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治疗所用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徐铿,陈诗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组,200025)关键词基因治疗,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八十年代初发展的以逆转录病毒为基础的基因转移系统对今天基因治疗的实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近50个基因治疗计划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逆转录病毒载体用于基因治疗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复制能力的逆转录病毒感染,插入突变,无关序列进入靶细胞是基因治疗潜在的危险,但造成实际危害的可能性极小,完善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的设计,提高检测有复制能力的病毒的灵敏度将进一步保证基因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反义前C/C基因转移表达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统介导反义基因转移表达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将HBVayw前C/C基因(preC/C)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将重组体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后,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2.2.15细胞后发现,感染后第3天,细胞培养上清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量即明显减少,抑制作用于感染后第5天达到高峰,其中对HBsAg表达的抑制率为27.0%,对HBeAg表达的抑制率为59.5%。反义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2.2.15细胞对HBV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至少可以持续到转导后的第11天。空载及正义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对2.215细胞HBV抗原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此外,反义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对2.2.15细胞HBVDNA复制也有抑制作用.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
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及其在外源蛋白高效表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是一种新的重组蛋白高效表达系统,它由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膜蛋白载体和包装细胞系构成,在基因治疗和生物制药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逆转录病毒和宿主细胞基因组的重组倾向于发生在转录活性区;口炎疱疹病毒-G蛋白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G, VSV-G)能有效扩大逆转录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范围、提高逆转录病毒的感染效率;用高滴度的重组病毒感染细胞,经过简单的筛选即可获得高表达细胞株。本文对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的组成、感染的特点和机制及其应用前景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腺病毒载体的免疫原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腺病毒载体的免疫原性问题姜志龙陈诗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上海200025)关键词腺病毒载体免疫原性基因治疗近年来,以腺病毒为基因转移载体的基因治疗研究正广泛深入地开展,这是因为腺病毒具有逆转录病毒载体不具备的诸多优点。首先腺病...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反义基因转录表达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将HBVayw前S/S基因(PreS/S)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构建preS/S反义基因重组体,经转染PA317细胞后,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用重组病毒转导2.2.15细胞后,第3天即可见细胞培养上清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量减少,到转导后第5天,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表达量降到最低水平,HBsAg抑制率为71%,HBeAg抑制率为27%,抑制作用至少可持续到转导后第11天。空载及正向插入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导对2,2.15细胞内HBV抗原表达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基因表达载体,研究其生物活性,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大肠埃希菌K12的PNP基因,T4连接酶将PNP连接人pMSCV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PNP。pM—SCV/PNP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XLI-Blue,提取pMSCV/PNP,酶切、PCR和测序鉴定。病毒包装细胞293产生重组逆转录病毒pMSCV/PNP,流式细胞仪测病毒滴度。pMSCV/PNP转染胰腺癌细胞BXPC-3,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FACS分离转染阳性细胞(GFP阳性)。RT—PCR检测PNPmRNA在胰腺癌细胞BXPC-3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PNP基因的生物活性。结果PCR扩增出大肠埃希菌PNP基因(738bp),酶切和PCR的电泳条带显示pMSCV/PNP,测序结果正常。293包装细胞产生高滴度(3.6×10^7U/m1)重组逆转录病毒pMSCV/PNP。RT—PCR实验结果表明,pMSCV/PNP转染的胰腺癌细胞BXPC-3表达PNPmRNA。前药6-甲基嘌呤-2’-脱氧核苷(MePdR)作用72h浓度达1.00mg/L,BXPC-3/PNP细胞存活率为10.09%,随着MePdR浓度加大,BXPC-3/PNP细胞存活率继续下降直至为0。结论构建了pMSCV/PNP载体,获得了表达大肠埃希菌PNP基因的BXPC-3细胞克隆,PNP/MePdR自杀基因系统对胰腺癌细胞BXPC-3有较强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病毒载体的设计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病毒载体是一类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由于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转移工具被应用于基因治疗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目前,为进一步完善慢病毒载体的功能,研究者们从提高载体的生物安全性及增强外源基因的表达调控能力等方面对慢病毒载体进行了改建。本文对慢病毒载体的设计进展及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梅文瀚  卢健  钱关祥 《生命科学》2001,13(4):174-176
基因治疗是彻底治愈血友病A的最理想方法,逆转录病毒是最为常用的载体之一,本文对逆转录病毒在血友病A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何佳平  张敬之 《生物工程学报》2011,27(11):1541-1548
自2002年以来,在用γ-逆转录病毒载体治疗X连锁重度复合性免疫缺陷病 (X-SCID) 的10例病人中已有4例因载体整合在原癌基因lmo2等附近而得了白血病。这一事件提高了人们对基因治疗载体安全性的关注。与γ-逆转录病毒载体相比,慢病毒载体因尚未发现有整合在lmo2附近的现象,被认为是安全性较好的基因治疗载体。然而自灭活慢病毒载体与γ-逆转录病毒载体一样存在着转录“通读”的现象。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在改善自灭活慢病毒载体的通读率上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以下对慢病毒载体转录“通读”现象的发生机理和解决途径作了综合描述。  相似文献   

11.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单纯疱疹病毒苷激酶基因(HSVtk)导入恶性肿瘤细胞,随后可应用药物9(1,3-二羟基-珍氧基-甲基)鸟嘌呤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将HyTK基因替换逆转录病毒载体GlNa中的neo基因,构建成重组逆转病毒载体GTK,转染混合包装细胞(双噬性PA317细胞和单噬性GP+E-86细胞),通过“乒乓效应”获得高滴度重组病毒,用该重组病毒转染不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B16细胞,用ygrom  相似文献   

12.
逆转录病毒是基因治疗研究中最为主要的基因转移载体,目前批准的基因治疗试验方案中绝大多数采用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逆转录病毒具有稳定、安全、高效的优点,但仍存在病毒滴度低的问题。目前多从质粒结构和病毒包装两方面来提高病毒滴度。 将HyTK基因替换逆转录病毒载体Gl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表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的EGFP—pBABE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对其表达进行鉴定。方法从pEGFP—N3质粒上切下EGFP片段,连接到pBABE载体,构建EGFP—pBABE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染到Fr67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收集逆转录病毒感染宫颈癌SiHa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EGFP—pBABE重组质粒。该质粒转染PT67细胞24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GFP的表达;用该重组质粒包装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宫颈癌SiHa细胞36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显的EGFP表达。结论成功构建表达EGFP的EGFP—pBABE逆转录病毒载体,为进一步利用该载体制备逆转录病毒并观测逆转录病毒感染细胞的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启动子的组织特异性和治疗基因组织特异表达的特点 ,设计出前列腺癌靶向基因治疗的新方案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前列腺组织特异性启动子 (probasin基因启动子 )和在前列腺癌细胞中高表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8b反义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SIR中构建成重组体PB 反义FGF8b pSIR .经转染包装细胞PT 6 7后将产生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体外感染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M ,体外检测其生长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前列腺癌细胞感染产生反义FGF8bRNA的逆转录病毒后生长速度减慢 ,集落形成能力下降 ,体外侵袭转移能力降低 (P <0 0 1) .体外试验表明 ,前列腺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介导的反义FGF8bRNA可有效降低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生长增殖和转移能力 ,这为体内靶向前列腺癌基因治疗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  相似文献   

15.
应用腺伴随病毒(AAV)作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与其他病毒载体比较,AAV载体具有不致病,在宿主染色体上有较特异的整合位点,宿主范围广泛,可感染非分裂细胞,无致癌性等优点,随着对重组病毒载体构建,载体在染色体上整合机制,外源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该病毒安全性的深入研究,可望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病毒载体用于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含Ubc9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筛选建立携带该基因的高滴度产毒细胞系,深入研究SUMO化修饰的作用。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取目的基因Ubc9,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MSCVneo,形成重组质粒pMSCV-Ubc9;脂质体法将pMSCV-Ubc9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T67;G418筛选产毒细胞克隆,扩大培养产毒细胞克隆,收获病毒感染NIH3T3细胞。结果:限制性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Ubc9正确插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G418筛选获得稳定产毒的抗性细胞克隆,收获病毒能有效感染NIH3T3细胞。结论:携带Ubc9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MSCV-Ubc9构建成功,转染PT67细胞后包装出重组逆转录病毒,进而筛选获得了能转录表达Ubc9的产毒细胞系PT67-Ubc9。  相似文献   

17.
基因治疗的目的是将导入的外源基因能够得到时序上、水平上的正确表达,其产物发挥治疗作用。目的基因表达的调控是影响基因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介绍了基因靶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地位,提高逆转录病毒载体滴度的方法,逆转录病毒载体与目的基因序列的影响,反式激活提高目的基因应用以及对基因治疗中目的基因表达调控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修饰的痘苗病毒安卡拉株(MVA)基因组中高频的同源重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痘苗病毒由于其外源基因容量大,表达产物后加工完善等优势而广泛用于基因工程的研究以及基因治疗,痘苗病毒基因组的同源重组现象为其基因操作带来了方便,也被用于很多痘苗病毒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痘苗病毒安卡拉株(MVA)是一种修饰的复制限制的痘苗病毒,由于极高的安全性,正在实验室和临床应用的很多领域取代普通的痘苗病毒,为提高重组MVA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筛选重组MVA的效率,发展了一种暂时选择系统,此系统利用分子内2段同向的相同序列发生同源重组去除选择标记k1l基因,从而消除选择标记对宿主可能的危害。利用此暂时表达系统构建了4个携带编码不同长度外源多蛋白质序列的重组MVA,并估算了每次传代的重组频率,结果显示,MVA同源重组频率虽然比其他痘苗病毒株要低,但仍然是较斋的,将带有k1l基因的重组MVA经3-4次盲传(blind passage),即可获得完全去除选择标记的重组MVA。进一步证明上述利用暂时选择标记k1l基因构建重组MVA的系统具有十分可靠的安全性,适合作为人体活疫苗开发和基因治疗的载体,而且,通过盲传进行筛选,能大大提高去除选择标记的效率,降低鸺建重组MVA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表达重组人骨形成蛋白7 (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7, BMP7)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诱导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克隆BMP7基因,以loxP同源重组法构成逆转录病毒载体pLP-LNCX-BMP7(pLLBMP7),转染包装细胞PT67进行病毒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将逆转录病毒感染人成骨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MP7,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LBMP7经鉴定连接正确,转染PT67细胞后上清液中可得到病毒,滴度达1×109pfu;MTT检测见pLLBMP7病毒组48和72h细胞抑制率高于对照组(35.1% vs. 5.3%,68.5% vs.18.3%,均p<0.05),48h可见BMP7蛋白高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典型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凋亡峰,于转染48h后达最高峰,其凋亡百分率高达14.42%;BMP7蛋白高表达时caspase-3蛋白的表达亦有显著升高,但bcl-2蛋白未见表达差异。结论 构建了BMP7逆转录病毒,在体外能够有效地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其可能是通过激活caspase-3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抗HIV-1Rev单链抗体细胞内免疫方法,研究在人T细胞和周围血淋巴单核细胞内抗病毒复制的效果,探讨细胞内免疫抗HIV-1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克隆抗HIV-1Rev单链抗抗体(sFv)基因,以逆转录病毒为基因载体,将名装后的含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转导至人CD4阳性T-细胞株CEM和SupT1,以及HIV-1阴性自愿者的周围血淋巴单核细胞(PBMC),再分别用不同剂量(MOI)的HIV-1病毒株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