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链霉素对念珠藻生长和光合的毒性效应, 研究对不同浓度(0、0.05、0.1、0.2、0.5和1.0 mg/L)链霉素处理下念珠藻的生长、叶绿素荧光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 培养至96h, 链霉素对念珠藻的EC50(96h-EC50)为(0.13±0.037) mg/L。与对照组相比, 各链霉素浓度处理下叶绿素a的含量显著降低。最大光化学效率(φP0)、可变荧光(Fv)、PSⅡ的潜在活性(Fv/F0)、单位面积上有活性的反应中心(RC/CS0)、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及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0)均随着链霉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然而, 单位叶绿素最大荧光(Fm/Chl. a)、每个有活性的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和热耗散(DI0/RC)则随着链霉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链霉素浓度大于0.1 mg/L时,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出现K点的出现。结果表明链霉素可能通过抑制光合系统Ⅱ(PSⅡ)的电子传递和减少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来影响念珠藻的生长, 也暗示了高浓度链霉素对藻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光周期对休眠诱导期桃树光合及PSⅡ光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设置长日照和短日照2种光周期(以自然条件为对照),测定6年生春捷桃树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参数,研究诱导休眠期间光周期对北方落叶果树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短日照条件下树体可提前进入休眠诱导期,长日照条件下则延后进入.休眠诱导期间,桃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升高,表明Pn降低的原因是非气孔限制;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或Fv/Fm)、潜在活性(Fv/Fo)、PSⅡ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用于QA-下游的电子传递的能量比例(ψo)和光合性能指数(PIABS)均降低,表明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能力受到抑制,其原因可能是PSⅡ反应中心受体侧QA-下游的电子传递链受到了伤害.长日照有利于提高休眠诱导期的光合速率,减小PIABS下降幅度,减轻光系统的受害程度,短日照则明显加深、加速光合机构的损坏.光周期的诱导效应与休眠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3.
Cr6+胁迫对莱茵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研究材料,采用氧电极和快速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和时间Cr6+处理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6+浓度大于40 μmol/L时,莱茵衣藻细胞数逐渐下降,而藻细胞变大;表观光合速率成为负值,呼吸作用随Cr6+处理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至对照水平;莱茵衣藻有活性放氧复合体比例随Cr6+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80 μmol/L Cr6+处理3 d时已下降至13.72%;光合驱动力(DFABS)随Cr6+浓度增加逐步下降,并以DFφPo在DFABS的下降中的贡献最大.研究发现,重金属Cr6+胁迫显著影响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而对呼吸作用则影响较小;Cr6+主要通过损伤供体侧的放氧复合体以及阻断QA至QB的电子传递而抑制光系统Ⅱ的功能;莱茵衣藻光系统Ⅱ对Cr6+处理比较敏感且存在着多个作用位点,并首先影响反应中心光能捕获效率,其次影响反应中心的活性,最后影响QA-之后的电子传递.  相似文献   

4.
以黄瓜品种’新春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中度盐胁迫(50 mmol/L NaCl)条件下,外源喷施0.01 mg/L 2,4-表油菜素内酯(EBL)和24μmol/L油菜素内酯抑制剂(BZR)处理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及相关荧光参数的影响,探讨EBL缓解黄瓜幼苗中度盐胁迫伤害的光合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盐胁迫导致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下降,胞间CO_(2)浓度(C_(i))增加,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下降,OJIP曲线中J点、I点显著增加,降低了黄瓜幼苗叶片光合性能,且对PSⅡ受体侧的伤害大于供体侧,表现为PSⅡ反应中心损伤,光合电子从Q_(A)向Q_(B)的传递效率降低,电子传递受阻。(2)在50 mmol/L NaCl处理下,外源喷施0.01 mg/L EBL可显著提升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P_(n)、G_(s)、T_(r)、光合性能(PI_(ABS)),降低C_(i),显著增加单位面积内吸收(ABS/CS_(m))、捕获(TR_(o)/CS_(m))、用于电子传递(ET_(o)/CS_(m))的光能以及有活性反应中心的数目(RC/CS_(m))。(3)与NaCl+EBL处理相比,NaCl+EBL+BZR处理后黄瓜幼苗叶片光合性能进一步降低,证明EBL对黄瓜幼苗盐胁迫引起的PSⅡ伤害有缓解作用。研究发现,外源喷施适量2,4-表油菜素内酯能有效缓解黄瓜幼苗叶片在盐胁迫条件下受到的光合电子传递链中(PSⅡ)受体侧的伤害,增加电子从Q_(A)向Q_(B)传递的效率,从而显著改善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用对汞(Hg)具有较强耐受性的雪衣藻(Chlamydomonas nivalis)为对象,探究藻细胞对汞胁迫的响应及其耐受机制。结果表明, Hg2+对藻细胞的胁迫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的量效关系, 48h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1.44 mg/L。与对照组相比, 1.0和1.5 mg/L Hg2+处理组能维持生长和光合活性; 2.0 mg/L Hg2+处理组生物量和色素含量在胁迫6h时无显著变化(P>0.05), 48h时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Hg2+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藻细胞最大光化学量子产率(Fv/Fm)、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半饱和光强(Ik)及光能利用效率(α)均降低,OJIP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和QA-再氧化变化明显,光合电子传递受阻。Hg2+胁迫导致能量流的变化,藻细胞部分反应...  相似文献   

6.
从光合反应系统揭示外源硫(S)诱导马齿苋镉(Cd)耐受性的生理机制,为外源S缓解重金属毒害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外源S供体(NH4)2SO4对100 mg/L Cd胁迫下马齿苋叶片光合色素、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可显著降低马齿苋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显著降低,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表明非气孔因素是Cd胁迫诱导马齿苋光合抑制的主要因素;同时,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电子传递效率(J)、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而非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上升,表明Cd胁迫影响马齿苋PSⅡ反应系统的正常运行.外施400 mg/L(NH4)2SO4显著提高马齿苋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增强马齿苋叶片光合作用和PSⅡ原初光化学反应量子效率.对5种与光反应系统密切相关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发现,Cd处理显著增加马齿苋叶片中的Ca和Fe含量,显著抑制马齿苋对Mg、Mn和Cu的吸收.Cd胁迫下马齿苋叶片的变黄与Mg、Mn的亏缺有关,而与Fe缺乏无关;添加外源S可显著提升马齿苋叶片中Ca、Mg、Fe、Cu和Mn含量,从而增强Cd胁迫下马齿苋叶片的PSII反应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选取了水体常见蓝藻优势种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7806)作为研究对象, 了解磺酰脲类除草剂甲磺隆(Metsulfuron-methyl)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 当甲磺隆浓度大于80 mg/L时, 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通过回归分析和Probit分析, 甲磺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EC50为81.998 mg/L。细胞色素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第6天, 各浓度处理下单位细胞内Chl.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且当甲磺隆浓度为80 mg/L时, 单位细胞内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变化结果分析显示, 实验第6天甲磺隆胁迫下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0/RC)及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0)受到显著抑制, 综合细胞色素变化结果显示, 甲磺隆能显著抑制光合系统反应中心电子受体侧电子性能。综上所述, 甲磺隆可能作用于光合系统反应中心电子受体侧, 从而对铜绿微囊藻光合系统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和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两种优良野生蔬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自然全光照(L0)、郁闭度约50%林下(L1)、郁闭度约70%林下(L2)3种光环境下植株的生长及光合和荧光参数变化,以明确其耐荫性以及林下套种的可行性。结果显示:(1)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地径和株高在L0和L1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L2处理下显著低于L0。(2)两种野菜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均随光照强度减弱逐渐降低,表观量子效率(AQY)在3种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PSⅡ潜在最大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也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小,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却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增加。(3)两种野菜光合和荧光参数在L0和L1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L2处理下显著低于L0。研究表明,在较大郁闭度林分下,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叶片叶绿素分子捕获激发能的效率降低,其PSⅡ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减少,而用于热耗散的份额增加,电子传递活性和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的能量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两种野菜均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可以在林分郁闭度50%左右的林下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铀在小麦幼苗中的积累分布及其对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霞  唐运来  周璐璐  陈梅  王丹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2):2457-2463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铀[0、5、20、50、100mg.L-1 UO2(NO3)2.6H2O]对五叶期的‘西科麦3号’小麦幼苗于水培条件下处理7d,分析小麦对铀的吸收积累情况,并通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及820nm光吸收曲线,分析铀对叶片光系统Ⅱ(PSⅡ)和光系统Ⅰ(PSⅠ)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对铀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较小,吸收的铀主要集中在根部。(2)铀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捕光色素叶绿素b的含量,并显著影响小麦叶片两个光系统的活性;铀显著抑制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但是对PSⅡ的电子供体侧和受体侧电子传递活性及PSⅠ的活性则表现为促进作用。(3)低浓度的铀处理会影响小麦叶片中两个光合系统之间的平衡,对PSⅠ性能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PSⅡ。  相似文献   

10.
衣艳君  李芳柏  刘家尧 《生态学报》2008,28(11):5437-5444
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了Cu^2+、Zn^2+、Cd^2+、Pb^2+四种重金属离子复合污染下尖叶走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Hedw.)T.Kop.叶绿素荧光动力学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重金属胁迫导致尖叶走灯藓PSII反应中心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机构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ABS)、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A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ETo/TRo)、单位叶面积的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o)降低。重金属胁迫也显著降低尖叶走灯藓植物体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Chla/b的值,降低的程度与重金属浓度和胁迫时间有关。尖叶走灯藓可以耐受10μmol/L浓度的复合重金属污染,在10μmol/L浓度范围内,尖叶走灯藓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的数目RC/CSO、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超过QA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ETO/TRO以及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ABS等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变化,表明在此浓度范围内,重金属不会对尖叶走灯藓的光合器官造成伤害。50μmol/L和100μmol/L浓度的重金属则造成光合系统的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素水平对产油尖状栅藻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0μmol photons·m-2·s-1光照下,以不同初始氮素营养条件的改良BG-11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在Ø6 cm的玻璃柱状光生物反应器通气(加富1.5% CO2)培养绿藻尖状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分析探讨藻细胞的生长及光合生理与氮素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实验组藻细胞的最大生物量有差异,氮浓度为6mmol/L实验组的生物量最高,为5.19g/L。与初始氮浓度18 mmol/L相比,较低的氮浓度9 mmol/L、和 6 mmol/L 在培养前期对尖状栅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藻细胞叶绿素a、b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培养液的氮素营养水平呈正相关。低氮条件有利于总脂积累,总脂含量和单位体积总脂产率显著高于全氮组(P<0.05),3.6 mmol/L实验组的总脂含量最高,为干重的54%,比全氮组高17%(P<0.05)。培养后期随着藻细胞总脂的积累,总碳水化合物和总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5)。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以及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均随氮素限制而显著下降(P<0.05),光合速率在不同生长阶段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呼吸速率在培养周期内缓慢上升,说明藻的生长、油脂的积累与细胞光合生理状况以及氮素营养水平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红光下雨生红球藻Haematcoccus pluvialis的细胞增殖过程中,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以及氮磷消耗特征, 并且研究了在不同初始氮磷浓度下, 细胞增殖周期、色素变化以及氮磷消耗速率, 以期为雨生红球藻的培养工艺提供参考。结果显示: (1)在细胞增殖过程中, 光合荧光参数PSⅡ、qP、ETR与细胞增殖周期一致, 没有显著差异。Fv/Fm、NPQ则随着细胞密度的上升而下降, 随着细胞密度下降而上升, 且发生变化的拐点与营养盐胁迫造成细胞数量下降的时间点基本一致。(2)以不同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10:1, 重量比)的培养液接种细胞, 较高浓度的氮磷条件(45/4.5130/13.0 mg/L), 比较低浓度的氮磷条件(15/1.5 20/2.0 mg/L)有利于提高批次培养后的细胞终产量。但是, 在初始高浓度氮磷下, 接种初期细胞受到胁迫, 相对增长速率小; 氮磷消耗率低, 后期浓度维持高位; 藻细胞指数生长延迟, 培养周期变长。在红光下, 最优化的氮磷接种浓度为45/4.5 mg/L。研究结果对半连续培养雨生红球藻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模拟酸雨胁迫下硅对髯毛箬竹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髯毛箬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模拟酸雨胁迫(pH 3.0)下硅对髯毛箬竹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作用日变化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和100 mg·L-1 Na2SiO3预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酸雨胁迫下髯毛箬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显著下降,且以100 mg·L-1浓度处理效果最佳,叶绿素含量可提高22.7%,而高浓度(500 mg·L-1)预处理则无缓解作用-酸雨胁迫下,髯毛箬竹光合“午休”现象加重,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气孔限制值(Ls)明显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增大,经过20~100 mg·L-1硅预处理后,Pn、Gs、Ls不同程度增加,而Ci有所降低,且以100 mg·L-1硅预处理效果最佳,日平均Pn增加39.2%.酸雨胁迫下,箬竹PSⅡ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o)、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最大荧光产额(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降低,暗适应和光适应下的最小荧光产额Fo、Fo′ 则升高;而100 mg·L-1硅预处理明显抑制了胁迫下各荧光参数的变化,Fv/Fm、Fv/Fo、Fv′/Fm′和ΦPSⅡ分别增加35.2%、146.2%、55.0%和24.3%.说明外源适宜浓度硅预处理能有效地缓解酸雨胁迫导致的髯毛箬竹光合活性下降和光合系统损伤,从而提高胁迫下植物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叶绿素含量是植物学和农业相关研究领域常用的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合功能密切相关,但是现有的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无法实现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功能的同步测定和关联分析.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通过测定35个小麦品种旗叶的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分别使用不同时间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荧光值,以及33个常用荧...  相似文献   

15.
Blue (F 450) and green (F 530) leaf fluorescence were studied together with the r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emission maxima F 690 and F 735) during light-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duction kinetics (Kautsky effect) in predarkened leave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nd soybean (Glycine max L.). The intensity of the r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decreased from maximum fluorescence Fm to steady-state fluorescence Fs, and the fluorescence ratio F 690/F 735 decreased by about 10% from Fm to Fs. However, blue and green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remained constant throughout the measuring time. Consequently, the ratio of blue to red fluorescence (F 450/F 690) increased during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duction kinetics, whereas the ratio of blue to green fluorescence (F 450/F 530) remained unchanged within the same period. The knowledge of these ratios will be a prerequisit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terrestrial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16.
锶对油菜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璐璐  唐运来  陈霞  陈梅  王丹 《植物学报》2013,48(3):313-319
锶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通过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详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锶(1、5、10和20 mmol·L–1SrCl2)对油菜(Brassica napus)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 光系统II(PSII)的潜在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Y(II))、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qP)在低浓度(1和5 mmol·L–1)锶处理时显著上升, 在高浓度(10和20 mmol·L–1)锶处理时显著下降; 初始荧光强度(Fo)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在低浓度锶处理时变化不明显, 但在高浓度下显著上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分析结果表明, 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在低浓度锶处理时显著上升, 而在高浓度锶处理时显著下降; 气孔导度(Gs)随锶处理浓度的增加一直呈显著下降趋势; 胞间CO2浓度(Ci)在低浓度锶处理时轻微下降, 高浓度锶处理时显著增加。此外, 叶绿素含量在低浓度锶处理时显著增加, 在高浓度处理时则显著下降。这些结果均表明, 低浓度锶处理可以改善油菜叶片的光合功能, 增加叶片光合效率; 而高浓度锶则会妨碍叶片光合功能, 导致光合效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水和吐温-80为对照,用5、20、80、160 mg/L的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鲤染毒20d,研究了DEHP对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遗传毒性。结果表明: 吐温-80组与水对照组相比除红细胞总核异常率显著升高外,所测定的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80、160 mg/L组白细胞吞噬活力、吞噬指数,血清抗菌活力,溶菌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水对照组和吐温-80组(P0.05或P0.01),且20 mg/L组白细胞吞噬活力、吞噬指数显著低于水对照组。与吐温-80组相比,160 mg/L组血清C3含量显著降低,5、20、80 mg/L组C3含量,5、20、80、160 mg/L组C4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20、80、160 mg/L组C3含量,160 mg/L组C4含量显著低于水对照组(P0.05或P0.01)。160 mg/L组红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吐温-80组,80、160 mg/L组红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水对照组。在DEHP实验浓度范围内,红细胞核异常率、总核异常率,肝细胞DPC系数均显著高于水对照组和吐温-80组。一定浓度的DEHP对鲤具有免疫毒性和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8.
The photosystem Ⅱ (PSII) complex of photosynthetic membranes comprises a number of chlorophyll-binding proteins that are important to the electron flow. Here we report that the chlorophyll b-deficient mutant has de creased the amount of light-harvesting complexes with an increased amount of some core polypeptides of PSII,including CP43 and CP47. By mean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thermoluminescence, we found that the ratio of Fv/Fm, qP and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in the chlorophyll b-deficient mutant was higher compared to the wild type.In the chlorophyll b-deficient mutant, the decay of the primary electron acceptor quinones (QA-) reoxidation was decreased, measured by the fluorescence. Furthermore, the thermolumlnescence studies in the chlorophyll b deficient mutant showed that the B band (S2/S3QB-) decreased slightly and shifted up towards higher temperatures.In the presence of dichlorophenyl-dimethylurea, which is inhibited in the electron flow to the second electron acceptor quinines (QB) at the PSII acceptor side, the maximum of the Q band (S2QA-) was decreased slightly and shifted down to lower temperatures, compared to the wild type. Thus, the electron flow within PSll of the chlorophyll b-deficient mutant was down-regulated and characterized by faster oxidation of the primary electron acceptor quinine QA- via forward electron flow and slower reduction of the oxidation S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