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  吉永华 《生命科学》1996,8(2):34-37
从蝎粗毒中分离纯化得到的蝎神经毒素是一类具有特异生物活性的多肽物质。它们作为重要的工具物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神经生物科学相关靶离子通道受体的基础研究中。个别蝎神经毒素的分子作为未来新药研制和开发的模板和探针,已受到生物医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概念研究蝎神经毒素的若干结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2.
胡国渊  胡桦 《生命科学》1995,7(2):17-19
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一种新发现的胞内信使分子胡国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31)胡桦(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032)多种激素、递质和细胞膜表面对应的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细胞内钙释放,从而使细胞内游离钙...  相似文献   

3.
蝎尾蕉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种蝎尾蕉科(Heliconiaceae)植物,至2002年已引种66次,共38个种类(包括种、品种和杂交种等),其中能正常开花的有31个种和品种。通过多年的栽培、繁殖试验和调查观察表明,冬季低温是限制蝎尾蕉引种成功的关键气候因子。不同的种类完成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不同,最长时间的富红蝎尾蕉(Heliconia bourgaeana Petersen)从吸芽开始萌发至开花需要13—15个月,最短时间的火红蝎尾蕉(H.densiflora Verlot cv.Fire Flash)仅需3-4个月。不同种类的个体花期差异亦非常明显,假日蝎尾蕉(H.angusta Vellozo cv.Holiday)单株花期长达6个月,在所引种的蝎尾蕉中花期最长,其余花期大多为1-3个月。大多数种类具有较高的园林或经济价值,其中黄苞蝎尾蕉(H.1atispatha Benth.cv.Orange Gyro)、金咀蝎尾蕉(H.rostrata Ruiz&Pavon)、富红蝎尾蕉、翠鸟蝎尾蕉(H.hirsuta L.f.CV.Darrell)、扇形蝎尾蕉(H.librata Griggs)、假日蝎尾蕉和狭叶蝎尾蕉(H.aurantiaca Ghiesbr.ex Lem.)可直接应用于广州地区的园林建设上或露天栽培以生产切花。  相似文献   

4.
2009年美国FDA药物研究与评价中心(CDER)批准了25种新药,包括19神新分子实体和6种新生物制品,诺华成为最大的赢家,共有4个新药在2009年度被批准上市,强生和葛兰素史克(GSK)各有两个(图1、表1、表2)。相比2008年度的25个略有增加,但与上世纪90年代FDA批准的新药数量相比,其差距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5.
对蝎类物种的传统分类主要依靠形态和行为特征,但由于该类群种间形态特征极为相似,物种的划分和鉴定困难。为弥补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本研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形态相似的壮真蝎Euscorpiops validus和普洱真蝎E.puerensis进行分子水平的物种鉴定。采用PCR扩增测序获得壮真蝎与普洱真蝎共24个样本的COI基因部分片段序列(660 bp),进行了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及单倍型网络图分析。结果显示:壮真蝎15个样本中共检测到4个单倍型,单倍型之间的相似度为99.3%~99.8%;普洱真蝎9个样本中共检测到4个单倍型,单倍型之间的相似度为99.6%~99.8%;2种蝎的种间序列相似度为90.1%~90.6%,单倍型间的稳定差异核苷酸位点数为61个。壮真蝎与普洱真蝎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4 0、0.002 3,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03 9,且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的34.6倍。此外,分子系统发育树显示壮真蝎与普洱真蝎的单倍型序列各自聚为2个单系枝,且具有很高的分枝自举值(100%)。单倍型网络图结果也显示壮真蝎与普洱真蝎8个单倍型明显分为2大类群,且壮真蝎的单倍型HAP2与普洱真蝎的单倍型HAP7之间的突变步数高达62步。上述结果不仅进一步确认壮真蝎与普洱真蝎为2个不同的物种,且表明线粒体COI基因可用于开展真蝎属Euscorpiops物种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6.
一类新型的作用于钾离子通道的蝎毒素多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永华  刘艳 《生命科学》1995,7(5):1-5,10
一类新型的作用于钾离子通道的蝎毒素多肽吉永华,刘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1)根据K+通道的生理和药理特征,它们构成了迄今离子通道研究中一组种类和功能最繁多的蛋白家族。这些通道在诸如肌肉的收缩、神经的分泌、动作电位的频率与延续、体内电...  相似文献   

7.
几种环境因素对东亚钳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了温度、种群密度、风、噪声对东亚钳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温条件下(26 ̄30℃),东亚钳蝎不冬眠,比自然条件下养殖的蝎提前半年左右产下仔蝎,母蝎的成活率提高。种群密度过大时,种群内斗争激烈,母蝎和仔蝎成活率降低。噪声和强风对蝎繁殖不利。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中国西藏自治区的新蝎蛉属 Neopanorpa Weele昆虫3新种:西藏新蝎岭 Neopanorpatibetensis Hua et Chou, sp. nov.(正模,西藏通麦, 2050 m),胡氏新蝎蛉 Neopanorpa hushengchangiHua et Chou, sp. nov.(正模,西藏樟木口岸),以及李氏新蝎蛉 Neopanorpa lifashengi hua et Chou,sp. nov.(正模:,西藏易贡, 2300 m)。简述了西藏长翅目的分类历史和现状,证实过去记载所谓的三种西藏蝎蛉(模式产地均为马边),即Panorpa guttata Navas,P.davidi Navas,和P.stigmalis Navas,实际上均为四川省种类。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和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生命科学》2006,18(2):109-109
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和丹麦H.Lundbeck A/S(中文名:灵北医药公司)最近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双方将瞄准全球市场共同研究开发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的治疗新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蝎源活性肽对早期帕金森病(PD)大鼠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肽Y (NPY)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n=11),分为早期PD模型组、假手术对照组和蝎源活性肽治疗组。将6羟多巴(6-OHDA,20μg/3μl含0.1%抗坏血酸生理盐水)注射到SD大鼠右侧纹状体制备早期PD模型,注射2周后,通过旋转行为学检测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的早期PD大鼠,和相应的对照组腹腔注射蝎源活性肽(2.20 mg/kg·d)处理1周。3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源性营养因子及神经肽Y的免疫反应活性。结果:在6-OHDA给药侧,PD动物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较,BDNF免疫反应活性明显增强,NPY免疫反应活性明显减少,蝎源活性肽处理可以逆转这些异常改变。结论:改变PD早期中脑内NPY与BDNF的免疫反应活性是蝎源活性肽对早期PD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我国伪蝎目已有种类记述,归纳并列出10科34属73种(包括亚种)伪蝎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引证及其地理分布,以供今后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大分子溶液三维结构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波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厚铭 《生命科学》1994,6(3):19-20
生物大分子溶液三维结构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波谱研究吴厚铭(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32)生物活性分子的溶液空间结构及分子间作用(如蛋白质与核酸,信息分子,各种调节剂,拮抗剂,以及核酸与药物分子等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发...  相似文献   

13.
疼痛调控是多通道、多受体和多系统介导的复杂生命医学热点问题。诸多靶通道特异性工具药的普遍缺乏,致使其机制解析和临床诊疗转化任重道远。蝎毒是多种毒素多肽的集合体,用于捕食和防御天敌,蛰伤诱致长时程炎症和疼痛。通常认为,类α长链肽类蝎毒素作用于钠通道,延缓钠通道失活,产生致痛效应,而类β长链多肽蝎毒素则相反。短链肽类蝎毒素作用于钾通道、氯通道和钙通道,呈现疼痛相关的功能多样化。因此,开发应用极具潜力的靶向蝎毒素,是解析疼痛调制新机制的重要工具分子。现对蝎毒素与疼痛相关离子通道互作的工作做一综述,并探讨蝎毒素多肽致/抗痛的分子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生命科学》2007,19(3):300-300
从科学家实验室的发现到老百姓能够用上新药有多远的路要走?如何为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研发提速?2007年4月15日,上海靶点药物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艾维克(Avexa)公司将联手推进防治艾滋病候选新药“尼非韦罗”的后续研发的国际合作协议在沪签署,标志着我国侵入抑制剂类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步入国际化产学研合作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5.
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景乃禾(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 神经系统发育,分子机制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生物学的许多领域。近年来,其细胞和分子基础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1)神经诱导的分子...  相似文献   

16.
结构互补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兼论分子设计王克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互补结构,分子设计尽管生物科学的各种学科对分子或物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是,都对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这一共同问题感兴趣。最近几年,除了基因的...  相似文献   

17.
分子伴侣SecB基因和人淋巴毒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周颖张青殷长传宋大新陈永青(复旦大学微生物学系和遗传研究所上海200433)分子伴侣(Chaperone)是细胞内催化及维持其他蛋白质正确构象的一类蛋白质分子[1,2]。研究表明,分子伴...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12,(8):I0002-I0003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分子男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一新长链非编码RNA以小RNA前体分子形式参与调节了精子成熟,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杂志((PLo SONE))上。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基于非单胺递质的 新型抗抑郁药物分子靶标。综述N -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受体、阿片受体、γ-氨基丁 酸B(GABAB) 受体、乙酰胆碱受体等抗抑郁药物作用的新靶标及其相应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为开发高效、安全的抗抑郁症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神经细胞死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细胞死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朱国璋,张永莲,龚岳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神经细胞死亡,细胞和分子机制无论是在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网络构建过程中,在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细胞增殖、分化、成熟的同时,伴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