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伟贤 《蛇志》2004,16(4):66-6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浓度增高为主要症状,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黄疸两种,若血清中间接胆红素过高,还可引起核黄疸而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换血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贤  吕艳梅 《蛇志》2009,21(1):71-7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及排泄的正常途径改变,使血清内胆红素值超正常范围。临床主要是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致中枢神经损害。换血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近年来,由于换血法指征的放宽,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临床中应用更为广泛。不仅用于血型不合的溶血病,还用于重症感染,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药物中毒等。  相似文献   

3.
整肠生、茵栀黄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整肠生和茵栀黄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方法82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整肠生和茵栀黄,连用5~7 d。2组每日测胆红素1次。结果干预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48.5±26.15)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6.32±24.37)μmol/L,P<0.05。结论整肠生和茵栀黄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助于胆红素代谢排出,减少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宁霞 《蛇志》2007,19(2):159-160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隐性杀手”。蓝光疗法使血中间接胆红素经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使之易于从胆汁及尿中排出,是治疗该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对新生儿黄疸要注意“三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0例疑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标本分别检测HCMV的IgG和IgM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排除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标本100例为正常对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清HCMV-IgG、IgM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大,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6.
周燕 《蛇志》2005,17(1):56-5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指血液中胆红素量过多,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一种常见症状。蓝光床(也称冷蓝光)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新仪器.具有体积小、副作用少等优点。自2002年1月以来.用蓝光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骆盈莹  黄国盛  黄海燕 《蛇志》2015,(2):132-133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敷脐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大黄敷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胆红素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每天胆红素下降值、降至正常范围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大黄敷脐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疗效显著,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成都军区总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23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3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双歧。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日平均经皮胆红素下降值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5天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第5天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145μmol/L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TNF-α的水平,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共116例,根据黄疸原因分为感染性黄疸组、母乳性黄疸组等,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性黄疸组TNF-α最高,其次为早产低体重组。结论:感染和早产低体重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做好抗感染抗炎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的3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换血前后总胆红素有明显变化,显著下降(P<0.01)。不过在治疗后出现术后感染2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实用、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梁福兵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0):909-910,912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以找出能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新方法.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收集青白江区人民医院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双歧1片(0.5亿)/次,每天3次,温开水溶碎后喂服或经胃管注入,共7~10d.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计算日平均经皮测胆红素下降值、平均住院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58.21 +4.36) μmol/L和(64.16±5.29) μmol/L(P <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日平均经皮测胆红素下降值、平均住院时间和黄疸退尽平均时间分别为( 10.35±2.46)、(7.68±1.35)μmol/L;( 6/54±2/59)、(9/05 +3/12)d; (6/38±1/38)、( 8/75±2/6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疗效确切、安全,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制剂MMA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研究使用微生态制剂MMA对20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了口服或十二指肠内灌注治疗。结果发现MMA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有显著改善作用: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值明显下降,十二指肠液直接胆红素增多,这些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法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微生态制制MMA能阻止肠道直接胆红素转变为间接胆红素,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减轻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3.
微生态制剂干预新生儿黄疸机制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1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 1%~ 2 % ,因此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1 ] 。1.1 胆红素生成较多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 8.5 mg/kg,而成人仅为 3.8m g/kg。主要原因是 :1红细胞生成和破坏增加。 2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 2 0~ 40 d;3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1.2 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1.3 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1摄取胆红素功能差。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必需的 Y、Z蛋白含量低 ,在 5~ 15 d才达成人水平。 2形成结合胆红素功能差。即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 DPGT)的含量及活性不足…  相似文献   

14.
仇诗奖 《蛇志》2010,22(3):250-25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1年2月~2010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23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所有患儿经合理治疗后,遗留残疾11例,占4.68%;死亡1例,占0.42%;痊愈出院223例,占94.89%。结论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很多,但以围产期因素为主。加强围产期保健,对母乳喂养进行正确的指导,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致残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给予肝酶诱导剂、光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4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含量。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时间-效应分析显示培菲康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及95%CI(μmol/L)分别为142.6(126.7~158.4)、74.1(66.9~81.3),血清间接胆红素下降值及95%CI(μmol/L)为115.7(103.3~128.1)、62.6(53.7~71.7),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体重、孕周、入院前病程、入院血清总胆红素值/间接胆红素值及应用培菲康治疗为影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的主要因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例数(治愈率)分别为37例(82.2%)、8例(17.8%),好转例数(好转率)分别为47例(72.3%)、10例(27.7%),χ^2=1.448,P=0.229。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可促进胆红素分解和排泄,减少肠肝循环,减少肠道重吸收未结合胆红素,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一种可靠、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益生菌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预防作用及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产科出生的健康足月儿32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160例)和对照组(160例)。预防组给予益生菌(金双歧)治疗,0.5 g/次,2次/d,连续口服5 d,对照组不做处理。全部新生儿均为母乳喂养,并在生后5 d内检测经皮胆红素平均值,记录临床结果。比较新生儿每天经皮胆红素平均值,需要光疗的比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一系列临床指标。结果第4、5天预防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与对照组相比,光疗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发生腹泻和呕吐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可以显著降低健康足月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降低需要光疗的比例,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74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 39例和对照组 35例 ,出生后 12 h内干预组在常规预防的同时 ,加服微生态制剂金双歧。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组的发生率为 33.33% ,对照组的发生率为 5 7.14 % ,干预组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0 .0 5 )。结论 :微生态制剂金双歧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早期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正常足月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新生儿均于生后进行纯母乳喂养。干预组在纯母乳喂养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口服,连用5 d。其中布拉酵母菌散0.125 g/次,1次/d,母乳喂养后口服;蒙脱石散剂1 g,3次/d,母乳喂养后口服。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干预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的峰值、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空时间及大便频率。结果干预5 d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干预前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干预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血清胆红素峰值、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大便频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早期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较显著,能降低体内血总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加快胎粪的排泄,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在金双歧、茵栀黄及蓝光照射治疗前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对13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同时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及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评分,按血清总胆红素(TBIL)严重程度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包括:轻度升高组(A组):205.2μmol/LTBIL≤256.5μmol/L;中度升高组(B组):256.5μmol/LTBIL≤342.0μmol/L;重度升高组(C组):TBIL342.0μmol/L。对照组:金双歧、茵栀黄及蓝光照射治疗后的患儿TBIL91.9~171.0μmol/L。比较各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NSE、NBNA评分及BIND评分,并对血清NSE与NBNA评分及BIN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NSE、NBNA评分及BIND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s0.05)。血清NSE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0.869,P0.01);血清NSE与BIND评分呈正相关(r=0.577,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变化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伤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样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及优化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接受生化检验的13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按照常规方式采集两管血液标本,并分别作为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对两组试管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溶血组新生儿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溶血组(P0.05),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溶血组(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样本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水平,需引起临床人员重视,在开展溶血检验过程中积极通过合理选择采血点、采血方式等优化措施,避免或减少溶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