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晚古生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廖卓庭研究员将他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地层古生物事业。在他近60年的职业生涯中, 足迹遍及神州大地, 研究涉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生物地理学、生物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及古生物地层学在油气和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等领域。他主要从事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的研究, 建立了22个新属和172个新种; 为华南乃至全国的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生物地层格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腕足动物化石材料。他长期工作在艰苦的新疆及周边地区, 范围涵盖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以及准噶尔、三塘湖、吐哈和塔里木盆地, 和同事们一起建立了新疆石炭–二叠系综合地层框架, 为新疆的油气和其他沉积矿产资源的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专辑收录了代表中国泥盆纪至三叠纪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研究论文13篇, 以纪念廖卓庭研究员为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最新的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动物的最早祖先应该早于埃迪卡拉纪,可能在大约635—850Ma的成冰纪就已经出现,但是缺乏可靠的化石证据。华北地台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前人曾在这套地层中陆续报道过大量的"后生动物化石"。然而,这些化石的动物属性均存在疑问。文中通过整理1979年以来报道过的相关化石,将其分为"水母状化石"、"遗迹化石"和"蠕虫状化石"3类,结合部分新材料的研究,分别对其形态、保存特征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认为其中大部分属假化石、MISS构造或可能的藻类化石,但以下几类化石作为可能的动物化石,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1)辽南五行山群的水母状化石;2)辽南兴民村组的水母状化石;3)部分遗迹化石(如辽南五行山群的Skolithos、北京青白口系的遗迹化石);以及4)"淮南生物群"的蠕虫状化石。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用的材料是作者在1957年采自我国新疆博罗霍洛山北坡的石燕化石。腕足动物化石发现于下石炭纪黑灰色薄层灰岩,其中并含有大量四射珊瑚化石。经多布罗留保娃(T.A.)和柯巴科维奇(H.B.)鉴定珊瑚化石有下列各种:Caninia ex.gr.spumosa Gorsky;Caninia spumosa var.aeseptata Gorsky;Caniniaaff.lenburbensis Lervia;Campophyllum aff.amplexoides Stuck.和Feberophyllum sp.等。腕足动物化石除以下描述的新属以外,经作者鉴定同层尚有下列各种:Dictyoclostusrobustus(Tolmatchev);Dictyoclostus crawfordsvillensis(Weller);Pseudosyrinx(?)plenus  相似文献   

4.
最新的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动物的最早祖先应该早于埃迪卡拉纪,可能在大约635—850Ma的成冰纪就已经出现,但是缺乏可靠的化石证据。华北地台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前人曾在这套地层中陆续报道过大量的"后生动物化石"。然而,这些化石的动物属性均存在疑问。文中通过整理1979年以来报道过的相关化石,将其分为"水母状化石"、"遗迹化石"和"蠕虫状化石"3类,结合部分新材料的研究,分别对其形态、保存特征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认为其中大部分属假化石、MISS构造或可能的藻类化石,但以下几类化石作为可能的动物化石,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1)辽南五行山群的水母状化石;2)辽南兴民村组的水母状化石;3)部分遗迹化石(如辽南五行山群的Skolithos、北京青白口系的遗迹化石);以及4)"淮南生物群"的蠕虫状化石。  相似文献   

5.
遗迹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在沉积物表面和内部所留下的生命活动记录.遗迹化石不仅与生物种类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还受到环境因子和沉积介质的影响和控制.地质地史时期的软躯体生物很难保存为化石,而它们生命活动的行为习性都烙印在了遗迹化石里.因此,遗迹化石成为探索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载体,在重建古环境和古生态、探索早期生...  相似文献   

6.
古杯动物分布广,种类多,演化快,是国际寒武系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性化石,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古杯动物化石的研究历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分类现状,评述Debrenne等的古杯动物化石新分类方案,并指出其与旧分类方案的差异及所存在的问题,认为随着古杯动物的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深入研究,及新的研究方法和分支系统学应用,新方案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和修正。评述研究古杯动物化石地层学意义,认为Atdabanian阶底部、Botoman阶底部和Toyonian阶中部的古杯化石组合能够应用在寒武纪早期洲际间地层对比上。文章还阐述中国古杯动物在系统分类学、生物地层学与其古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中国古杯动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叶肢介化石是我国北方中生代生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对古环境恢复和生物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北京西下白垩统芦尚坟组含丰富的昆虫、介形虫、植物、孢粉等化石,还发现了鱼和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但叶肢介化石以前并无正式报道。芦尚坟组及其上覆夏庄组的昆虫化石组合被称为"芦尚坟昆虫群",对京西地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描述产自北京市丰台区贺照云村附近芦尚坟组第四段的Eosestheria(东方叶肢介)1新种,认为芦尚坟组的叶肢介群落为衰落型Eosestheria群,与上覆夏庄组的Yanjiestheria(延吉叶肢介)群差异较大,与辽西阜新组的叶肢介群落联系紧密。我们认为芦尚坟组和阜新组时代接近,约为Aptian晚期。  相似文献   

8.
叶肢介化石是我国北方中生代生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对古环境恢复和生物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北京西下白垩统芦尚坟组含丰富的昆虫、介形虫、植物、孢粉等化石,还发现了鱼和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但叶肢介化石以前并无正式报道。芦尚坟组及其上覆夏庄组的昆虫化石组合被称为"芦尚坟昆虫群",对京西地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描述产自北京市丰台区贺照云村附近芦尚坟组第四段的Eosestheria(东方叶肢介)1新种,认为芦尚坟组的叶肢介群落为衰落型Eosestheria群,与上覆夏庄组的Yanjiestheria(延吉叶肢介)群差异较大,与辽西阜新组的叶肢介群落联系紧密。我们认为芦尚坟组和阜新组时代接近,约为Aptian晚期。  相似文献   

9.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其地理地貌类型齐全,生态与沉积环境多样,是进行微体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绝好天然场所.中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属于起始摸索阶段.真正发展并奠定基础的时期是在近30年以来,较为全面地开展了分类学、生态学、沉积学、生物地层学、古海洋环境分析与地质资源勘探应用研究等,基本摸清了各个主要类群的种类组成、生态环境、沉积分布及其历史过程的变化特征,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并在古环境应用研究方面实现与国际接轨.文章简要回顾和分析这一历程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杨钟健在古脊椎动物学中最早接触的是小哺乳动物,他研究了中国北方的啮齿类化石,从而在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发表了国人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他早期主要研究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后来研究重心转向中生代的四足类,尤其是恐龙为代表的主龙类.他是中国许多中生代类群的第一个研究者,在主龙型类、兽孔类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