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利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处于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培养时间的Bs484细胞的部分感染效果和特征。结果表明,细胞培养基的类型和细胞传代后的时间对病毒感染率和多角体产量以及其它感染特征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经过比较,处于Grace培养基组的传你后三天的Bs484细胞是一个理想BsNPV感染受试系统。同时发现,健康的油桐尺蠖血淋巴具有提高细胞活性及病毒感染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SDS及梯度胶电泳测得测得油桐尺蠖核型多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天然状态及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63kD与31.5kD从而推断此蛋白为十二聚体,亚基间无二硫键作用,BsNPV多角体蛋白的远紫外圆二色谱显示,它的二级结构含有31.7%的α螺旋,23.8%的β折叠及44.5%的无规卷曲,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通过荧光光谱实验推知,BsNPV多角体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弱;其色氨酸残基位于蛋白疏水核内部。 相似文献
3.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生产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艺的特点是以人工饲料饲养油桐尺蠖幼虫,用昆虫细胞系增殖病毒作为毒源,感染4龄幼虫,收集病死虫,提取多角体,加工制成杀虫剂,产品经安全性检测,并进行田间试验,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PCR方法从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BusuNPV)中扩增出DNA聚合酶基因片段 ,经pGEM T载体克隆到大肠杆菌DH5α菌株中。经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出DNA聚合酶基因 2 379bp长的核苷酸序列 ,推导出 793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同源性比较显示 ,BusuNPV与HzSNPV的同源性最高 ,达 57% ;与OpMNPV的同源性最低 ,为 39.6 %。 相似文献
5.
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定位与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2)P]-dATP标记含AcNPV DNA的EcoRI-I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探针,在35℃条件下对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sNPV)多角体蛋白基因进行了定位,将其分别定位在BamH Ⅰ-A,Bgl Ⅰ-A,Bgl Ⅱ-F,EocR Ⅰ-R,Hind Ⅲ-A,Kpn Ⅰ-Ⅰ,Pst Ⅰ-D,Xba Ⅰ-A(或B),Xho Ⅰ-F和G片段上,并以M13mp18为载体,克隆了Kpn Ⅰ-Ⅰ片段。 相似文献
6.
在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上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进行了空斑测定。用此方法测定了BsNPV的感染力,并将所得的结果与其TCID_(50)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在测定病毒感染力时敏感性相似。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稳定生长的油桐尺蠖幼虫血球细胞系,称为WIV-BS-02细胞系,原代培养始于1981年4月,至今已传至第83代,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8~72小时,形状有圆形和梭形两种,具有鳞翅目昆虫的典型染鱼体。比较了6种培养液和3种培养温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观察了同源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病理变化及电镜下病毒的形态发生,测定了细胞培养物对油桐尺蠖的体外培养细胞和幼虫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8.
9.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羊楼洞株)基因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单酶切、双酶切分析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羊楼洞株)基因组DNA,同时用[α-32p)-dATP对几种酶的酶切产物进行末端标记。结果表明,此株病毒基因组约129kb,组成比较单一。与国内其它分离株基因组大小及酶切电泳图谱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
11.
大尺蠖核多角体病毒DNA的限制性消化和物理图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大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sNPV)基因组DNA,所得片段数分别是:BamH Ⅰ,9;Bgl Ⅱ,7;Xho Ⅰ,10;HindⅢ 13;EcoR Ⅰ,12,从各个片段的累加测出BsNPV基因组的平均大小约为91,75kb;分子量约为59.60×10~6d。在单酶消化的基础上,用BamH Ⅰ/Bgl Ⅱ双酶消化得到16个片段(即9+7);大小为91,27kb,用、Bgl Ⅱ/Xho Ⅰ双酶消化产生7+10=17个片段,大小为90.04kb,由此组建了这三个酶在BsNPV基因组上的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12.
13.
七株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同源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法,结合Southern印迹法和核酸杂交技术,对茶毛虫、棉蛉虫,油桐尺蠖、斜纹夜蛾以及蓖麻蚕等5种昆虫的7株核型多角体病毒DNA,进行了基因组同源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昆虫多角体病毒DNA的酶切图谱不相同,DNA片段与不同源的DNA标记探针之间无杂交带出现。而同种昆虫病毒的不同分离株间,除少数DNA片段的电泳迁移率稍有不同,以及出现一些互不相同的亚克分子带之外,它们的DNA酶切图谱基本一致,並且几乎所有片段都可与同种的标记探钟杂交。对一些DNA片段迁移率的改变及亚克分子带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银染色测定粘虫核多角体病毒多角体基因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sMNPV DNA用EcoRV酶切进行基因组克降,用AcMNPV的部分多角体基因顺序DNA片段作探针,菌落原位杂交法结合测序筛选到分别含LsMNPV部分多角体基因的重组质粒pLsEV1和pLsPH5。用银染色PCR线性扩增双脱氧法测序,发现LsMNPv的完整基因即位于这两个片段上。LsMNPV多角体基因长741bp,编码区碱基同源性与AcMNPV和MbMNPV分别为80.0%和97.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8和97.5%。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Glu)含量最高,谷氨酰胺和色氨酸含量最低。密码子选用以第三个碱基为嘧啶的密码子频率最高。多角体蛋白N端有一类似信号肽结构的26个氨基酸的疏水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在贪食夜蛾IPLB-SF-21AE细胞及其克隆株IPLB-SF-21AEC细胞,棉铃虫SIE-HAH-806细胞和粘虫SIE-MSH-805细胞系内长期连续传代复制的情况,每代病毒复制的历程为7天,观察指标是,细胞内形成多角体的百分率,游离病毒粒子的TCID50,对幼虫活体感染性,以及受感染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证实,AcNPV在异源IPLB-SF-21AE昆虫细胞系内连续复制至50代次后,依然具有正常的形态和感染性,这为在离体下长期有效地复制杆状病毒提供了可能,我们还发现,在离体系统内增殖的病毒,其正常形态和感染性的维持与选用敏感细胞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