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该研究通过测定盐生药用植物苦豆子幼苗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长指标,研究了中度(200mmol/L NaCl)和重度(400mmol/L NaCl)盐胁迫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探讨盐生植物对盐化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显示:(1)中度盐胁迫1d后,苦豆子幼苗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显著低于对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P_n下降显著,而气体交换参数降低不明显,C_i值甚至有上升趋势;重度盐胁迫处理1d后,苦豆子气体交换值出现了显著降低,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降低程度增大;中度盐胁迫导致苦豆子光合速率出现下降的原因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重度盐胁迫下,Pn的下降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引起的。(2)处理1d后,相对于对照组,中度和重度盐胁迫下的苦豆子幼苗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而重度盐胁迫下降低更加显著;处理5d后,中度盐胁迫荧光参数变化不明显,但重度盐胁迫处理下降低显著。(3)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幼苗含水量及生长指标(株高、根长、干重)降低幅度加大,以致严重抑制了植株生长。研究表明,盐生植物苦豆子对盐胁迫的耐受性也有一定限度,其在200mmol/L NaCl胁迫下植株光合作用受到轻微抑制,但能维持正常生长,而在400mmol/L NaCl胁迫下光合生理受到严重抑制,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受到伤害程度加重,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星星草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7d后,测定了叶绿素荧光参数、MDA含量和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l(小于1·2%)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MDA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强而降低,而在高浓度NaCl(1·2%~2·4%)胁迫下则相反。在低浓度NaCl(小于1·2%)胁迫下,Fv/Fm(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o(表PSⅡ潜在活性)、Fv′/Fm′(类囊体能化时PSⅡ固有效率)和qP(荧光光化学淬灭效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高,而在高浓度NaCl(1·2%~2·4%)胁迫下则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降低;而qNP(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效率)和HDR(热耗散速率)却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高。ΦPS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在低浓度NaCl(小于0·4%)胁迫下随着胁迫强度增强而升高,在0·4%~1·6%之间迅速下降,大于1·6%时,ΦPSⅡ又迅速升高。Fv/Fm、Fv/Fo、Fv′/Fm′和qP均随着MDA含量的增高而降低,而EL(叶片电解质外渗率)、qNP和HDR在MDA含量较低的范围(0·9753~1·1901μmol·g-1FW)内均减小,在MDA含量较高的范围(1·3080~1·8518μmol·g-1FW)内,均迅速增大。ΦPSⅡ在MDA含量较低范围(0·9753~1·0953μmol·g-1FW)内时上升,但变化不大,随着MDA含量的增高(在1·1172~1·1901μmol·g-1FW)范围内迅速降低,但当MDA含量进一步增高时(在1·3080~1·8518μmol·g-1FW)范围内又迅速升高。这些结果表明,星星草幼苗的荧光参数具体的变化规律与盐胁迫强度和幼苗细胞膜的受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即低浓度NaCl胁迫(小于1·2%)下,星星草幼苗由于活性氧的增加而发生膜脂过氧化可能主要通过体内较高活性的保护酶系统来清除,而高浓度NaCl胁迫(大于1·2%)下,星星草幼苗可能具有与其它植物不同的保护机制,即可能主要通过增加qNP(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效率)、HDR(热耗散速率)耗散过剩的光能和提高ΦPSⅡ增强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过程,消耗掉多余的能量,以保护光合器官免受过剩光能的损伤,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星星草耐盐碱生理机制再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浓度Na2CO3处理星星草幼苗,7d后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渗透势、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强度(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指标,以研究星星草抗盐碱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可通过渗透调节来减轻细胞所受的伤害,因而膜透性受影响较小,相对电导率上升较少,而Gs基本保持不变,Pn、Tr还有所促进,WUE有所增加,这些结果说明,星星草幼苗对低浓度碱性盐具有一定抗性;但犀星草幼苗的这种抗性有一定限度,随着Na2CO3胁迫浓度的增加,Gs、Tr、Pn依次受到抑制,最终膜透性急剧增加,说明星星草幼苗已受损严重,这些变化具有较强的顺序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硅提高黄瓜幼苗抗盐能力的机制,该试验采用水培方法,以黄瓜品种‘津优一号’为材料,对幼苗进行中度盐胁迫,研究在盐胁迫下硅对黄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和离子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1)正常条件下,硅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单独盐处理降低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片含水量,导致幼苗生长受抑。(2)盐胁迫下加硅显著提高了幼苗光合速率和叶片含水量,增加了生物量的积累;在盐胁迫初期,硅加盐处理黄瓜叶片渗透势略低于单独盐处理,此后均高于单独盐处理;硅加盐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尤其是蔗糖含量,而降低了其脯氨酸含量,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3)盐胁迫下黄瓜植株Na+含量大幅上升,K+含量下降,K+/Na+比大幅降低;硅加盐处理降低了黄瓜叶片中Na+含量,提高了K+含量和K+/Na+比。研究表明,盐胁迫条件下,硅能通过减轻叶片离子毒害和增加水分吸收,改善叶片水分状况,从而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提高其抗盐能力;而渗透调节只在盐胁迫初期有轻微缓解作用,不是硅提高黄瓜幼苗抗盐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Na2 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活性氧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低浓度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相对电导率、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以及保护酶CAT、SOD和POD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低盐胁迫1 d后,星星草幼苗细胞膜的通透性、O2.—产生速率、H2O2含量及保护酶活性都随着盐胁迫的加剧而升高,其具体的变化规律与盐胁迫强度和幼苗细胞膜的受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但相关关系的性质上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200 mmol/L NaCl胁迫对杂交酸模(Rumex K-1)幼苗叶片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y/Fm)没有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导致细胞间隙CO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同时,盐胁迫引起活性氧清除关键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上升.在光合作用诱导过程中,无论是对照叶片还是盐胁迫叶片,米勒过氧化反应均维持一部分光合电子流.光合作用达到稳定状态后,盐胁迫叶片仍能够通过米勒过氧化反应维持部分光合电子流.强光下,低氧(2%)抑制米勒过氧化反应对对照叶片光抑制程度没有明显影响,而显著增加盐胁迫叶片的光抑制程度.据上述结果推测:盐胁迫下米勒过氧化反应的增强有助于消耗过剩的激发电子,从而降低强光下杂交酸模幼苗叶片的光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7.
银杏幼苗雌雄株对盐胁迫响应的差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盆栽银杏(Ginkgo biloba)雌雄幼苗浇灌NaCl(40?mmol L-1)溶液模拟土壤受盐胁迫的方法,研究银杏雌雄幼苗气体交换特征、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游离脯氨酸含量(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盐胁迫下的差异.结果表明:(1)盐胁迫后雌株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蒸腾速率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45.87%、25.00%、16.47%,而雄株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升高了10.00%、8.10%、22.95%;(2)盐胁迫显著降低了银杏幼苗的WUE(P=0.020),与对照下相比,雌、雄WUE分别下降30.47%、46.38%;(3)盐胁迫显著提高了雄株的游离Pro含量,但对雌株影响不显著;(4)盐胁迫使银杏雌、雄幼苗SOD活性分别降低了22.96%、23.18%,但下降幅度均不显著.然而盐胁迫会显著降低雌株的POD活性,但对雄株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同时表明,40?mmol L-1的NaCl溶液不仅会降低银杏雌雄幼苗的光合速率,影响气体交换,还会降低WUE、SOD及POD等酶活性,提高游离Pro含量,但雌株受到的负面效应小于雄株.与雄株相比,雌株在盐胁迫下能通过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贮藏能量,较低的蒸腾速率和较高的内在水分利用效率以减少水分散失,以及较高的抗氧化物酶活性来缓解盐胁迫带来的氧化胁迫,使其受到的负面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8.
以平欧杂种榛3个品种(新榛1号、新榛2号、新榛3号)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盐胁迫程度(对照、轻度、中度、重度)对幼苗生长性状、光合荧光特性以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 3个品种幼苗的新稍长度、基径、叶面积,以及根、茎、叶、总生物量随着盐胁迫的增强而降低,根冠比则增加.中度、重度盐胁迫下3个品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20.5%和43.2%.轻度、中度、重度盐胁迫下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对照分别降低2.0%、16.3%、32.0%和10.2%、35.7%、60.1%.随着盐胁迫的增强,胞间CO2浓度缓慢上升,水分利用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轻度盐胁迫下达到最大值.3个品种幼苗的初始荧光随着盐胁迫的增强而升高.最大荧光、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光化学活性、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随着盐胁迫的增强而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则随着盐胁迫的增强先升高后降低.根系构型分析表明,盐胁迫导致3个品种幼苗的根系生物量、长度、表面积和体积下降.同一盐胁迫下,新榛2号各径级根系构型参数的下降幅度低于其他2个品种.平欧杂种榛幼苗生长性状、光合荧光特性以及根系构型参数受品种和盐胁迫程度的双重影响.盐胁迫下新榛2号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与光合生理适应性,其耐盐性优于其他2个品种.  相似文献   

9.
摘要 为了探索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初步了解杠柳盐耐受范围及盐胁迫对杠柳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作用。本试验以培养30 d的杠柳实生苗为材料,测定不同盐浓度(0(CK)、0.2 %、0.5 %、1.0 %、2.0 %)处理后,杠柳幼苗的生物量及总甾体成分、强心苷类成分(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及杠柳苷元)、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杠柳幼苗在中低盐浓度盐胁迫下生长良好,且地上部分干鲜重及地下部分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干湿比也均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植株体内的主要有效成分如总甾体、强心苷类的含量在中等盐胁迫浓度作用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4-甲氧基水杨醛则在高盐胁迫下含量显著增加。研究发现,杠柳具有较高的耐盐性,且一定范围内的盐胁迫可显著提高杠柳幼苗根茎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苦楝应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该文以1年生苦楝(Melia azedarach)实生苗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中性盐Na_2SO_4和碱性盐Na_2CO_33个盐浓度(200、400、600 mmol·L~(-1))处理40 d,研究苦楝的抗盐碱水平及在不同程度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苦楝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增长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碱性盐胁迫条件下降程度更大,盐胁迫提高苦楝的根冠比。处理10 d时,苦楝幼苗的所有光合指标随中性盐和碱性盐浓度的提高呈相似的下降特征,碱性盐胁迫条件下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中性盐胁迫,且随处理时间的增加,中性盐和碱性盐处理下苦楝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苦楝的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200 mmol·L~(-1)盐胁迫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400、600 mmol·L~(-1)盐胁迫均对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600 mmol·L~(-1)碱性盐胁迫条件下,苦楝叶片相对电导率和饱和水分亏缺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同等浓度下,碱性盐胁迫的苦楝叶片相对电导率和饱和水分亏缺显著高于中性盐胁迫处理。综上结果认为,苦楝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碱性盐比中性盐对苦楝幼苗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倪红伟  张兴 《植物研究》1998,18(3):328-335
本文在东北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及其组成动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及其组成部分茎,叶,穗生物量季节动态的呈单峰型,在7月末达到极大值,分别为99.695,571.48,411.58,13.89g/M^2抛物线拟合效果良好,且相互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直线拟合效果良好,F/C〈1,说明其生产效率较典型草原低,而高于同地区的芦苇种各及陕北黄土高原的禾草群落,F/C值和结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沙地油蒿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沙地草原改良试验站颇具特色的油蒿群落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的油蒿群落类型生物量不同,以流动沙地最低,接近流沙地段的油蒿群落最大。油蒿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9月中旬或稍后达到最大值。油蒿群落地下部分生物量以粗根为主,根量集中于表层,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按指数形式递减。  相似文献   

13.
假苇拂子茅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了假苇子拂子茅群落的生物量,测定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其季节和空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假苇拂子茅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较为明显,9月中旬地上生物量达峰值;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10cm,季节变化亦很明显,5月最低,9月达峰值,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都与春季营养体萌发有关,假苇拂子茅群落F/C值偏低,峰值期仅为0.388。  相似文献   

14.
川西平原农田啮齿动物群落动态:年间变动和季节变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了研究农田啮齿动物群落的动态规律,用标志重捕的方法给出了川西平原农田的啮齿动物群落的物种数、结合种群密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等5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资料,并分析了这些时间序列的年间变动和季节变动的特点。结果表明:(1)5个变量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特别是年间交替升降十分明显;(2)群落的全部8个物种从未同时出现过,同一个月最多有5个物种,最少只有1个物种;(3)5个变量季节变动的幅度均较大并各具有1至3个不等的明显的峰值,而年间变动的幅度则相对较小;(4)5个变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则出现在春季、夏季或冬季;(5)5个变量的季节性均不强;(6)优势种大足鼠(Rattus nitidus)的种群密度分别与群落结合种群密度、生物量的年间变动和季节变动均具有相似的变动规律;此外,优势种大足鼠的种群密度、生物量分别占群落结合种群密度、生物量的比例均较高,而且这两个比例季节变动的幅度都较大而年间变动则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5.
1985年4月至1992年12月,作者采用夹日法对萧山围垦农区臭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逐月定点定时的研究。结果表明:臭种群相对数量的季节消长呈后峰型双峰曲线,5月和10月各出现一次高峰,怀孕率在2月和7月各出现一次高峰,平均胎仔数在5—6月和8—9月相对较多。室外种群相对数量高峰在4月和9—10月;室内种群在5月和10月,前峰不及室外种群明显。室内种群雌体怀孕率明显高于室外种群。种群相对数量的季节变化亦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采用钻土芯法(土钻内径7.0 cm), 在距树干20、50和100 cm处设取样点, 每个样点处分3层(0~10、11~20和21~30 cm)钻取土芯, 取样时间为5、7、9和10月。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细根(≤2 mm)生物量全年平均值为224.89 g•m–2, 在水平分布上表现为100 cm处细根生物量最大(244.20 g•m–2), 其次为20 cm处(221.03 g•m–2), 50 cm处最少(209.45 g•m–2)。在0~30 cm土层, 总细根(包括活跟和死根)生物量季节变化范围在169.67~263.09 g•m–2之间, 9月细根生物量最大, 5月细根生物量最少。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季节变化差异显著(p<0.05), 11~20和21~30 cm差异不显著(p>0.05)。距树干100和20 cm处(0~10 cm土层), 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p<0.05), 9月总细根生物量最大(172.82和185.68 g•m–2), 5月总细根生物量最少(69.28和73.47 g•m–2); 50 cm处季节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细根生物量分布和季节变化不仅受土壤垂直格局影响同时也与距树干不同水平距离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种群生物量代替种群数量作为统计温室白粉虱种群,既能代表种群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不同虫态白粉虱危害程度的大小。不同初始虫量处理的种群生物量变化动态均与时间呈Logistic曲线关系。初始种群大的处理,各个时间的种群生物量都大。 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糖、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与种群生物量的大小呈负相关。其中叶片含fos量的变化与种群危害的程度吻合较好;植株孕蓄——开花期是抗逆能力较弱的时期,也是温室白粉虱种群迅速上升的时期,白粉虱的累积危害效应一般在这个时期反映出来,这个时期应是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研究的人工羊草草地是在内蒙古锡林河中游南岸羊草草原的基础上建成的。此项研究试就人工种植的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is)和原生群落建群种羊草在高生长和生物量增长方面作一比较。 (1)从返青后四十天开始,人工羊草种群的高生长表现为曲线 种群平均高度最大值达52.98cm,并在垂直结构上控制着群落的中层和上层;原生群落中羊草的高生长曲线为:种群平均高度最大值为40.61cm。(2) 人工羊草种群的生物量按方程增长,植物地上部分的干物质含量依直线CA=27.4874+0.2245t变化。生物量峰值(172.00g/m2)和干物质含量极值 (58.24%)都超过了天然生长的羊草。目前人工草地适于作为割草场使用,可获得优质高产的牧草。  相似文献   

19.
毛果苔草湿地枯落物及地下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网袋法和土柱法分别对三江平原湿地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种群枯落物及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果苔草的立枯物总的变化趋势是其拟合曲线符合指数方程。以其凋落物的失重率表示分解速率,而日失重率是随着时间增长而不断减少,且日失重率的变化在0.7058%-0.2372%之间。毛果苔草全生长季(1999年5月2日-10月10日)枯落物总量为210.8876g·m^-2。毛果苔草地下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呈倒金字塔形,数学模拟近于抛物线型。  相似文献   

20.
陕北黄土高原黄背草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志诚  贾东林 《生态学报》1991,11(2):117-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