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氏司蛉Sergentomyia baiyi和歌乐山司蛉S.koloshanensis是宜宾地区筠连县的常见蛉种,但有关生态尚未见报道。为此于1990—1991年对其季节消长、产卵数量等作了观察。结果如下: 1 季节消长于1990年5—10月选上述司蛉分布的筠连县城附近及双泉区的3处石灰岩壁、洞穴为观察点,每旬捕捉一次(仅9月份少一次)成蛉毒杀、解剖分类鉴定,同时测记温  相似文献   

2.
1984年6月作者等在武隆县的岩洞内捕获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5只江苏白蛉(P.kiangsuensis)4只、歌乐山司蛉(Sergentomyia koloshanensis)8只和鲍氏司蛉(S.barraudi)42只。其中中华白蛉和江苏白蛉是川东地区首次发现,余2蛉种在该地区仅见于重庆(Yao&Wu,1946)。鉴于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所以本发现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川东地区首次发现中华白蛉和江苏白蛉@王光第$武隆县卫生防疫站 @尹治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1989年8月5—14日,作者等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5—9日)和勐远(12—14日)的自然石灰岩洞中捕获了大批白蛉。已定种名的有:长铗异蛉Idiophlebotomus longiforeps,云胜白蛉Plebotomus yunshengensis,上门白蛉P. tumenensis,江苏白蛉P. kiangsuensis,施氏白蛉P. stantoni,卢氏司蛉S. rud nicki,鲍氏司蛉S. barraudi,应氏司蛉S. iyengari,歌乐山司蛉S. koloshanensis和贝氏司蛉S. bailyi。此外有新蛉亚属一新蛉种,为对我国医学昆虫学专家李贵真教授的学术贡献表示敬意而名之为贵真司蛉Sergentomyia(Neophlebotomus)kueichenae。 文中对贵真司蛉做了详细描述,并与相近蛉种:应氏司蛉和坦博司蛉S. tambori进行了对比鉴别。正模(雌蛉):勐远岩洞,北纬21°24′,东经101°30′,海拔约1000m;副模:勐远岩洞及易武岩洞(海拔约1400m),皆存于暨南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内四川白蛉人工饲养及其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敏 《昆虫学报》1990,33(3):380-381
迄今白蛉属Phlebotomus Rondani & Berte阿蛉亚属Adlerius Nitzulescu在我国已有三个蛉种报道:即中华白蛉P.chinensis Newstead、长管白蛉P.longiductus Parrot和四川白蛉P sichuanensisLeng & Yin。其中四川白蛉系采自四川省理县,由冷延家、尹治成(Leng和Yin,1983)报道的。这些蛉种的成蛉在自然界的生态,以及中华白蛉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发育已有报道(Patton和Hindle,1927吴征鉴,1950;丁绍铎等,1957;熊光华等,1958)。作者为了配合白蛉分类学研究,于1987年9月在四川省理县薛城区采集了四川白蛉,并以20—30℃、相对湿度75—95%、酵母粉为饲料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室饲养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1.发面饲料 做馒头的发酵面头充分发透,以粘手为度,摊开、吹干,研细过筛。配方为: 发面干粉35克; 蜂蜜20毫升(或糖10克,蜂蜜10毫升); 水80毫升。 饲养中华草蛉成虫,产卵前期为3天,每雌平均产卵672—831粒,成虫寿命最长可达2个月。饲养叶色草蛉,大草蛉效果不理想。 2.酵母片饲料 配方:酵母片(医用)……25克;糖……10克;蜂蜜……10毫升;水……100毫升。 饲养中华草蛉成虫,在27℃恒温下,产卵前期4—  相似文献   

6.
<正> 1978年6—11月间,我们在自贡市的14个公社共捕获白蛉1,745只。在解剖鉴定的486只日蛉中,发现有贝氏白蛉Sergentomyia bailyiSinton、鲍氏白蛉和歌乐山白蛉三个蛉种。其中贝氏白蛉占总数的40.7%,数量仅次于鲍氏白蛉。在21个采集地点中,有20个点捕到了贝氏白蛉;这些地点包括竹木茂密植被较多的山谷、城市公路沿线的荒坡。活动场所以向阳干燥且多缝隙的大块石壁为主,居民住宅墙外壁亦可见到,室内和山坡的洞穴内未捕到过此种白蛉。  相似文献   

7.
以棉蚜和his gossypii Glover饲养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t)oensis(Okamoto)作为对照,用一种半固体人工饲料连续饲养10代日本通草蛉,对日本通草蛉各生长阶段的生长和发育指标进行观测。结果显示,用人工饲料饲养的日本通草蛉的幼虫历期为13~15d,蛹期为8d,较对照组的7d和6d分别延长6~8d和2d;用棉蚜饲养的对照组日本通草蛉幼虫累计存活率为94%,成虫获得率为87%,而人工饲料饲养连续10代的幼虫累计存活率为81%~89%,成虫获得率69%~79%。取食人工饲料的日本通草蛉成虫,在产卵前期、产卵量、产卵期及寿命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人工饲料组草蛉的产卵前期为5.07—5.22d,而对照组草蛉的产卵前期为4.12d,人工饲料组草蛉的产卵量为190~390粒,对照组的单雌产卵量为667.2粒,人工饲料组草蛉的寿命为36—38d,对照组成虫寿命52d。以上结果表明,这种半固体人工饲料可以满足日本通草蛉幼虫生长发育基本需要,可用于日本通草蛉的室内继代饲养,但需要进一步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8.
1983年6月间作者等在福建省崇安县城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泉州市清源山,厦门市南普陀后山等地采到了白蛉亚科昆虫。经鉴定有司蛉属Sergentomyia、帕蛉亚属Parrotomyia Theodor,1920的鲍氏司蛉S.barraudi Sinton,1929(崇安县城郊)和新蛉亚属Neophlebotomus Franca & Parrot,1920的两个新蛉种,兹分别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凉山按蚊在我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些地区为常见蚊种,但对该蚊种群的动力学尚缺乏研究。现在实验室人为控制下,观察该蚊种群生命的数量变化,并编制该蚊的寿命表,以便在今后疟疾、丝虫病的防治工作中,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取捕自现场凉山按蚊子2代的24小时内蛹化的蛹100个,置直径约7cm的玻缸内,在室温25±2℃、相对湿度70—92%下放入蚊笼待羽化,羽化的成蚊饲以10%葡萄糖水,并以豚鼠供血。每天定时清除死亡的成蚊,分性别记录成蚊的死亡数,观察到最后1只成蚊死亡为止。按日龄分组计算每日存活率并编制寿命表。试验共进行10次。二、结果雌蚊…  相似文献   

10.
孙家梅  张玲敏  徐芳 《昆虫学报》2009,52(12):1356-1365
【目的】 对中国白蛉亚科(Phlebotominae)昆虫进行数值分类研究, 探索其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亲缘关系。【方法】 选取中国白蛉40个蛉种作为分类单元以及白蛉的68项形态特征为分类指标, 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属级及白蛉属Phlebotomus的亚属级分类一致。司蛉属Sergentomyia的亚属分类与传统分类有一些区别, 聚类分析将司蛉属分为8类, 其中尼克组nicnic group与司蛉亚属subgenus Sergentomyia和传统分类一致; 泉州司蛉S. quanzhouensis和唐氏司蛉S. tangi聚入帕蛉亚属subgenus Parrotomyia; 尹氏司蛉S. yini聚入新蛉亚属subgenus Neophlebotomus, 应氏司蛉S. iyengari、马来司蛉S. malayensis、吐鲁番司蛉S. turfanensis、兰州司蛉S. lanzhouensis和南京司蛉S. nankingensis聚为一类; 歌乐山司蛉S. koloshanensis、方亮司蛉S. fanglianensis和云南司蛉S. yunnanensis与尼克组nicnic group聚成一类, 此类群和此属中其他蛉种系统发育关系距离远。【结论】 中国白蛉亚科昆虫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 验证了传统分类系统的可靠性, 并揭示了传统分类中一些蛉种不确定分类问题。司蛉属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有差别, 提示有个别蛉种需重新考虑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3月,在蒙山和石臼港进行蚊越冬场所调查时先后在山洞及地下道查见淡色库蚊2万余只,全部是雌蚊。据文献介绍,蚊一生只需交配一次。为了解越冬后无雄蚊交配能否产卵繁衍的问题,我们作了实验观察。3月上旬,在地下道捕到雌蚊400余只,分放入两个养蚊笼,仍置原处。4月7日将蚊拿到室内(室温16.5℃,相对湿度73%)饲血,并选吸血满腹的6只,在日平均气温为15.2℃(13—18.6℃)、平均相对湿度为76%(70—84%)饲养下,4月19日(吸血后12天)有3只产卵。随取卵块放入小罐的污水内,移放在日均温度22.3℃、日均相对湿度78%、水温16~20℃的伙房内。4月23…  相似文献   

12.
温湿度对神泽氏叶螨发育历期和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da分别置于15℃,RH80%;20℃,RH75%;25℃,RH70%;30℃,RH65%;35℃,RH60%的恒温恒湿箱内单个饲养,观察其个体发育、孵化率、存活率和产卵量,结果为:35℃,RH60%条件下,雌、雄一代发育历期最短,为(6.23±0.44)山成螨最高日产卵量13.95±3.72)粒;平均日产卵量7.18±1.56)粒; 从成螨开始产卵至死亡50%产卵期最短,为(9.65±1.53)山卵孵化率72.4%;幼螨存活率84.6%。15℃,RH80%条件下,雌、雄一代发育历期最长,为(27.49±2.23)山成螨最高日产卵量(5±1.21)粒;平均日产卵量(2.04±0.55)粒;从成螨开始产卵至死亡50%产卵期最长,为(28.4±4.06)d:卵孵化率85.6%;幼螨存活率97.0%。15℃,RH80%处理成螨寿命为(35±8.85)d,比20℃,75%处理成螨寿命长(13.9±6.4)d。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温湿度对神泽氏叶螨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35℃发育速率最快,15℃发育速率最慢,20~30℃为最适发育温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在钉螺饲养和感染工作中,对毛蚴数量与钉螺感染的关系作了初步观察。方法取采自安徽省贵池县的钉螺,按5%抽样检测,感染率低于0.5%者,置4—6℃冰箱内。将浙江地区日本血吸虫毛蚴人工感染钉螺所逸出之尾蚴感染家兔,42天后解剖,从肝卵中孵出毛蚴。选用活跃的成螺150只放入直径9cm的平皿内,上盖绢筛。钉螺与毛蚴比例按1:10、1:20、1:30、1:40和1:50分别注入平皿内,并设空白对照,加水齐绢筛处。每皿水量约20ml,于24±1℃,20瓦日光灯光照下,3小时后取出钉螺清洗,再置28±1℃的恒温箱内,按常规方法饲养。60天后分逸出感染钉螺,未逸出者再…  相似文献   

14.
草蛉幼虫集体饲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蛉是多种粮棉害虫的天敌,近年来国内外都在设法繁殖利用。草蛉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饲养繁殖比较困难。现在一般多采用单管饲养或分穴隔离饲养的方法,但由于手续麻烦或饲养工具比较复杂,饲料种类受到限制,不易在农村普及。为了简化饲养方法,提高成活率,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的治虫运动,我们探索了用蚜虫和仓库害虫卵集体饲养草蛉幼虫的可能性。改进了一些饲养技术。经用大草蛉(Chrysopaseptempunctata Wesmacl)、丽草蛉(C.formosa Brauer)和中华草蛉(C.sinica Tjeder)三个蛉种,六个月,50次的饲养,结果比较满意。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采集丹江口市官山区溪蟹,用研钵研碎,以消化液置37℃温箱消化过夜,反复换水沉淀至水清为止。将沉渣移放于平皿内置双目解剖镜下检出斯氏狸殖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囊蚴。胆汁取自试验犬胆囊。一组为将纯胆汁和用生理盐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胆汁,分别加入平皿,分为100%、75%、50%、25%、2%胆汁,作为试验组;以生理盐水、生活用水作为对照组,在37℃水浴箱中脱囊。另一组均以50%胆汁,分别在46℃、37℃,30℃及室温下进行脱囊观察。每皿加入30个囊蚴,置不同温度下水浴箱中进行脱囊,分别记录时间和脱出率。结果在37℃温度下,各试验组不同浓度…  相似文献   

16.
新疆荒漠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生态习性及其防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木文报告我国新疆南部荒漠地区硕大白蛉吴氏亚种(Phlebotomus major wui)的生态习性及其防制。 硕大白蛉吴氏亚种是野生野栖蛉种。成蛉发生于5月初,消失于9月末,共有两个高峰期,预示一年至少繁殖两代。野外各种洞穴为其栖息场所。 该种白蛉在野外活动广泛,是贴地活动的蛉种,对人有较大的趋性,但并不善于在人房内吸血,而是典型的外嗜蛉种。主要活动时间系自黄昏开始至子夜前,最适温度在24—28℃之间。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该蛉活动迟缓,数量减少;至16℃时,出洞活动终止。此蛉有明显的趋光习性,利用光诱可设计防蛉和杀蛉的方案。开垦改变原来生境面貌可导致白蛉孳生地的破坏,种植玉米,蔬菜地内已不见白蛉活动。  相似文献   

17.
甜叶菊糖苷对果蝇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作试验材料,探讨甜叶菊糖苷(steviol glycosides)对果蝇生殖、寿命等的影响。方法:在果蝇培养基中添加甜叶菊糖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1%,2%,5%,10%;培养温度为(25±1)℃;取1对未交配的雌雄果蝇放入培养基中,待出现子代成蝇时,统计成蝇数量,记录成蝇羽化的数目,连续培养4代,观察甜叶菊糖苷对果蝇生育能力的影响;随机选取100只雌雄成蝇放入培养基中,统计其寿命,结果:过高浓度的甜叶菊糖苷对果蝇有一定程度的伤害,致使果蝇寿命和生育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是自然界重要的天敌昆虫,以预蛹兼性滞育越冬。本研究旨在明确光周期和温度对大草蛉滞育解除及滞育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观测了不同温度(22℃和25℃)和光周期(15L∶9D及9L∶15D)条件下大草蛉预蛹的滞育解除及滞育解除后的蛹期、蛹存活率、成虫鲜重、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以及5℃低温处理对预蛹滞育解除的作用,并分析了滞育持续时间对大草蛉滞育解除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在光周期15L∶9D和9L∶15D下,25℃下大草蛉预蛹期(分别为50.09和49.47 d)显著短于22℃下(分别为80.80和82.20 d)。5℃低温处理极显著延长了大草蛉预蛹期(P0.01),且缩小了预蛹期的个体差异。22℃下,与非滞育预蛹相比,滞育后预蛹的存活率显著降低,蛹期和产卵前期显著延长,雌成虫寿命显著缩短,成虫鲜重和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22℃,光周期15L∶9D下大草蛉的滞育持续时间为50~170 d,且能影响滞育后发育:随着滞育持续时间的延长,蛹期逐渐延长,雌、雄成虫的鲜重逐渐降低,雄成虫寿命呈先延长后缩短的趋势,蛹存活率、雌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试验条件下,两种光周期对大草蛉滞育解除、滞育后发育和繁殖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温度是调节大草蛉滞育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因子。较高温度能促进滞育的解除,低温处理能够同步种群的滞育发育。大草蛉的滞育存在生殖代价,滞育持续时间影响滞育解除后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温度对广重粉蛉Semidalis aleyrodiformi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天敌昆虫广重粉蛉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广重粉蛉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并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随着温度的上升,广重粉蛉幼虫各阶段的发育历期逐步缩短。在26℃,成虫前期存活率最高,达85.00%,高温和低温均降低幼虫存活率;广重粉蛉成虫寿命和产卵量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23℃时产卵量最高(445.00粒),且与26℃无显著差异。在26℃下,广重粉蛉实验种群的净增值力R_0、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均达到最大值。【结论】广重粉蛉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在23-29℃,最佳温度为26℃,在我国南方有很好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白蛉种类分布,过去尚少记录。1957年和1958年在该自治区的19个县市共捕获白蛉2,590只,经蛉种鉴定,发现有属于白蛉属(Genus Phlebotomus)的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 Newstead,1916)、蒙古白蛉(Phlebotomus mongolensisSinton,1928)、硕大白蛉(Phlebotomus major Annandale,1910)及属于司蛉属(GenusSergentomyia)微小白蛉种团(Minutus group)的一个新变种。这一新变种白蛉经定名为微小白蛉新疆变种(Phlebotomus minutus var.sinkiangen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