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豆和花生的超弱发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黄化绿豆幼苗光形态建成过程的超弱发光图象的初步观察发现:见光培养40min后绿豆幼苗即可探测到明显的延迟发光;见光时间越长,光诱导的延迟发光强度也越强。从绿豆和花生幼苗的超弱发光图象来看,生长健壮的幼苗发光较强。其中茎尖和新生幼叶的延迟发光最强,上胚轴,子叶和一胚轴钩较强,下胚轴伸长部分次之,根部发光最弱。  相似文献   

2.
绿豆和花生的超弱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化绿豆幼苗先形态建成过程的超弱发光图象(延迟发光)的初步观察发现:见光培养40min后的绿豆幼苗即可探测到明显的延迟发光;见光时间越长,光诱导的延迟发光强度也越强。从绿豆和花生幼苗的趋弱发光图象来看,生长健壮的幼苗发光较强。其中茎尖和新生幼叶的延迟发光最强,上胚轴、子叶和下胚轴弯钩较强,下胚轴伸长部分次之,根部发光最弱。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超弱发光图象来看,光合作用较强、新陈代谢旺盛的成熟叶片的超弱发光较强;光合作用和其它代谢过程相对较弱的叶片(伸展叶、老叶和幼叶),其超弱发光强度相应较弱。而叶绿素提取液和失活绿叶观测不到超弱发光。此外,对超弱发光光谱的初步研究表明它很可能来自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发光。这些都暗示,植物的(诱导)超弱发光与光形态建成和光合作用等生长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代谢抑制剂对萌发绿豆超弱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报导了A.D(actinomycin D)、EB(ethidium bromide)、CHI(cycloheximide)及NaN_3,对萌发绿豆(胚根长1.5cm左右)的自发性超弱发光强度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提供了DNA分子和/或RNA合成代谢对超弱发光有贡献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生物样品超弱发光图象的探测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介绍了生物超弱发光图象探测系统及其原理。利用该系统对与黄化绿豆芽叶绿体形成相应的光诱导超弱发光(UWL)图象进行了实时观察。认为,叶绿体在生物超弱发光中起重要作用,但植物的超弱发光不是叶绿素本身直接受光照射后的瞬发荧光。另外,对几种不同生物样品的超弱发光图象进行了探测。实验表明,对应生物的不同生长代谢阶段及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超弱发光强度。利用这种探测和分析,可以得到一种无损探测生物的生理、生化状态及变化过程的直观、灵敏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离辐射对活细胞超弱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活细胞(CHO和V_(79)细胞)的辐射诱导低水平发光.实验证明,这种诱导的超弱光子发射要比未受辐照的细胞发光要高,我们发现该诱导发光的强度依赖于照射剂量.辐射增敏剂miso(Misonidazole)可以增强活细胞的超弱光子发射.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绿豆幼苗的超弱发光规律及盐胁迫对其的影响和改变,本研究首次采用以EMCCD(电子倍增式CCD)为主的、自行搭建的超弱光图像探测系统,以豫绿2号绿豆为实验材料,检测了绿豆幼苗的自发超弱发光以及在盐胁迫下的改变情况。结果发现:绿豆幼苗自发发光的强度远小于延迟发光的强度,不同的盐胁迫时间对延迟发光强度和自发发光强度的影响各不相同,故可以用延迟发光强度的变化来表征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程度。实验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绿豆幼苗的发光强度-时间曲线遵循指数衰减规律,说明生物光子具有一定的相干性。本文结果将为农田实时监测植物盐胁迫生理状况提供一种新的光子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血清的超弱发光与疾病诊断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血清或血浆中存在着与脂质新陈代谢相关联的超弱发光的现象。机体病变时,血清的超弱发光会发生相依的变化。因此,血清趋弱发光的变化可以作为疾病的辅助诊断之用。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血清的发光机理、探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在某些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二套系统及其应用。1.高灵敏荧光显微镜系统,该系统探测灵敏度达到10-6lx量级,比普通CCD系统提高了104倍,系统用宽量程照度计对微弱光成象性能进行了标定,在给出细胞荧光图象的同时,可以给出每一象元的发光强度,并可给出视觉更易分辨的光强的三维显示和伪彩色图象。在该系统上得到了分红菌甲素在Hela细胞中的分布图象,Hela细胞加入竹红菌甲素后的光照损伤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等对细胞的保护图象。2.光子计数成象系统,该系统灵敏度达10-8lx量级,可探测到单个光子及其分布,在其上得到了绿豆芽,树叶,昆明鼠,人手及手指的超微弱发光的光子图象,并用统计理论进行了信号检验。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下绿豆幼苗的超微弱发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绿豆种子早期萌发时的超微弱发光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绿豆胚根的生长速度(根长)减慢,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超微弱发光的强度显著下降。萌发期间,SOD活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活性与生物光子强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些结果表明生物超微弱发光探测技术有可能成为植物盐胁迫研究的有效工具,对于进一步理解盐胁迫机理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玉米果穗超弱发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果穗的超弱发光特性与籽粒成熟度及籽粒着生部位有关。随着成熟时水分的散失和干物质的积累,发光由强到弱,成熟期为发光最低值。超弱发光可反映出玉米籽粒营养物质的转化动态。试验证明玉米果穗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代谢与超弱发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绿豆芽超微弱发光的二维图像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通道板像增强研制了一种能探测极弱光图像的超高灵敏度光电探测系统,能够探测到0.5Photons/mm2·s(阴极灵敏度)的极弱发光图像,是目前弱光图像探测器中灵敏度最高的。应用上述的光电探测系统,进行了绿豆芽超微弱发光二维图像探测的研究,首次得到了以下结论:1.绿豆发芽时存在超微弱发光现象,发光强度在104-105Photons/s·cm2的范围内;2.子叶和幼叶的发光高于幼茎的发光;3.在避先保持10分钟豆芽发光衰减至稳定后,绿豆芽仍能维持一定的发光。上述结论为超微弱发光现象的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医学及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体血液的超微弱发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一台高灵敏的单光子计数系统,研究了108例人体血液的超微弱光子辐射.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液的发光值平均每秒每平方厘米的计数在29.9水平内波动.血液的发光强度和供血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癌症患者血液的发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肝、卵巢癌症患者显著.这一结果意味着血液的超微弱发光探测,有可能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但对临床实践来说,血清的发光将更为有用.  相似文献   

13.
苯、二甲苯和苯酚中毒对Zebra鱼低水平化学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ebra鱼是研究生物系统低水平化学发光的很好材料.实验测定了苯、二甲苯及苯酚的浓度与Zebra鱼发光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三种毒物的注入量为16-20微升时,发光呈现高值并伴有死鱼现象.将一次有效剂量的苯、二甲苯及苯酚加入时,鱼会丧失游动能力直至死亡,且伴随着鱼体光子辐射的明显变化.谱分布表明,鱼的发光为单线态(~1O_2)的双分子同时跃迁.  相似文献   

14.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嗅鞘细胞具有修复中枢及外周神经损伤的潜能。我们选用了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成年小鼠,分离其双侧嗅球嗅神经纤维层及嗅小球层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并予以纯化。同时结合共聚焦、相差显微镜,细胞增殖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等技术,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原代培养转基因成年小鼠嗅球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15d后,主要存在两种不同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的细胞。一种是带有长突起的双极或多极OECs,表达P75^NTR(P75 low affinity neurotrophic receptor)、S100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另一种则是对Thy 1.1抗体免疫反应阳性,呈扁平或内皮样形态的成纤维细胞。(2)根据不同类型细胞在未覆层的培养器皿上贴壁速度的差异,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不需任何抗体或昂贵仪器的细胞纯化方法,获得了大量高纯度的OECs。(3)在连续纯化培养22d后,OECs仍能保持较高的增殖活性。本实验支持和丰富了OECs发育的相关理论,为进一步体内移植修复CNS损伤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成年转基因小鼠嗅鞘细胞的培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嗅鞘细胞具有修复中枢及外周神经损伤的潜能。我们选用了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的成年小鼠,分离其双侧嗅球嗅神经纤维层及嗅小球层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并予以纯化。同时结合共聚焦、相差显微镜,细胞增殖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等技术,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原代培养转基因成年小鼠嗅球嗅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15d后,主要存在两种不同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的细胞。一种是带有长突起的双极或多极OECs,表达P75~(NIR)(P75lowaffinityneurotrophicreceptor)S100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另一种则是对Thy1.1抗体免疫反应阳性,呈扁平或内皮样形态的成纤维细胞。(2)根据不同类型细胞在未覆层的培养器皿上贴壁速度的差异,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不需任何抗体或昂贵仪器的细胞纯化方法,获得了大量高纯度的OECs。(3)在连续纯化培养22d后,OECs仍能保持较高的增殖活性。本实验支持和丰富了OECs发育的相关理论,为进一步体内移植修复CNS损伤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17.
本实验采用窦房结细胞纯化培养、PAS、Pearson和Preston反应以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生SD大鼠窦房结细胞的糖原(glycogen)、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分布和含量。结果显示,在窦房结组织中的糖原(/)与心房中(/)、心室中()含量近似;SDH含量和活性(+/)与心房中(+/)几乎相等,但明显低于心室中(/);LDH的含量和活性(/)比心房中(/+)的稍高,但明显高于心室中(+/-)。图像分析结果是:培养窦房结细胞SDH含量和活性显著低于心室肌细胞中的SDH(P<0.01),而LDH含量和活性显著高于心室肌细胞中的LDH(P<0.01)。本文还对SDH、LDH在窦房结的分布及生理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作者检测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 C-myc.Ki-ras 和Ha-ras 三种癌蛋白的表达和自然杀伤细胞(NK)亚群状况。结果显示,SLE 患者血液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上述三种癌蛋白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亍健康对照组(P<0.001);而 SLE 组 NK 总数和CD16~+.CD16~+.57~+亚群细胞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作者结合文献讨论了 SLE 患者PBMC 中癌基因激活的可能机制和重要意义,以及与 NK 细胞和其亚群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