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生理学的在体实验通过逆向激动法鉴定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神经元,由于此法记录的稳定性很差。因此,一般只限于记录细胞外电位。最近,通过离体实验的方法已经记录到稳定的细胞内电位;但在制备下丘脑组织成薄片时,往往改变或破坏了鉴定神经内分泌神经元的通路,使电生理鉴定无法进行。Bourque等最近成功地制备出完整的大鼠离体下丘脑。由于它保留着供鉴定用的传出纤维,因此,适用于对神经垂体和结节漏斗部神经内分泌神经元进行细胞外和细胞内电生理与神经药理学研究。将大鼠断头后,立即取出大脑和完整的垂体,然后分离出下丘脑,通过颈动脉血管进行离体灌注。在这样制备的下丘脑标本上,可以持续观察逆向激发电位和周期性突触电位达15小时以上。Bourque等首先  相似文献   

2.
下丘脑神经元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逆向鉴定、细胞内微电极,定位标记及慢性微电极等多种技术的运用,下丘脑神经元的电生理研究取得一些进展: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具有三种自发放电型式并对本身功能有返回性影响。加压素能神经元具有渗透敏感性但与渗透压感受器非同一细胞。体温调节神经元可分为温度检测器及中间神经元两型。下丘脑腹内侧核及外侧区神经元对血中葡萄糖、游离脂酸敏感,因此提出了摄食调节的不同学说。  相似文献   

3.
Yang SC  Dong JR  Qu JG  Hu XT  Wang ZB 《动物学研究》2011,32(4):421-427
为了区分移植神经细胞和宿主细胞,便于将来在宿主体内对移植细胞进行在体的电生理记录以及其它方面的研究,通过机械损毁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脑损伤模型。结果发现,通过机械损毁的方法,在大鼠大脑皮层形成形态规则的损伤空洞,其模型稳定,重复性好;在空洞内进行干细胞移植,能够长时间存活,移植神经干细胞绝大部分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只有少量细胞分化为胶质细胞,而且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分界明显;对移植细胞进行单细胞电生理记录,记录到神经元放电信号。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机械损毁的方法,在大鼠大脑皮层成功建立了一个稳定、精确定位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界限的脑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4.
Tu YL  Liu YB  Zhang L  Zhao YJ  Wang L  Hu ZA 《生理学报》2003,55(2):206-212
为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的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实验观察了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变化与年龄的同步化程度,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生物家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记录4—28d 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postsynaptic currents,PSCs)。共记录15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睁眼前与睁眼后组中无反应型细胞数量,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数量、细胞的输入阻抗有显著性差异。成功标记23例神经元,不同年龄的神经元的形态学成熟度不同。低输入阻抗神经元在形态学上属成熟型,高输入阻抗神经元属幼稚型。该结果表明,大鼠在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形觉刺激以及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作用下的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形态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与年龄的同步化程度大于皮层下结构。  相似文献   

5.
下丘脑通过分泌神经激素控制垂体前叶功能,继而调节体内肾上腺、甲状腺及性腺等内分泌器官的活动,唯有胰岛例外,它的活动似乎不受下丘脑的直接调节控制;但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生理实验室Moltz等报道,他们从大鼠的下丘脑提纯出一种物质,可以刺激胰岛释放胰高血糖素,作者将其命名为胰高血糖素释放因子(glucagon releasing factor,简称GLRF)。作者将一万只大鼠的下丘脑正中隆起部分收集在一起(干重164g),先用盐酸、丙酮及石油醚粗提取,然后在G-25 Sephadex上做柱层析,对洗脱液各部分进行生物活性鉴定,观察其对离体胰腺和在体灌流胰腺释放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刺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液中存在着某种能特异性地刺激胰高血糖素释放的物质,但并不刺激胰岛素的释放。将具有生物活性的这部分洗脱液冰冻干燥,进一步用羧甲基纤  相似文献   

6.
哺乳和应激等刺激既能促进催产素释放,又可抑制黄体生成素分泌,提示这些神经内分泌反应之间存在着功能上的相互作用。已知产生并释放催产素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的神经元均位于下丘脑,其末梢终止于正中隆起的外侧带。Gambacciani 等推测,催产素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的释放进而抑制黄体生成素分泌,为此,他们采用了离体脑组织孵化技术,检验了催产素对内侧基底部下丘脑或正中隆起释放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的影响。实验用雄性大鼠,断头后取其正中隆起或内侧基底部下丘脑(包括弓状核、腹内侧核和ME),在通氧、  相似文献   

7.
以Halasz刀游离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区,切断ARC与其它脑区的神经而保持其与垂体的神经内分泌联系。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了刺激这种游离的ARC对丘脑束旁核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双孔脑片电生理实验系统及其在脑缺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片标本兼有在体和离体细胞培养的某些特点。与离体细胞培养相比,其神经环路较完整,可研究原有神经环路不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证明离体脑片能重复出整体动物大多数电生理现象。与整体动物相比,离体脑片排除了血脑屏障,可在解剖显微镜直视下将电极插到特定部位,不需立体定位;改变灌流人工脑脊液或气体成分即可控制标本环境、调节或改变神经元兴奋性;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有利于长时间观察。由于上述优点,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建立起脑片实验方法,用于生理、病理和药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缰核与生殖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细胞外放电。结果:①本实验观察到动情前期及动情间期大鼠缰核(habenular nucleus,Hb) 的神经元对阴道、宫颈刺激(vaginocervicalstimulation,VC刺激) 发生两种反应。一类神经元对VC 刺激发生放电频率增快或持续时间延长的反应,即VCE 神经元,另一类神经元则对VC刺激发生放电频率降低或暂时终止的反应,即VCI神经元。动情前期大鼠的VCE及VCI神经元多呈周期性放电;②本实验还发现,大鼠Hb 中对VC刺激发生反应的性相关神经元中多数为非特异性反应型神经元,即对VC刺激和夹尾等其它刺激发生兴奋或抑制反应,少数为特异反应型神经元,即只对VC 刺激发生反应。结论:①提示这两种神经元可能与神经分泌活动有关; ②特异反应型神经元的存在表明,Hb 可以接受VC刺激的传入信息,并对其发生反应。VC刺激可能通过影响Hb 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影响生殖神经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胞内记录猫体感皮层内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Chen JH  Teng GX 《生理学报》1999,51(1):31-37
为了从细胞水平探讨皮层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本文应用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观察了猫体感皮层内脏大神经皮层代表区的851个神经元对电刺激内脏大神经的诱发反应及电生理特性。其中412个单位为内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其自发放电有多种形式,根据诱发反应现象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内脏伤害性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反应(517%)、抑制性反应(3131%)及混合性反应(17%)三类。在形式上具有潜伏期长、反应形式复杂等特点。实验发现85个神经元为内脏及肋间神经的会聚反应细胞。部分神经元用神经生物素进行细胞内电泳标记以显示功能细胞所在层次及形态。结果说明皮层体感神经元具有内脏伤害性感受的作用,并从细胞及突触后电反应特点上探讨了内脏痛的感受机制。  相似文献   

11.
皮质酮对大鼠下丘脑薄片室旁核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勤  邢宝仁 《生理学报》1990,42(5):476-482
本实验应用离体大鼠下丘脑薄片技术,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观察了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自发电活动,以及皮质酮对自发电活动的影响。在36个下丘脑薄片上观察了104个室旁核神经元的自发电活动,其放电形式主要有三种:慢而不规则(50个,占48.1%)、快速连续(44个,占42.5%)和周期性放电(10个,9.4%)。在进行皮质酮灌流的实验中,这104个单位有25个在皮质酮(10~(-7),10~(-6)mol/L)作用后,自发放电明显减少,有8个单位出现兴奋效应;其余的没有观察到明显反应。上述33个产生反应的神经元其反应特点是:潜伏期短、反应的程度与皮质酮浓度有关、糖皮质激素胞液受体阻断剂 RU38486可以阻断这种反应。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快速影响下丘脑薄片内某些室旁核神经元的电活动,为甾体激素的快速非基因机制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提示室旁核神经元膜上有糖皮质激素受体存在。  相似文献   

1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神经元是哺乳动物中枢生殖调控体系的最终共同通路。然而 ,由于GnRH神经元在脑内数目稀少以及散在分布 ,长期以来给GnRH神经元的分离鉴定和功能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 ,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理想的细胞模型。离体GnRH细胞株 (GT1)以及最近在体绿色荧光蛋白 GnRH(GnRH GFP)转基因小鼠的诞生 ,给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研究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必将促进该领域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3.
脑室注射NE驿室旁核神经内分泌大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纪亚平  梅俊 《生理学报》1995,47(2):120-126
在成年SD大鼠上,用玻璃微电极进行细胞外记录,结合塑行鉴定技术确定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并观察其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在49个逆行鉴定神经元中,位相型,快连续型及慢不规则型放电单位分别占42.9%,36.7%及20.4%。脑室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2μg/μl)对位相型单位主要产生抑制作用,对快连续及慢不规则单位主要为兴奋作用。脑室内注射酚妥拉明(2μg/μ)能部分拮抗NE对位相型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猫扣带回前部内脏大神经刺激相关神经元的膜电生理特性,以便从神经元水平进一步了解大脑皮质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为痛觉理论“特异性学说”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及细胞内注入极化电流的方法,测量和计算神经元的膜电学参数。结果:将20只猫扣带回前部176个内脏大神经刺激相关神经元,分为内脏伤害(148个)和非伤害(28个)感受神经元。发现它们在膜电阻、时间常数、膜电容及I—V曲线等方面存在差异。注入去极化电流引发的放电幅值及频率也存在差异。结论: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可能在细胞膜结构、细胞大小等形态学方面存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2的中枢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细胞介素2(IL-2)不仅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而且具有重要的中枢调节作用。业已证实,脑内存在着IL-2和IL-2受体(IL-2R),IL-2能明显地影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并能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而影响内分泌,还能对电生理、行为等产生影响。本文简述了IL-2的中枢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近年工作表明,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神经元胞体大多数不在内侧基底下丘脑(MBH),而在MBH以外的下丘脑区。但CRF神经元轴突则经过视交叉后区、MBH而到达中隆部和神经叶。电刺激大鼠和狗的下丘脑室旁核(PVH),ACTH释放增加。破坏PVH后,中隆部神经分泌物质减少。许多实验表明,在中隆部释放CRF的轴突末梢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hrelin对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弓状核胃扩张敏感神经元和胃运动的影响。方法:逆行追踪结合免疫组化观察ARC中GHSR-1的表达,细胞外放电记录,观察ghrelin对G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电刺激ARC对GD神经元放电活动和胃运动的影响。结果: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在ARC Ghrelin能够能激发GD兴奋性神经元(GD-E)和GD抑制性神经元(GD-I)。然而,ghrelin可以兴奋更少的GD-E神经元,在正常大鼠中ghrelin对于GD-E的兴奋作用比在DM大鼠中的作用弱。在体胃运动研究表明,在ARC中微量注射ghrelin可以明显的增强胃运动,并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Ghrelin在糖尿病大鼠促胃动力作用低于正常大鼠。Ghrelin诱导的效应可被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拮抗剂阻断[d-lys-3]-GHRP-6或bim28163。放射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表明胃血浆ghrelin水平,在ARC ghrelin mRNA的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糖尿病大鼠(DM)中,在ARC中GHSR-1a mRNA表达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结论:ghrelin可以调节GD敏感神经元以及胃运动,通过ARC中ghrelin受体。在糖尿病大鼠中,Ghrelin促进胃运动作用减弱可能与ARC中ghrelin受体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自60年代以来,许多整体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能对下丘脑、中脑、海马和脊髓等部位的神经元电活动产生快速而且短暂的影响。这类反应的潜伏期只有数秒到数分钟,因此糖皮质激素不可能通过基因机制起作用,它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作用方式。目前已有生化实验的资料证实,两栖类和哺乳类某些细胞的质膜上存在糖皮质激素的膜结合位点。本室以往的研究结果亦提示在豚鼠腹腔神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Neuritin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采用全细胞记录方式,对由Neuritin诱导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诱导前后的电生理功能测定.结果: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较诱导前细胞的膜特性[静息膜电位(RMP)膜电容(Cm)串联电阻值(RS)]有了显著改变(p<0.01).分化后细胞记录到K+电流,包括两种成分:外向延迟整流K+电流和内向整流K+电流.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经过Neuritin诱导能够向功能性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20.
内侧膝状体神经元接受来自离皮层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调节.听觉刺激诱发的内膝体神经元起始反应后会伴随着一段长时抑制.在可自由活动的大鼠上研究了内膝体神经元的听反应后抑制现象.利用植入电极阵列技术,记录了大鼠在睡眠过程中的脑电、肌电以及内膝体神经元胞外放电活动,发现在睡眠的快速眼动时期和非快速眼动时期内膝体神经元存在着听反应后抑制现象,并发现这种抑制更多地出现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在睡眠过程中,丘脑网状核听觉分区的失活会导致内膝体神经元的听反应后抑制消失或减弱.因此,我们推测丘脑网状核神经元参与了内膝体神经元在睡眠中的听反应后抑制,它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对内膝体施加了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