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蓟运河汉沽地区河泥中汞的微生物甲基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汞的生物转化作用的研究开始于60年代末,Wood等(1968)研究了生物甲基化的机制,认为汞甲基化有酶和非酶两种作用,甲基化作用是通过甲基钴氨素中的甲基转移来完成的。瑞典生物学家Jensen和Jernel(?)v(1969)提出在湖泊底泥里微生物有形成甲基汞的功能,汞甲基化的速度与底泥里的微生物活动有密切的相关性。由此,微生物汞甲基化作用得到人们的注视,Yamada等(1972)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匙形梭菌(Clostridium cochlearium)的汞甲基化作用。Vonk等(1973)发现在通气条件下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使氯化汞甲基化形成少量的甲基汞。Fagerstr(?)m和Jernel(?)v(1972)曾报道,通气条件下汞转化过程中甲基化的主要产物是一甲基汞,厌氧条件下汞甲基化的产物大部是二甲基汞。但是,人们总是认为甲基化的主要产物为一甲基汞,而二甲基汞形成的数量则很少(Iverson等,1978)。这些汞化合物在水体中引起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土著细菌菌群(柠檬酸杆菌属51.58%、不动杆菌属25.49%、黄金杆菌属12.82%、肠杆菌属8.5%)对铀的去除效果及机理。[方法]考察温度、p H、U(Ⅵ)初始浓度对细菌菌群除铀影响,通过死活细菌菌群对比试验分析吸附还原所占比例,并通过SEM-EDS、FTIR和XRD分析除U(Ⅵ)机理。[结果]在p H为7.0、30℃、U(Ⅵ)初始浓度为9.6 mg/L时细菌菌群对铀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均达到96%以上;死活细菌对比试验发现细菌菌群对铀不仅有吸附作用还有还原作用。SEM-EDS显示除铀后细胞周围出现大量片状物质,新出现的U峰占细胞重量比的28.10%。FTIR结果显示细菌菌群细胞中氨基、羟基、羧基、酰胺和磷酸根基团在除铀过程中占主要作用。XRD显示说明细菌菌群对铀具有一定的矿化作用。[结论]从铀尾矿中选育出的细菌菌群具有协同作用,对铀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机理主要为以吸附和还原为主矿化作用为辅的生物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3.
矿石的细菌浸出法,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及其氧化产物溶浸矿石中有用金属的一种新工艺。由于这种方法适于贫矿石、表外矿石及采空区矿石中的铜和铀的浸出,在矿冶工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仅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对由铜铀共生矿细菌浸出铜、铀的主要问题如细菌培养条件、影响浸出的重要因素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生命元素来自自然界。迄今,人们已经确认约三十种生命必需元素,它们主要分布在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及第五周期的钼和碘。此外,地球表面还存在六十多种天然元素,虽然按目前概念,它们属生命非必需元素(non-essential elements),但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生物效应。根据非必需元素对生物的不同效应,分为有益元素(benefitional elements)、沾染元素(contaminant elements)和沾染元素(或有毒元素)(toxic or polluting elements)三类。有益元素是指对生物有营养作用或能促进生物生长的元素,其中有的可能是必需元素。而在体内浓度不恒定,且生理效应尚未确定的元素,暂且定为(冫占)染元素。至于  相似文献   

5.
研究利用高密度富硒螺旋藻(Se-SP)细胞通过生物转化制备纳米元素硒(Nano-Se)的可行性,观察Nano-Se在体外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用梯度离心分选Nano-Se,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能谱(EDX)联用表征纳米粒中的元素硒形态,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Nano-Se中的硒含量,化学发光方法检测Nano-Se在体外对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发现,Nano-Se主要由元素硒构成,形态呈球形,73%的纳米粒子直径大小分布在(61±17)nm范围。Nano-Se在体外对两种氧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30.1%和27.6%,相应的EC50分别为:0.8 μg/ml和2.2 μg/ml。相同剂量时,Nano-Se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硒代蛋氨酸(Se-Met)及Se-SP中其它含硒活性成分更强。结果提示,利用高密度Se-SP可诱导Nano-Se的大量生成,Se-SP转化的Nano-Se可能是一种新的抗氧化硒形态,其作用机制和体内生物活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几丁酶及其在植物抗真菌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丁酶(E G 3 2.1.14)是一种糖苷酶,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其底物几丁质是一种由N-乙酰胺基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至今未在植物体内发现此物质,但几丁质是许多危害植物的病原菌(如霉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人们自然联想到高等植物几丁酶在防御病原菌侵染中的可能作用。自本世纪30年代发现高等植物几丁酶活性以来,研究者们对几丁酶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可诱导性等方面做了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磺胺类药物(SAs)作为最早应用的一类广谱合成抗菌剂,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医疗健康和兽医领域。进入体内的SAs大多以母体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入水环境。SAs及其代谢产物在水环境中的残留以及产生的耐药性可能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和分析了近年来有关SAs的研究成果,介绍了SAs的主要代谢产物类型、代谢产物在不同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等,讨论了SAs代谢产物的生态毒理,特别是磺胺类抗性基因(sul-ARGs)的分布及危害。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为SA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用二-(2-乙基已基)磷酸(HDEHP)萃取测定环境样品中锶-90的各种条件的研究,并在最佳条件下提出分析程序。锶90的含量通过HNO_3 -HDEHP-甲苯体系中溶剂萃取子体产物钇-90而获得。程序简便、快速而准确。~(85)Sr示踪的结果表明,锶回收对于生物样品是95%,对于沉降物~90%。程序在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裂变产物存在下也是可用的。对于~(140)Ba-~(140)La,去锶、钡裂变产物,钍系的~(212)Pb-~(212)Bi,去污系数达到了10~4。样品分析的结果十分满意。显著性检验证明本方法的结果与发烟硝酸法的结果一致。本文还进一步讨论应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和季胺N_(266)实现直接萃取~(90)Y而快速测定~(90)Sr的问题,提供的快速测定方法,分析生物样品时,能在二小时之内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萃取测定环境样品中锶-90的各种条件的研究,并在最佳条件下提出分析程序。锶-90的含量通过HNO_3-HDEHP-甲苯体系中溶剂萃取子体产物钇-90而获得。程序简便、快速而准确。~(85)Sr示踪的结果表明,锶回收对于生物样品是95%,对于沉降物~90%。程序在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裂变产物存在下也是可用的。对于~(140)Ba-~(140)La,去锶、钡裂变产物,钍系的~(212)Pb-~(212)Bi,去污系数达到了10~4。样品分析的结果十分满意。显著性检验证明本方法的结果与发烟硝酸法的结果一致。本文还进一步讨论应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和季胺N_(269)实现直接萃取~(90)Y而快速测定~(90)Sr的问题,提供的快速测定方法,分析生物样品时,能在二小时之内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10.
统计了全球范围内首次登记日期位于2011~2017年的102种(不包含生物农药)农药活性成分,并以此为研究对象综述分析了SND(Synthetic natural derived)和NP(Natural product)类农药分子的天然产物来源、作用机制及在农药活性分子中的占比等,综合评估天然产物药效团衍生法在农药分子开发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对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南大西洋中脊热液区异化铁还原微生物及其矿化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玉  曾湘  邵宗泽 《微生物学报》2019,59(7):1295-1306
【目的】从深海热液区获取异化铁还原微生物(Dissimilatory iron reducing microorganisms,DIRM),分析其矿化速率和矿化产物,认识其参与的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法】以羟基氧化铁(FeOOH)为电子受体,以乙酸等简单有机物做电子供体,在60°C恒温厌氧条件下,对南大西洋中脊深海热液区硫化物样品中的DIRM进行富集、培养;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以及能谱仪(EDS)等方法对矿化产物进行形貌观察与成分分析。【结果】从2个硫化物样品中,共获得了139个铁还原培养物,它们均能将培养基中FeOOH (Fe3+90 mmol/L)转化为矿化产物。电镜下可见明显的晶体形态,以立方体形晶体为主,边长为5.0–20.0 nm;EDS分析表明,所有矿物晶体的主要元素为铁和氧,推测是由菱铁矿和磁铁矿组成的混合矿物。矿物晶体形成的时间差异较大,从3d到54d不等,多数培养物可在11 d到20 d内形成晶体。微生物多样性表明,培养物中优势菌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包括一氧化碳胞菌(Carboxydocella)与脱硫肠状菌(Desulfotomaculum)近似新物种(16SrRNA基因同源性89%–91%)和广古菌地丸菌(Geoglobus)。【结论】热液区高温厌氧细菌与古菌可以利用简单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铁还原,形成铁氧化物晶体。实验结果对于微生物参与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矿物形成的潜力具有支持作用。然而它们是否参与了热液区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矿物形成还需要大量研究工作验证。  相似文献   

12.
华南野猪的生物学及中心食场狩猎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猪(Sus scrofa Linnaeus)是一种繁殖快、适应性强、分布广的大型狩猎动物,也是山区农业生产的害兽。以往文献中有关野猪生物学方面的报道不多,而关于野猪华南亚种(S. s. chirodontus Heude)尚未见有报道。作者从1958年开始对华南地区(主要是广东、广西)野猪生物学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中心食场”狩措法,通过多年试验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狩猎方法,对控制野猪危害、保障山区农业生产以及发展狩猎事业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Pheophorbidea(PPa)———叶绿素a的一种分解产物 ,是一种光敏剂 .用自旋捕捉和消自旋等ESR技术及激光光解技术研究了PPa在PBS和DPPC脂质体介质中光敏反应的Ⅰ型和Ⅱ型机制 .通过比较发现 ,DPPC脂质体的加入显著增强了PPa光敏反应产生PPa - (Ⅰ型 )和1O2 (Ⅱ型 )的能力 .这种增强反应源于脂质体对PBS中的PPa聚集态的解聚作用和它对PPa三重激发态的保护作用 .这表明 ,PPa在非均相脂质体体系中的光敏反应有别于均相水体系 ,而表现出更高的光敏效率 .此结果对解释属于非均相生物体系的肿瘤的光动力治疗机理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4.
《生命科学研究》2017,(5):405-411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是新型高关注度污染物之一,对鱼类具有强毒性。山核桃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细胞凋亡等作用。通过硅胶柱洗脱、薄层色谱(TLC)检测对山核桃叶进行提取和纯化,得到黄酮类化合物产物B;设置4个实验组(空白对照,0.5 mg/L TBBPA,1.0 mg/L产物B,0.5 mg/L TBBPA和1.0 mg/L产物B),记录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指标;同时,检测不同处理组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山核桃叶提取的总黄酮产物B中包含50%的查尔酮、27%的黄酮或者黄酮醇、18%的二氢黄酮或者二氢黄酮醇、5%的异黄酮等22种黄酮类化合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物B对TBBPA诱导斑马鱼胚胎的卵凝结率、畸形率及32 h血流障碍等指标具有显著降低作用;可显著抑制TBBPA诱导的ROS水平升高;对TBBPA诱导的凋亡基因p53上调和Bcl-2下调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山核桃叶总黄酮通过降低ROS水平,抑制凋亡基因的异常表达,发挥抗氧化和抑制凋亡作用。实验结果有助于了解山核桃叶有效成分总黄酮对TBBPA诱导的斑马鱼胚胎毒性的保护作用,为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危害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敏  王丹  姚天月  刘鑫  周柳 《生态科学》2017,36(4):58-63
研究植物对的铀耐受性及其富集特性对修复铀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外源施加铀浓度150 mg·kg–1 土壤环境中, 研究5 种十字花科(芥菜、小白菜、红油菜、花菜、白萝卜)植物在高浓度铀胁迫下的耐受性, 对铀的富集及提取特性, 并采用赋值法比较各植物的综合富集能力。结果表明: 高浓度铀条件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白萝卜的耐受性最好;红油菜的地上部、地下部和单株铀含量最高分别为126.65 mg·kg–1(干重)、770.84 mg·kg–1(干重)、241.9 mg·kg–1(干重)。红油菜的单株富集系数最大为1.61, 白萝卜的铀积累量最大为0.24 mg, 且转运系数都小于0.5, 最大的白萝卜也只有0.42。通过综合评价分析, 红油菜的综合评价值最高, 在修复土壤铀污染方面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内源性的短链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主要通过对转录本剪切和抑制翻译等方式,参与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调控。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药用植物中鉴定出大量的miRNA。这些miRNA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具有调控功能。次生代谢产物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研究miRNA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过程的调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miRNA在植物中的产生途径、作用方式和体内功能,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miRNA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并对药用植物miRNA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药用植物产量,高效获得药用植物有效成分以及临床应用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贡献率和元素释放作用,选取茂兰喀斯特原生林中两个典型常绿树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与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孔径(5、2、0.03 mm)网袋进行为期1年的野外分解实验,分析凋落物的质量损失和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动物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凋落物的质量损失贡献率为42.0%~45.9%,大型土壤动物对混合凋落物(1∶1混合)的质量损失作用最大,中小型土壤动物对单性木兰凋落物的质量损失作用最大。土壤动物对单性木兰凋落物中N元素的释放有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对青冈+单性木兰混合凋落物N元素的释放表现为促进作用;对Ca元素的释放在单性木兰凋落物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对P、K元素释放作用规律较为复杂,且与凋落物种类有关;对C、Mg元素的释放作用不明显。总之,土壤动物对高质量(低C/N)凋落物单性木兰的质量损失和元素释放作用较为显著,为理解茂兰喀斯特地区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铀在小麦幼苗中的积累分布及其对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霞  唐运来  周璐璐  陈梅  王丹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2):2457-2463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铀[0、5、20、50、100mg.L-1 UO2(NO3)2.6H2O]对五叶期的‘西科麦3号’小麦幼苗于水培条件下处理7d,分析小麦对铀的吸收积累情况,并通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及820nm光吸收曲线,分析铀对叶片光系统Ⅱ(PSⅡ)和光系统Ⅰ(PSⅠ)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对铀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较小,吸收的铀主要集中在根部。(2)铀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捕光色素叶绿素b的含量,并显著影响小麦叶片两个光系统的活性;铀显著抑制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但是对PSⅡ的电子供体侧和受体侧电子传递活性及PSⅠ的活性则表现为促进作用。(3)低浓度的铀处理会影响小麦叶片中两个光合系统之间的平衡,对PSⅠ性能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PS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合成氚标记—磷酸胞嘧啶乙酰神经氨酸(CMP-3H-NAN)的有效方法。其步骤主要采用在碱性环境中使氚水中的氚元素与游离乙酰神经氨酸(NAN)第三位碳原子上氢元素发生交换而得放射标记物。然后在CMP-NAN合成酶的作用下使其与CTP反应而得CMP-H-NAN。本法的特点是流程简便,成本低廉,CMP-NAN合成酶的提取与保存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肺损伤是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理尚不明了。本文简述了白细胞(主要指中性粒细胞)在正常肺中的分布和代谢;讨论白细胞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白细胞可聚集于肺并通过释放蛋白酶、超氧化物自由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或通过与补体、凝血—纤溶、激肽系统等共同作用造成肺组织破坏。白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