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BioWorldToday》1999年2月19日第1页报道:大象来源于两个种群:亚洲象和非洲象。在正常情况下,这两个种群可能永远不会相遇。但是在北美和欧洲的动物园里,两个种群混合饲养,产生了致命的后果。美国家畜医学博士(华盛顿国家动物园)Laura...  相似文献   

2.
【目的】外来入侵种锈色棕榈象是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旨在探讨锈色棕榈象在我国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化规律,旨在为今后锈色棕榈象传播蔓延控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基于微卫星技术测定12个锈色棕榈象中国地理种群在9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序列,使用PopGen32、BOTTLENECK、STRUCTURE等软件对锈色棕榈象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2个地理种群中,有9个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Nei''s平均值>0.5);瓶颈效应的检测结果显示,除云南蒙自的锈色棕榈象种群在近期遭遇了瓶颈效应以外,其他种群近期均未经历瓶颈效应;广西和江西的锈色棕榈象种群在大多数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其他种群在9个微卫星位点中基本都偏离该平衡;12个地理种群在9个SSR位点的Fst值大部分都小于0.18,平均值为0.1769,基因流Nem为0.4332~2.1130;Structure和主坐标分析法(PcoA)将12个地理种群划分为3支。【结论】锈色棕榈象种群间主要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部,种群间遗传变异的变化并不明显,大部分种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新入侵地江西新余和四川崇州的地理种群可能由福建传入。中国锈色棕榈象种群可能存在多个入侵源和入侵路径。  相似文献   

3.
林柳  张立 《兽类学报》2018,38(4):411
现存的象科动物(Elephantidae)分为非洲草原象(Loxodonta africana)、非洲森林象(Loxodonta cyclotis)和亚洲象(Elephas maximus)3 种,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它们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复杂,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既可能是积极的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包括: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促进种子萌发;创造断层,维持群落多样性;为其他动物增加食物资源;为其他动物创造栖息地。消极的作用包括:使一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小;使森林变成灌木丛和草原等。而由于活动受限导致的种群密度过高是象科动物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消极作用的主要原因。当前象科动物的3 个物种均面临种群数量锐减和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的危机,为此迫切需要针对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开展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并且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亚洲象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立 《生物学通报》2006,41(11):1-3,F0004
综述了中国亚洲象的分布、种群大小、行为和系统地理学研究现状。野生亚洲象目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3个地区,种群大小在200~250头之间。面临着栖息地高度破碎化、较为猖獗的盗猎活动和日益严重的农业开发干扰等问题。种群遗传学研究进一步表明,我国中国亚洲象分为两大地理单元,西双版纳地理单元及南滚河地理单元。西双版纳地理单元内4个地理种群间遗传变异很低,南滚河种群与其他4个地理种群具有显著性差异和明显的遗传分化。与国外其他种群相比,中国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极端缺乏。建议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将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与南滚河地区的亚洲象种群分别对待,以保证两分枝内亚洲象种群遗传的稳定性和独特性。另外,在西双版纳地区将几个孤立的地理种群通过建立亚洲象可利用的生态走廊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种间竞争对四种储粮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 ℃、75 %相对湿度条件下研究种间竞争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neum)和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4种主要储粮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并对种群动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象与谷蠹、赤拟谷盗与锈赤扁谷盗混合饲养种群增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玉米象和谷蠹对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种群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对玉米象和谷蠹的种群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象种群最大增长潜能最大,锈赤扁谷盗最小,种群增长率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报道丁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 (Jacobi)的4个种群在针叶树和阔叶树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其生殖隔离的研究结果。饲养试验证明,针叶树(杉木)种群不能在板栗、麻栎等阔叶树上存活;阔叶树(板栗、麻栎)种群也不能在杉木、黑松、赤松等针叶树上存活。交配试验证明,针叶树种群和阔叶树种群虽有交配行为,但不能正常繁衍后代,两种群间存在着明显的生殖隔离。据此认为针叶树种群和阔叶树种群有可能为两个不同种。  相似文献   

7.
飞蝗的种群遗传学与亚种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川  康乐 《昆虫知识》2013,50(1):1-8
飞蝗是一种重大农业害虫,其分布范围几乎覆盖了东半球的整个温带和热带地区。由于飞蝗的远距离迁移习性,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非常复杂。基于形态学特征,飞蝗曾被建议划分为13个亚种。然而,这些亚种的分类地位一直存有争议,不同亚种或地理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也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飞蝗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的开展,尤其是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研究,为飞蝗的种群遗传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观点。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结果表明,飞蝗起源于非洲,通过南北2个主要线路扩散到整个旧世界。分子证据证明世界范围内仅有2个飞蝗亚种,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的飞蝗属于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和欧亚大陆南部地区的飞蝗属于非洲飞蝗L.m.migratorioides,所有其它的亚种和地理宗都是这2个亚种的地理种群。文中就飞蝗的种群遗传学、亚种分类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还就许多飞蝗地理种群的谱系地理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马姣 《化石》2020,(2):64-68
正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体型最庞大的食草动物,成年的大象平均每天要摄入将近200公斤的植物。足见食物对大象的重要意义。象属于哺乳动物纲长鼻目,曾经在漫长的地质时代主导着地球的陆地生态系统,但是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长鼻目中的大部分种属都灭绝了,现在仅仅只有亚洲象和非洲象两个属残存于世。作为地球上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人象冲突、象牙贸易和栖息地丧失等等都使得现代大象的生存处境岌岌可危。大象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大象的食物,是大象生态保护的重要方面。过去是  相似文献   

9.
从两幅画谈起这两幅画(图1左、右)无论谁看了都会说是“大象”,因为它们有很长的鼻子,还有粗大的象牙。可是它们并非一般常见的大象,而是被称为“猛犸”的现已绝灭的象类。由于它们的身上披有长毛,一般叫“长毛猛犸”。左边一幅画发现在西班牙北部品达尔的洞穴里,是距今大约3万年前的作品;右边一幅发现在法国道尔多涅的洞壁上,是一幅1万多年前的雕刻品。画面上的象和我们在动物园里所看到的象有什么不同呢?现在生活着的象,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了。它基本上分为两种:亚洲象(或印度象)和非洲象。请  相似文献   

10.
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I:扩增片段频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松嫩草原上分布着灰绿型和黄绿型两种叶色类型的羊草,为进一步明确这两种叶色类型种群分化的分子基础 ,对其9个种群105个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15个随机引物(10nt)共扩增出149个多态性片段,总的多态位点为96.1%,黄绿型与灰绿型种群间在10.1%的多态性片段上明显不同,相似生境或同一地域的种群在一些位点上表现出相似或相同的变化;9个种群都检测到了特异性扩增。  相似文献   

11.
塞仑格提国家公园是非洲最大的天然动物园,在这里出没的上百万只形形色色的珍贵野生动物,吸引着各国的考察家和探险家们。为了拯救濒于绝灭的上述野生动物,深入了解它们的行为习性,西德动物行为学家克席梅克教授长年生活在荒芜空旷的非洲草原上,和狮、象、犀牛等相隔咫尺,终日厮守在一起。他将自己的见闻写入《塞仑格提不应消失》一书中。他和自己的儿子迈克尔为动物保护事业献出了一切(迈克尔在非洲的一次探险中献出了生命)。一位评论家曾这样说过:“大概世上没有另外两个人,在保护野生动物的事业上能超乎克席梅克父子之上的”。本篇摘自该书第七章,今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在观众的心目中,大象是一种雄伟和圣洁的动物。只要提到它,人们就会想到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密林中的亚洲象和生活在非洲稀树草原的非洲象。殊不知,在地质历史上多种多样的古象曾经遍布于大洋洲以外的所有大陆。象类自距今约5000万年前在非洲北部发源后,相当成功地演化为一个兴旺发达的大家族。根据已发现的化石材料,科学家们推测,至少有400多种形态各异的古象曾在地球上生存过。在我国,古象的足迹也几乎遍及全国。或许,有人不相信这是事实,但新近北京自然博物馆推出的大型化石骨架专题展览──《历史上的长鼻子──中国…  相似文献   

13.
象是陆地最大的哺乳动物,但是越来越少了。长鼻类在新生代中晚期,曾经有过一个兴旺发展时期,无论种属还是个体都较多。然而长鼻类至今只剩下两属3个种。亚洲象和非洲象都不过是一批走向死亡类群的代表。有人预言,即使没有人类作为一个毁灭因素的干预,象也有可能在几千年内走向绝灭。像猛犸象的活体已经在地球上绝灭,但至今仍原因不明。长鼻类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不怕捕食者的捕杀,为什么会绝灭呢?探索长鼻类的绝灭,对动物生态学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752-758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昆虫细胞内的一类共生菌,为明确Wolbachia在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Olivier)体内的感染情况和分类地位,采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片段对沟眶象5个地理种群(宁夏灵武、中宁、中卫、安徽淮北、山东聊城)共100个样本,进行分子检测。经过克隆和测序得到wsp基因片段593 bp(Gen Bank number:KP713759),明确了沟眶象体内存在Wolbachia的感染,并且其在不同地理种群内的感染率均为100%;通过wsp通用引物检测发现沟眶象体内感染了1种Wolbachia,属于A群Dro亚群。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的各种动物有着各种千奇百怪的器官,其形成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大象拖着一条长鼻,举着两只大牙。它们有什么用处呢?原来,象生活在亚洲南部和非洲热带地区的森林草原环境中,举起长鼻可以攀折树枝吃树叶,低头又可以拔起高草送入口中。所以,象的生活环境比较广阔,森林草原都能生活。它的食物与犀牛、野牛、斑马、长颈鹿等有蹄类的食物没有矛盾,不影响其他食草类动物的生存。非洲象不论雌雄都有两只长长的大牙。这是因为在热带草原上有成群的狮子,象生活在这些  相似文献   

16.
勐养保护区亚洲象微卫星位点筛选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为模板,从非洲象31个微卫星位点和5个已知亚洲象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勐养亚洲象的微卫星位点,进而对在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3年采集到的191 份亚洲象粪便样品中提出的DNA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基因分型、检测位点信息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6个位点中有14个位点能在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中成功扩增,且经测序证实为微卫星位点.其中9个多态位点能在185份粪便样品DNA中稳定扩增.勐养种群中,3个位点可能偏离Hardy Weubberg平衡,至少8个位点间无明显连锁存在,平均等位基因数3.78±1.72,平均期望杂和度0.32 ± 0.06,平均观察杂和度0.36±0.0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28 ,说明这9个位点适用于勐养亚洲象的遗传学研究.根据微卫星位点的杂合度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于其他亚洲象种群,勐养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且等位基因频率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松嫩草原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等位酶技术, 综合分析了松嫩平原11 个羊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指标, 深入剖析了灰绿型和黄绿型两种叶色类型羊草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两类种群在等位基因频率、非平衡位点和A、P、He 及固定指数F 上明显不同, 两类种群间有极明显的遗传分化。黄绿型种群的A、P、He 皆低于灰绿型;黄绿型F < 0, 灰绿型F > 0,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DIA-1、PGM、SKD 和ACP 等位点上;两类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ADH、DIA-2 和PGM 等位点上。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30 ℃、75%相对湿度条件下研究种间竞争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4种主要储粮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并对种群动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象与谷蠹、赤拟谷盗与锈赤扁谷盗混合饲养种群增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玉米象和谷蠹对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种群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对玉米象和谷蠹的种群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象种群最大增长潜能最大,锈赤扁谷盗最小,种群增长率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美洲乳齿象     
关键  王宏健 《化石》1993,(4):20-23
在历史的长河中,象类的进化史气势庞勃。在近三千万年中,象类的足迹踏遍了除澳洲以外的地球上所有陆地。今天,人类不仅可以耳闻目睹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亚洲象和非洲象,而且知晓在冰雪地的北极曾生活一种身披毛被的真猛犸象。然而,中国人对美国人民家喻户晓的美洲乳齿象却知之甚少。乳齿象属于一类生活在大约两千万年至一万年之间的古代象类。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这一大类群的象演化成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美洲乳齿象属于这类象家族成员中的最后一份子。美洲乳齿象(Mammut americanus)生活在北美的森林中。它的分布从北美最北部的阿拉斯加到最南部的墨西哥。这种象的个体比我们今天见到的大象更大,更重和更粗壮,只是稍矮一些。它的前额很宽很低,两颗上獠牙向上弯曲并向外倒伸延,而牙尖都略朝内侧弯曲。这一特征对于区分乳齿象十分重要。此外,美洲乳齿象下颌骨较短,其上长有一对短小的下獠  相似文献   

20.
山东泰安泰兴苗圃紫薇梨象成虫种群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山东泰安泰兴苗圃紫薇重要害虫紫薇梨象成虫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进行研究.传统统计学分析表明,紫薇梨象成虫的垂直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均数λ大于2,聚集是由其本身行为和习性引起的,而不是由环境因子引起的.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在6月4日、16日、29日、7月25日和8月22日5个时间点的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高斯模型、线性模型、高斯模型和线性模型,而在7月12日和8月7日为随机模型.紫薇梨象成虫种群水平分布总体上为聚集分布,且成虫间存在空间相关性.紫薇梨象成虫种群在不同时间的空间相关范围即变程在1.68~9.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