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VP(4 ̄8)是精氨酸加压素(AVP)在脑内的天然酶解产物,具有增强学习记忆的功能。为了进一步阐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以SK-N-SH成神经瘤细胞(SK细胞)为模型进行研究。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表明,在SK细胞上存在AVP(4 ̄8)的特异性结合位点。AVP(4 ̄8)可以刺激SK细胞中蛋白激酶C(PKC)和促细胞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尖性的升高,并可以被AVP(4 ̄8)的受体拮抗剂ZDC(C  相似文献   

2.
应激引起血压升高大鼠血管升压素V1受体mRNA水平改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Lu LM  Wang J  Yao T 《生理学报》1999,51(4):471-476
实验在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上进行。实验动物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 应激组大鼠每天给予电击足底结合噪声的应激刺激, 每日2 次, 每次2 h 。应激组大鼠在接受连续15 d 的慢性应激刺激后, 其尾动脉收缩压与对照动物相比有显著升高。对照组为16-25 ±0-63kPa (n = 7) ; 应激组为19-55 ±1-45 kPa (n = 8, P< 0-05) 。用RTPCR 结合Southern 印迹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观察到, 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AVP)V1 受体mRNA 广泛存在于大鼠下丘脑、皮质、延髓等部位以及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中。用定量PCR 方法观察到, 大鼠在接受慢性应激刺激之后, 其大脑顶叶皮质、下丘脑及延髓组织中AVPV1 受体mRNA 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 顶叶皮质: P< 0-05 ; 下丘脑: P< 0-01 ; 延髓: P< 0-001) , 而心脏、肝脏及肾脏组织中的AVPV1 受体mRNA水平与正常大鼠相比均无明显差别( 心脏: P> 0-05 ; 肝脏: P> 0-05 ; 肾脏:P> 0-05) 。上述结果提示, 慢性应激刺激可引起大鼠不同部位脑组织AVPV1 受体合成水平下调, 可能导致  相似文献   

3.
刘秀 《生命的化学》1995,15(5):46-48
尿崩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刘秀(第二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上海200433)关键词尿崩症,基因突变下丘脑神经元合成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vasopressin,AVP)及其载体蛋白神经垂体素Ⅱ(neurophysinⅡ,NPⅡ),将它们分装于囊泡内...  相似文献   

4.
杏仁内侧核注射AVP和AVPMcAb对家兔ET性发热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和方法:在大脑杏仁内侧核微量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和精氨酸加压素单克隆抗体(AVPMcAb),观察其对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效应以及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POAH)温敏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①杏仁内侧核微量注射AVP能明显抑制家兔ET性发热效应,注射AVPMcAb能明显易化家兔ET性发热效应;②杏仁外侧核分别注射AVP和AVPMcAb则对家兔ET性发热效应无明显影响;③杏仁内侧核分别注射AVP和AVPMcAb后POAH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活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家兔杏仁内侧核也是AVP抗热效应的一个重要的作用部位,杏仁内侧核注射AVP的抗热作用途径与隔区注射AVP的抗热途径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麻醉大鼠观察了向延髓腹外侧区微量注射NO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和硝普钢(SNP)对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旨在探讨中枢左旋精氨酸-NO通路在动脉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结果如下:(1)向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VLM)注射L-NNA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肾交感神经活动(RSNA)增强;心率(HR)减慢,但无统计学意义。MAP和RSNA的变化持续30min以上;此效应可被预先静注左旋精氨酸所逆转。(2)向RVLM微量注射SNP,MAP降低,RSNA减弱;但HR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3)向延髓腹外侧尾端区(CVLM)注射L-NNA,MAP降低,HR减慢,RSNA减弱。(4)向CVLM微量注射SNP,MAP升高,RSNA增强,而心率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中枢左旋精氨酸-NO通路对延髓腹外侧部的神经元活动有调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刺激兔肾脏传入神经对血压,心率及加压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敏  魏顺光 《生理学报》1995,47(5):471-477
本工作以兔为实验对象,观察电刺激肾脏传入神经(ARN)对血压、心率、颈交感神经放电、以及加压素(AVP)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并对ARN进入中枢的通路作了观察。结果显示,电刺激ARN可以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颈交感神经放电抑制等反应,ARN的兴奋还可使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中的AVP含量增加,垂体中AVP含量下降,血浆AVP水平升高。硝普钠的降压实验和静脉注射AVP受体阻断剂AVPa的实验均证实了A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放射自显影方法结合神经毒对海马神经元的选择性损毁观察AVP(4-8)结合点在大鼠海马内的分布和定位;利用外源性AVP(4-8)对新生大鼠的处理,观察海马AVP(4-8)结合点的发育调节。在成年大鼠海马内,AVP(4-8)结合点集中分布在整个海马的锥体细胞层和齿回的颗粒细胞层。秋水仙碱处理后,齿回颗粒细胞层消失,齿回区的AVP(4-8)结合点也消失。红藻氨酸(Kainicacid)处理后海马CA3-CA4的锥体细胞层消失,该区的AVP(4-8)结合点也消失。新生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层的AVP(4-8)结合点在出生后第6天开始出现,齿回颗粒细胞层的AVP(4-8)结合点在出生后第7天开始出现。然而,新生大鼠每天经外源性AVP(4-8)处理,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齿回颗粒细胞层的结合点均在出生后第5天已变得十分稠密。本文就大鼠海马AVP(4-8)结合点的特异性分布和AVP(4-8)处理促进海马AVP(4-8)结合点的发育与成年后大鼠学习能力的提高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海水灌注的方法诱发海水淹溺肺水肿(PESWD),采取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之。以细胞化学反应和图像定量分析为手段从碱性磷酸酶(AKP)角度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海水灌注后AKP产物数量和密度显著增加,HFJV治疗后均回落至接近正常水平。推测PESWD引起AKP活性代偿性升高,HFJV后,肺部氧供应改善可能是导致AKP活性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Zhao YH  Shen XH  Guo XQ 《生理学报》2000,52(3):255-258
观察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微量注射血管升压素(AVP)能否影响正常大鼠的血压和血粘度,并分析rVLM内AVP能机制在清醒大鼠经悬吊加束缚引起应激性升压反应和高血粘度中的影响。结果如下:⑴正常大鼠双侧rVLM微量注射AVP(每侧0.5μg/0.5μl),可引起血压和血粘度升高;此作用可被事先在同一位置微量注射AVP-V1受体拮抗剂d(CH2)5「Tyr(Me)^2」AVP(每侧0.1μg/0.  相似文献   

10.
在室旁核(PVN)完好或PVN注射抗坏血酸的双侧窦主动脉去神经的麻醉兔,血量扩张引起肾交感神经活动(RSNA)抑制均约48%。然而在红藻氨酸损毁PVN后的3—4h和3—4d,这种RSNA抑制分别减弱到-28.0±4.5%和-25.7±4.1%(P<0.05),同时其抑制时程也显著缩短(P<0.01)。此RSNA抑制也可被脊髓T10—T12节段蛛网膜下腔注射血管升压素能V1受体阻断剂而显著地减弱。在血量扩张时对照组与实验组血压均呈小而短暂升高,无显著差别。上述结果表明血量扩张引起的RSNA抑制,部分是通过迷走传入神经触发PVN-脊髓径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11.
大鼠最后区内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Ⅱ对肾脏排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文  林善锬 《生理学报》1996,48(5):443-450
已知最后区存在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并可感受血中AⅡ水平的变化,本文采用微量注射AⅡ于AP的方法,观察了AP和肾功能的关系。结果:AP内微量注射AⅡ(2.20ng)引起肾小球滤过率(GFR),肾血浆流量(RPF),尿钠排泄(UNaV)的增加(P〈0.05)。该作用可被AP内微量注射AⅡ拮抗剂saralasin或切断(P〈0.05)。而静脉注射saralasin却不能阻断该作用。微量注射AⅡ于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离休孵育脑薄片和放射免疫测定其释放的精氨酸加压素(AVP)方法,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不能进入细胞内的情况下,对去肾上腺大鼠的下丘脑薄片释放AVP的快速影响及其可能的细胞膜机制。结果如下:(1)下丘脑薄片能够稳定地释放AVP(2h),其释放量为15.42±1.28pg/min;(2)牛血清白蛋白耦联皮质酮(B-BSA)对AVP的释放具有快速的(20min)抑制性效应,在10 ̄(-7)─10 ̄(-4)mol/L范围内呈剂量一效应关系;(3)GC细胞内受体拮抗剂RU486(10 ̄(-4)─10 ̄(-3)mol/L)能部分地阻断B─BSA的快速抑制效应;(4)孵育液中Ca ̄(2+)程度升高,B─BSA的快速抑制效应明显增强;反之,孵育液中无Ca ̄(2+)则B-BSA的快速抑制效应有所减弱。表明GC在未进入细胞内的情况下也可快速地抑制大鼠下丘脑薄片释放AVP,因此没有通过传统的基因组机制,而是由非基因组机制介导的,其作用部位在细胞膜水平上,可能是影响Ca ̄(2+)的跨细胞膜内流通量或/和影响有Ca ̄(2+)参与的AVP释放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几种扩血管多肽对bFGF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C-型心房利太(CNP)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血管平滑细胞(VSMC)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孵育24h后,bFGF刺激VSMC增殖较对照组增加2.1倍(P〈0.01),细胞内蛋白磷酸化程度增加1.4倍(P〈0.01),PKC及MAPK活性分别增加1.5和2.5倍(P〈0.010;Adm.CGRPt CNP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离体孵育脑薄片技术,初步探讨了皮质酮快速抑制大鼠下丘脑薄片释放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机制。结果表明:(1)放线菌素D(基因转录抑制剂)、嘌呤霉素(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和秋水仙碱(轴浆运输阻滞剂)均不影响皮质酮的快速抑制效应;(2)提高孵育液Ca ̄(2+)浓度,AVP释放增加,皮质酮的快速抑制效应明显增强;反之,孵育液中无Ca ̄(2+)则AVP释放减少,皮质酮的快速抑制效应也减弱;(3)新霉素(抑制细胞膜磷酸肌醇水解)使皮质酮的快速抑制效应增强。(4)氨茶碱(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不影响皮质酮的快速抑制效应。提示,皮质酮对大鼠下丘脑薄片释放AVP的快速抑制效应没有通过传统的基因组机制,而由非基因纽机制介导,推测可能是影响Ca ̄(2+)的跨细胞膜流动或/和细胞内Ca ̄(2+)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抗热机理,本研究观察了家兔隔区和第Ⅲ脑室微量注射AVP对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如下:(1)隔区注射AVP能使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明显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明显减少。(2)第Ⅲ脑室注射AVP只能使部分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减少;而另外一部分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则出现相反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隔区注射AV  相似文献   

16.
冯康  郭学勤 《生理学报》1997,49(5):491-496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用乌拉坦(700mg/kg)和氯醛糖(30mg/kg)腹腔麻醉。在双侧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区)每侧微量注射血管加压素(AVP)(10pmol/0.1μl)可引起平均动脉压(MBP)升高,心率(HR)变化不明显,每侧微量注射AVP的V1受体拮抗剂d(CH2)5[Tyr(Me)^2]AVP(0.1nmol/0.1μl)后MBP和HR无明显变化。若预先在rVL  相似文献   

17.
隔区注射AVP和AVP抗血清对家兔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永录  陈邦勇 《生理学报》1994,46(2):141-147
精氨酸加压素可能是一种内源性退热剂,其抗热作用的最敏感点位于大脑边缘系统的隔区。为了研究AVP抗热的作用的机理,本文观察了隔区注射AVP和AVP抗血清对家兔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1)隔区注射AVP能使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明显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明显减少;而隔区注=谢人工脑脊液对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放电均无明显影响。(2)隔区注射AVP抗血清后,P  相似文献   

18.
精氨酸加压素对大鼠抗体产生和淋巴细胞增殖的上调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i HB  Du JZ  Zheng XX 《生理学报》1999,51(4):435-438
大鼠侧脑室注射100ng精氨酸加压素(AVP),用ELISA法检测血中对鸡卵白 白抗原产生的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IgG水平高于对照,而AVP的V1受体阻断剂DPAVP则可阻断此作用;icv800ngAVP,大鼠的SRBC溶血素 水平高于对照;icv100ng、800ngAVP2h后,脾淋巴细胞对MTT产生的颜色反应均比对照增加,而DPAVP可阻断之;icv800AVP2h后,脾淋巴细胞对MT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采用离体孵育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薄片(含有室旁核和视上核)释放精氨酸加压素(AVP)和糖皮质激素(GC)及其他甾体激素对AVP释放的快速影响。结果如下:(1)大鼠下丘脑薄片经过90min的恢复之后,在长达6h的孵育过程中能够相当稳定地释放AVP,释放量为9.06±1.23pg/min;(2)皮质酮(B)在20min内可明显地抑制AVP的释放,在10-7—10-4mol/L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3)在同一剂量(10-6mol/L),皮质醇、17β-雌二醇和睾丸酮也可快速地抑制AVP的释放,而相同剂量的地塞米松、醛固酮、孕酮、RU486和胆固醇却无此效应;(4)RU486(10-7—10-3mol/L)对AVP的释放没有影响,但却能(10-5—10-3mol/L)部分地阻断B的快速抑制效应。这些结果表明,GC对大鼠下丘脑AVP的释放具有不通过传统的基因组机制的快速抑制效应,此种抑制效应可能与GC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刘秀  王春安 《生理学报》1996,48(2):173-178
本实验利用高体孵育脑薄片和放射免疫测定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方法,初步探讨了牛血清白蛋白耦联皮质酮(B-BSA,不易进入细胞内)对大鼠下丘脑薄片(含室旁核和视上核)释放AVP的影响和可能机制。结果:(1)B-BSA(10-7─10-4mol/L)在20min内对大鼠下丘脑薄片AVP的释放具有明显的抑制性效应,且呈剂量一效应关系;(2)RU486(10-4─10-3mol/L)能部分地阻断B-BSA的抑制效应;(3)B-BSA的抑制效应随孵育液中Ca2+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强;(4)在有新毒素(10-3─10-2mol/L)存在的情况下,B-BSA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上述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在未进入细胞内的情况下亦可抑制大鼠下丘脑薄片释放AVP。此作用发生在细胞膜水平上,由非基因组机制所介导,可能是影响Ca2+跨细胞膜流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