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育是一个严格有序的选择性基因表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序列特异的反式因子(transactingfactors)通过与基因调控序列中顺式调控元件(cisactingelements)的互作启动基因转录,因此,它们又被称为转录因子[1]。基于这类因...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核因子1A(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A,HNFlα)是肝脏富集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调控多种肝脏特异基因的表达,参与维系肝脏的正常表型与功能。HNFlα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复合体的形式发挥转录调节功能。复合体组成的动态变化在调控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维持内环境稳定、修复组织损伤以及药物代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HNFlα的突变型改变了其在体内的相互作用网络,致使靶基因转录失调,诱发青少年发病型成人糖尿病(MODY3)。  相似文献   

3.
ERα的辅调节因子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妮  赵越 《生命科学》2011,(8):817-823
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是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ERα介导转录的经典途径是与雌激素结合后作用于靶基因启动子区的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进而诱导靶基因转录。ERα招募辅调节因子(共激活子和共抑制子)参与ERα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辅调节因子主要通过乙酰化、磷酸化、甲基化等表观遗传机制参与转录调控,影响靶蛋白表达水平。ΕRα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在乳腺癌的增殖、分化、侵袭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在ERα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中几类辅调节因子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核酸靶序列的体外选择和扩增技术王成济(第四军医大学生化教研室,西安710032)关键词寡聚核苷酸,体外选择,PCR基因表达的转录水平调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因的顺式调控元件(cis-actingelements)与反式调节因子(trans-acting...  相似文献   

5.
核呼吸因子(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s,NRFs)包括NRF-1和NRF-2,属于转录激活因子,在调控核基因编码和线粒体基因编码的呼吸链亚基表达中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除此之外,核呼吸因子还具有调控线粒体运输蛋白基因表达和神经元相关因子合成的作用。就NRF-1和NRF-2的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长寿和衰老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调控休眠态的幼虫形成的基因(daf基因)能影响线虫的长寿,其中daf-2、daf-16是作用于这一遗传调宾通路下游的两个重要基因,daf-2是胰岛素受体样基因,daf-16是编码转录调控因子中叉头家族/肝细胞核心因子3(HNF-3)的成员。  相似文献   

7.
邵宏波 《生命科学》1994,6(4):19-23
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核因子作用邵宏波(四平师范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四平136000)1引言真核生物的转录启始是由顺式作用的DNA基序(ets-actingDNAmotif)与反式作用的蛋白质因子(trans-actinznroteinfactor)...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及其编码的多功能蛋白HBx是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录所必需的作用因子。同时,HBx通过与宿主功能蛋白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而调节多种蛋白的功能,参与调控多条细胞信号通路转导,激活多种转录因子,在肝细胞抗凋亡和引发肝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c—fos原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原癌基因的正常生理功能愈来愈引起重视。c-fos原癌基因属瞬息基因,其编码的产物位于核内并具有转录因子的特异结构。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本综述了c-fos原癌基因的结构特点、生物功能,尤其是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细胞周期相关基因8(CDCA8)的转录调控机制,首先克隆了人类CDCA8基因5’端上游的1071 bp转录调控区。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此区域存在一系列已知转录因子的可能结合位点。联合运用DNA pull-down和转录因子芯片技术分析发现共有114种转录因子在人恶性多发性畸胎瘤细胞(NTERA-2)中与该区域结合, 其中某些转录因子有预测的结合位点,其他没有预测结合位点的转录因子可能是以复合物的形式结合到CDCA8基因的转录调控区。  相似文献   

11.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主要以雄激素依赖的方式诱导下游靶基因转录。在此过程中,AR招募辅调节因子参与调控下游靶基因转录,从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近年研究证实,AR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AR介导的下游靶基因(TGF-β1、VEGF、CCRK等)的异常表达影响HCC细胞的生长、增殖、血管形成等进程。乙肝病毒HBV X蛋白通过激活c-Src激酶等途径上调AR的转录活性,从而促进HCC的发展。另一方面,还有研究证实,AR可抑制HCC细胞的转移。现主要综述AR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在HCC中作用的分子机制,这将为HCC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曹雪松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1):60-63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过程十分复杂,许多蛋白质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酵母中对RNA聚合酶Ⅱ转录活性的调控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1)阻遏物的直接抑制作用;(2)阻遏物的间接抑制作用;(3)激活物的直接活化作用;(4)激活物的亚细胞定位调节作用。本文拟就近来酵母中RNA聚合酶Ⅱ转录活性的上述4种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阻遏蛋白的直接抑制作用1.1半乳糖代谢作用的调控 目前对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利用半乳糖(包括摄取、转运、代谢等)的过程以及相关酶基…  相似文献   

13.
氧化应激基因表达与k基因结合核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玫  陈瑗 《生命的化学》1995,15(4):10-12
氧化应激基因表达与k基因结合核因子周玫,陈瑗(第一军医大学自由基医学研究室,广州510515)关键词k基团结合核因子,氧化应激,基因表达调控氧化应激在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与衰老过程有关。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特点是很快地诱导很多基因...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凝胶延滞(gelretardation)分析技术, 研究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转录启始点上游900 bp 的DNA 片段与未成熟小麦胚乳细胞核因子的顺反式相互作用。利用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将900 bp 分成4 段凝胶延滞分析用探针, 并以高盐浓度抽提法从扬花12 d 左右的小麦胚乳得到了核抽提物。凝胶延滞分析结果表明, 这4 个DNA片段上均存在与各自核蛋白因子专一性结合的位点。推测该基因的表达是受多位点复杂的顺反式相互作用来调控的  相似文献   

16.
靶向转录(transcriptional targeting)是指在转录水平将目的基因界定于靶位点进行有效表达的过程,有许多因子参与这一复杂调控,包括许多顺序作用元件如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增强子、可被内、外源刺激诱导的启动子以及绝缘子、静息子等,它们与靶组织内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实现基因的定位表达,而结合基因开关、二步转录激活系统及Cre/LoxP系统又可控制表达产物的消长。  相似文献   

17.
毛晓华  丁蕾 《微生物学报》2000,40(2):121-125
FruA是粘细菌(Myxococcus xanthus)发育所必需的转录因子,影响着一系列发育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带组氨酸标记的FruA,并用镍离子层析进行快速分离纯化。凝胶阻滞试验提示FruA对靶基因的调控可能需要其它因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能产生降解木质素的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 和锰过氧化物酶( MnP)同工酶。为研究LIP基因的转录调控机理, 对LIP基因( GLG3 和GLG6) 的5′端上游序列进行亚克隆, 获得6 个亚克隆DNA 片段, 然后应用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筛选能与菌体蛋白质专一性结合的DNA片段。结果表明: LIP基因GLG6 的5′端上游有一个约670 bp 的DNA 片段能与总蛋白质组分专一性结合, 其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可能含有蛋白质结合的序列特征。研究结果初步显示, 黄孢原毛平革菌可能存在有与LIP基因上游某些顺式调控元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调控着LIP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9.
20.
蜕皮激素与其受体EcR-USP的转录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康  李胜  曹阳 《昆虫学报》2011,54(8):933-937
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 20E)是一种典型的类固醇激素, 主导调控昆虫的蜕皮、变态、生殖等重要生理过程。20E受体EcR-USP已被鉴定近20年, 20E与其受体复合物的转录调控机制也有了许多重要突破。已有研究表明: (1)20E受体由核受体EcR和USP形成; (2)EcR-USP异源二聚体在分子伴侣蛋白复合物的协助下获得DNA结合活性; (3)20E通过解除共阻遏因子和募集共激活因子来激活EcR USP异源二聚体并启动下游基因的转录; (4)20E-EcR-USP配体-受体复合物引发20E初级应答基因的表达, 由20E初级反应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诱导表达的20E次级应答基因级联放大20E信号, 从而调控昆虫蜕皮、变态、生殖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