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寻找其时频分布的最佳计算方法,首先筚计介绍了广时频分析方法,并描述了其中二次时频表示方法的特特点,然后用Wigner分布及其改进型分布计算了仿真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的时频分布,通过对不同分布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锥形核分布最适合用于描述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讨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需要研究不同类型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短声与短纯音诱发的耳声发射,用广义时频分析方法中的锥形核分布分别计算了它们的时频分布,从其时频分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具有不同中心频率的短纯音刺激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的迭加与短声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具有相似性,两者时频分布中的主要频率成分数目、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完全相同,它们高度的相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探讨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需要研究不同类型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短声与短纯音诱发的耳声发射,用广义时频分析方法中的锥形核分布分别计算了它们的时频分布,从其时频分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具有不同中心频率的短纯音刺激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的迭加与短声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具有相似性,两者时频分布中的主要频率成分数目、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完全相同,它们高度的相关性支持了短声与短纯音诱发的耳声发射具有共同的产生器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短纯音诱发耳声发射的指数方法时频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在于使用指数分布方法计算来自于正常人耳短纯音诱发耳声发射(Tone-burst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s,TBOAEs)的时频分布。对耳声发射的定量分析依赖于谱方法,而TBOAEs是非平稳信号,因此传统的谱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指数分布能很好地给出TBOAEs的时频表示。我们根据对仿真信号及实测TBOAEs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其时频分布的特点,并对不同的频率成份与潜伏期的关系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耳声发射的产生是耳蜗非线性动力学机制作用的结果 ,是外毛细胞的非线性生物机构放大过程的一种能量泄露。我们将分形理论用于对耳声发射信号波形形态的研究 ,并通过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对数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信号具有较好的分形特性 ,为耳声发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耳声发射信号的小波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对耳蜗性和蜗后性两种感音神经性耳聋进行诊断和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用于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变进行诊断和定位。首先,获得听力正常耳信号的小波变换的对数均方根-频率曲线范围,及在对侧刺激声作用下,信号受抑制的小波变换的对数均方根-频率曲线范围;然后根据某一受试耳有无对侧刺激声作用下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得出其小波变换的对数均方根曲线及受抑制的对数均方根曲线。最后,检测受试耳的两条曲线是否分别在正常值范围内,由此对受试耳的耳蜗及内侧橄榄耳蜗系统功能进行检测,同时根据每一条曲线将蜗性及蜗后病变定位到某一细致的频带。此方法与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耳声发射结合ABR和纯音测听的诊断方法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7.
徐立  吕建忠 《生理学报》1991,43(3):306-310
用不同频率的短纯音骨导刺激,在7名(14耳)听力正常受试者同时记录双耳声诱发耳声发射(EOAE)。此法比单耳轮流记录省时一半。研究结果表明,EOAE 为一种窄带声,其中心频率随刺激声频率增高而增高,提示 EOAE 产生部位在接受刺激声频率对应的耳蜗部位附近。EOAE 的潜伏期与刺激强度无明显关系,但有随刺激声频率增高而变短的趋势,可能与不同频率刺激声诱发的 EOAE 在基底膜上产生的部位与鼓膜之间的距离不等有关。除1耳用4.0kHz 外,用1.0,2.0,3.0和4.0kHz 短纯音刺激在14耳全可记录到 EOAE,0.5kHz和6.0kHz 则分别在10耳和7耳记录到 EOAE。0.5—6.0kHz 短纯音诱发的 EOAE 的阈值均值连线所得的声发射耳蜗图上可见,1.0kHz 处阈值最低,而在这些受试者所测得的中耳共振频率平均值为1100±230Hz,推测1.0kHz EOAE 阈值最低与中耳的传导函数有关。本文描述的骨导双耳同时记录 EOAE 并描记声发射耳蜗图的方法可用于临床的听力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能量分布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耳声发射是近年来耳科界研究的热点。文章提出以小波变换提取不同尺度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小波信号,并以其平均能量作为特征参数,建立了TEOAE能量分布图,为TEOAE的定量频率分析提供新手段。TEOAE能量分布图以正常人的平均能量作为0dB,以单侧5%位数作为95%正常值范围,它体现了能量的损失情况,便于与纯音测听的结果相比较。TEOAE能量分布图的建立,说明TEOAE信号也包含了定量的频率信息,并提供了其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豚鼠急性缺氧窒息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改变*姜伟张敬人江平汪磊(海军总医院,北京100037)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ion,DPOAE)是诱发性耳声发射中的一种,其来源于耳蜗已被研究者证实,为...  相似文献   

10.
瞬态刺激诱发耳声发射非线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s,OAEs)是目前对外周听觉系统是否完好无损评价的客观指标。瞬态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TransientEvokedOAEs,TEOAEs)在初始部分通常混杂有伪迹成份(主要指耳道对刺激声直接反射的回声),这就使得OAEs的测量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因此,为了消除伪迹,一种称作“导出的非线性响应"(DerivedNonlinearityResponse,DNLR)的非线性处理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线性同步平均技术。本文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根据听觉系统结构的特点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通过该模型解释了DNLR方法成立的第一个基本假设,然后根据对正常听力成年人耳朵的实测结果,计算了TEOAEs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并证明了DNLR方法成立的第二个基本假设,最后对DNLR技术和同步平均技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34例听觉正常受试者(共48耳)进行疏波短声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掩蔽实验,项目包括同侧同时掩蔽、同侧后掩蔽和对倒后掩蔽。同时掩蔽的掩蔽声是稳态白噪声,后掩蔽的掩蔽声是宽带噪声。同侧同时掩蔽强度达30dBSL时,未观察到对EOAE的掩蔽效应,但对主观听觉感受有掩蔽作用,表明EOAE的客观属性反映听觉行为有其局限性、同侧及对侧后掩蔽出现掩蔽效应时的掩蔽强度分别为30和50dBSL,掩蔽阈约分别为59和68dBSL。耳蜗的机械特性-非线性或耳蜗内存在的某种功能性的反馈调节系统可能是同侧后掩蔽的作用机理。下行的对侧橄榄耳蜗内侧束对外毛细胞主动收缩的抑制性作用,可有效解释对倒后掩蔽的EOAE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500-Hz短纯音作为刺激声,分别测定了20位受试者(9例正常者,11例耳病患者,共40耳)的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ERP)和行为反应三项指标的阈值。结果如下:EOAE阈值的主要分布范围在〔20,60〕dB nHL,该范围耳数是其阈值总范围〔15,70)dB nHL耳数的93%;40-Hz AERP阈值主要在〔20,60〕dB nHL,耳数是其阈值范围〔20,90〕dB nHL耳数的95%;行为阈主要在〔20,40〕dB nHL,耳数是其阈值范围〔15,80〕dB nHL耳数的91%,全部受试者有13耳EOAE未引出(正常者3耳,耳病患者10耳),占总测试耳数的33%。三项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EOAE—40Hz AERP,EOAE—行为反应,40Hz AERP一行为反应的r值分别为0.609(0.002相似文献   

13.
耳声发射的听觉外周系统主动同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听觉外周系统的主动性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声电等效理论基础上的同态模型。它共分成三个部分:耳道、中耳及内耳耳蜗。整体模型中主动性特征的引入是通过耳蜗部分的受控源来体现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仿真两种重要的耳声发射-TEOAE及DPOAE,且由此模型得到的TEOAE及DPOAE在波形的形态及数量关系上都与临床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以500-Hz短纯音作为刺激声,分别测定了20位受试者(9例正常者,11例耳病患者,共40耳)的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ERP)和行为反应三项指标的阈值。结果如下:EOAE阈值的主要分布范围在〔20,60〕dB nHL,该范围耳数是其阈值总范围〔15,70)dB nHL耳数的93%;40-Hz AERP阈值主要在〔20,60〕dB nHL,耳数是其阈值范围〔20,90〕dB nHL耳数的95%;行为阈主要在〔20,40〕dB nHL,耳数是其阈值范围〔15,80〕dB nHL耳数的91%,全部受试者有13耳EOAE未引出(正常者3耳,耳病患者10耳),占总测试耳数的33%。三项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EOAE—40Hz AERP,EOAE—行为反应,40Hz AERP一行为反应的r值分别为0.609(0.002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耳声发射及其分类、特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研究方法,并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处理方法,它是基于一种多分辨分析小波阈值去噪,在传统的软、硬阈值去噪基础上设立两个变量,通过调节这两个变量有效地达到去除噪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试正常听力青年男女的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SSR和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探求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的可靠性。方法:选取32名64耳听力正常的青年人作为受试者,对其进行纯音听阈、ASSR及四个0.5、1、2、4k Hz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阈值测试,并记录0.5、1、2和4k Hz四个频率纯音阈值及ASSR及四个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阈值。结果:ASSR在0.5、1、2和4k Hz四个频率的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阈值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4、0.81、0.79、0.85;0.5k Hz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阈值与ASSR阈值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余3个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阈值与ASSR阈值没有统计学差异,0.5k Hz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阈值相关性系数为0.81。结论:ASSR阈值与纯音听阈具有较好的相关性,0.5k Hz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可以提高0.5k Hz ASSR阈值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足月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取样115例足月儿(230耳),在围产临床条件下提出足月新生儿TEOAEs参量分析1.足月儿(230耳)TEOAEs反应强度平均值为19.999±5.133dBSPLpe,左右耳差异非常显著(P=0.010);2.足月儿(230耳)TEOAEs噪声平均值11.10±2.78dBSPLpe;3.足月儿TEOAEs频域内(0.8~4.0kHz)反应再生率(%),除2.4与4.0kHz频段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频段均见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4.足月儿TEOAEs频域内(0.8~4.0kHz)信噪比,除2.4与4.0kHz频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频段均见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5.足月儿TEOAEs强度与TEOAEs信号、噪声、再生率、频段内信噪比及噪声排斥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猕猴猴头标本的正常声顺图与活猴的无明显差异,声顺图的主要特性都和人耳正常声顺图的相近。在猴头标本上可以在直视条件下较准确地改变中耳结构的状态以研究声顺图的变异规律,为解释各种形状声顺图的成因并为耳科病理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本文介绍鼓膜在硬化、松弛、有附着物、活动受阻、穿孔等各种状态时声顺图的特性,其中一部分图形在文献上已有的声顺图图谱中还未见有描述。  相似文献   

19.
两种鼠耳蝠回声定位叫声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鼠耳蝠属两种蝙蝠飞行状态下的声发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鼠耳蝠声发射信号的声谱图都呈调频(FM)型,但在波形及频率范围上有明显差异.大鼠耳蝠(四川亚种)的声脉冲宽度很小(1.6±0.3ms),能率环较低(4.0%),其主频率(DF=44.6±4.3kHz)也较低;而水鼠耳蝠的声脉冲宽度较大(4.2±1.6ms),能率环(9.6%)及主频率(DF=83.0±4.0kHz)也较高.文中结合两种蝙蝠的形态及食性分析了回声定位对捕食生境及捕食策略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邵殿华  欧钟文 《生理学报》1988,40(4):349-355
重复短声调频在豚鼠诱发的皮层慢反应的基本特征与其他声刺激诱发者相似,它为一正负正三相波,第一正峰的潜伏期约50ms。以调频深度表示的反应阈△f_r较易测定,可以作为动物频率辨别能力的定量表达。对从250至4000pps的复频,豚鼠△fr的均值只在2.0至2.6pps间波动,因此对需要比较不同状况时△fr的变化,一般只取复频1000pps的△f_r便可代表,不必取整个△f_r曲线。听觉系统对重复短声的频率变化比纯音的容易检别,本文对可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