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室内观察,星豹蛛在安徽省芜湖市(12.7—29.8℃)一年发生不完全的二代,以若蛛和成蛛越冬。雌蛛一生只交配一次,多次产卵。越冬代雌蛛平均产卵囊2.4个,每个卵囊平均具卵52粒;第一代雌蛛平均产卵囊2.2个,每个卵囊平均具卵39粒。卵粒孵化率最低为65%,最高达100%。从若蛛发育至成蛛,一般蜕皮5—6次,少为7次,雌雄性比为1.5:1,成蛛平均寿命为133.2天。  相似文献   

2.
星豹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Koch广泛分布于我省各地,主要活动于干旱地区。能捕食麦田、棉田、谷子、玉米以及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的害虫。由于它具有种群数量大,分布广,体型较大,捕食量大,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游猎性等特点,是一种比较有利用价值的蜘蛛。现将1982—1983年的观察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星豹蛛求偶和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对其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描述。雄蛛"俯卧撑"式动作(push-up)在求偶中具重要作用。交配初期,两侧触肢交替插入;随交配进行,单侧触肢连续插入3~5次后才换另一侧触肢插入,触肢每插入一次,基血囊膨大多次。完整交配一次雄蛛触肢器平均插入次数为29·625。交配前求偶时间、交配持续时间和有效交配时间分别平均为6min、32min25s和11min11s。星豹蛛雄蛛可进行多次交配,而雌蛛一般为单次交配。雌蛛交配状态(是否已经交配)影响其同类相食行为,已交配雌蛛对雄蛛同类相食率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蛛对雄蛛同类相食率。  相似文献   

4.
用陷阱法和目测法对丘陵区各个栖境的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C.L Koch(Lycosidae:Pardosa C.L.Koch)做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星豹蛛5月下旬前主要在边界、沟渠、碎石路和斜坡处活动,而苹果园中相对较少.当边界、沟渠和碎石路植被长高后,星豹蛛迁移至周围的苹果园中.6月下旬7月下旬苹果园中星豹蛛受高温影响数量下降明显;8月下9月其数量又有较大回升.研究还发现,10月中下旬星豹蛛在背阴地带出现的频率明显少于光照较好的地带;同期星豹蛛可能还有趋向干枯杂草的习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Hidryta sp.和Idris sp.对云南洱海周边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Boes.&Str.)和星豹蛛Pastvigera C.L.Koch卵孵化的影响,对具卵囊的拟环纹豹蛛和星豹蛛进行为期1年的野外采集和室内卵囊孵化观察,发现Hidryta sp.寄生蜘蛛卵囊后,每个卵囊内仅羽化出1只蜂,不再有幼蛛孵化出;而被Idris sp.寄生后每个卵囊羽化出一至数十只蜂,仍有幼蛛孵化出。比较未被寄生与被寄生蜘蛛卵囊的孵化量显示,拟环纹豹蛛未被寄生与被Idrissp.寄生后的孵化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星豹蛛未被寄生与被Idris sp.寄生后的孵化量问存在显著差异(P〈0.01)。比较单位个体孵化量显示,Hidrytasp.对拟环纹豹蛛卵孵化的影响程度大于Idris sp.;而Hidrytasp.对星豹蛛卵孵化的影响程度小于Idris sp.。  相似文献   

6.
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对云南洱海周边地区的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Boesenberg et Strand,1906)和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Koch,1878卵袋中寄生蜂种类及其寄主的选择性作了为期1年的调查研究.共发现了2种寄生蜂,即Idiolispa sp.和Idris sp.,两种寄生蜂均可不同程度地寄生在两种蜘蛛的卵袋里.Idiolispa sp.偏好寄生拟环纹豹蛛的卵袋,而Idris sp.则不具寄生偏好性,两种蜘蛛均是其适合的寄主.分析了Idiolispa sp.产生寄主选择偏好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星豹蛛不同地理种群COⅠ基因序列差异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豹蛛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的农田、果园、菜田及森林等生态系统中,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本文测定了采自山西临汾、运城、晋中和忻州4个地区的星豹蛛地理种群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932bp),并对此序列及从NCBI网站GenBank上下载的采自国内10个省市星豹蛛相应序列一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采用距离矩阵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不同的分子系统树,得到了相似的拓扑结构,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了星豹蛛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星豹蛛地理种群间的COⅠ序列同源性达98%~100%,显示出较大的遗传差异。序列比对后从供试14个COⅠ序列中共检测出41个变异位点和6个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综合分析,星豹蛛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进一步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证明了星豹蛛成为我国广布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青杨天牛姬蜂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杨天牛姬蜂Xylophrurus sp.隶属于姬蜂科的沟姬蜂亚科Gelinae,裂跗姬蜂族Meso-stenini,横沟姬蜂亚族Ischnina,是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innaeus幼虫的一种寄生天敌。该种及其属在我国均是新纪录,分布于辽宁(沈阳)、河北(张家口地区)等地。作者于1979—1981年对此蜂进行了初步观察。 一、成虫形态特征 体长7.8毫米左右,头、胸部黑色,头前部密布点刻,两复眼内缘略平行,唇基与脸之间有唇基沟,上唇外露,不为唇基所遮盖,唇基端缘中央有一小齿,上颚末端二齿,下齿稍大于上齿。触角丝状,柄节、梗节各1节,鞭节20节,第1—4鞭节等长,第5节端部和第6—9节雌蜂为白色,雄蜂则仍为黑褐色,末节稍大,顶端平截。翅透明,密生细短毛,前后翅外缘淡黑  相似文献   

9.
星豹蛛和沟渠豹蛛为我国农林的重要天敌。两种豹蛛成蛛外形较易区别,但各龄幼蛛的特征前人没有描述,本工作将这两种豹蛛幼蛛各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星豹蛛Pardosa astigera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告星豹蛛的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星豹蛛染色体数目为:雄体2n=28,雌体2n=30,性别决定机制属于X_1X_2O型。X_1为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X_2为全部染色体中最短的。全部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这个结论可以被C-带标本所证实,且C-带带纹大小及染色深浅均无明显差异。G-带处理得到了稳定的、有重复性的带纹。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星豹蛛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星豹蛛(Pardosa astribera Koch)在20℃、23℃、29℃、32℃和35℃6种恒温条件下的发育历期、幼蛛存活率、成蛛产卵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组建了星豹蛛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种群增长表,结果表明星豹蛛在所试验的6种恒温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可保持上升趋势,其中以在29℃条件下种数量增长最快、繁殖1代种群数量对增加37.78倍;以在20℃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最慢,繁殖1代其中种群数量可增加15.77倍。  相似文献   

12.
13.
星豹蛛Pardos astigera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震玲  王秀珍 《蛛形学报》1996,5(2):145-148
首次报告星豹蛛的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星豹蛛染色体数目为:雄体2n=28,雌体2n=30,性别决定机制属于X1X2O型,X1为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X2为全部染色体中最短的,全部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这个结论可以被C-带标本所证实,且C-带带纹大小及染色深浅均无明显差异,G-带处理得到了稳定的,有重复性的带纹。  相似文献   

14.
黑革蟹蛛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革蟹蛛(Coriarachne melanocholica Simon)的成蛛和幼蛛常年在松树枝干上活动取食,是松蚜和松干蚧等松林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现将观察资料整理如下,供作保护利用之参考。 这种蟹蛛雌体长4—5毫米。雄体长3.5—4毫米。卵圆形,初产时淡黄色,孵化前变为暗黄色。卵块成堆状,包被于卵囊中。卵囊白色,椭圆形,由上下两片组成。初孵幼蛛头胸部浅绿色,腹部灰白色。一龄幼蛛脱皮后变为灰褐色,体形与雌成蛛相似。 黑革蟹蛛一至二年发生一代,以成蛛和幼  相似文献   

15.
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 Wang et al.,产自广西宁明县。雌蛛比雄蛛个体大,体长约6~9mm;步足长约7~10 cm,重46~58g;遍体多黑褐色绒毛和长毛,腹部背面有5条虎皮状花纹。螯爪长约1cm。该蛛穴居地下,穴呈圆形,结构简单,深约50~100 cm,洞口布以蛛网。据文献报道,该蛛毒液具有较强的哺乳动物毒性和一定的昆虫毒性,在开发新型抗感染、抗肿瘤药物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前景。1995~1998年期间,笔者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虎纹捕鸟蛛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对四种微蛛(草间小黑蛛)、驼背额角蛛、食虫瘤胸蛛和隆背微蛛)的卵袋形态特征及其护卵习性进行了较详尽的比较和描述,对于它们各自卵袋的识别和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星豹蛛精子的超微结构和精子发生(蜘蛛目:狼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的精子发生过程和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星豹蛛的精子发生有下列特征与其他蜘蛛的研究结果相同:1.染色质浓缩;2.精子的囊内形成;3.顶体泡出现,并有一直穿到核管的顶体丝;5.轴丝为9×2+3型;6.精子成熟时盘曲;7.精子在输精管内进行包装。同时,我们在研究中获得如下新的资料:1.在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巢外层出现上皮细胞;2.中心粒在精子发生的前期为平行排列,到后期变为垂直排列;3.微管环在前期见于核膜外,随后消失;后期见于细胞膜下,最后消失;4.没有线粒体和鞭毛通道,但在胞质中有成群的电子致密圆泡和一膜状结构;5.顶体泡锥形,部分内陷到核内;6.精子包装为闭精武。上述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探讨蜘蛛目的系统发生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陈博  文乐雷  赵菊鹏  梁宏合  陈建  焦晓国 《生态学报》2017,37(11):3932-3938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雄性产生精子(精液)也需付出代价。雄性除了依据配偶质量和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度适应性调整生殖投入外,雄性在求偶和交配行为上也相应产生适应性反应,求偶和交配行为具有可塑性。目前雄性求偶和交配行为可塑性研究主要集中于雌性多次交配的类群中,在雌性单次交配的类群中研究甚少。以雌蛛一生只交配一次而雄蛛可多次交配的星豹蛛为研究对象,比较:(1)前一雄性拖丝上信息物质对后续雄蛛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2)雌雄不同性比对雄蛛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星豹蛛前一雄蛛拖丝上的信息物质对后续雄蛛求偶潜伏期、求偶持续时间和交配持续时间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前一雄蛛拖丝上的信息物质对后续雄蛛求偶强度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性比对星豹蛛雄蛛求偶和交配行为都没有显著影响。可见,星豹蛛雄蛛对同种雄性拖丝上的化学信息可产生求偶行为的适应性调整,而对性比不产生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采自浙江的嗜蛛姬蜂族Polsphinctini1新属:斜脉姬蜂属Reclinervellus gen.nov.及1新种:背凹斜脉姬蜂Reclinervellus dorsiconcavus sp.nov.。  相似文献   

20.
黑革蟹蛛是游猎于侧伯树干上的一种蜘蛛,能捕食侧柏树上多种害虫,如侧柏松毛虫,侧柏毒蛾,柏大蚜等。在泰山一年一代,一年中有在次产卵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