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蕨类植物是最早登陆的维管植物,至今仍然是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可以通过改造生态环境影响森林群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它们对生态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其组成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组合也随着森林群落发生和发展而不断变化。为了解蕨类植物在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格局演变规律及其适应方式的选择,本文选择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中的草丛、灌丛、次生常绿阔叶林和地带性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以下相对简称“原生林”)等4个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类型中的蕨类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每一植被类型中选取4个5m×5m代表性小样方进行取样调查,对其主要数量特征、群落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不同群落间的相似性系数和蕨类植物的种类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展,草丛、灌丛、次生林和原生林各阶段植被中:(1)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而相似性指数依次降低;(2)蕨类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依次增大,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和均匀度并不伴随着群落的丰富度呈明显的规律性变化;(3)具革质叶的蕨类、阳生蕨类和进行无性繁殖的蕨类植物在各阶段所占的比例和重要值比重逐渐减少,而具草质叶的蕨类、阴生蕨类和进行有性繁殖的蕨类植物则  相似文献   

2.
在掌握蕨类植物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对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特性及生态分布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生态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古老蕨类植物分布广泛;(2)蕨类植物垂直分布较明显;(3)林下植被中蕨类植物优势显著;(4)国家重点保护蕨类植物分布多;(5)蕨类植物敏感指示性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湖南植物区系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进行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对岳麓山蕨类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①分布有蕨类植物共23科,包括40属73种.②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为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和金星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和铁角蕨属.③分布区类型以亚热带为主,属中国-日本区系.结论:岳麓山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4.
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结果表明,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185种蕨类植物,其中10种为广东新分布: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有刺凤尾蕨(Pteris setulosacostulata)、禾秆亮毛蕨(Acystopteris tenuisecta)、高大短肠蕨(Allantodia muricata)、细裂铁角蕨(Asplenium tenuifolium)、无盖肉刺蕨(Nothoperanema shikokianum)、蓝色鳞毛蕨(Dryopteris polita)、云南舌蕨(Elaphoglossum yunnanense)和黑鳞剑蕨(Loxogramme assimilis)。该地蕨类植物区系主要由亚洲热带亚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成分(各占约37%的种类)构成,以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的植物最为丰富,包含13种中国特有种但缺乏本地特有成分。垂直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植物(143种)生活在海拔900~1300 m的常绿阔叶林下,局限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的植物有15种,而局限分布于海拔1400~1700 m的植物有23种。该地的珍稀蕨类植物有马尾杉(Phlegmariurus phlegmaria)、华南马尾杉(P. austrosinicu)、薄叶阴地蕨(Sceptridium daucifolium)、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中华桫椤、白桫椤、长柄车前蕨(Antrophyum obovatum)、黑鳞复叶耳蕨(Arachniodes nigrospinosa)、两广鳞毛蕨(Dryopteris liangkwangensis)、云南舌蕨、燕尾蕨(Cheiropleuria bicuspis)、锯蕨(Micropolypodium okuboi)和穴子蕨(Prosaptia urceolaris)。  相似文献   

5.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态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区系有蕨类植物48科、118属、44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从蕨类植物的垂直分布、东西分布和生态类型的划分等几个方面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态进行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海拔分布上,蕨类植物有着与不同植被相关的生态适应性,2000~2800 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山顶苔藓矮林地带蕨类植物种类最为丰富,附生蕨类植物占到了该海拔地带蕨类植物总种数的28.5%;(2)东坡有蕨类植物387种,西坡则只有355种,东西坡共有种达295种;(3)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可划分为16个生态类型,本区明显地以阴生植物、亚高温植物和中生植物居多,附生植物种类所占比例大,旱生植物和石生植物种类少等为主要生态特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温度生态类型以亚热带植物种类为主,温带植物和寒温带植物少。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与附载植物的关系,调查了附载植物胸径、树高、枝下高及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按照径级分别对不周径级下的附载植物的附生蕨类植物的多样性进行偏相关分析,并采用方差分析判断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附载植物树高和胸径与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附载植物的枝下高与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表明较低的枝下高有利于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增加.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物种编目及其科属系统排列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文采用Flora of China使用的分类系统, 结合最新分子分类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年发表的新资料, 对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40科178属2,147种5个亚种118个变种, 其中特有种839个, 占总种数的39.08%。种数最多的5个科依次为鳞毛蕨科(505种, 含种下单位, 下同)、蹄盖蕨科(323种)、水龙骨科(280种)、凤尾蕨科(266种)和金星蕨科(209种); 种数最多的5个属依次为耳蕨属(Polystichum, 209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 176种)、蹄盖蕨属(Athyrium, 137种)、双盖蕨属(Diplazium, 98种)和凤尾蕨属(Pteris, 97种)。在地理分布上, 种数排名前5的省份为云南(1,365种)、四川(875种)、贵州(838种)、广西(785种)和台湾(779种)。含中国特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科属中, 排前3位的科分别为鳞毛蕨科(257种)、蹄盖蕨科(169种)和凤尾蕨科(113种); 排前3位的属为耳蕨属(140种)、蹄盖蕨属(82种)和鳞毛蕨属(61种)。  相似文献   

8.
杜维波  卢元 《生物多样性》2019,27(11):1260-773
物种编目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本文收集已出版的专著和文献, 查阅标本馆的馆藏标本信息, 在此基础上, 对黄土高原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科属排列采用Flora of China的分类系统, 科属界定依据分子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8科42属165种2亚种5变种, 其中中国特有种35种, 占总种数的20.35%。种类数量最多的5个科依次为凤尾蕨科(29种, 含种下单位, 下同)、鳞毛蕨科(28种)、水龙骨科(19种)、蹄盖蕨科(16种)和铁角蕨科(16种); 种类数量最多的6个属依次为铁角蕨属(Asplenium, 16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 15种)、耳蕨属(Polystichum, 12种)、岩蕨属(Woodsia, 11种)、卷柏属(Selaginella, 10种)和瓦韦属(Lepisorus, 10种)。黄土高原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中, 无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无中国特有属。依据生态类型可划分为4类, 即土生植物(112种)、石生植物(75种)、附生植物(18种)、水生植物(3种), 该区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土生或石生的种类占总种数的89.53%。在地理分布上, 黄土高原石松类和蕨类处于我国现生类群分布的边缘区域, 这与我国的石松类和蕨类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其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群落调查方法,探讨了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在坡向梯度上的变化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显示:(1)从北坡到南坡,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呈递减趋势;坡度、照度、土温、pH呈递增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在西坡明显低于其他各坡向;(2)物种多样性指数均由北坡向南坡依次递减;(3)一元性状功能多样性在各坡向间的差异显著(P<0.05),除LDMCFDrao外,其他功能性状均为北坡大于南坡;(4)多元性状功能丰富度与功能均匀度均由北坡向南坡呈递减的趋势,各坡向的功能均匀度差异性不显著。通过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发现,功能多样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决定因子与限定因子均存在差异: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主要环境限定因子为pH,功能离散度主要环境限定因子为土温;功能离散度主要环境决定因子为土壤含水量;(5)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功能丰富度呈正线性相关,与功能离散度呈负线性相关,而与功能均匀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调查和分析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的 4个坡向 (偏东坡N -E80°、偏西坡N -W 85°、偏南坡S -E10°、偏北坡N-W2 0°)人工油松 (Pinustabuliformis)林下地表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和结构特征。在 4个坡向的油松林下共发现 13种苔藓 ,各林下苔藓物种组成数量在 6 - 13种之间 ,并且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冰川青藓 (Brachytheci um glacile)、大羽藓 (Thuidiumcymbifolium)、厚角绢藓 (Entodonconcinnus)、密叶美喙藓 (Eurhynchiumsavatieri)、小酸土藓 (Oxysteguscuspidatus)和光萼苔 (Porellapinnata)为这 4个坡向油松林下的共有种 ,其中冰川青藓、大羽藓为优势物种。 4个坡向人工油松幼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出现频率分别为 10 0 % (偏西、偏北油松林 )和 96 .7% (偏东、偏南油松林 ) ,其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平均厚度分别在 5 .5 0 %± 0 .90 %至 2 5 .6 6 %± 2 .76 %、4 80 .6 7± 133.6 5至 2 72 4 .80± 4 19.72株 /m2 和 4 .73± 0 .31至 6 .83± 0 .73mm之间。无论是苔藓植物层片的多样性指数还是结构参数 ,均以偏东坡向的油松林下为最低 ;而偏西坡向的油松林下除厚度略低于偏南坡向外 ,其他指标均最高。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坡向是形成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和结构差异的重要环境因素 ,对苔藓植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11.
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群落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广东新会古兜山自然保护区中108个5m ×5m的蕨类植物样方调查,初步分析了样方中蕨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点及种群的多度、频度、重要值、蕨类的生长型、叶的性质和群落的外貌、季相等群落学特征。结果表明:(1)古兜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种类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特点,热带亚洲植物区系成分对古兜山蕨类植物区系有强烈影响;(2)由于蕨类植物种群的随机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异质性,种群的多度和重要值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正态分布规律;(3)样方中蕨类植物的形态外貌、叶的性质及其群落的外貌和季相均表现出典型的南亚热带蕨类植物群落特征;古兜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可划分为花篮状蕨类、树蕨类、匍匐类、攀援类、附生类5种生长型类型。  相似文献   

12.
李爱民  邓合黎  马琦 《生态学报》2012,32(15):4869-4889
以重庆市生态功能区为基本单元,用1998—2010年间重庆市蝴蝶群落调查的成果,总结、分析与物种多样性相关的数据与参数,报道了重庆市生态功能区蝴蝶多样性参数。采用路线法的调查方法,设置调查样带14503条,获知重庆市分布蝶类492种,隶属于12科,187属,其中,优势种36个,占总数的7.3%,常见种182个(37.0%),少见种155个(31.5%),罕见种119个(24.2%)。依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划分为14个功能区。其中,1、10功能区物种数在250种以上,物种丰度在30以上,种类优势度低于0.10;2、5、9功能区150种以上,物种丰度20—30之间,种类优势度0.10—0.14间;8、11、12、13功能区低于60种,物种丰度低于10,种类优势度0.17—0.32间。但是,物种多样性指数是6、7两个功能区最高(>1.8),4、5、8、14功能区在1.70—1.76间,2、3、11、12功能区最低;均匀度则是4、8、11三个功能区高于0.4,6、7、14功能区在0.35—0.4间,1、2、12功能区最低。最高的相对多度出现在功能区13,是33.55×10-3,功能区12居第二位(11.54×10-3),第三位是功能区1(6.59×10-3);最低的相对多度出现在功能区12(0.67×10-3),倒数第二位是功能区7(1.02×10-3),倒数第三位是功能区11。按照监测种类和类群选择的原则,选出监测种类24个,其中,甲等监测种类8个,乙等8个,丙等8个;类群12个,其中I类6群,Ⅱ类6群。  相似文献   

13.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蝴蝶特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9年6月~2003年4月间,对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蝴蝶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蝴蝶361种,分隶于11科190属。其中中国特有种51 种,占总数的14.1%;国家保护种10种,占我国两次颁布(1989和2000年)的保护物种名录中蝴蝶总数量(83种)的12.0%。通过以人工林生境为主的试验区、次生林生境为主的缓冲区和原生林生境为主的核心区等3个功能区中选择样点进行的蝴蝶多样性分析表明,缓冲区的物种多样性及科、属多样性均较高,且有众多的珍稀物种,是一个重要的蝴蝶生息地,应加强管制。进一步说明了保护蝶类的根本在于护林,进而为保护好广东省目前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热带亚热带低地森林提供依据。此外,本文将科、属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综合起来考虑,同时使用Shannon-Wiener指数与G-F指数,较为全面地评价了该保护区蝴蝶的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鼎湖山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82,自引:1,他引:82  
根据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6个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从种丰富度和不同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与植被类型、人为干扰程度、演替阶段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区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均匀率指数变化反映了其结构复杂程度、生境的差异。物种丰富和多样性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强而降低。群落内各层的物种丰富度的大小的顺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群落多样  相似文献   

15.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蝽类昆虫区系与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期间对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蝽类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在不同的生境、月份及海拔对该地区的蝽类昆虫种类及数量进行抽样统计,将调查到的物种进行编目,并采用Margalo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对其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鹞落坪共有蝽类昆虫102种,分别隶属于13科,77属。其中有33种为安徽省新记录种。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东洋种成分占优势,古北种次之,古北、东洋共有种最少。蝽类群落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境多样性指数高低顺序是:阔叶灌丛、阔叶林、灌草丛、竹林、农田;不同月份多样性指数高低顺序是:5,7,6,4,9和8月;不同海拔多样性指数高低顺序是:1100,800,700,600,900,1000,1200,500和1300m以上。多样性、均匀性及丰富度的相关分析说明:在不同生境、不同月份、不同海拔,鹞落坪蝽类群落多样性H′指数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是一致的,H′与均匀度均不一致。鹞落坪蝽类群落β多样性指数受生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广东松群落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样方法研究了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广东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在2 000 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68种,隶属于38科57属,其中有广东松、白豆杉和福建柏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群落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80 7和3.977 3。群落优势科为山茶科、樟科、壳斗科、木兰科和杜鹃花科等,植物科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型等占优势,体现了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种群的立木结构表明广东松无更新幼苗,属于衰退种群,将来可能被阔叶树种群取代。对广东松群落的保护,将有利于群落中多个濒危植物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东石门台保护区猴头杜鹃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植被样地调查法研究广东英德石门台保护区最高峰船底顶的山顶矮林猴头杜鹃群落的物种组成、科属的地理成分。结果表明,2500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112种,隶属于47科78属。群落数量优势科为蔷薇科、杜鹃花科、壳斗科、樟科、冬青科和山茶科等,优势种为猴头杜鹃、广东松、疏齿木荷、矮冬青、树参、小叶罗汉松、异株木犀榄、南方铁杉和五列木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941和4.977。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型等占优势,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分布型和热带亚洲分布型为主,体现了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种群年龄结构表明,建群种猴头杜鹃属于增长阶段,而优势种广东松属于衰退种群,针叶植物白豆杉和小叶罗汉松更新幼苗较多,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生境破碎化对城市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生态廊道作为城市中的绿色线性空间,对缓解城市化进程下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具有重要作用。自生植物不仅是城市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乡土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资源,在低维护植物景观营造中起到关键作用。聚焦北京温榆河-北运河生态廊道,在对廊道自生植物总体物种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城市化梯度上自生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差异,并分析不同自生植物种群对城市化水平的适应性。共调查到温榆河-北运河自生植物195种,隶属于73科,156属,以自生草本植物为主。各城市化水平下自生木本植物的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中低城市化水平下草本植物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随着城市化水平升高,自生乔木和一、二年生的β多样性升高,自生多年生草本、自生入侵植物和外来植物的β多样性值下降。在城市化梯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均值排序为入侵植物 > 乡土植物 > 国外外来植物 > 国内外来植物。将生态廊道自生植物按照生态位宽度划分为广适型、中适型和狭适型,并依据生态位重叠筛选了与15种入侵植物在城市化梯度上适应性相近的自生乡土植物种类。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营造稳定的低维护自生植物群落,抵抗外来入侵植物的扩散,实现城市河流生态廊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型底栖动物在当地生物多样性、食物链构成、水质指示和物质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国内对森林内陆水体(湖泊、水库、溪流)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综合调查较少。作者于2019、2020年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9个采样点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定性调查, 采样点涵盖保护区不同功能区、海拔、水体环境和水体底质。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门6纲18目38科57种, 水生昆虫稚虫占大多数, 且多喜好清洁流动水体。在低海拔实验区即可采集到种类与数量可观的清洁水体指示物种。当地的大型底栖动物以亚热带森林典型物种为主, 多偏好栖息于流动水体, 反映了保护区的物种区系及其水体环境。本研究可为保护区的物种编目、环境评估和长期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