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抗震  杨星科 《昆虫知识》2003,40(3):211-217
从比较形态学 ,特别是外生殖器形态研究和生物地理学等诸方面对天牛科高级阶元的分类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据此总结了当今关于天牛科高级阶元分类的几个观点 ,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 1 )天牛科包括 :锯天牛、异天牛、幽天牛、椎天牛、锯花天牛、膜花天牛、花天牛、天牛、沟胫天牛共 9个亚科 ;( 2 )瘦天牛亚科 (Disteniinae)提升为瘦天牛科 (Disteniidae) ;( 3 )狭胸天牛、裸天牛、暗天牛和盾天牛 4个类群的分类位置还有待确定 ;( 4 )也正因为上述 4个类群的分类地位尚未确定 ,因而天牛总科的提法和天牛总科下分几个科的问题尚待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测定了天牛科3亚科9种昆虫线粒体16S rDNA基因约500bp的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和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并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数据,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分析天牛科3亚科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分子系统树其分支结果一致,可将内群分为2个分支,第1个分支包括沟胫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第2个分支包括花天牛亚科。16SrDNA基因对天牛科亚科间系统发育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核内核糖体小亚基序列的蝗总科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核糖体SSURdna全序列对蝗总科(Acridoidea)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依据测定的8种蝗虫的SSU Rdna全序列 (平均 1.844 bp),并从GenBank中选取了6种内群种类和2种外群种类的SSU Rdna同源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利用Clustal、MEGA 和 PHYLIP 软件构建分子系统树(距离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最小进化法 Minimum Evolution)。结果显示: (1) 蝗总科是一个单系类群;(2) 锥头蝗科(Chrotogonidae)和瘤锥蝗科(Pyrgomorphidea)亲缘关系较近,为蝗总科最原始的类群;(3) 网翅蝗科(Arcypteridae)和槌角蝗科(Gomphoceridae)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4) 斑翅蝗科 (Oedipodidae)为最进化的类群; (5) SSU Rdna序列保守性强,转换transition)取代的速率大于或接近颠换(transversion)取代的速率;(6) 在系统树中,总科首先分离,大多数同科不同属的类群以高置信度聚合在一起,说明SSU Rdna序列适合用于蝗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4.
蝗总科部分种类16S rDNA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将自测的我国直翅目蝗总科8科8个种和从互联网GenBank中检索到相关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16S rDNA序列片段进行同源性比较,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并构建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480bp的序列中。A T约占70.7%,G C为29.3%,颠换取代(transversion)的速率大于或接近转换取代(transition)的速率,其中188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直翅目蝗总科有差异的188bp中,属内种间的碱基序列差异仅为1.5%,科内属间为3.5%~3.6%,科间差异为4.8%~15.8%,亚目间差异达到15.2%~25.6%。分子系统树表明:科内的属和属内的种均优先聚在一起;蝗总科8科的起源关系为:锥头蝗科→瘤锥蝗科→癞蝗科→斑翅蝗科→剑角蝗科→网翅蝗科和槌角蝗科→斑腿蝗科;锥头蝗科与瘤锥蝗科关系较近,是蝗总科内最原始的类群;槌角蝗科和网翅蝗科互为姐妹群,与最进化的斑腿蝗科关系较近;蚤蝼科为独立的一支,最先分出,似为一个亚目,与现用的分类系统有明显差别;哈螽科(螽嘶总科)和蟋蟀科聚在一起为剑瓣亚目(Ensifera),蚱科和蝗总科的8科组成短瓣亚目(Caehfera),同现用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天牛总科高阶元的进化关系,为解决天牛各亚科之间进化关系和归属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18S rDNA(V4、V7区)分子标记,分析和测定了49种天牛基因序列,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3科2亚科21种天牛的18S rDNA基因序列,采用邻近法(Neighbor Jointing,NJ)、贝叶斯推论法(Bayesian Inference,BI)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对天牛总科3科6亚科的70种天牛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探讨天牛高阶元类群的进化关系。【结果】研究表明:序列分析比对后得到序列为703 bp,碱基A、T、C、G的含量分别为21.1%、26.3%、23.6%和28.9%;变异位点(Variable sites)98个占全部位点的13.9%,简约信息位点(Parsimony informative sites)45个占全部位点的6.4%;转换(Transition)/颠换(Transversion)的平均值R值为2.79,转换大于颠换。进化树结果显示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锯天牛亚科Prioninae和瘦天牛科Disteniidae为单系性进化群,这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似。【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天牛总科高阶元的系统发育树,研究证明18S rDNA(V4、V7区)是探讨天牛高级阶元分类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18S核糖体RNA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瑛  陈晓峰  刘伟  周红章  赵珩 《昆虫学报》1999,42(3):241-247
克隆并分析了鳞翅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18S核糖体RNA基因(18S rDNA)的全序列,将该序列与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捻翅目和弹尾目各一种昆虫的同源保守区进行了比较。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在18S rDNA结构上彼此较为相似,捻翅目昆虫的18S rDNA分子结构表现出与其它目昆虫有较大的差异,但相对与弹尾目昆虫的18S rDNA较为接近。该结果支持了有关捻翅目属于一个独立的目级分类阶元的论点。  相似文献   

7.
菖蒲属长期以来被置于天南星科,但近年来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菖蒲属与天南星科的关系较远,应成立一个单型科,即菖蒲科(Acoraceae)。本文选择菖蒲科3个种及1个变种即金钱蒲(Acorus gramineus),石菖蒲(A.ttrinowii)。金边菖蒲(A.tatarinowii),金边菖蒲(A.tatarinowii var.flawo-marginatus)和菖蒲(A.calamus)不同染色体倍性的4个居群进行了核糖体RNA内源转录间隔段(ITS)进行测序。并据此讨论了菖蒲属的属下系统关系,结果表明,菖蒲科为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不同倍性的菖蒲构成一个自展数据支持率为100%的分支,无中肋的金钱蒲,石菖蒲和金边石菖蒲构成另一个自展数据支持率为100%的分支,通过比较分析菖蒲科与其相关类群之间18S和rbcL两段DNA序列,对菖蒲科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在基于18S和rbcL的系统树中,菖蒲均处于单子叶植物中较为孤立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科的系统发育:核糖体DNA ITS区序列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9.
核糖体DNA ITS区序列在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被子植物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在植物属内,近缘属间乃至科内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结合作者在中国姜科山姜属(Alpinia Roxb.)上的研究,对ITS区序列在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价值作一简要综述,对其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使君子科风车子亚科核糖体DNAITS区序列分析及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和亚洲,美洲和澳洲也有少量分布。全世界有约20属,近 500多种(Exell & Stace, 1996) 。我国有 6属约 25种,均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主产云南及海南岛(徐廷志,1984)。其中,除使君子属(Quisqualis)仅有2种外,桃仁树属(Terminalia)和风车子属(Combretum)是全科最大的两属,榆绿木属(Anogeissus)在我国只有一种,它是我国北热带季节性雨林中的建群树种之一(傅立国,1992),萼翅藤…  相似文献   

11.
基于18S rDNA的蝗总科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及分类系统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刘殿锋  蒋国芳 《昆虫学报》2005,48(2):232-241
将自测的我国直翅目蝗总科7科7种和从GenBank中下载的17种直翅目昆虫的18S rDNA序列片段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用似然比检验的方法对序列比对结果进行了碱基替代模型的选择,以蚱总科的Paratettix cucullatus和蜢总科的Stiphra robusta作外群,用NJ、MP、ML和贝叶斯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1 849 bp的序列中,有205个变异位点,74个简约信息位点; A、T、C和G的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3.9%、24.3%、23.8%和28.0%,碱基组成基本上无偏异。分子系统树表明:所研究的内群聚为4支,锥头蝗科、瘤锥蝗科、斑腿蝗科、网翅蝗科、槌角蝗科和剑角蝗科都不是单系。建议将蝗总科分为4科,即锥头蝗科、大腹蝗科、癞蝗科和蝗科。  相似文献   

12.
文中综述了核糖体基因在黏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现状,并就目前黏菌分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28S rDNA 的叩甲科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叩甲科(Elateridae)昆虫核糖体28S rD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从分子水平研究叩甲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并和传统分类结果相比较,为我国叩甲科分类系统的论证和进一步修订奠定基础。【方法】将自测的我国9种(含两个地理种群)共10个叩甲科昆虫样品的28S rDNA基因片段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32种叩甲科昆虫进行同一性比较,用DNAStar Lasergene v 7.1.0和MEGA4.0(NJ法、MP法和ME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在获得的890 bp的序列中,保守位点477个,占全部位点的56.1%;简约位点291个,占全部位点的34.2%;G+C的平均含量为63.9%,明显高于A+T的平均含量,碱基组成偏向G和C;转换(transition)稍高于颠换(transversion)。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叩甲科昆虫各亚科内各种间遗传距离在0.000~0.130之间变动,明显小于各亚科之间的遗传距离。不同的系统发育树都支持叩甲科为一单系群,并将10个亚科聚为4个聚类簇:聚类簇Ⅰ为梳爪叩甲亚科(Melanotinae)+叩甲亚科(Elaterinae),聚类簇Ⅱ为槽缝叩甲亚科(Agrypninae)+萤叩甲亚科(Pyrophorinae)+单叶叩甲亚科(Conoderinae),聚类簇Ⅲ为小叩甲亚科(Negastriinae)+心盾叩甲亚科(Cardiophorinae),聚类簇Ⅳ为齿胸叩甲亚科(Denticollinae)+尖鞘叩甲亚科(Oxynopterinae)和异角叩甲亚科(Pityobiinae)。它们来源于2个支系,支系1包含聚类簇Ⅰ,支系2包含聚类簇Ⅱ、聚类簇Ⅲ和聚类簇Ⅳ,而Senodonia quadricollis总是单独作为一支与其他叩甲分开。【结论】本研究证实了过去基于成虫和幼虫形态为基础的分类系统的基本合理性,一是叩甲科为一单系类群;二是叩甲科可明显地分为4个簇群;三是心盾叩甲亚科(Cardiophorinae)为一单系类群,但其他许多亚科存在并系的情况,特别是Senodonia quadricollis的归属还需进一步论证。28S rDNA 序列分析是一种很好的研究叩甲科从种级到科级各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物地理学、形态学、生态学、行为学、生理学、天牛—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地质学、气候变迁等诸方面,探讨了天牛科高级分类阶元实体的进化证据,提出了各阶元实体进化关系的新假说。研究结果表明,沟胫天牛亚科、锯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可能于侏罗纪在冈瓦纳古陆上分化出来;花天牛亚科和幽天牛亚科于白垩纪在劳亚古陆上分化出来。各亚科的进化顺序有两种可能:(1)沟胫天牛亚科、锯天牛亚科、天牛亚科、花天牛亚科、幽天牛亚科;(2)沟胫天牛亚科、天牛亚科、锯天牛亚科;花天牛亚科、幽天牛亚科。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各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5.
聂瑞娥  杨星科 《昆虫学报》2013,56(9):1055-1062
鞘翅目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类群, 分为原鞘亚目(Archostemata Kolbe, 1908)、 藻食亚目(Myxophaga Crowson, 1955)、 肉食亚目(Adephaga Schellenberg, 1806)和多食亚目(Polyphaga Emery, 1886)。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系统学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鞘翅目系统学研究中。本文综述了鞘翅目高级阶元的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基于分子生物学手段, 分子分类学家提出了关于鞘翅目高级阶元分子系统学很多假说, 分子分析结果支持鞘翅目的4个亚目各为单系, 而亚目间的系统关系还不统一。基于分子手段对于亚目内的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比如: 分子系统学结果支持肉食亚目的水生类群和陆生类群分别为单系, 水生类群为一次起源。目前, 鞘翅目高级阶元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 主要表现为: 材料选择有限且不均衡、 基因数目和适合度不理想, 以及一些关键节点研究的欠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应用较多的核基因组的核糖体DNA基因间隔区序列主要有5S rDNA基因间隔区、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基因间间隔区IGS.虽然这些间隔区序列在长度、结构等方面各不相同,但都具有进化速率较快的特点,在植物属及属下分类水平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中非常有用.本文重点就核基因组的5S rDNA基因间隔区以及IGS在植物中的特点以及各自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天牛科昆虫高级分类阶元实体的进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生物地理学、形态学、生态学、行为学、生理学、天牛—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地质学、气候变迁等诸方面,探讨了天牛科高级分类阶元实体的进化证据,提出了各阶元实体进化关系的新假说。研究结果表明,沟胫天牛亚科、锯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可能于侏罗纪在冈瓦纳古陆上分化出来;花天牛亚科和幽天牛亚科于白垩纪在劳亚古陆上分化出来。各亚科的进化顺序有两种可能:(1)沟胫天牛亚科、锯天牛亚科、天牛亚科、花天牛亚科、幽天牛亚科;(2)沟胫天牛亚科、天牛亚科、锯天牛亚科;花天牛亚科、幽天牛亚科。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各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选择28S rDNA D2区基因,针对GenBank中姬小蜂科总计542条相关序列,借助Blast Align、MUSCLE及TN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亚科水平的姬小蜂科快速DNA分类鉴定方法。建树结果对目前分类系统中姬小蜂科4亚科分类体系(Bouek,1988)予以支持;综合分析结果基本支持对于姬小蜂亚科以及灿小蜂亚科的分族、分属方法。同时对地位不明的两属Anselmella和Ophelimus的分类学地位提出了假设。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对中国柽柳科3属10种代表植物的ITS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属内片段长度、GC含量和位点变异量上均比较一致;ITS-1长度为249 ̄269,ITS-2长度为224 ̄253,GC含量46% ̄63%,信息位点占总位点的30%。运用PAUP软件分析得到了单个最简约树,总步长为395步,一致性指数CI=0.916,保持性指数RI=0.886。柽柳属的6个类群县100%的强支  相似文献   

20.
金粟兰属的系统发育:核糖体DNA ITS区序列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