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转hpRNA基因水稻抗水稻矮缩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发夹结构的双链RNA(hairpin RNA,hpRNA)能高效诱导转录后基因沉默的发生.以水稻(Oryza sativaL.)矮缩病毒(RDV)基因组中第八片段编码区128~754 bp的序列为臂构建hpRNA,并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ROK-2上.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水稻"中花11".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共获得12株阳性转化体.用带有RDV的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接种Tl代转hpRNA水稻,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对RDV具有高抗性或表现为症状延迟.而相同序列的有义链的转基因水稻和空载体的转基因水稻表现为典型的RDV侵染症状.HpRNA在转基因水稻中对RDV高抗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矮缩病病毒(RDV)具有多种蛋白质和RNA构成的核衣壳结构, 但是特异性的RNA与蛋白质、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 即有关病毒粒子的装配机理还没有完全阐明. 从细胞内和细胞外两个研究层次详细研究了RNA与蛋白质相互结合情况, 研究发现, P7蛋白能特异并牢固地与RDV基因组的全部12条双链RNA结合; 推定为RNA聚合酶的P1蛋白、鸟苷酰转移酶的P5蛋白和P7蛋白被包裹在病毒核内, 根据体外结合实验, 它们能与病毒转录产物mRNA结合; 从病毒感染的组织中能够提取得到完整的、有感染活性的病毒粒子, 以及缺失P1, P5, P7蛋白和基因组双链RNA, 没有感染活性的空壳病毒粒子; 在病毒粒子中P7蛋白能够与P1蛋白和P3内衣壳蛋白形成蛋白复合物. 这些结果揭示了RDV病毒粒子装配的一种可能的模型, 即核心蛋白和病毒mRNA首先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以筛选和富集病毒RNA, 接着包装成为完整的、具有感染活性的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3.
水稻矮缩病毒大外膜蛋白基因的合成,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用基因枪法将含有RDV第五片段反义核酶序列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ROKII转化水稻幼胚,在G418存在的条件下,约2~3个月可筛选出抗性愈伤,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培养可分化出幼苗。经Southern杂交法检测为阳性的水稻幼苗进行抗病性测定显示,转RDV反义核酶基因的水稻植株对RDV的复制和症状有显著抑制作用。转基因植株发病较轻,并能部分结实,而对照植株则明显矮化且大多不能抽穗。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RT-PCR),在人工合成的引物引导下,扩增出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第一片段(S1)全长序列及第五片段的部分序列(S5Ⅲ),将扩增的片段分别克隆到克隆载体pGEM7Zf(+)及pUC19的Smal位占上,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以此基础上,利用PCR引入的方法将核酶序列引入到S5Ⅲ片段反义链上以构成反义核酶基因S5ⅢR,将S1片段5’端部分序列(S1-1)及S5ⅢR基因克隆的  相似文献   

6.
水稻矮缩病毒第一号组份基因和编码蛋白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水稻矮缩病毒(RiceDwarfVirus,简称RDV)是我国南方水稻病毒病的重要病原,属植物呼肠孤病毒。从中国福建分离物中克隆了基因组第一号片段(S1)的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DV福建分离物S1克隆片段全长4422bp,含有一个长4332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个由144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P1),分子量为164kD.根据基因序列,对推测的P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序列中含有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polymerase-RDRP)保守序列:motifI(DXXXXD)、motifⅡ(SGXXXTXXXN)和motifⅢ(GDD),除此之外,在模式Ⅲ后还存在一个很保守的区域EXXKXY。由此说明RDVS1编码的蛋白P1可能是病毒的一种RDRP。将RDV福建分离物引核苷酸和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日本流行株系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5%和97%。RDV福建分离物S1序列已被DenBank接受,号码为U73201。  相似文献   

7.
水稻矮缩病毒小外壳蛋白基因的合成、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叶寅  高炬 《Virologica Sinica》1991,6(4):381-384
从感染水稻矮缩病毒(RDV)的水稻叶片中分离纯化了RDV,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为引物,合成了长度为1.0kb的小外壳蛋白基因,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UC-19载体上。以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得到其全长序列,同已发表的RDV日本分离物小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相比有很高的同源率。  相似文献   

8.
经RT-PCR扩增出水稻矮缩病毒(RDV)中国分离物非结构蛋白基因S6,并克隆至pGEM-Teasy载体上,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日本株具有高度同源性,并且含有较高比例的稀有密码子。将S6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6P-1,并转化大肠杆菌,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以表达的融合蛋白作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S6蛋白的抗血清,ELISA测定表明,该血清与抗原共价特异性反应,抗血清的效价为1:3000.Western blot印迹实验表明该抗血清能特异性检测RDV感染的水稻组织中的S6蛋白,因而可作为感染RDV的水稻植株的分子手段。  相似文献   

9.
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数据库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二级数据库的构建是生物信息学新的重要领域。目前部分生物的基因组序列测定完成后,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使二级数据库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水稻矮缩病毒是一种在日本、中国和东南亚感染水稻的病原微生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根据国际和国内对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的研究,利用已有的基因序列和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数据,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参考国际通用数据库的格式,尝试建立一个简洁的、友好的通用性好而且专用性强的二级数据库: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数据库。希望能够为研究普通水稻矮缩病毒的粒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提供一个良好的工具,为从事水稻矮缩病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工作者提供方便和帮助,并为探索二级数据库的构建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D,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是以灰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介体灰飞虱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能通过虫卵传毒.近十几年水稻...  相似文献   

11.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属黄症病毒科家族,其基因组包含6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将BYDV的6个基因分别克隆到pWEIMING101载体上,得到重组基因.电击转化农杆菌后,利用农杆菌瞬时表达方法渗透注射转GFP基因的本氏烟草16c植株的叶片,在长波长紫外灯下观察GFP的表达,并通过Northern blot证明所得现象.研究结果表明,BYDV的PAV株系ORF4编码的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是RNA沉默抑制因子,其表达可以抑制局部和系统RNA沉默.BYDV-MP与GFP的双链RNA(dsGFP)共表达后仍能抑制RNA沉默,荧光强度与叶片中GFP的mRNA和其沉默降解形成的siRNA的量有对应关系,其N端核定位序列对抑制局部基因沉默起主要作用,第5、6位氨基酸是抑制基因沉默的关键氨基酸.BYDV-MP单独渗透注射的部位均产生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2.
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资源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稻黑条矮缩病严重影响我国水稻生产,培育高抗黑条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迫在眉睫。获得抗性好的水稻资源是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保存的2000份水稻地方品种连续2年设置2个试验点的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连续2年没有发病的资源38份。对这38份中农艺性状较好的6份粳稻资源进行人工室内接虫鉴定,获得高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资源1份。与感病对照相比,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在抗病品种体内的表达量下降71.5倍,表明抗病品种对RBSDV在体内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抗病育种和抗性基因的定位、克隆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3.
转病毒来源发夹RNA小麦表现对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飞  张文蔚  肖红  李世访  成卓敏 《遗传》2007,29(1):97-102
将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复制酶基因片段和CP基因片段构建成可在植物细胞内表达含有双链复制酶RNA(茎)和反义CP RNA(环)的复合发夹RNA结构, 希望能够诱发植物体针对病毒的RNA干扰作用, 从而达到抗病毒目的。利用基因枪法将该结构导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细胞后, 通过在幼苗再生阶段进行以叶片为模板的快速PCR来加速阳性植株的筛选过程, 最终共获得基因组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小麦再生植株21株。对再生植株接种不同剂量的病毒, 其中9株对BYDV-GPV有低度抗性, 表现在低接毒量时无症状, 接毒量提高时发病且严重; 6株具中度抗性, 表现在低接毒量时无症状, 接毒量提高时局部有不严重症状; 6株具高度抗性, 两种情况下均无症状。抗性实验结果表明, hpRNA介导对BYDV的抗性可能受到BYDV含量的影响, 具有剂量效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省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河北省的玉米粗缩病的病毒分离物为材料,对我国南北方两种病毒分离物进行了比较研究。两种病毒分离物的粒子大小形态相似,且在血清学上密切相关;二者的介体、寄主相同,并引起相同的症状,提纯两种病毒分离物的基因组片段凝胶电泳显示它们相应的基因组片段之间大小极相似。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caked dwarf virus),RBSDV的S7和S8设计引物,利用PR-PCR技术,在两种病毒分离物中均可特异扩增到预期大小的片段,序列测定比较分析表明:它们的同源性达97.0%-98.9%,与日本RBSDV的同源性(92.2%-95.5%)高于与意大利MRDV的同源性(76.6%-88.4%)。从而认为我国南方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北方和玉米粗缩病都是同一种病毒-RBSDV引起的,也就是说我国北方的玉米粗缩病病原实际上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而不玉米粗缩病毒。  相似文献   

15.
质粒介导的核衣壳蛋白siRNA干扰A型流感病毒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可引起鸟类、多种禽类、人类和低等哺乳动物的严重疾病[1],该病毒基因组为负链单股RNA病毒, 分8个节段,容易引起抗原漂移和抗原变异,现有的疫苗和药物不能有效的控制该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6.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virus)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可引起鸟类、多种禽类、人类和低等哺乳动物的严重疾病[1],该病毒基因组为负链单股RNA病毒,分8个节段,容易引起抗原漂移和抗原变异,现有的疫苗和药物不能有效的控制该病毒感染。RNA干扰是由双链RNA(dsRNA)引发的信使RNA(mRNA)序列特异性消减现象,是一种保守的抗病毒机制,已发现于线虫、植物和哺乳动物中[2]。自然发生的RNAi是由一种dsRNA特异的的核酸内切酶Dicer RDE1引发的,它将dsRNA切割成21~23nt的小分子干扰RNA片断(small interferenceRNA,siRNA),siRNA再与某…  相似文献   

17.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like higher plants, need to coordinate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to cope with environmental cues. To achieve this, various signal molecules are transported between neighboring cells and distant organs to control the fate of the recipient cells and organs. RNA silencing produces cell non-autonomous signal molecules that can move over short or long distances leading to the sequence specific silencing of a target gene in a well defined area of cells or throughout the entire plant,respectively. The nature of these signal molecules, the route of silencing spread, and the genes involved in their production, movement and recep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Additionally, a short section on features of silencing spread in animal models is presented at the end of this review.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中遗传表达的稳定性,以及目的基因表达与抗病性的关系,最终得到转基因纯合株系。方法:以采用花粉介导法将RDV运动蛋白缺陷型(RDV MP^-)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478的转基因种子(T0)作为试验材料,对其或其后代进行潮霉素抗性筛选、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含量测定、农艺性状筛选,以及田间接种病毒的抗病鉴定。结果: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从T0种子获得了11株疑似转化植株;对T1、T2、T3代转基因植株的PCR分析证实目的基因已导入玉米植株,并显示随着转化植株世代交替,目的基因可稳定遗传给下一代,且目的基因在待测材料中的检出比例也随着代数的增加而提高;目的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结果为1.83-11.57ng/mg叶片鲜重之间;田间接种玉米矮花叶病病毒试验结果证明转化植株比对照植株的抗矮花叶病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个别株系在T1代的发病率就为0,T1、T2、B代转化植株的抗病性逐代提高,比临近对照的抗病性提高2~5级;目的基因表达量与植株(系)的抗病性显著相关,r=0.923,P〈0.01;入选纯合系的农艺性状也有较大变化,穗粒数比对照系增加约5%。结论: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筛选到转基因抗病玉米纯合株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RT-PCR技术克隆了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湖南鼎城株系的基因组S10片段(SRBSDV-HuNDCS10),并对其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RBSDV-HuNDC S10片段全长为1797bp(登录号:JQ337964),含有1个ORF,编码557个氨基酸残基的衣壳蛋白,推测分子量约62.6kD,推测等电点为7.62,与已报道的广东、海南和云南分离物病毒的S10作比较,它们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9.7%、99.0%和98.4%,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100.0%、99.5%和99.3%。对SRBSDV-HuNDCS10及部分Fijiviruses病毒对应片段在5’URT与3’URT存在的保守序列和互补序列进行了归纳,对其ORF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motif查找,得到该属(Fijiviruses)氨基酸序列的10个保守区段。此外,进行了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及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发现了3个可能的N端豆蔻酰基化位点,可能与病毒的侵染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