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 1980年夏,作者去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公社处理人民来信时,在公社所在地华尖附近发现三个相互邻近的上新世化石地点,其中两个已有相当数量的哺乳动物化石被发掘出来(将另文记述)。本文记述的化石地点位于华兴西南约1.5公里的上庙儿沟村南山坡海拔高度2640米。地理位置是东经103°16′18″,北纬36°57′34″。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地点号80006。  相似文献   

2.
这一篇短文是报告在甘肃省的固原县子最近发现上三叠纪的延长层及其植物群的事实。化石是西北地质局第683队在1956年所发现的。详细地层剖面表并未寄来。但很可能的在这一带地区上三叠纪的延长层也是直接位在侏罗纪的煤系地层之下的。因为在送来鉴定的材料中,我们也发现若干侏罗纪下部至中部的植物化石如Phoeni-copsis 及Cladophlebis 等等。这一个地点所发现的延长层植物包括下列数种:  相似文献   

3.
西藏林芝盆地新生代晚期的自然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地质概况林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东经94°20′;北纬29°30′,海拔高程为2950—3080米。林芝盆地为一狭长条状的山间盆地,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尼洋河自西北向东南纵贯盆地。另一条林芝河由东而西流入盆地。两条河流流经盆地破坏了原来的湖相沉积物,都汇集到雅鲁藏布江中(图1)。1975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林芝盆地东南县城建筑公司砖瓦厂,发现了古湖相沉积物和尼洋河阶地堆积物。残存的古湖相沉积物面积不大,但含有哺乳类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在林芝尼洋河右岸一  相似文献   

4.
野生麋鹿绝灭时间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麋鹿或称四不象(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与大熊猫(Ailuropoda mdanoleuca)齐名媲美的我国另一种特产的世界珍兽。不久前,我们曾经报道它的8个化石地点,并且总结我国东部(大约东经111°以东)北起东北辽宁省康平,南止华东浙江省余姚(北纬30—43°左右)已发现的第四纪的27个化石地点(曹克清,1975)。迄今不到2年又发现了39个新的地点,短时间内化石地点增加一倍以上(表1)。新的发现扩大了更新世中期的分布范围,增加了河北省的化石层位,具体化了山东省的化石地点,填补了江苏省某些地区的空白,大大丰富了我国这种动物的地史地理分布,同时,也帮助了我们对野生麋鹿绝灭时间试行探讨。这些丰富的地史地理分布资料(图1)表明:第四纪麋鹿以更新世晚期一全新世发现  相似文献   

5.
吉林榆树周家油坊旧石器文化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周家油坊在榆树县西南18公里,地理座标北纬44°43.5′,东经126°21′。这一带盛产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周明镇教授等曾经根据这里的大量化石材料编著《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志》一书。记录了35种化石,并命名为“榆树动物群”或称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但化石层位不清,都是从河中拣的,群众手里收集的或药店里买来的。另外,还有人类化石的发现,称为“榆树人”。也因层位不明和含氟量较低而被否定为古人类化石。此外,还有一件人工打击的石片发现,层位也是不清。为解决“榆树动物群”的层位问题和探索有关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我们于1977年10月在这里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先后共发掘七个地点(图1)。除第三地点未获化石外,其它六个地点都出土相当数量的化石,共十二种。其中除虎(Panthera tigris Linaeus)外,其余皆不超出前人的记录。同时在第一、二、  相似文献   

6.
<正> 今年2月,在保山县上芒岗一洞穴内发现了丰富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的牙齿和骨骼。上芒岗山洞位于东经98°51′,北纬25°18′,属保山县芒宽公社新光大队所辖。地处高黎贡山东侧山坡开阔地带,离怒江边约三公里,坡度30℃。该洞为高黎贡山断裂以东怒江断裂以西的石灰岩(C1)岩溶洞穴。位口朝东,化石计有象、犀牛、鹿、牛、猪等。  相似文献   

7.
<正> 一九七九年,辽宁本溪市博物馆刘兴林等人在溪湖区三道岗洞穴堆积物中发现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最近,笔者同高尚华、许振宏等同志对这个化石地点(E123°45′21″、N41°20′24″)进行了试掘.该地点的堆积物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洞中.洞内堆积面积约15平方米,我们仅在距洞口约4米处挖了一个1米宽、2米长深达洞底仅1米的探沟.堆积物为褐黄  相似文献   

8.
1972年Rouse等在加拿大北纬约66°的育空东北部地区的晚白垩世的含煤地层中发现了恐龙化石。按 Van Valen和 Sloan(1977)的估计,育空的恐龙化石地点晚白垩世的古纬度约为75°。在全世界的恐龙产地中,它是迄今所知古纬度最北的。现代北纬75°地方已在阿拉斯加及巴芬岛的北方,也在除太梅尔半岛外的西伯利亚的北方。在那些地方,按么枕生(1959)的计算,一年中会有97天极夜。  相似文献   

9.
这篇报告记述北京西山新发现的一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及其所产的化石。笔者深切感谢丰沙铁路第四工程局发现化石的工人和员工同志对科学材料的重视和感谢及时地通知我们去了解和采集的建筑工程师梁思成教授。一.化石地点及时代化石地点位于北京西北80余公里丰沙铁路珠窝站“34”号隧道洞口,永定河下游河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50年日本古植物学家橘行一氏(Koichi Tachibana)在日本的岩手县(Iwate Prefecture)东祝郡(Higashiiwan-gun)的上泥盆纪的Nakakura(中仓)层发现Leptophloeum 化石后,这一属植物在中国于1951年陆续发现于湖北长阳的黄家磴层,江西安远的盘古山层,广东花县的打鼓岭层,甘肃天水的巴都系,其地层时代俱属于上泥盆纪。中国的上泥盆纪植物群曾经笔者描述于中国古生物志总号136册,新甲种第4号及中国科学第1卷第2期。1954年Leptophloeum 化石复发现于前宁夏省(现属于甘肃省)中宁县的上泥盆纪的红色硬砂岩层,此种重要发现复经笔者报道于古生物学报第2卷第2期及中国科学第3卷第1期。笔者在1952年所发表的论文中对于中国  相似文献   

11.
周口店第22地点是一个裂隙堆积,位于中国猿人产地(周口店第1地点)东北約2公里,东溶洞之西北约120米,高出现在河面約40米。这个地点是1953年开采石灰岩时被发现的,同年进行了发掘。有关该地点的堆积概况和洞内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見于贾兰坡等的报告中。在那篇报告里说:“除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外,还发现有5件石英碎片,但人工痕迹不甚清楚”(贾等,1959,第49页)。  相似文献   

12.
新疆西北部准噶尔盆地中生代含油地层的植物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西北部准噶尔盆地中生代的含油及含煤地层的植物化石,早于1911年为英国A.C.Seward 教授所研究,标本系苏联奥勃鲁契夫(Обручев)院士于1905—06年所采集的。发现地大都位在纬度85°北,经度45°。多数化石发现于Diam 河边的AK-djar地方。Seward 所宣布的化石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辽西阜新发现足印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报道的足印化石,是笔者一九八三年在辽宁阜新盆地海州露天煤矿东北侧海州组太平段采集的.产地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21°40′,北纬42°.在发现化石的岩层层面上保存着大量的植物化石.足印化石印在一大块细砂岩层面上,是一保存完整的足印印痕(照片1),有三个脚趾,粗大,无第一趾存在的印迹,整个足  相似文献   

14.
陕北的弓鲛化石二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1年秋,著者在陕北延长县延长组下部的黑色百岩中发见了几个弓鲛(Hybodus)牙齿化石,保存的尚称完好。另外由肖和钟同志送交著者鉴定的少许标本中,也找到一个弓鲛牙齿化石,化石保存在一钻井岩心中,地点为延安以两约40公里砖(穴夕丶缶)湾西方,层他属于安定粗下部的油页岩层。弓鲛化石在云南昆明上三迭统杂色层中,四川广元系上部,以及甘肃永登的煤系中都曾发见过,不过全是背刺部分,至于牙齿的化石,这次还是首次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浙江新昌化石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发现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省新昌县中生代地层中的一种化石木新种———新昌南洋杉型木 (AraucarioxylonxinchangenseDuansp .nov .)。这种化石木保存在早白垩世馆头组中、下部的紫红色泥砂岩中 ,分布在新昌县城西部 ,南北绵延 2 5公里、东西宽约 2公里的狭长地区。由于在化石木产区曾发现过多种植物化石 ,因而确定了该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我国的欧洲 中国植物区内 ,属亚热带 热带气候区 ,种种迹象表明此时气候有些干旱。同区发现的松柏目叶化石 ,其气孔构造与南洋杉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这一点似乎与化石木之属可以对应。  相似文献   

16.
<正> 1980年5月25日,在河北省围场县城北部100公里的姜家店公社二道沟大队三道沟门,社员徐凤海挖房基时,发现披毛犀骨胳一部分。其中有头盖骨,前后腿骨、肩胛骨、脊椎骨等。出土地点为东经118°,北纬42.5°的一个向南偏东的土坎下。土坎高12米,上为7米深的黄土层,下为5米深的沙土层。首先发现的是头盖骨化石,仰埋在沙土层的5米深处,在头盖骨的周围继续发现了上述其他骨胳化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发现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省新昌县中生代地层中的一种化石木新种——新昌南洋杉型木 (Araucarioxylon xinchangense Duan sp. nov.)。这种化石木保存在早白垩世馆头组中、下部的紫红色泥砂岩中,分布在新昌县城西部,南北绵延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狭长地区。由于在化石木产区曾发现过多种植物化石,因而确定了该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我国的欧洲 中国植物区内,属亚热带 热带气候区,种种迹象表明此时气候有些干旱。同区发现的松柏目叶化石,其气孔构造与南洋杉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这一点似乎与化石木之属可以对应。  相似文献   

18.
藏北东巧组层孔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巧组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建立的(文世宣,1979年,154页),当时根据有限的化石资料,认为其时代可能属于晚侏罗世。后来,长春地质学院藏北科考队在同一地点的相同层位中采获了较多的化石标本,并测制了剖面。根据双壳类Pterinella的发现,确定东巧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东巧组的命名地点在安多县东巧西北约5公里处,它以不整  相似文献   

19.
陕西蓝田涝池河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于1963年在陕西蓝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蓝田、临潼、渭南、华县及西安一带)进行新生代地层和哺乳动物化石调查与发掘。1964-65年继续进行这一工作时,又在蓝田县城的东北厚镇公社以西约10公里的涝池河沿岸,发现了很多的化石点,其中以陈家村附近最集中,在大约2公里的距离内发现了15处。这里报道的是其中的中更新世部分,即野外地点编号64112,64093,64097,64107及64100等地点的化石(图1)。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1955年地质部华北地质局241队翁礼巽先生等在白云鄂博东北约20公里,百灵庙西北约32公里处采得。根据该队所附简图,珊瑚化石全部产在石灰岩中,其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均为红色砂岩,岩层走向大致东西,向北倾斜。珊瑚化石层则位于含上石炭纪(虫筳)科化石层之下约2,500米。珊瑚化石经笔者鉴定,有下列各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