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复发是新发结核病的主要来源,其中耐药结核病所占比例较大,使耐药LTBI复发的防控成为结核病研究的重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是开展耐药结核病防控相关机制研究、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药物和疫苗研究的基础。目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缺乏,而已有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潜伏-复发感染模型存在缺陷,如小鼠模型的潜伏期荷菌量偏高、复发期变异大,而猴模型的潜伏期和复发期不可预测。模型的可控性差使其应用困难,且缺乏可用的免疫学评价指标,导致远期复发无法预测。因此,基于现有H37Rv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展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通过选用新的抑菌剂和诱导剂,制备有稳定潜伏期、潜伏时长适中、复发起点和复发水平变异小的动物模型,是未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产生耐药性为结核杆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与治疗成败关系极大.了解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原因将有助于对耐药结核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目前对结核病耐药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从药物因素和非药物因素两个方面对结核病耐药性发生相关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的数量和种类增长迅速。结核病是目前病死人数最多的人兽共患病,犬、猫和鸟类都能感染发病,对人类,尤其是免疫抑制人群威胁很大。监测和防治宠物结核病对人类结核根除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耐药率的攀升是目前全球结核病防控面临的重大挑战。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其基因组中耐药相关基因发生点突变而获得耐药性。由于耐药相关基因通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突变往往会导致结核分枝杆菌自身适应性下降,即产生“适应性代价”。然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进一步积累其他特定突变来回复其适应性,这种能使其适应性上升的突变称为“补偿性突变”。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补偿性进化被认为是耐药结核病广泛传播与流行的生物学基础。近年来,在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领域,针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补偿性进化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分子机制、耐药突变的适应性代价与补偿性进化,以及补偿性进化如何影响耐药结核病传播等方面,综述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补偿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结核病的防治面临巨大挑战,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诊断和耐药性筛选和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是结核病防治的关键。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是一种经济、快速、易操作且不需要特殊仪器的表型实验技术,最近几年发展很快。本文综述了分枝杆菌噬菌体在结核病的诊断、耐药筛选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耐多药结核病的分子机制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发现已有 1 0 0多年历史 ,人们曾乐观地预言 2 0世纪末即将消灭结核病。然而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管理不善、药物供应不足质量不佳以及间断用药等 ,使结核分支杆菌不能及时被杀死 ,产生耐药性。当前耐药性结核病已成为结核病疫情上升和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约有 50 0 0万人感染了耐药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结核病是耐药结核病中后果最严重的一种 ,给结核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1 耐多药结核病的定义及其分类有关耐多药结核病 (multidrug -resistanttuberculosis ,MDR-TB)的定义 ,国际上目前…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致死率、致残率高,在全球传染病中居第2位。近年来耐药结核病所占比例逐年升高,成为消灭结核病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传统的耐药诊断方法基于培养,费时费力,所需技术要求高;而现有分子检测方法仅能检测少量抗结核药物的少数耐药基因。因此,更好地理解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机制有助于全面耐药诊断。本文对临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11类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及其相应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位点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尤其是对环丝氨酸、利奈唑胺、氯法齐明等二线药物的近期研究做了系统描述,为全面耐药诊断、精准治疗指导、新药研发及耐药机制深入研究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8.
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及其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广泛耐药结核病是指在耐多药结核病(即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的基础上,还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和至少3种二线静脉用抗结核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中的1种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我国是结核病高流行国...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多重耐药性(MDR)结核病病例的增多,造成了诊断和治疗上的巨大困难,严重影响到结核病的控制。本文阐述了多重耐药结核病的现状、传播、诊断和防治,并着重介绍了目前在耐药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耐药性的检定方面是的一系列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经过呼吸道感染后侵犯机体器官,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传统结核诊疗手段存在诊断效率低、易误诊漏诊、易产生耐药、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差等瓶颈问题,亟需开发快速、准确的结核即时诊断(POC)方法和安全、高效的结核治疗方案,切实解决结核防治难题。本文总结了纳米材料在结核病诊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旨在为开发新一代安全、快速、有效的结核病诊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抗真菌药物预防医院真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抗真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400例患者真菌医院感染情况,对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放化疗等相关病例,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真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6.5%(13/200例)和14%(28/200例),2组间真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是降低真菌性医院感染的一种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3月我院收治的671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719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5例,感染率2.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首(59.3%),其余依次为为胃肠道(17.2%)和泌尿道(11.7%);ICU的感染率最高,为22.0%,其次为外科系统(4.03%)和内科系统(1.71%)。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为51.0%,阳性率为78.3%,共检出1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7.6%,真菌占22.9%,革兰氏阳性菌占17.8%。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为放疗化疗(31.0%)、气管切开(15.9%)、导尿插管(17.9%)。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强化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PA的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收集的359株PA中,分离率居前3位的临床科室依次为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分别占38.1%、17.5%和13.9%;临床标本中以呼吸道标本分离率最高,占62.7%;P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9.7%),其次为阿米卡星(13.1%)和头孢他啶(17.8%),另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PA耐药性已十分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4.
W D Leers 《CMAJ》1980,123(4):275-280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as cultured from the bronchial washings of 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ronchoscopy consecutively with the same bronchoscope.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later confirmed in the first patient, whereas the second patient had clinical and serologic evidence of infection with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The bronchoscope had been cleaned with an iodophor disinfectant, which had not destroyed the tubercle bacilli. The agent recommended for chemical disinfection of fibreoptic bronchoscopes is 2% glutaraldehyde solution; the instrument should be immersed in it for 10 to 30 minutes. Five hours'' exposure to ethylene oxide is recommended for sterilization of instruments. These procedures must be preceded by adequate mechanical cleaning. Then transmission of pathogenic organisms during endoscopy, which can result in nosocomial disease, misdiagnosis or inappropriate treatment, will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15.
杨长琼  刘凤群  徐海  叶东  程乃俊 《生物磁学》2014,(14):2750-2752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3月我院收治的671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719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5例,感染率2.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首(59.3%),其余依次为为胃肠道(17.2%)和泌尿道(11.7%);ICU的感染率最高,为22.0%,其次为外科系统(4.03%)和内科系统(1.71%)。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为51.0%,阳性率为78.3%,共检出1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7.6%,真菌占22.9%,革兰氏阳性菌占17.8%。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为放疗化疗(31.0%)、气管切开(15.9%)、导尿插管(17.9%)。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强化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院内感染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强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合并院内感染,开始感染时即使用美罗培南28例,在其他广谱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改用美罗培南24例,美罗培南用法每次20mg/kg,每8小时1次,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美罗培南在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院内感染的有效率为82.7%(43/52),且副作用少。开始使用美罗培南组起效时间明显低于更换使用美罗培南组(P〈0.05),且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在开始即使用美罗培南组明显少于更换使用美罗培南组(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美罗培南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合并感染效果明显且较安全,可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合并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阑尾炎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普外科和肝胆外科在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之间的386例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被研究的病例中有28例发生院感(院感率为7.25%),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97例有3例发生院感,院感率为1.50%,化脓性阑尾炎189例中有2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23%。发生院感的病例中,切口感染有12例,占42.85%,其余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皮肤与软组织感染(1例)、其他感染(14例)。结论两种阑尾炎的院感率差异有显著性。引起阑尾炎院感的危险因素是抗生素使用时间过久和种类过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175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感染标本的培养及鉴定结果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比例,进一步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9例,感染率8.4%;最常见...  相似文献   

19.
院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长海医院院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对2000-2004年间在长海医院住院治疗患者的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5年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上升明显,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泌尿道,主要的致病菌为念珠菌。结论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病例近年呈上升趋势。白念珠菌仍是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20.
The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epidemiological danger of alcohol-addicted person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ho evaded treatment (the test group of 133 persons) and that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receiving adequate treatment under hospital conditions (the control group of 162 patients) was made. The morbidity level among relations having contacts with the patients evading treatment exceeded the morbidity level in the families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undergoing adequate treatment 4.5-fold for adults and 3.4-fold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 contamination level in the latter group being twice as high. Although no cases of the disease were registered in the foci of infection where sick persons evading treatment had low bacterial discharge, still the elevated level of infect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hese foci as compared with the foci where tuberculosis patients did not evade treatment (35.0% and 21.7% respectively) indicated that the foci of infection where such aggravating factors as alcohol addiction in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was present were rightly considered to be epidemiologically most dangerous. Persons suffering with both tuberculosis and alcoholism should be subjected to compulsory hospitalization as early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