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ao Y  Luo L  Liu H 《生理学报》2007,59(3):382-386
本研究旨在对Doucet等报道的定量检测大鼠单根近端肾小管Na^+-K^+-ATPase活性方法进行改进。取经过Ⅱ型胶原酶消化的大鼠肾脏皮质组织,在体视显微镜下手工分离单根近端肾小管,并测量其长度,经低渗和冻融处理后与[γ-^32P]ATP共同孵育,液闪法检测从[γ-^32P]ATP解离出的^32Pi,采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Na^+-K^+-ATPase活性。改良法与Doucet等的方法比较,测定单根近端肾小管Na^+-K^+-ATPase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进后的方法节省试剂,操作简便、省时。  相似文献   

2.
番茄碱对人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低渗法从新鲜健康人红细胞中制得膜Na^ -K^ -ATPase,研究了番茄碱(tomatine)X~人红细胞膜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的tomatine浓度低于1mmol/L时,对不依赖钙调蛋白(CAM)激活的Na^ -K^ -ATPase(称之为基本酶活)影响不大,浓度达1mmol/L时,该酶活性仍保持在95%左右;而在此浓度范围内,tomatine对依赖CaM的Na^ -K^ -ATPas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0.16mmol/L.说明tomatine对膜酶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阻断CaM激活的途径而起作用,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番茄碱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酚酸B对离体供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实验组和高浓度实验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选择棉籽糖低钾右旋糖酐液(R-LPD液),实验组在对照组灌注液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丹酚酸B注射液800mg/L、1200 mg/L。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边灌注边取下供肺,离体后再用灌注液行顺灌及逆灌,后放入盛有4℃相应保存液的无菌冰桶内保存。术后6 h、9 h、12 h、24 h分别测两组供肺的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各组内12 h前相邻时间点比较,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h后各参数明显高于12 h(P0.01)。各组间同一时间点比较,12 h前组间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存至24 h,W/D、MDA含量、MPO活性比较,对照组低浓度实验组高浓度实验组(P0.05);而SOD活性比较,对照组低浓度实验组高浓度实验组(P0.05)。光镜下各肺组织保存至12 h以前,病理形态学均无明显炎症损伤,仅表现轻度炎症反应。12 h后对照组组光镜病理观察出现肺泡结构破坏、间质水肿、炎症损伤较低浓度实验组组明显,高浓度实验组情况较低浓度实验组肺组织结构更为清晰且炎症损伤较轻。结论:加入丹酚酸B后的灌注液在12 h前未有明显优势,12 h后能更加有效地保证小鼠供肺质量,使供体肺在离体情况下有效保存更长的时间,且高浓度丹酚酸B能更有效的提高对供体肺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BRL-37344对离体人肺脏肺泡液体清除率(AF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将(10^-4-10^-8)mol/L的BRL-37344分别灌注到离体人肺脏肺泡腔内,测定AFC的变化。然后将10^-5moL/LBRL-37344分别与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13。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β2受体阻滞剂ICI-118551、β3受体阻滞剂SR59230A、钠通道阻断剂氨氯吡咪、Na^+-K^+-ATP酶阻断剂哇巴因混合后灌注到离体人肺脏肺泡腔内,测定AFC的变化。结果10^-8mol/L的BRL-37344对离体人肺脏肺泡液体清除率没有影响,(10^-7-10^-4)mol/L的BRL-37344能够显著提高离体人肺脏肺泡液体清除率。BRL-37344增加离体人肺脏AFC的作用能够被SR59230A、氨氯吡咪和哇巴因抑制。结论BRL-37344主要通过调节Na^+/K^+-ATP酶的活性增加离体人肺脏肺泡液体清除能力,促进肺水肿液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保存介质和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卵子短期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保存介质(体腔液CF、Hepes液、RMS液)、温度(4℃、16℃)和保存时间(4 h、8 h、16 h、24 h)对西伯利亚鲟卵子短期保存的影响.结果显示:保存介质、温度和时间对卵子受精率、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受精率、孵化率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畸形率上升.16℃条件下保存卵子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均高于4℃,但4℃下卵子的保存时间较16℃下长.研究表明,采用根据西伯利亚鲟体腔液生化成分配制的Hepes液作为保存介质,于16℃下保存4 h为西伯利亚鲟卵子的最佳保存条件,此时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分别为86.36%、94.74%和0.  相似文献   

6.
收集11种不同厂家的灭活型样本保存液,将甲型流感病毒加入保存液和生理盐水中,在4℃、25℃和37℃条件下保存0 h、2 h、4 h、6 h和24 h后,分别提取各组的病毒核酸,并通过逆转录实时荧光PCR检测病毒载量变化,以探究不同样本保存液对病毒核酸保护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不同样本保存液中的病毒载量随保存时间和温度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将11种灭活型样本保存液的保存效果分为四类:(1)优秀产品:在任一温度(4℃、25℃、37℃)条件下,即使保存24h时病毒核酸都未发生明显降解,占比27.2%(3/11);(2)良好产品:低温(4℃)和室温(25℃)情况下核酸未出现降解,但在高温(37℃)条件下6 h后保存效果明显下降,占比27.2%(3/11);(3)合格产品:低温(4℃)条件下对病毒核酸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但在室温(25℃)和高温(37℃)情况下随保存时间延长其保护效果显著下降,占比18.1%(2/11);(4)不合格产品:任一保存条件下对病毒核酸的保护效果都较差,甚至加入病毒后立即导致病毒核酸发生快速降解,占比27.2%(3/11)。以上结果说明不同厂家样本保存液对病毒核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肺组织中肺内源性干细胞的表达水平。 方法10只C57BL/6小鼠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构建小鼠ARDS模型,采用气管内注射PBS作为对照组;采用胶原酶、热消化法消化小鼠肺组织获取小鼠肺单细胞悬液;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小鼠肺组织中sca-1+CD31-CD45-细胞;流式细胞术对肺sca-1+CD31-CD45-细胞进行分选。采用方差分析及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通过气管内注入LPS成功制作小鼠急性ARDS模型;5只小鼠的全肺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总数目达5×107个/ml,活细胞百分比为98﹪;肺内源性干细胞包括Ⅱ型肺泡上皮细胞、clara细胞以及支气管肺泡干细胞等,通过肺组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验证小鼠肺组织Ⅱ型肺泡上皮细胞、clara细胞以及支气管肺泡干细胞;对照组及实验组各样本肺内源性干细胞数目占单细胞悬液细胞数比例呈正态分布,且实验组肺内源性干细胞数目水平(10.73±10.65)﹪较对照组水平(12.23±0.73)﹪降低(t = -3.405,P < 0.01)。 结论ARDS时,小鼠肺内源性干细胞(sca-1+CD31-CD45-)水平降低,减少的肺内源性干细胞具体去向尚不明确,其有可能参与机体急性炎症过程中气道上皮细胞的修复、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塔里木兔Lepus yarcandensis肺脏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AQP3及AQP4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以探讨水通道蛋白在干旱区动物水液代谢中的作用。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肺组织学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QP1、AQP3及AQP4在肺脏中的分布位置及表达。结果表明,AQP1分布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间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肺泡上皮(Ⅰ、Ⅱ型)细胞。AQP3分布在小气管上皮顶质膜和大气道上皮细胞基底膜。AQP4分布在小气管和大气道上皮细胞基底膜。AQP1、AQP3及AQP4在肺中表达的强弱关系为AQP1>AQP4>AQP3。这些结果说明,水通道蛋白在塔里木兔肺泡腔、肺组织间隙及毛细血管腔之间水的转运中很可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吸入空气的湿润和呼出气体中水分的重吸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琨  余四九  何俊峰  崔燕 《兽类学报》2012,32(4):346-355
本实验选取40份不同胎龄的牦牛肺脏样本,通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牦牛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旨在为发育生物学提供形态学资料.结果表明,牦牛胚胎肺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1)胚胎期(30~50 d),胚胎出现肺芽,其分支形成主支气管,进一步分出叶支气管,上皮均为假复层柱状上皮; (2)假腺期(50~120 d),支气管树发育明显,末端终蕾结构似腺体,为假复层柱状上皮;(3)小管期(120 ~180 d),呼吸部发育明显,终蕾腺泡样结构消失,可见多处管状分支,上皮为单层柱状或单层立方;(4)囊状期(180 ~220d),终囊管壁由较厚肺泡隔及原始肺泡组成,少数原始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5)肺泡期(220 ~ 260 d),形成肺泡,大部分上皮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胚胎期和假腺期支气管和终蕾上皮的糖原含量丰富,从小管期开始,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开始急剧减少.之后的几个时期,只有导气部个别上皮细胞PAS反应呈阳性.实验结果表明:牦牛胎儿的肺脏发育的特点与普通牛的基本相似,主要不同点是牦牛的囊状期较短,肺泡期较长,即牦牛胎儿的肺脏更早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0.
SOD对4℃保存人红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OD对延时保存红细胞损伤防护作用的机理。方法:取义务献血人员静脉血,置4℃冰箱保存。保存前后不同时期用标准方法分别检查各项指标,用生物荧光素标记红细胞,测定24h活存率。实验分3组:ACD和/或GMA、抗氧化剂(SOD)组。结果:SOD组保存75d,无氧糖酵解率维持在保存前的86.2%,ATP为56.4%,PK为64.3%,明显高于GMA或ACD组。保存75d整体回输后24h活存率为86.1%,与GMA保存42d(89.1%)结果接近。结论:用抗氧化剂保养液在4℃条件下保存人血红细胞从42d延长到75d,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率、ATP、PK和整体回输后24h活存率等均与42d保存方相符,为红细胞的活存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工大鼠腹腔注射L-甲状腺素3周、4周不等,发现实验组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内有大量Ca2+沉淀物积聚,多呈弥漫性散在分布,亦可沿线粒体嵴呈线样排列。结果提示:细胞内Ca2+积聚和异常分布与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插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活体脑片细胞内Ca2+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缺血/再灌时间不同,梗塞面积不同,缺血4小时梗塞面积占同侧半球的16.3%,缺血4小时再灌20小时梗塞面积增加到25.9%,缺血24小时梗塞面积占同侧半球的60.4%。(2)本文首次观察到在缺血4小时纹状体区域的Ca2+变化明显高于皮层,并且再灌后皮层及纹状体区域Ca2+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bcl┐2基因断裂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采用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1例鼻咽癌组织bcl┐2基因的两个断裂热点。结果显示41例鼻咽癌发生bcl┐2基因断裂有4例,阳性率为9.8%,各组织学分级间无明显差异。鼻咽良性病变为阴性。结果说明bcl┐2基因断裂非淋巴瘤的特异性改变,bcl┐2基因断裂与鼻咽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恶性生物学行为间无明显关系,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4.
丹参对鼠缺血后残肝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观察鼠缺血后肝再生时酶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表明缺血后肝再生时肝细胞SDH、G6Pase和Mg2+ATPase活性及PAS反应均在不同程度上低于对照组,而LDH、ACP活性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丹参组酶活性及PAS反应基本处于缺血组与对照之间,说明丹参对保护某些酶活性,促进肝再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动情周期中大鼠子宫和输卵管壁肥大细胞数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动情周期中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进行检测;取子宫、输卵管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并用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肥大细胞,于光镜低倍视野下计数。结果显示:动物血清雌二醇浓度依次为:动情期(E)组>动情前期(PE)组>动情后期(ME)组>动情间(DE)且,各组间差异均有显性;在子宫,肥大细胞分布于宫壁肌怪平滑肌束间的结缔组织内、近小血管处,以微血管周居多,常见单个散在,于ME子宫内膜尚偶见肥大细胞;输卵管肥大细胞局限于其外膜层内、近小血管周围,亦多散在。子宫、输卵管壁内的肥大细胞镜下呈圆形、椭圆形或略不规则形,胞浆内充满紫红色粗大颗粒,子宫肥大细胞数量依次为:ME>DE>PE>E,各组间差异有生(DE与PE、PE与E,P<0.05,余组间P<0.01);输卵管壁内肥大细胞数量各组间差异无显性(P>0.05)。本尚对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波动与子宫、输卵管壁内肥大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其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人鼻咽癌单克隆细胞裸鼠体内传代转移特性及 HL A的表达变化 ,我们以人鼻咽癌单克隆细胞株 (CNE-2 Z- H5 )为对象 ,将各单克隆细胞株移植于裸鼠 ,待肿瘤发生转移后 ,取其淋巴结和肺转移灶癌细胞再次移植裸鼠 ,如此移植 2 - 4代 ,观察每代裸鼠的转移特性及鼻咽癌细胞 HL A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变化。结果显示随着鼻咽癌单克隆细胞的传代移植 ,每代裸鼠肿瘤的转移率增高 (P<0 .0 1) ,转移途径更为单一。淋巴道转移的克隆细胞其 HL A 类抗原的表达随体内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呈明显降低的趋势 ,与原代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但第 4代又急刷升高 (P<0 .0 1) ;HL A 类抗原的表达则呈波浪样改变 ;各代间表达平均强度变化不规则。肺转移灶癌细胞的 HL A 、 HL A 类抗原表达明显降低 ,两者与原代癌细胞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表明鼻咽癌细胞演进中转移能力和细胞本身特性、体内的环境选择关系密切 ,且可能和癌细胞 HL A的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枯否细胞在实验性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Kupffer细胞在大鼠实验性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TUNEL法对单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的肝癌及用氯化钆(GC)或酶母多糖(ZM)分别阻塞或激活Kupffer细胞后,给以DENA所引起的大鼠肝癌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bcl-2蛋白表达和肝癌细胞的凋亡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增殖指数在ZM+DENA组、DENA组、GC+DENA组依次增高,而凋亡指数在上述各组依次降低。Bax阳性率在ZM+DENA组明显高于DENA组(P<0.05),而ZM+DENA组bcl-2阳性率明显低于DENA组(P<0.05)。结果提示:Kupffer细胞可促进实验性肝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大鼠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5┐羟色胺(5┐HT)能、P物质(SP)能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能投射进行了观察。将FG注入SRD后,FG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隐核和中缝苍白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延髓网状结构的内侧部和外侧部、延髓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此外,SP样和L┐ENK样阳性神经元还见于臂旁核、背外侧被盖核和孤束核。FG逆标并呈5┐HT样、SP样或L┐ENK样阳性的双标神经元也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尤其是位于延髓中缝核团内的双标神经元数量较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SRD内的5┐HT样、SP样和L┐ENK样阳性终末主要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向SRD发出5┐HT能、SP能和L┐ENK能投射的上述核团对SRD发挥“弥漫性伤害抑  相似文献   

19.
粉防己碱逆转阿霉素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与抗细胞凋亡作用关系密切。本研究用抗肿瘤药物阿霉素 (5μmol· L- 1 )处理人乳腺癌敏感和耐药的 MCF- 7细胞 2 4hr后 ,观察到在敏感细胞中 ,有较多的漂浮细胞 ,阿霉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而在耐药细胞中 ,细胞形态未发生变化 ,阿霉素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其含量明显减少。阿霉素诱导 MCF- 7细胞的凋亡作用进一步用 An-nexin V - FITC染色法证实。此外 ,用高效逆转耐药性的药物粉防己碱 (2 0μmol· L- 1 )与阿霉素合用处理敏感和耐药的细胞 ,用线粒体荧光染料 Mitosensor TM染色 ,证明合用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 :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细胞周期无关。本研究表明 :粉防己碱能逆转耐阿霉素的人乳腺癌 MCF- 7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人胎前额叶皮质中神经肽Y(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发育。结果显示,NPY阳性神经元最早于16周出现于前额叶皮质的皮质下板,为未成熟的双极神经元。随着胎儿生长,皮质下板的NPY阳性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加,胞体增大,着色加深,突起增多增长。30周后较少数量的NPY阳性神经元也见于皮质的Ⅵ层及白质,皮质其它层阳性神经元数量很少。28周后皮质内还能见到各种走向的NPY阳性神经纤维,其数量随胎儿生长而增加。本研究提示,与其它动物相比,人类大脑皮质NPY阳性神经元出现较早,其成熟过程基本上在出生前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