物分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植物分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万兵  池洪   《广西植物》1987,(2):189-192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统计了我国植物分类学各分支学科的有关文献。并对各类文献数量和内容构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对植物分类学的学习兴趣愈来愈浓,本文基于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植物分类学”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巧用互联网资源,通过归纳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植物分类学,从而发展素质教育,培育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染色体研究的进展与植物分类学(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染色体研究的进展与植物分类学(上)徐炳声,张芝玉,陈家宽,洪德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9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关键词染色体,植物分类学ADVANCE...  相似文献   

10.
居群(population)概念和方法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依据我们近几年来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居群概念和方法对植物分类学的理论和实际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对我国今后展开植物学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植物分类学教学改革及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亮 《生物学通报》1996,31(12):33-33
植物分类学教学改革及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廖亮(江西省九江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九江332000)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植物分类学的教学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以下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1实行双线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植物...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学的基础分支学科是植物分类学,对这门分支学科的兴起,欧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约300年,希腊植物学家泰奥弗拉斯图斯将全部植物区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四大类,他同时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植物分类学中的物种问题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Nooteboom和Peter Raven都认为中国的分类学家往往持有狭隘的物种概念,而这是由于他们缺 少足够的标本,尤其是模式标本,因而不能充分研究种的变异性。Raven说这使他相信中国植物分类学 中真正的物种概念颇有模式概念的色彩。他们的说法不无道理。的确,中国的植物区系中可能有大量 的种其真实身份还有讨论的余地。根据单个性状或完全按营养器官性状来命名新种是常有的事。有些 学者甚至把发表新种作为其分类工作的主要目标。现有的、为数非常有限的关于中国植物变异式样研 究的证据证明有些“种”实际上是生态宗(Clinopodium)、地理宗(Cunninghamia和Indigofera)或呈地形 梯度变异式样的分类群(Lespedeza和Rhododendron)而已。根据表型的可塑性变化而命名的种曾经或 仍然被作为“好种”对待(Rorippa)。具各种不同叶形特性的种间杂种的分离系被命名为不同的种 (Ilex)。分类学上本来就已经很复杂的无融合生殖复合体由于新种的不断增加而变得更加复杂 (Malus)。对一个具有复杂变异式样的种的精心研究导致对25个种名的归并,其中有10个是80年代 由中国分类学家发表的(Clematoclethra)。诸如此类的例子随着研究工作的扩大而势必大量增加。传统 植物分类学主要或完全以形态性状为依据。外部形态性状具有比较容易观察和记录的优点。分类学种 概念能满足多种用途分类的需要。但如果把分类学种概念说成是完全凭分类学家个人的主观判断或甚 至偏爱而很难有是非之分就颇成问题了。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条件对种这个分类阶元作客观的解 释。正确的物种概念来自对植物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价值的正确和充分的理解。因此,作为标本室分 类学家,首先要研究尽可能多的标本。其次,尽可能收编来自其他方面的证据是十分可取的。这些证据 即使不是很有用的分类性状,对更好地了解或解释类群的变异式样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分类学家可 借以发现他所寻找的分类群在表型或基因型变异上的间断。对这两种间断的合理应用将导致在许多属内种级水平的更加合理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自林奈1753年发表《植物种志》已有258年的历史,植物分类学也经历了发展、昌盛和衰落的阶段。当今全球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同时,分类学研究也遇到了阻碍。学科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的关注。原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马金双教授在国内外奔走20多年,查阅保存世界各地标本馆和图书馆里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加工、汇编了《东亚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概览》一书。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瑞香科沉香亚科的分类学地位,结合其他亚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对从沉香属植物分离到的各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从二萜和黄酮(烷)的成分类型判断,沉香亚科的进化地位低于瑞香亚科;从三萜成分类型来看,其地位又比Gonystyloideae亚科稍高;同时2-(2-苯乙基)色酮类和二苯基甲酮类成分为沉香属甚至沉香亚科的特征性成分。因此,沉香亚科是瑞香科中进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类群,处于瑞香亚科和Gonystyloideae亚科之间。  相似文献   

16.
植物DNA条形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标准的、具有足够变异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在物种内的特异性和种间的多样性而创建的一种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从而实现对物种的快速自动鉴定。尽管这一技术在理论上和具体应用上仍存在很多争论。但DNA条形码概念自2003年由加拿大分类学家Paul Hebert首次提出后就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植物类群中条形码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稍落后于对动物类群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1)DNA条形码的选择及其评价仍没有统一的标准:(2)对类群较全面的形态分类学修订和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结合十分缺乏:(3)以往研究在取样上尺度较大,而对具体类群的研究较少,一个科或一个属只用有限的种类作为代表,同一种内的取样个体数量也不足,这样虽然表面上看来利用选定的DNA条形码可以较容易地把代表物种区分开,但实际上目前建议的植物DNA条形码(例如由生命条形码咨询委员会植物工作组最近提出的rbcL和matK)由于其分子进化速率较慢,在种级水平上,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历了适应辐射或快速进化的属来说,分辨率较低。而DNA条形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属内物种水平的鉴别,因此只有针对具体类群进行探索研究,发现进化速率较快、分辨率高且通用性好的条形码,才可能为建立完整的条形码数据库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植物比较形态学、化学分类学、古植物学、分支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结果,对传统 上将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群的一级分类提出了挑战,怀疑这样的分类是否能反映被 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势。我们认为分类必须建立在谱系关系上,以表示其自然系统。在早白垩世 结束之前,其中有一次被子植物大辐射,有8条主传代线似已明显出现。根据林奈阶层系统,我们以 “纲”级来命名这些传代线以显示被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向,虽然某些“纲”是并系类群。我们不否 认,我们是进化系统学家,并系类群可以作为一个自然类群来命名而被接受。这8个纲列述如下:木兰 纲、樟纲、胡椒纲、石竹纲、百合纲、毛茛纲、金缕梅纲、蔷薇纲。在本文中,每个纲只举其所包含的主要的科,至于纲间的系统关系,以及纲内的分类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 。  相似文献   

18.
从生物分类学的研究历史来探讨化石在分类学中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和思想观念更新的关系。用脊椎动物高级类群关系的变化作例子,说明化石类群在动物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便于国内外植物分类学同行的交流,本文介绍了48个国内尚未收入的植物分类学术语,提出了建议的中译名,并对10个巳有术语的定义和中译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经典植物分类学家与植物标本馆密不可分,标本馆所藏标本为其研究提供材料,而分类学家在野外标本采集则丰富标本馆馆藏。中国许多植物分类学家既做深入研究,又做艰辛之采集,秦仁昌便是其中一位,只是其蕨类植物研究名声过大,以致掩盖了他对标本馆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