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传统生物防治控制外来杂草的入侵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马瑞燕  王韧  丁建清 《生态学报》2003,23(12):2677-2688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外来有害植物入侵,严重威胁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利用从原产地引入食性较专一的天敌来控制外来杂草是杂草生物防治的主要方式之一,有保护环境一劳永逸的效果。简要介绍了国际生物防治概况,统计表明全世界至少有133种目标杂草进行生物防治,主要分布在菊科、仙人掌科和含羞草科,63科369种无脊椎动物和真菌作为杂草生物防治的天敌,利用最多的天敌是鞘翅目象甲科和叶甲科昆虫,其中大多数项目是治理外来杂草的。杂草生物防治最活跃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和新西兰。重点论述了利用传统生物防治方法防治外来杂草的经典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我国杂草生物防治起步晚,传统杂草生防的目标杂草有4种,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豚草和水葫芦,其中,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获得成功。共引进天敌14种,输出天敌23种,与世界上生物防治先进的国家比尚有距离。中国应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对外来杂草开展生物防治。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弘复 《昆虫学报》1978,(3):297-308
前言 有害动物,本文着重谈其中的有害昆虫。所谓有害,是指这些动物或昆虫对人类生命和生活起着有害的作用。地球上已知约一百万种昆虫中,一部分对人类造成严重灾害。举若干有数据可查的例子来说:美国约有一万种害虫和螨类,其中约七百种(212种从国外传入)为害比较严重(smith、et al.1973,p.446)。世界上棉花害虫的记载有1,326种(Hargreaves,1948),美国有一百种左右昆虫和螨类为害棉花,1951—1960年平均年损失五千万美元,约为年产量的19%(Metcalf et al.1975,p.379)。印度1963—1964年因虫害损失粮食15%,约计1,300万吨。Cramer(1969)根据世界各地许多资料分析研究,估计世界上农业因虫害损失每年产量的13.8%,约值200—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寄生蜂三级营养系统中,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是当前害虫生物防治、化学生态学和昆虫行为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特性及其对寄生蜂的招引作用,可望为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物资源》1976,(3):29-36
<正> 在农业生产中,病害、虫害、杂草三大害严重地影响了农业产品的产量及质量。为了夺取农业丰收,就必须同这些病害作斗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大量滥用化学农药。造成人畜中毒,土地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严重造成了公害。现发现,由于大量使用农药,结果使耕地残毒过高。(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薇甘菊的生物防治及其天敌在中国的新发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薇甘菊(Mikania mixeantha H.B.K.)为原产中南美洲的菊科假泽兰属攀缘草本植物,现在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由于施用化学除草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生物防治更为可靠。大量工作表明,一些真菌和昆虫有望被用来进行薇甘菊的生物控制。本文中报道的薇甘菊天敌小蓑蛾(Acanthopsyche sp.)为国内首次发现,为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人们为保证小麦产量往往施用大量的除草剂和杀菌剂,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小麦化感作用是利用小麦活体或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产生作用,它克服了除草剂和杀菌剂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抑制杂草控制病害的潜力.本文对已有的小麦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其中小麦对杂草、虫害及病害产生防御功能的主要化感物质为异羟肟酸和酚酸类物质.小麦化感物质活性的发挥除了取决于化感物质的种类外,还由小麦自身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决定.小麦化感物质在根际土壤中的滞留、迁移和转化过程、小麦化感作用与土壤生物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作用机理是小麦化感作用研究的薄弱环节。其研究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小麦化感作用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以及作物育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促进了小麦抗逆性的增强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人们为保证小麦产量往往施用大量的除草剂和杀菌剂,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小麦化感作用是利用小麦活体或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产生作用,它克服了除草剂和杀菌剂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抑制杂草控制病害的潜力.本文对已有的小麦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其中小麦对杂草、虫害及病害产生防御功能的主要化感物质为异羟肟酸和酚酸类物质.小麦化感物质活性的发挥除了取决于化感物质的种类外,还由小麦自身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决定.小麦化感物质在根际土壤中的滞留、迁移和转化过程、小麦化感作用与土壤生物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作用机理是小麦化感作用研究的薄弱环节,其研究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小麦化感作用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以及作物育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促进了小麦抗逆性的增强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农田杂草是指生长于农田,妨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非栽培植物。据调查我国主要农田杂草有500余种,它们或与作物争夺肥水、争夺阳光,或滋生病虫,或直接寄生于作物上,或分泌毒素抑制作物生长,甚至有些杂草还带毒直接影响人畜健康和安全。由于杂草比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繁殖快,因而成为农业生产的大敌。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每年受杂草危害损失达10%左右,仅美国每年由于杂草造成的谷物损失就达90—100亿美元。因此,农田杂草防除日益受到各国重视。 传统的防除杂草的方法是耕作防除,即依靠人力、畜力或机械动力牵引各种农具进行中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静  施竹凤  高东  刘林  朱有勇  李成云 《遗传》2012,34(11):1390-1398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农作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生物灾害, 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抗病品种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导致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水平严重降低, 因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过度丧失已成为可持续农业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利用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害能减轻作物病害发生和作物产量损失, 达到保护作物多样性, 减少农药过量施用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最终目的, 而揭示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机制能有效地指导生产上对不同作物进行合理布局和轮换, 建立作物不同组合的优化搭配和种植模式。文章从分子、生理和生态水平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机制、以及影响作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因素、覆盖作物等几方面对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同时对今后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机制还需加强的研究部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近十多年来,由于农业和林业上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给人类造成了灾难.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生物防治普遍重视起来.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农林害虫,是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对象是细菌、真菌和病毒三大类.立克次氏体还在试验阶段. 细菌治虫目前,已分离到的昆虫病原菌的菌种和变种约有100种,其中研究最多、效果最好的是芽孢杆菌属的苏云金杆菌类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 1.苏云金杆茵苏云金杆菌类是广谱杀虫细菌.1902年  相似文献   

11.
黄桃是益阳市重要的种植果树,近年来桃树病虫害发生严重.本文总结了益阳地区黄桃的主要虫害和病害,主要虫害包括红蜘蛛、梨冠网蝽、梨小食心虫、蚜虫类、桃蛀螟等;主要病害包括疮痂病、褐腐病、流胶病、煤污病、细菌性穿孔病等.本研究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一步针对不同虫害和病害,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农药防治的具体综合防治措施,从而有效地防治桃树病虫害,提高桃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40年代化肥和化学合成农药兴起后,人们过多的寄托于化肥和农药,忽略了生物防治工作。当前延边地区绝大部分水稻田,由于多年来有机肥施用量很少,而单纯增施氮素化肥,使土壤硬化,肥力趋于下降。为消灭稻田杂草,使用多种化学除草剂,造成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对农业生产产生新的危害。我们通过几年的试验表明,稻田养萍可增加土壤的营养物质和抑制稻田杂草,也是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办法。一、养萍对稻田土壤的影响根据珲春县镇郊公社英子大队第二生产队稻田养萍的调  相似文献   

13.
《生态昆虫学》(Ecological Entomology)(1984)由美国昆虫生态学各个领域卓有建树的45位专家共同编著,主编 Huffaker,C.B.和 Rabb,R.L.。Huffaker 博士是闻名世界的生物防治专家,现为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伯克利分校和河边分校综合防治与生物防治国际中心主任,曾任美国昆虫学会理事长、国际有害动物和杂草生物防治组织理事长。Huffaker 教授所作的西方盲走蝻——六点始叶螨实验被誉为捕食者-被食者种群相互作用研究的典范,广为各种生态学教科书及有关专著所引用。Rabb 博士是北卡罗兰纳州立大学教授,曾任美国昆虫学会东南分会理事长。全书分五个部分25章,计844页。本书在总结传统研究原理的基础上,综合介绍了昆虫生态学各方面的新探索、新概  相似文献   

14.
生物农药及其应用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化学农药污染严重 ,故作物保护从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化是发展的趋势。生物农药是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利用。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体本身或由生物体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作为杀病虫剂及除草剂 ,对特定的病虫草害产生作用的安全性高的新农药。目前全世界已注册的生物农药约有 6 0多种 ,年销售额为 2 5~ 3亿美元。因生物农药对病、虫、杂草且有专一性 ,对人畜较为安全 ,对生态无破坏性 ,并可弥补化学农药的某些缺陷 ,故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生物农药一般可分为直接利用生物体和利用源于生物…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抗除草剂遗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杂草提高农作物产量是农业生产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发展抗除草剂农作物将是最经济最方便控制杂草的技术。由于对除草剂的作用模式和除草剂代谢途径的了解,弄清了除草剂的关键靶酶及其基因,因此分离除草剂靶酶基因,克隆能解毒除草剂的酶基因,通过转化技术可获得抗除草剂农作物,大量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农作物大田试验表明,将最有希望在2000年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抗除草剂遗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控制杂草提高农作物产量是农业生产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发展抗除草剂农作物将是最经济最方便控制杂草的技术。由于对除草剂的作用模式和除草剂代谢途径的了解,弄清了除草剂的关键靶酶及其基因,因此分离除草剂靶酶基因,克隆能解毒除草剂的酶基因,通过转化技术可获得抗除草剂农作物,大量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农作物大田试验表明,将最有希望在2000年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作物对农田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是其大田释放和获得环境安全证书之前的必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喷施清水及除草剂对转g10-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UTS-33及其受体大豆HC-3和主栽品种大豆ZH-13的大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病害发生、根瘤菌数量及杂草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非转基因大豆HC-3和ZH-13相比,转基因大豆ZUTS-33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百株虫口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大豆主要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无显著差异,根瘤菌数差异不显著,大豆田杂草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转基因大豆ZUTS-33喷施除草剂与转基因大豆ZUTS-33、非转基因对照HC-3和ZH-13喷施清水相比,节肢动物多样性、病害发生以及根瘤菌数量等差异均不显著,但杂草数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外来生物入侵是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严重的威胁之一,对经济、生态和社会安全都具有重要影响。原产于美洲热带至亚热带地区的马缨丹是一种强入侵性杂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恶性杂草。本文总结了天敌昆虫和致病微生物等天敌资源在马缨丹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天敌资源对马缨丹的控制效能,并对马缨丹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类高效、低毒和高选择性的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能有效地防除阔叶杂草, 其中有些品种对禾本科杂草也有抑制作用。由于该类除草剂易残留药害及容易对地表水造成污染, 因而其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环境安全性备受人们关注。本文综述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应用概况及其作用机理、降解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常见微生物种类及影响微生物降解效率的因素, 最后展望了微生物修复技术与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是解决除草剂残留药害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保平  孟玲 《生态学报》2007,27(8):3513-3520
传统生物防治是治理外来入侵杂草危害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和途径,近来对传统生物防治的批评主要集注于,引进的生防作用物攻击威胁本土非靶标生物。引进的生防作用物可能对本土非靶标生物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这类影响通过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取食关系,以及通过同一营养级内生物间的竞争关系,而影响本土非靶标生物群落。列举若干杂草生物防治案例对以上影响方式及其发生途径进行了评述。就防范杂草生防作用物对非靶标生物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下对策:(i)把引进天敌防治外来入侵生物作为最后的有效手段;(ii)适当增加对非靶标生物潜在影响的生态学评估;(iii)选择寄主专一性强而且能有效控制靶标杂草的天敌;(iv)加强对杂草传统生物防治的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