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了研究甾体避孕药对垂体生殖激素的影响,本实验以动情前期大鼠受二次静脉注射GnRH诱发的LH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为模型,观察经肌肉注射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避孕药(抗孕-53或18-甲基炔诺酮)后垂体对GnRH的敏感性反应。抗孕-53的剂量为3,1.5,0.75,0.375和0.19mg;l8-甲基炔诺酮的剂量为4,1和0.5mg,各溶于0.5ml茶油;对照组为0.5ml茶油。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抗孕-53均促进血浆LH浓度升高,其中以3mg组的反应最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1。不同剂量的18-甲基炔诺酮对垂体敏感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血浆LH浓度降低(P<0.01)。大鼠经肌肉注射乙炔雌二醇21μg和10.5μg后,其垂体对GnRH的反应也有促进作用,但不能完全模拟抗孕-53的效应。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甾体避孕药能增加或降低大鼠垂体对GnRH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技术比较了年青(2—3月龄)和老年(24—26月龄)雄性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水平及其在睾丸切除(ORDX)和睾丸酮(T)替代下LHRH水平的变化。老年大鼠血浆T水平明显降低,下丘脑LHRH含量亦呈明显下降趋势,但血浆LHRH水平与年青大鼠十分接近。在ORDX和T替代下,两组动物血浆T水平没有明显差别,但老年大鼠下丘脑和血浆LHRH的变化率却不同程度地低于年青大鼠。上述结果提示,老年雄性大鼠下丘脑LHRH神经元系统的负反馈能力明显削弱,这也许是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呈增龄性衰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酪氨酸对男子血清促性腺激素和睾酮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江  高而威  程治平 《生理学报》1985,37(3):303-306
给成年男子(n=5)口服酪氨酸300mg/日,共6天,第四天肌注 LRH-A 150μg/人,用RIA 法测定其血清 LH、FSH 和睾酮浓度。与对照组(n=5)相比,酪氨酸对 LH 和 FSH 的基础水平和 LRH-A 诱发的 LH 峰和 FSH 峰均无明显影响。睾酮的基础水平稍有升高,而酪氨酸对 LRH-A 引起的睾酮水平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酪氨酸可不通过垂体而直接作用于睾丸以影响睾酮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肽能神经纤维进入垂体前叶的途径及神经纤维的功能。方法① :经咽旁入路切断大鼠垂体柄 ,术后 8d观察垂体前叶内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密度的变化。结果 :切断垂体柄术后一周垂体前叶内约 80 %的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消失 ,提示至少绝大部分的CGRP免疫反应纤维经过垂体柄进入垂体前叶 ,残留纤维是溃变不完全抑或是另有来源尚不清楚。方法② :暴露大鼠垂体柄。切除或保留肾上腺 ,保温静置 60min后局麻垂体柄 ,股动脉放血刺激ACTH分泌。结果 :①切除肾上腺并局麻垂体柄大鼠 ,急性失血后 5min内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 ,在 3min时间点差异显著 (P <0 .0 5 )。保留肾上腺组大鼠局麻垂体柄后对失血的应激反应亦呈同样趋势。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垂体柄内可能存在兴奋性纤维促进急性失血后ACTH的快速分泌反应 ,但该作用可能被迅速增强的CRH作用逐渐掩盖 ;②急性失血后各组大鼠垂体前叶POMCmRNA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去势手术后雌、雄大鼠在低性激素状态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变化,证实性激素可对HPA轴的功能产生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和时长效应。方法选用SPF级8周龄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 g,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雄性模型组、雄性对照组、雌性模型组、雌性对照组,每组20只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行去势手术,于造模后第3周及第13周心脏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检测造模第3周雄性模型组大鼠血清CRH、COR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ACTH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雌性模型组大鼠血清CRH、COR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CTH含量有下降趋势。造模第13周,雄性模型组大鼠血清COR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激素含量变化不明显;雌性模型组大鼠血清COR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激素含量变化不明显。雌、雄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13周与第3周组内相比CRH、ACTH、CORT的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雌、雄,去势均可造成大鼠HPA轴功能的紊乱,表现为外周血CRH、ACTH、CORT水平下降,雄激素对雄鼠HPA轴的影响要大于雌激素对雌鼠的影响。推测雄激素可能更加有利于上述三种激素的产生。当雌、雄大鼠处于稳定的低性激素状态,其HPA轴分泌功能不随着大鼠周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70日龄星杂“579”小母鸡120只,随机分成A、B、C三组。C组为对照组。A、B两组分别以32和8Lx的强度补充光照,使其每天的光照时间达14h。从70日龄起,每10天称重一次;从开产日龄起,对每只鸡的产蛋分别按日龄称重、登记。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与鸡的生长速度和平均蛋重相关不显著,而与鸡的性成熟和产蛋量显著相关。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三组鸡100~180日龄间外周血浆E_2、LH和T_4含量,B组鸡LH峰值最高,其峰值(149日龄)与基础值(100日龄)对比,增长率为231.4%;A组鸡血浆T_4水平增加明显,但其产蛋量相对较低;补充光照组能促使血浆E_2峰值的出现早于自然光照组,但各组鸡E_2峰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碘对60日龄仔鼠垂体TSH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断乳1个月的Wistar大鼠仔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NI组、10HI组、50HI组、100HI及LI组。饲养3个月的雌雄大鼠1∶1合笼交配产生仔鼠,断乳后的仔鼠喂养同上述大鼠。测定60日龄仔鼠垂体TSH细胞的体密度、强阳性细胞百分数及甲状腺的相对重量、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50HI、100HI组仔鼠垂体TSH细胞的体密度、强阳性细胞百分数及血清T4明显高于NI组,LI组垂体TSH细胞的体密度明显高于NI组、血清T4明显低于NI组,各碘过量组甲状腺的相对重量与NI组相比没有差别,LI组仔鼠甲状腺的相对重量明显高于NI组。结论碘缺乏对甲状腺、垂体TSH细胞的影响要强于碘过量对甲状腺、垂体TSH细胞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腹超声引导聚桂醇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产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腹超声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腹超声引导聚桂醇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月经量、肌瘤体积、子宫体积、血清E2、LH、FSH水平、肌瘤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和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5%(43/45)vs.75.55%(34/45)](P0.05);VAS评分、月经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05±0.23)分vs.(3.62±0.50)分,(192.35±22.10)mL vs.(236.54±24.57)mL](P0.05);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32.13±13.20)cm~3vs.(40.81±14.11)cm~3,(101.93±9.89)cm~3 vs.(118.36±11.20)cm~3](P0.05);血清E2、LH、FS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50±1.02)分vs(10.34±2.21)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5.36±14.29)分vs(80.84±14.06)分](P0.05)。结论:经腹超声引导聚桂醇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子宫肌瘤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E2、LH、FS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导睡眠描记术研究了例脑室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正常大鼠和去甲状腺大鼠睡眠-觉醒的影响。在正常大鼠,TRH引起觉醒增加,浅慢波睡眠(SWS_1)、深慢波睡眠(SWS_2)和总睡眠时间(TST)均减少,异相睡眠(PS)消失,SWS_1、SWS_2和PS的潜伏期均显著延长,给药后立即产生效应并在1h内达高峰。去甲状腺对大鼠的睡眠-觉醒无明显影响,注射TRH后引起的效应与正常大鼠相似。结果提示TRH有促进大鼠觉醒的作用,对各睡眠时相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下丘脑以外的中枢结构。  相似文献   

12.
戴文捷  陆利民 《生理学报》1996,48(6):557-563
实验用10-11周龄经阉割的雌、雄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以3末端异羟基洋地黄毒甙标记的26个碱基长的寡核苷酸作为检测探针,用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大鼠下丘脑血管升压素mRNA水平。在假手术对照组,雄性大鼠下丘脑AVPmRNA水平经雌性大鼠高45%(P〈0.05),血浆渗透压高于雌性大鼠(P〈0.05)。摘除卵巢的大鼠下丘脑AVPmRNA深恶痛绝经假手术组雌性大鼠高30%(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人的重组促黄体素(r-hLH)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作用,我们用一定剂量的r-hFSH(人促卵泡素,20IU)结合不同剂量的r-hLH(0-20IU),或先与不同剂量r-hLH配比(5-20IU),再与一定剂量,r-hLH(15IU)结合,对性成熟前的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并对从其输卵管冲出的早期胚胎进行体外培养,通过观察这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情况,再与PMSG-hCG超排小鼠的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用重组激素处理的性成熟前小鼠,无论在平均冲胚数或桑囊率,囊胚率上,都以结合r-hLH或配比r-hLH的剂量为15IU时最好,但各重组激素处理组在桑囊率和囊胚率上都极显著低于PMSG-hCG对照组的相应指标。上述结果表明,r-hLH对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尤其是囊胚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r-hLH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皮下注射甲状腺素和胃饲甲巯咪唑对大鼠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的影响。PO/AH 存在温度敏感神经元(TSN)和温度不敏感神经元(TIN),在 TSN 中又可分为热敏神经元(WSN)和冷敏神经元(CSN)。在正常大鼠,TSN∶TIN=1.43∶1;WSN∶CSN=1.86∶1。以上比例可被甲状腺素和甲巯咪唑所改变:前者使之分别下降为1∶2.36和1.20∶1;后者使 TSN∶TIN 下降为1∶1.29,WSN∶CSN 上升为2.40∶1。各组神经元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X_2=9.64,P<0.05)。正常大鼠中所记录到的高频神经元(>15H_z)占32%(11/34),甲状腺素组仅有8%(3/37),甲巯咪唑组为9%(3/32)。实验中还发现甲状腺素组和甲巯咪唑组中 TSN 对热刺激的耐受性显著低于正常组。以上结果提示:甲状腺素或甲巯咪唑所致体温上升或下降可能与 PO/AH 神经元兴奋性及比例等改变有关;甲状腺素合成、释放和代谢的紊乱可以在下丘脑水平干扰体温调节过程;但这一作用的具体途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抗孕53影响大鼠垂体前叶对GnRH的敏感性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应用动情前期大鼠垂体前叶组织块离体培养方法,观察了 A 环失碳类甾体化合物—抗孕53对 LH 基础分泌和动员性分泌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GnRH 组、抗孕53组、GnRH-抗孕53组。结果表明,GnRH 可显著促进 LH 分泌并产生自激作用。GnRH 的第一次作用后,LH 分泌增加量由对照组的0.7ng/ml 增加到4.3ng/ml,而当 GnRH 第二次作用后,这一效应显著增强,由对照组的0.5ng/ml 增加到6.8ng/ml,GnRH 的两次作用效应相比,差异极显著。抗孕53可部分抑制垂体对 GnRH 的敏感性反应。抗孕53作用后,LH 分泌增加量由 GnRH 第一次作用后的4.3减至2.5ng/ml,由 GnRH 第二次作用后的6.8降至4.1ng/ml。抗孕53不影响 LH 的基础分泌,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的 LH 分泌增加量无显著差异。抗孕53对垂体的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直接影响促性腺激素细胞的代谢及调节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用炭末胶液在大鼠小肠内推进距离占小肠全长的百分数,作为胃肠推进运动的指标,观察了侧脑室内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这一推进运动的影响。侧脑室内注射0.5,1,5和10μg TRH能显著减弱胃肠推进运动,且这种效应呈剂量反应关系。酚妥拉明或心得安经肌肉或侧脑室内注射均不能对抗TRH抑制作用,当阿托品存在时,TRH抑制作用消失或甚或翻转。上述结果提示侧脑室内注射TRH后,可能激活中枢胆碱能系统,然后通过迷走神经中非肾上腺素能抑制神经而使胃肠推进运动减弱。  相似文献   

17.
反复皮下注射甲状腺素(T_4,1mg/100g·d,连续10d)和胃饲甲巯咪唑(10mg/100g·d,连续15d)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加电化学检测器(HPLC-EGD)分析了大鼠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中单胺神经递质的含量。发现经甲状腺素处理后,PO/AH区中多巴胺(DA)和高香草酸(HVA)含量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轻度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NE)无明显变化;经甲巯咪唑处理后的动物则出现NE含量显著下降(P<0.05),但DA、HVA、5-HT和5-HIAA各项变化不显著。本文还同步观察了外周血清中单胺介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其与中枢单胺介质含量变化基本上不同步。本文还讨论了甲状腺素和甲巯咪唑影响单胺介质含量和影响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雌性成年大鼠切除胸腺后,其肝脏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增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减少,微粒体和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隔日1次皮下注射自猪胸腺提取的胸腺因子D(TFD)2mg/kg共3月,可逆转去胸腺大鼠上述指标的变化。为了探讨胸腺影响肝脏抗氧化功能的中间途径,还测定了脾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血浆性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去胸腺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减弱、血浆雌二醇/睾酮比值下降;给予TFD可逆转其变化。实验结果提示,胸腺对大鼠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可能与胸腺-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19.
实验选用清洁级F344/NSIc大鼠,腹腔内注射甲状腺素(10μg/100g体重),观察甲状腺素对肌球蛋白诱导的实验性自体免疫心肌炎的作用,并用免疫荧光技术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甲状腺素对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甲状腺素对肌球蛋白免疫所致的心肌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甲状腺素可诱导外周血B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但对辅助T细胞和抑制T细胞比例。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比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