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Huan冬季觅食地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无线电遥测的基础上,采用样方法对朱Huan冬季觅食地进行了调查。朱Huan冬季觅食地有冬水田、河流浅滩和水库3种类型。成鸟与幼鸟的主要觅食地类型及分布有明显的差别。位于海拔600-1000m的低山区冬水田是朱Huan成鸟 冬季最重要的觅食地,幼鸟我在汉江流域的河流及浅滩中觅食。对冬水田的主要栖息地特征的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朱Huan食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为觅食地的海拔高度,开阔度、面积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冬水田的恢复及保护对朱Huan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动物园自1986年对朱Huan进行易地保护研究以来,已繁殖了20多只,但都是人工孵化和哺育成活的,2001年试行朱Huan自然育雏,首次获得成功,作者对朱Huan育雏进行了系统观察。对亲鸟喂雏次数,换巢次数,从巢时间以及行为变化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3.
4.
野生朱Huan的新繁殖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长青  翟天庆 《动物学报》1999,45(3):359-359
  相似文献   

5.
洋县野生朱Huan的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鹮(Nipponia nippon)的繁殖状况 ,尤其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本文收集分析了 1 981~ 1 997年 1 7年朱繁殖资料 ,进一步研究了朱的繁殖及其数量 ,以期为朱保护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提供科学依据。1 研究方法自 1 981年朱被重新发现后 ,至 1 997年 ,每年3~ 6月繁殖期 ,固定人员 ,2~ 3人为 1组 ,在每个巢区设立观察点 ,进行跟踪观察 ,并详细统计每窝产卵数、孵化数、雏鸟成活数和死亡数。并结合平常的跟踪监护 ,调查分析种群数量动态 ,统计成鸟死亡数 ,然后进行整理分析。2 结果与讨论2 .1 种群数量1 98…  相似文献   

6.
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在陕西省洋县进行朱Huan研究过程中,对当地鸟类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记录到鸟类16目48科116属,共201种。  相似文献   

7.
两岁朱Huan(Nippon nipon)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天庆  王中裕 《生态学报》1994,14(1):99-101
  相似文献   

8.
朱Huan分布与栖息地内农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到2000年间,我们在陕西省洋县应用样方法调查了朱Huan(Nipponia nippon)活动区(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内所有正在使用的巢和部分往年的旧巢,以及主要夜宿地和觅食地,并将当地的地形,水系和居民区数字化,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对共空间位置的统计分析,发现朱Huan显著倾向于在村庄附近栖息。朱Huan的活动区与湿地的分布密切相关,而村庄都分布在湿地附近。朱Huan与人类保护一定的预警距离,同时也对农民的日常活动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我们分析了朱Huan二十年来的繁殖成功率,发现它与巢址到农户的距离无关。而且,朱Huan营巢的海拔逐年降低,其主要活动区正向人口更密的低海拔农村转移。因此,我们认为朱Huan对以人类为主导的山村生态系统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朱游荡期的夜宿地、觅食地、日活动行为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应用资源选择函数研究朱Huan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介绍了资源选择函数的原理与方法,并分析了朱Huan(Nipponia nippon)的巢址选择。我们将上述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展两种方法都显示水田面积,营巢树高度,海拔高度和人类干扰程度对朱Huan巢址选择有较大影响,而巢向,巢上郁闭度,坡向和坡度对朱Huan影响较小。然而,两种方法也有明显的差异,资源选择函数显示营巢地的坡位非常重要,而主成分分析显示植被密度比较重要。分析表明资源选择函数更好地反映了多种生境因素对朱Huan巢址选择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应用资源选择函数所必须注意的对照样方选择和参数的独立性问题,并提出了对朱Huan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产丙硫苯咪唑对朱Huan幼鸟消化道寄生蠕虫的驱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修  席永梅 《四川动物》1995,14(3):136-136
  相似文献   

12.
朱鹮游荡期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3.
越冬期黑颈鹤个体行为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李凤山  马建章 《生态学报》2000,20(2):293-298
越冬期黑颈鹤的个体行为可分为:取食、保养、争斗、警戒、运动行为、种间关系及领域性。随着冬季食物资源的逐渐减少,在取食行为中幼鹤由乞食、被成鹤供食转为向成鹤抢食。有些家族鹤为保证食物资源而建立领域,领域大小与家族内成员数无关,且在冬季(甚至1天内)是变化的。为获得食物和保卫领域,黑颈鹤之间(或与灰鹤之间)常发生争斗,争斗的主要形式是仪式化威胁。  相似文献   

14.
2013年4—7月,利用红外相机在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研究了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在繁殖初期和育雏期的日活动模式和集群行为。结果表明,血雉具有明显的昼行性活动规律,繁殖初期的活动高峰为6:00—14:00(n=42,P=84.00%),育雏期的活动高峰为6:00—12:00(n=111,P=60.33%),次高峰为12:00—18:00(n=63,P=34.24%)。繁殖初期记录了50群76只血雉,雌雄性比为1∶2.41,集群大小为(1.52±0.68)只/群,以孤雄(n=23,P=46.00%)和混合群(n=29,P=30.00%)为主。育雏期记录了184群321只血雉,雌雄性比为1∶1.81,集群大小为(1.74±1.21)只/群,以孤雄(n=75,P=40.76%)和家庭群(n=51,P=27.72%)为主。在繁殖初期和育雏期,不同集群类型出现的频率差异均极显著(繁殖初期:χ2=17.680,df=3,P〈0.01;育雏期:χ2=79.478,df=4,P〈0.01)。血雉的集群性较强,即使在以家庭生活为主的育雏期也常集群活动。  相似文献   

15.
长爪沙鼠在作物秋收期的行为适应特征及其生态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标志重捕方法并结合挖仓及相应的洞口研究了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在作物秋收期的行为适应特征,并通过田间他隔实验获得了长爪沙鼠季节性迁移的直接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作物秋收期该鼠具有特征性贮食活动,其贮食种类及贮食量随田间收割和运场进度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且此期生境迁移明显,显示主动迁移和胁迫迁移两类空间行为模式。这些适应性行为特征与秋收期农田种子资源及其可获得性的变化及农业措施密切相关。据此,结合当地秋收期的农作措施,着重从干扰长爪沙鼠贮食行为及控制冬贮种子资源量的途径,提出以行为管理为主的生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个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群生态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宝琦  钟态  巫吉 《动物学研究》1988,9(4):373-384
引言 仰鼻猴类(Rhino pithecus sp。)以大群生活在中国西南部高山森林里,吃花蕾、叶子或竹笋等(Elliot,1913; Allen,1938;Napier,1967)。近年有报道提出仰鼻猴营树栖生活(李致祥等,1981;谢家骅等,1982;史东仇等,1982)。对笼养金丝猴(R.roxellanae)的研究则指出仰鼻猴具有倾向于地栖的肢比指数、性二型和行为,且与地栖的狒狒(Papio)和猕猴(Macaca)等存在趋同现象(Davison,1982)。也有报道提出在野外曾见到滇金丝猴(R.bieti)在地面午休、短距离行走和类似猕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