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子显微镜下研究表明,Palaeofusulina的旋壁由致密层及“透明层”组成,“透明层”的晶粒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与旋壁四层式(Fusulinella型)中的透明层超微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文中应用Palaeofusulina旋壁的透明层一词,加以引号,以示两者之间的区别,晚二叠世长兴阶的Palaeofusulina属及其旋壁造相同的若干属均可归于Palaeofusulininae M.-Maclay,1963亚科。  相似文献   

2.
晚二叠世Ting类Gallowayinella的旋壁超微构造及其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显微镜研究显示,Gallowayinella旋壁的透明层与Fusulinella型(四层式旋壁)的透明层在晶粒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而与Palaeofusulina旋壁的超微构造特征一致。Gallowayinella属的分类位置应归于古纺锤Ting亚科(Palaeofusulininae M.-Maclay,1963),时限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早期至长兴期早期。G.meitienensis一种不能作为我国长兴阶下部的一个带化石。  相似文献   

3.
晚二叠世■类Gallowayinella的旋壁超微构造及其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显微镜研究显示 ,Gallowayinella旋壁的透明层与Fusulinella型 (四层式旋壁 )的透明层在晶粒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而与Palaeofusulina旋壁的超微构造特征一致。Gallowayinella属的分类位置应归于古纺锤亚科 (PalaeofusulininaeM .-Maclay ,196 3) ,时限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早期至长兴期早期。G .meitienensis一种不能作为我国长兴阶下部的一个带化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作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竹蜓)类Quasifusulina旋壁超微构造的初步研究结果。电镜观察表明,Quasifusulina旋壁的主要部分系由许多近等轴的方解石微粒构成,这些微粒有规律地叠置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垂直于壳表、彼此相邻的方解石复合体。尽管其光学特征与蜂巢层和透明层颇为相似,但从构成旋壁的方解石微粒的形状、大小及排列和定向方式来看,Quasifusulina旋壁的超微构造既明显地有别于典型的蜂巢层,也不同于典型的透明层。为便于描述,作者建议将Quasifusulina旋壁的这种特殊构造称为“原蜂巢层”(prokeriotheca)。 根据电镜观察,Quasifusulina旋壁由原蜂巢层及不连续的内疏松层构成,它可能代表了?类有孔虫中一种独特的旋壁类型。这种旋壁构造在?类动物的分类及演化研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ting类旋壁超微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表明,除史塔夫ting类外,ting类旋壁有8种类型,各分层的超微构造是由开头不同、粒径不一及排列方式各异的方解石晶粒组成。旋壁基本结构包括致密层、透明层、内疏松层、原蜂巢层(?原始层)、蜂巢层及后透明层。ting类标本受后期次生作用,可改变组成旋壁的方解石晶粒原有的形状,晶粒被重结晶,但其旋壁的分层结构仍保留原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竹蜓)类Protriticites旋壁构造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Ting类Protriticites的旋壁构造,重点研究了透明层,蜂巢层的超微构造特征,并分别与Fusulinella和Triticites旋壁中的类似构造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rotriticites内部壳圈的透明层与Fusulinella相似,但整体发育状况较差,并以Triticites为代表的典型的蜂巢层相比,组成Protriticites外部壳圈旋壁峰巢构造的方解石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类Protriticites的旋壁构造,重点研究了透明层、蜂巢层的超微构造特征,并分别与Fusulinela和Triticites旋壁中的类似构造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rotriticites内部壳圈的透明层与Fusulinela相似,但整体发育状况较差;与以Triticites为代表的典型的蜂巢层相比,组成Protriticites外部壳圈旋壁蜂巢构造的方解石晶体在形状、定向及排列方式上具有较原始的特征,代表了类Fusulinela→Protriticites→Montiparus→Triticites演化系列中旋壁蜂巢层的原始状态。Protriticites的原始蜂巢层构成了随后类希瓦格科旋壁蜂巢层进一步发育、演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福建宁化早二叠世早期的史塔夫Ting(Staffella)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福建宁化早二叠世早期的taffella动物群有3属19种,主要特征是壳体较小,全一般为近球形及凸镜形,轴率小于1,旋壁四层式,透明层清楚。含Staffella动物群的层位可与福建龙岩、四川巴塘、广西宜山、河南禹县等地相同层位的Staffella带对比。  相似文献   

9.
福建宁化早二叠世早期的Staffela动物群有3属(Staffela,Pseudoendothyra和Nankinela)19种,主要特征是壳体较小,壳体一般为近球形及凸镜形,轴率小于1,旋壁四层式,透明层清楚。含Staffela动物群的层位可与福建龙岩、四川巴塘、广西宜山、河南禹县等地相同层位的Staffela带对比。  相似文献   

10.
原小纺锤(蜓)(Profusulinella)旋壁超微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作者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三层式Tin类Profusulinella旋壁超微构造的研究,阐述了Profusulinella三层式旋壁超微结构的特征。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Profusulinella旋壁中致密层属于原生构造,而内、外疏松层及旋脊具有次生性质。  相似文献   

11.
A SEM study on the test wall of Quasifusulina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ultrastructures in the spirotheca Quasifusulina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related fusulinid genera, such as Fusulinella and Triticites. The primary wall structure is prokerotheca rather than diaphanotheca or keriotheca, as previously described. The peculiar wall structures of Quasifusulina may represent a previously unknown type of spirotheca in fusulinid Foraminifera. □ Foraminifera, ultrastructure, spirotheca, biomineralization, Carboniferous, Permian.  相似文献   

12.
䗴类旋壁超微构造的研究——以麦䗴型旋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洪  杨湘宁 《古生物学报》1993,32(6):685-692
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表明蜓类的旋壁属于钙质微粒壳类型,对它们的电镜观察揭示的组成旋壁的晶粒的大小、形态和排列方式。对具有致密层和蜂巢层型两层式旋壁的Triticites的电镜研究表明:其致密层由近等轴晶无定向排列而成;蜂巢层由短柱状晶向排列组成板状复合体,进而组合成管状孔,镶嵌在不定向排列的近等轴晶基质中构成。Pseudofusulina的致密层也由近等轴晶不定向排列构成,蜂巢层由粗柱晶定向排列组成  相似文献   

13.
Neofusulinella Deprat,1912是一个有效属,但其模式标本遗失,最早发表的共模切面不正,加之手绘图影不清楚,长期未能准确地把握其属征。除原作者(Deprat,1913)首次记述的模式种(N.lantenoisi Deprat-Thompson,1934,p.292事后指定)以及Thompson和Foster(1937)和Pitakpaivan(1965)所记述的同种外,其余的有  相似文献   

14.
辽宁复州湾的PROFUSULINELLA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表明(蜒)类的旋壁属于钙质微粒壳类型,对它们的电镜观察揭示了组成旋壁的晶粒的大小、形态和排列方式.对具有致密层和蜂巢层型两层式旋壁的Triticites的电镜研究表明:其致密层由近等轴晶无定向排列而成;蜂巢层由短柱状晶定向排列组成板状复合体,进而组合成管状孔,镶嵌在不定向排列的近等轴品基质中构成.Pseudofusulina的致密层也由近等轴晶不定向排列构成,蜂巢层由粗柱晶定向排列组成纤状复合体,进而形成管状孔,镶嵌在近等轴晶基质中.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福建宁化晚石炭世黄龙组下部白云岩中的Pseudoendothyra动物群,共描述鲢类化石1属21种,包括4个未定种。该动物群壳体微小,一般为扁圆形及凸镜形,轴率小于1,旋壁四层式,化石保存尚好,且具排它性分布。该动物群的发现丰富了筵类古生态学及其生物地层学研究领域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福建龙岩苏邦栖霞组上部蜓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叙了福建省龙岩苏邦早二叠世栖霞组上部的类化石,计4属8种,并建立了Praesumatrinaneoschwagerinoides-Verbeekinacrassispira组合带。这些类化石的发现,不但为该地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且对华南地区早二叠世地层划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新疆昆仑山黄羊岭—木孜塔格地区下二叠统黄羊岭群的分布、层序划分及对比;首次对黄羊岭群所含?类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共描述早三叠世?类15属26种,其中4个新种,1个新亚种,2个未定种。 黄羊岭群下亚群和华南的栖霞组大致可以对比,黄羊岭群上亚群和华南茅口组大致可以对比。黄羊岭群的早二叠世?类,属典型的特提斯海暖水?类,生物地理分区上属特提斯大区的华夏-特提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