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典型优化模式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地区的黄土高原沟壑区为研究对象,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技术。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广泛调研集成等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横跨自然、经济、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共获取原始数据10000多个,对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山西省乡宁县试验点退耕还林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油松X侧柏X花椒X刺槐优化模式的作用机理,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各主要指标均处于最佳或较好状态;三大效益综合比较,该模式是最佳模式;经F检验,该模式与其它模式均呈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基于MODIS/NDVI的陕北地区植被动态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陕北地区从1999年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实施以来,区域植被发生很大变化,退耕前后植被动态变化监测成为退耕还林工程评价任务之一,而当前植被恢复监测评价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哪些是由于退耕而引起的植被变化。针对此问题,选取适合陕北地区植被变化监测的MODIS/NDVI数据,利用均值变化及趋势分析方法,从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不同坡度植被指数动态变化两方面分析退耕还林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论如下:(1)陕北地区平均NDVI从2000-2008年呈现较明显的增长趋势,坡耕地和草地NDVI增长速度相对较快;(2)趋势分析结果显示,陕北绝大部分地区植被恢复良好,植被指数呈明显改善的面积占整个地区面积的64.96%,中度改善占18.58%,其中又以坡耕地、草地植被明显改善面积分别占陕北地区明显改善面积的45.43%和17.10%,坡耕地对陕北地区植被明显改善面积贡献最大;(3)7 15°、15 25°及25 35°坡度植被明显改善面积分别占总改善面积的39.91%、25.81%、2.28%,其中7 25°坡度植被明显改善面积占总面积的65.72%;(4)基于陕北地区近年气候呈暖干化发展趋势,同期降雨并未呈现显著变化,说明非气候因子中退耕还林等人为因素是引起NDVI增长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对于陕北地区植被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landscape-level data offer a new opportunity for modeling and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wildlife habitats. Models of habitat quality have not been developed for some species, and existing models could be improved by incorporating updated information on wildlife–habitat relationships and habitat variables. We developed a GIS-based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 model for the Korean water deer (Hydropotes inermis argyropus), which often causes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in the Chungnam Province of Korea becaus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model is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hich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multiple habitat variables, such as habitat components,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human disturbances. The model yielded a p-value of .289 (χ2?=?9.672) and 65.4% correct prediction level with the overall observation–prediction comparison data. The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a large portion of the province (61.6%) could be regarded as a poor habitat (mean HSI value of the province?=?0.22), while the current habitats of the province could be considered of moderate quality (mean HSI value?=?0.31). In addition, the chance of observation of the deer increases as the HSI level increases, which means that the model yields a good predictive power. Lastly, we used the model to produce a habitat suitability map. Our HSI model enabled us to quantify habitat preferences, which could be the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on habitat protection, mitig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the Korean water deer. The proposed model is also applicable for improving and enhancing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as well as for 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wildlife protection policy.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境适宜性指数模型的俚岛海黍子生境层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海黍子生境,利用模型对山东俚岛海黍子生境进行适宜性分析,分别选取温度、盐度、水深、浊度、底质、无机氮浓度、磷酸盐浓度和距海藻床距离8种环境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赋值因子权重,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了海黍子HSI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山东俚岛近岸海域2018年春、秋两季的环境因子调查结果进行了海黍子生境分析.结果 表...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火 《生态学杂志》2005,24(8):980-984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如何在多元化目标主导下寻求退耕还林政策的合理模式,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效果。在简要介绍区域概况,评价退耕还林(草)模式的基础上,认为生态保护型和生态经济型模式缺乏社区利益的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但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可以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退耕还林(草)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区位、政策、交通、接待设施等旅游开发的影响因子,提出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旅游开发的阶段及任务,并构建了该区域旅游开发的分区框架。  相似文献   

6.
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是珍稀濒危资源动物,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深入了解保护区的生境结构、质量及分布是对区域内野生马麝进行成功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但迄今缺乏大尺度的马麝生境适宜性研究。利用实地调查得到的兴隆山保护区的野生马麝夏季分布点数据,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形、归一化植被指数、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等环境变量数据,进行野生马麝的夏季生境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野生马麝夏季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坡向、植被和河流,其贡献率分别达40.3%,23.4%,18.6%和10.9%;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的夏季潜在适宜生境分布面积为123.34 km2,占整个保护区的41.11%,占保护区林地的61.92%;野生马麝夏季潜在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保护区的中部和西部,其中高适宜性生境约为保护区的4.47%,各适宜区间及适宜区之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连续分布。为加强对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种群及生境的就地保护,建议通过生境保育措施,提高野生马麝潜在分布区的生境适宜性,...  相似文献   

7.
8.
9.
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许多濒危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对于分布在高原山地的濒危物种雪豹亦是如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天山雪豹的分布情况和栖息地质量,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我们在天山中部借助红外相机开展野外调查,调查面积2 425 km2,共获得78个雪豹的出现位点。利用8个物种分布模型对雪豹在此地的生境选择建模,综合结果表明,崎岖度和海拔是影响雪豹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崎岖度大于70和海拔1 700~2 900 m是雪豹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集成模型空间预测显示大部分适宜栖息地集中于乌苏市以东至板房沟分局管辖地区。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模型分析获得了天山中部雪豹的分布区域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为天山雪豹保护及跨境合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刘宥延  刘兴元  张博  李妙莹 《生态学报》2020,40(17):6161-6170
水源涵养功能是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服务的主导功能,对保障该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基于InVEST模型评估了2017年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空间统计方法计算了水源涵养功能的冷热点和重要性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区2017年在栅格单元的水源涵养量介于0-364.541 mm之间,流域单位面积平均年水源涵养量36.37 m3/hm2,水源涵养总量为11900×104 m3。其中,西河流域单位面积平均年水源涵养量最高,达54.64 m3/hm2,整个区域的水源涵养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的特征。水源涵养功能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热点分布呈由西南至东北逐渐降低的分布格局;冷点区面积要高于热点区面积,非显著点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水源涵养功能的高度重要区和极重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4.39%,主要分布在关川河流域;一般重要区和较重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0.59%,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称钩河和西河流域。通过对定西市安定区水源涵养功能及冷热点和重要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明确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区域,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