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E—钙粘蛋白复合体抑癌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钙粘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分子,它主要通过加强细胞问的黏附和抑制细胞增殖来发挥抑癌功能。E—钙粘蛋白复合体的异常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无论是E—钙粘蛋白本身或其他组分的改变均可能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影响细胞间黏附和细胞生长周期。其失活机制包括基因变异、转录活性异常、E—钙粘蛋白复合体的解聚和E—钙粘蛋白的重新分布及从细胞表面脱落等。  相似文献   

3.
α-1抗胰蛋白酶Z型突变体蛋白(α-1 antitrypsin Z-mutant protein, ATZ)是引发α-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α-1 antitrypsin deficiency, AATD)的主要原因,研究ATZ蛋白的泛素化修饰和降解对于治疗AATD具有重要意义。STUB1是一种重要的E3泛素连接酶,参与调节多种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然而,STUB1是否参与ATZ的泛素化修饰尚未明确。本研究首先将ATZ和STUB1的编码基因克隆到pET28a质粒,构建了这2个蛋白的表达质粒。随后,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在优化诱导条件实现了重组蛋白的异源表达。通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技术纯化得到目的蛋白,并通过蛋白质谱分析验证了其氨基酸序列的准确性。利用纯化的ATZ和STUB1重组蛋白,构建了一个体外泛素化修饰反应体系。实验结果显示,在ATP、E1泛素激活酶和E2泛素结合酶的协同作用下,STUB1成功催化了ATZ的泛素化修饰。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体外获得Z型突变体ATZ纯化蛋白的方法,并确认了STUB1介导ATZ的泛素化修饰功能,推进了对α-1抗胰蛋白酶Z型突变体蛋白在细胞内降解过程的调控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病毒编码泛素及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素(Ubiquitin, Ub)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中,不同来源的泛素蛋白具有类似的结构、功能和免疫学特征.目前所知,泛素主要通过ATP依赖性的泛素-蛋白酶复合体通路(Ubiquitin-proteasomes pathway, UPP)途径,经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的梯级反应,高效并高度选择性地对胞质或胞核内蛋白进行完全或部分降解,泛素依赖性蛋白质降解涉及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DNA修复和蛋白质数量控制[1].另外,泛素还可作为分子伴侣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发生、DNA转录调控及其它多种生理功能[2].近年来发现,一些真核生物病毒,如杆状病毒、疱疹病毒、痘病毒、腺病毒和反转录病毒等,均编码泛素或能与泛素相互作用的蛋白.病毒编码的泛素和泛素相关蛋白与病毒粒子形成及病毒出芽增殖有关,也与宿主细胞凋亡调控、宿主免疫系统调控及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机理相联系.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5.
NF-κB(核因子κ增强子结合蛋白)是核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具有调节免疫、炎症和细胞存活的功能.它可被TRAF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等相关因子活化.TRAF2包含了N-端的环指结构域和C-端的高度保守结构域.它通过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相互作用,介导了下游信号通路.而TRAF2的泛素化在过程中是关键的,鞘磷脂作为TRAF2的泛素化连接酶辅助因子,在TRAF2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是保证其能正常行使功能的前提,泛素化修饰是维持细胞正常蛋白质水平和活性的重要翻译后修饰类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E3泛素连接酶斑点型锌指结构蛋白(speckle-type POZ protein,SPOP)在诸多肿瘤与遗传疾病中存在突变,这些突变主要集中在识别底物的MATH结构域影响了与底物之间的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F盒蛋白6 (FBXO6)对膀胱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株(SV-HUC-1)和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用过表达载体阴性对照(oe-NC)、过表达FBXO6 (oe-FBXO6)、过表达内质网氧化还原蛋白-1样蛋白(oe-ERO1L)及oe-FBXO6和oe-ERO1L慢病毒液(MOI = 20)感染T24细胞。RT-qPCR检测细胞FBXO6和ERO1L mRNA表达;放线菌酮(CHX)蛋白合成抑制实验检测T24细胞ERO1L蛋白稳定性;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FBXO6对ERO1L泛素化调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FBXO6和ERO1L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与SV-HUC-1相比,T24细胞中FBXO6 mRNA (1.00±0.05比0.33±0.02)和蛋白表达(1.00±0.11比0.31±0.03)均降低(P均< 0.05),而ERO1L mRNA (1.00±0.05比2.70±0.12)和蛋白表达(1.00±0.16比3.27±0.09)均升高(P均< 0.05)。FBXO6可降低ERO1L蛋白稳定性并促进ERO1L泛素化。与空白对照和oe-NC相比,oe-FBXO6细胞中FBXO6 mRNA (1.00±0.06比3.74±0.18)和蛋白表达(1.00±0.10比2.25±0.06)均升高,ERO1L蛋白表达(0.99±0.08比0.21±0.03),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78.00±3.00)比(41.67±2.52)个]、迁移[(150.67±5.03)比(91.67±5.51)个]和侵袭细胞数[(122.00±7.00)比(74.67±5.51)个]均降低(P均< 0.05);与oe-NC相比,oe-ERO1L细胞中ERO1L蛋白表达(1.01±0.06比2.58±0.02)、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 (78.00±3.00)比(121.67±7.64)个]、迁移[(150.67±5.03)比(230.33±12.01)个]和侵袭细胞数[(122.00±7.00)比(203.00± 11.53)个]均升高(P均< 0.05);与oe-FBXO6相比,oe-FBXO6+oe-ERO1L细胞中ERO1L蛋白表达(0.54±0.02比1.02±0.06),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41.67±2.52)比(62.00±3.61)个]、迁移[(91.67±5.51)比(131.67±6.03)个]和侵袭细胞数[(74.67±5.51)比(102.67±7.51)个]均升高(P均< 0.05)。 结论FBXO6通过介导ERO1L泛素化降解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8.
p33(ING1)是生长抑制基因(ING1)编码的重要抑癌蛋白,具有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老化﹑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作用于细胞周期调控点等作用,其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p33(ING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失活机制、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腺病毒E1B55ku癌蛋白打破hDaxx与PML在细胞核的共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通过Confocal激光扫描生物荧光显微镜和图像软件分析腺病毒(adenovirus,Ad)E1B 55 ku癌蛋白(Ad E1B 55 ku)与人Daxx(human Daxx,hDaxx)在细胞核的定位关系,研究它对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与hDaxx在细胞核定位关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d E1B 55 ku与hDaxx共定位细胞核,并打破hDaxx与PML共定位于细胞核PML致癌结构域(PML oncogenic domams,PODs).  相似文献   

10.
磷酸化蛋白50(ERM-binding phosphoprotein-50,EBP50)是由35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连接蛋白.EBP50通过其PDZ-Ⅰ、PDZ-Ⅱ和ERM结合结构域与多种蛋白质结合,对PI3K/Akt、PLCβ等生长信号途径及对细胞迁移进行调控.目前有很多证据提示,ebp50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在乳腺癌病人临床标本和细胞系中可检测到ebp50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和突变,其抑癌作用可能是通过它与多种抑癌蛋白(如抑癌蛋白PTEN、MERLIN和SYK)的相互作用并增强它们的稳定性,并与致癌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其致癌功能来达到的.通过对其分子结构、调控的信号途径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1.
探讨肝细胞癌(HCC)中非典型性E2F家族成员E2F7在肝癌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E2F7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分别通过基因过表达和RNA干扰技术上调或下调E2F7基因表达,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肝癌细胞株MHCC-H中β-catenin及其靶基因cmyc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E2F7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核浆分离实验检测过表达E2F7基因对β-catenin入核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异位表达E2F7与内源β-catenin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肝细胞癌组织中E2F7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01);转录因子E2F7可与β-catenin相互作用并促进β-catenin进入细胞核.转录因子E2F7可以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腺病毒E1B 55kD癌蛋白与hDaxx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腺病毒(adenovirus,Ad)E1B 55kD癌蛋白(Ad E1B 55kD)打破hDaxx和PML共定 位细胞核的作用机制,本文利用体内外共免疫沉淀反应研究Ad E1B 55kD与hDaxx的结合反应 ,并通过酵母双杂交体系测定两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结果显示 Ad2 E1B 55kD通过C端58个氨基酸(aa)与hDaxx结合并发生相互作用.Ad12 E1B 5 5kD与hDaxx结合需全序列aa及其构象.共免疫沉淀反应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Ad2/5或Ad1 2 E1B 55kD能在体内外与hDaxx直接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腺病毒 (adenovirus,Ad)E1B 5 5kD癌蛋白 (AdE1B 5 5kD)打破hDaxx和PML共定位细胞核的作用机制 ,本文利用体内外共免疫沉淀反应研究AdE1B 5 5kD与hDaxx的结合反应 ,并通过酵母双杂交体系测定两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结果显示 :Ad2E1B 5 5kD通过C端 5 8个氨基酸 (aa)与hDaxx结合并发生相互作用。Ad12E1B 5 5kD与hDaxx结合需全序列aa及其构象。共免疫沉淀反应和Westernblot结果证实Ad2 / 5或Ad12E1B 5 5kD能在体内外与hDaxx直接结合  相似文献   

14.
E2F1 介导8-氯-腺苷引起的人肺癌细胞H1299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氯-腺苷(8-Cl-adenosine,8-Cl-Ado)可诱导人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H1299发生凋亡,但其分子机制还没有阐明.首先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了8-Cl-Ado 对H1299 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进一步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检测了8-Cl-Ado 处理H1299细胞后,procaspase-3 的激活情况以及E2F1的蛋白水平.通过用pcDNA-HA-E2F1表达载体和pSUPER-E2F1 RNA 干扰载体分别转染H1299 细胞,研究在E2F1 过表达和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两种情况下对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8-Cl-Ado可抑制H1299 细胞的生长,激活凋亡关键执行蛋白procaspase-3,升高E2F1 蛋白水平.当E2F1 过表达后,同时伴有procaspase-3 的激活,而E2F1 表达受到抑制后,与对照相比,8-Cl-Ado 引起的procaspase-3 的激活被明显抑制,说明E2F1 介导8-Cl-Ado 引起的人肺癌细胞H1299 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大眼狮鲈鱼皮肤肿瘤(WDS)在秋季发生春季萎缩的季节性生长特点与大眼狮鲈鱼皮肤肿瘤病毒 (WDSV) 辅助基因的表达有关. 其中辅助基因orfA的表达产物OrfA蛋白可能是1个潜在的肿瘤相关因子, OrfA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和cyclin D同源,也被称为逆转录病毒周期蛋白(retroviral-cyclin).为了深入研究OrfA的作用和功能,我们构建了诱饵表达载体pGBKT7-orfA,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HeLa 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相互的蛋白因子. 通过2轮高强度压力的筛选、β-半乳糖苷酶活性验证、回转验证以及测序分析,最终获得了1个与OrfA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E2F5. OrfA C端78个氨基酸的多肽或者缺失C端78个氨基酸的OrfA突变体均不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与E2F5相互作用. 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OrfA在肿瘤萎缩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研究酿酒酵母细胞膜关键氮源转运蛋白Agp1p的泛素化对其氮源利用的影响。【方法】构建一个基于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的泛素化检测载体,检测Agp1p是否受到泛素化。采取定点突变的方法对Agp1p中可能的泛素化位点进行突变,研究其泛素化的关键作用位点及其对酿酒酵母氮源利用的影响。【结果】在谷氨酰胺、精氨酸、脯氨酸及铵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转运蛋白Agp1p均受到泛素化调控。定点突变实验结果显示,与出发菌株相比,潜在泛素化位点突变后,菌体荧光强度均有一定程度减弱。其中四重突变体Agp1pK11,14,98,112R荧光强度最弱,表明泛素化过程被显著抑制。系列突变菌株在9种氨基酸为复合氮源以及尿素为单一氮源的发酵实验表明,四重突变体菌体氮源利用率提高效果显著。【结论】转运蛋白Agp1p的泛素化受到不同氮源的影响,泛素化位点突变可以显著影响其泛素化过程,从而改变细胞对氮源的利用过程。  相似文献   

17.
细胞的分裂是一个严格调控,高度有序的过程.为了将复制后的染色体均匀、准确地传递给两个子细胞,细胞在分裂中后期受到纺锤体检验点的严格监控.Hec1定位于动粒,是纺锤体检验点调控的关键蛋白之一,它通过螺旋 螺旋结构域与其他动粒蛋白相互作用调节姐妹染色体的精确分离.为研究Hec1转录水平的调控机理,采用BLAST工具,从GenBank 中搜索到了人Hec1基因上游的序列,并利用在线工具http://mbs.cbrc.jp/research/db/TFSEARCH.html提供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搜索引擎,对其5′启动子调节区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Hec1基因上游-200~-1序列内,存在E2F、ATF4和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等转录因子调控元件.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取HeLa细胞基因组DNA,用PCR方法克隆了Hec1基因启动子,并构建了多个含启动子不同区段的pGL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后的结果表明,-70~-63以及-155~-144之间的启动子区对维持荧光素酶活性最为关键.凝胶迁移实验证明,这两个区段分别能够和转录因子CREB以及ATF4结合.随后,采用野生型的以及含有133位磷酸化位点突变的CREB转染HeLa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实验发现,Hec1的表达水平分别出现明显上升和下降.该结果表明,Hec1表达的调控是通过CREB的活化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上调中枢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4(complement-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4,CTRP4)可以改变下丘脑食欲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小鼠摄食且降低其体重。然而,CTRP4如何调控食欲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上调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中的CTRP4,探讨CTRP4调控食欲调节相关蛋白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对N2a细胞未做干预、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重组腺病毒和CTRP4过表达重组腺病毒,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Ad-GFP组)及CTRP4过表达组(AdCTRP4组)。干预72 h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细胞CTRP4 mRNA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CTRP4、Pomc、Npy、p-STAT3/t-STAT3、TNF-α、IL-6、SOCS3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d-CTRP4组的CTRP4 mRNA水平(26 258. 44±10 403. 47vs. 1. 81±0. 79 vs. 1. 00±0. 00,P<0. 01)及蛋白质水平显著增加(10. 44±7. 99 vs.0. 64±0. 62 vs.1. 00±0. 75,P<0. 01)。Ad-CTRP4组的p-STAT3/t-STAT3(3. 38±1. 70 vs. 0. 86±0. 57 vs. 1. 00±0. 63,P<0. 01)和Pomc(1. 81±0. 19 vs. 1. 15±0. 18 vs. 1. 00±0. 22,P <0. 01)表达均显著增高;SOCS3(0. 69±0. 15 vs. 1. 00±0. 12 vs. 1. 00±0. 07,P<0. 01),IL-6(0. 40±0. 19 vs. 1. 03±0. 17 vs.1. 00±0. 16,P<0. 01),TNF-α(0. 39±0. 27 vs. 1. 05±0. 46 vs. 1. 00±0. 29,P<0. 05)及Npy (0. 55±0. 14 vs. 1. 21±0. 38 vs. 1. 00±0. 24,P <0. 05)表达均显著下降。上述结果提示,在N2a细胞中,上调CTRP4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降低负性调节因子SOCS3的表达,增加STAT3磷酸化表达水平,从而调控食欲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SARS冠状病毒(SARS-CoV)核衣壳蛋白(N蛋白)和229E冠状病毒(HCoV-229E)核衣壳蛋白与细胞延伸因子(EF)-1α的相互作用、翻译抑制效应及与多核细胞形成的关系。方法:构建、表达及纯化SARS-N蛋白和229E-N蛋白的GST融合蛋白,用GST-pull down方法分析其与过表达的EF-1α及内源EF-1α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和表达SARS-N蛋白和229E-N蛋白的GFP融合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分析SARS-N蛋白和229E-N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多核细胞的形成;在293T细胞中过表达SARS-N蛋白或229E-N蛋白,通过Co-IP分析其与EF-1α的相互作用。分别在细胞内和体外翻译系统中分析二者抑制报告基因翻译的程度。结果:SARS-N蛋白和229E-N蛋白都定位于细胞质,并不像其他冠状病毒的N蛋白那样定位到细胞核;二者都能诱导形成多核细胞,但229E-N蛋白导致细胞形成多核细胞的时间要晚;二者都能与EF-1α相互作用并且共定位于细胞质,二者都能导致EF-1α形成多聚体;二者在细胞内及细胞外对报告基因都有抑制翻译效应。结论:SARS冠状病毒和229E冠状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胞质,可与EF-1α相互作用,导致EF-1α形成多聚体,抑制报告基因翻译及导致细胞形成多核。  相似文献   

20.
成功建立了人增生性瘢痕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 并利用热休克蛋白(HSP47)和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FSP)标记物进行了鉴定。研究发现, 经过壳聚糖衍生物处理, 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培养中均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蛋白表达。多功能转录因子蛋白(CTCF)在壳聚糖衍生物处理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出现表达上调; 在聚糖衍生物处理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数量无变化。YB-1结合蛋白在经壳聚糖处理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人增生性瘢痕细胞中的表达几乎无异, 但在未经壳聚糖处理的细胞中表达不同。C-MYC和P53蛋白在壳聚糖衍生物处理的增生性瘢痕纤维细胞中表达上调, 但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 无论是否经过壳聚糖衍生物处理, 这两种蛋白都没有表达。上述4种蛋白在人增生性瘢痕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种新型壳聚糖衍生物可能在控制人增生性瘢痕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蛋白因子的表达机制目前还不是完全清楚,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