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首例肌曲霉病及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肌曲霉病,对所分离的黄曲霉进行形态、药敏、rDNA序列分析研究。方法对患者病变肌组织行B超和病理检查;将分离菌株接种于察氏培养基观察形态学特征;微量法测定MIC值;酚氯仿法提取DNA,扩增ITS间区序列并进行多序列分析。结果B超示左腓肠肌不规则回声,病理示肌细胞变性、坏死,肌组织内见分枝分隔菌丝。表型及基因型特征为黄曲霉;分离菌株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多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所分离菌株与标准株及自然和临床分离株具有100%的相似性。给予特比萘芬治疗3个月后痊愈。结论黄曲霉可致肌肉感染;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真菌可引起免疫低下患者致死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HC-Ⅰ在II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对收集的15例IIM患者进行肌肉活检,观察其病理结构的改变、MHC-Ⅰ在患者肌肉组织中的分布表达情况,并与非炎症性肌病患者作对照.结果:1.在IIM患者肌肉组织中明确有MHC-Ⅰ类分子的表达,其阳性率为100%;2.虽有6例IIM患者肌纤维中没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但患者还是出现了临床症状且肌酶异常;3.MHC-Ⅰ在IIM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强弱程度与病人肌酶呈正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C-Ⅰ类分子可以作为IIM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其表达强弱与患者病情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兔骨骼肌匀浆多点皮下注射制备多发性肌炎大鼠模型的方法探索最佳的实验对象和实验条件.方法 SD大鼠、Westar大鼠和Lewis大鼠根据品种、性别、免疫物剂量等因素分组建模,取股四头肌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各组之间成模比例、死亡比例、肌肉病理评分等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三个大鼠品种中,Lewis大鼠模型成功率最高,且实验耐受性最好,相同免疫剂量组的死亡比例最低.②相同免疫剂量下雌性组的成模比例均高于雄性组,而肌肉病理评分在不同性别组之间差异不明显.③雌性Lewis大鼠中,注射兔骨骼肌匀浆蛋白剂量从8 mg/kg增加至10mg/kg时,成模比例及模型病理评分明显升高;但从10mg/kg增加至12 mg/kg时,成模比例及模型病理评分无明显变化,而大鼠死亡比例升高.④雌性Lewis成模大鼠中,免疫2周时即可见到骨骼肌纤维大小不一、横纹消失及核内移,免疫4~5周时可见骨骼肌纤维坏死、非坏死肌纤维及间质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等典型病变,继续免疫至7周时骨骼肌病变未继续加重.结论 采用兔骨骼肌匀浆多点皮下注射方法制备多发性肌炎大鼠模型时,选择雌性Lewis大鼠作为实验对象,给予兔骨骼肌匀浆10mg/kg连续免疫5周可出现与人类多发性肌炎非常相似的骨骼肌病变,且成模比例高、死亡比例低,造模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患者肌肉炎性组织中是否存在Th17细胞及数量多少。方法:临床和病理诊断确诊的多发性肌炎患者16例;对照组来自非炎性肌病患者6例。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h17淋巴细胞的定位及数量。结果:与非肌炎患者比较,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到肌炎患者肌肉组织中IL-17表达阳性,主要分布在细胞内,且细胞数量的多少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结论:Th17细胞有可能参与了多发性肌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婴幼儿可导致手足口病,偶尔伴随有严重的并发症。建立EV71的小鼠模型是深入研究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进行疫苗和药物评价的基础。方法将EV71的临床分离株在小鼠骨骼肌中进行系列传代,得到了小鼠的肌肉适应株MP10。使用MP10经腹腔注射感染10日龄ICR小鼠,对感染小鼠的症状、病毒复制和病理进行了监测。结果与临床分离株相比,MP10对人横纹肌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cell,RD细胞)的感染力提高,并且对小鼠的毒力增强,MP10感染10日龄小鼠可导致其瘫痪和死亡。病毒主要在骨骼肌中复制,并引发大面积的坏死性肌炎,同时神经组织未观察到病变。病理分析发现:感染小鼠体内与呼吸运动相关的肌肉均发生严重的坏死性肌炎,推测此类肌肉的坏死会影响小鼠的呼吸功能,从而成为导致小鼠死亡的因素之一。结论建立了C4亚型EV71毒株感染10日龄ICR小鼠的模型,该模型可作为研究EV71感染的致病机制、以及疫苗和药物评价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IL-6水平。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 d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逐渐升高(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降低手术早期的炎性反应,同时能明显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19年3月到2020年7月,筛选符合要求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SAPB,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研究组于术前2 h口服普瑞巴林150 mg,术后第二天开始口服普瑞巴林75 mg。对比两组镇静、镇痛效果,睡眠质量、血清炎性因子、焦虑情况、生命体征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12 h、24 h、48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8h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术后48 h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 h、术后24 h、术后48 h心率(HR)低于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SAPB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获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其焦虑情绪,同时还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肌电指标分析拳击运动员上肢和腰部肌肉力量训练效果。方法:用Mega公司的ME6000肌电图仪记录分析10名女子拳击运动员上臂肱二头肌(主动肌)与肱三头肌(拮抗肌)、前臂屈肌(主动肌)与伸肌(拮抗肌)和腰部肌群的运动诱发肌电,规定运动为手持2.5 kg的哑铃负荷进行直拳空击运动直至局部肌肉力竭。结果:直拳空击运动至局部肌肉力竭过程中,上肢拮抗肌的中位频率(MF)下降幅度和速度大于相对应的主动肌,且从肌群作功来看,主动肌作功百分比较拮抗肌大。其中9名普通运动员腰肌的肌电频率(MF)均值较1名指定样本世界冠军的下降缓慢,而且其作功百分比都较小。结论:通过对普通女子拳击运动员上肢和腰部肌群肌电指标测试与世界冠军的比较分析,提示本研究中所测普通拳击运动员拮抗肌和腰部肌肉力量训练不足,有待加强该部肌肉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9.
红霉素对兔Oddi括约肌和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影响王玲康喜荣张经济(兰州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兰州730000)红霉素(erythromycin,EM)可与胃动素受体结合,使内源性胃动素释放,诱发小肠移行性综合肌电(migratingmyoelectric...  相似文献   

10.
人类锌指蛋白ZNF382对肌生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中有大量哺乳类特有的KRAB锌指基因,这些基因的功能大多尚不清楚,ZNF382就是其中一个.本文研究了人类锌指蛋白ZNF382对肌生成的调控作用.人类ZNF382基因在肌肉组织中高表达,ZNF382的mRNA水平在C2C12细胞的肌生成过程中上调,ZNF382调节肌肉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在NIH3T3细胞中,ZNF382与E-box蛋白E12和成肌调节因子MyoD共转增强肌肉肌酸激酶MCK启动子的活性;ZNF382的启动子预测分析也发现ZNF382的启动子上含有MyoD和血清反应因子SRF的结合位点,这些结果提示人类ZNF382蛋白在肌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眼部真菌感染菌种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眼部真菌感染的致病情况和菌种分布特征。方法统计山东省眼科研究所2000~2005年间所有真菌感染病例的培养结果,按照感染部位分类并分析不同菌种的致病情况。结果6年间共有970份真菌培养资料,阳性结果691份,阳性率为71.2%(691/970)。其中角膜溃疡阳性率为86.2%(669/776),镰刀菌占73.2%(490/669);眼内炎阳性率为10.4%(19/182),曲霉菌占68.4%(13/19);泪囊炎阳性率为25.0%(3/12),念珠菌占100.0%(3/3)。结论不同的感染部位常见的真菌菌种不同,镰刀菌是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致病菌,曲霉菌是真菌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菌,而念珠菌则是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气指标、膈肌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19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氧疗方法分为传统组59例和研究组6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氧疗,研究组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膈肌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再插管率、喘急胸闷和咳痰困难消失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较传统组低,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传统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DEq)低于传统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低于传统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再插管率低于传统组,喘急胸闷消失率、咳痰困难消失率高于传统组(均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氧疗相比,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AECOPD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膈肌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NLRP3炎性体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性疾病是由体内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类疾病,慢性炎症反应是其重要特征之一.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体是位于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复合体,主要功能为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以间接调控白介素1β(IL-1β)、IL-18和IL-33等的成熟和分泌.NLRP3炎性体是炎性体相关研究的热点,多种内源性或外源性危险信号通过激活这一蛋白质复合体上调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对NLRP3炎性体的结构、功能、调节以及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氏病若干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有关的若干概念和术语,由于历史和认识水平等因素,有必要在神经科学发展到新阶段的今天进行修正和补充。用帕金森病取代震颤麻痹(shaking palsy),纠正了症状学命名所带来的局限性和初级性;肌僵直(rigidity)应定义为有锥体外系参与的病理性肌和力升高的状态,是帕金森氏病常见的肌张力升高的状态之一;肌强直(spasticity)指有锥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成肌分化过程包括成肌细胞的增殖,然后分化为肌细胞,最后融合形成肌管;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微小非编码RNA,它通过靶向靶基因mRNA的3'UTR,抑制其翻译或诱导其降解。已有研究表明,miRNA在成肌分化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肌肉特异表达的miRNA,有miR-1,miR-133,miR-206,miR-208,miR-499和miR-486;和非肌肉特异表达的miRNA,其中miR-27,miR-29,miR-128,miR-199a和miR-431在成肌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另外,阐述了几个与miRNA相互作用从而调控成肌分化的lncRNA的功能。通过介绍两类miRNA的靶基因及调控机制,阐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等张收缩肱二头肌特性的多信号结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表征了骨骼肌的电生理特性;而肌动图(Mechanomyography,MMG)则是反映骨骼肌收缩时的肌纤维振动的力学特性。超声可以清晰的观测骨骼肌空间形态变化,我们把超声扫描骨骼肌得到的有关骨骼肌结构形态变化的信息定义为“声肌图(Sonomyography,SMG)”。本文同步采集了肘关节屈伸引起的肱二头肌等张收缩时的超声图像、肘关节角度、SEMG和MMG信号,初步分析了不同信号之间的关系,多角度结合研究了骨骼肌的特性,表明了多信号结合研究骨骼肌特性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肌卫星细胞激活和补给的分子调控与肌肉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SC)作为生肌干细胞,参与司控生后骨骼肌的生长、修复和维持等重要过程.综述了NO-HGF,Myostatin,Notch等重要信号分子及卫星细胞自身的特殊微环境对SC激活和补给的分子调控机制,希冀将来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克服目前临床中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各种骨骼肌疾病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皮肤肌是位于皮肤下面的薄板状肌层,从肌细胞的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及神经支配情况看,皮肤肌属于骨路肌,然而大部分皮肤肌并不与骨路发生联系,其收缩时也不引起附近骨路的活动,而是导致其附着的皮肤及其附属物产牛运动。本文对脊椎动物的皮肤肌的发生,在各类群的差异以及演化情况作一简要介绍。1皮肤肌的发生脊椎动物的骨路叽来源于中胚层体节的生肌节、中胚层形成体节的初期.体节呈立方形块状,每个体节的细胞围绕着一个空腔,呈放射状排列.继而每个体节向背腹方向延伸.并且中间与外侧方变扁。随后位于中央的胜变成一个很窄的裂隙…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了豚鼠经10Gy γ线照后第三天回肠纵肌和环肌的收缩活动,同时观察其对组织胺的反应。结果表明:照后纵肌收缩幅度增加而频率基本正常,对组织胺的敏感性增强,量效曲线左移,ED_(50)减小;照后环肌出现自发性强收缩,对组织胺的反应性降低。由此认为,照后纵肌和环肌收缩失常和对组织胺反应性改变,可能是引起肠紊乱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20.
侯宛祺  戴雪伶  姜招峰 《生命科学》2013,(11):1071-107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老年人易患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可逆性、进行性的记忆力衰退,目前发病机制不清。AD患者脑内存在异常高水平的炎性因子及其受体、补体、调节蛋白以及化学因子等免疫炎性的标志物,提示炎性因子可能与AD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炎性因子与AD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