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伤寒、副伤寒是中国主要发生的肠道传染病之一,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和盲目使用,使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而且其耐药谱也不断发生变化。现对有关沙门菌属耐药状况、耐药机制及防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豫  杨小鹃  张菊梅  王涓  吴清平 《微生物学报》2021,61(12):3918-3927
沙门菌(Salmonella spp.)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人、畜感染沙门菌后会引起伤寒、副伤寒、胃肠炎、败血症和肠外局灶性感染等疾病。抗生素是治疗沙门菌严重感染的有效手段,随着临床和畜牧业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沙门菌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整合子是普遍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可移动基因元件,可有效捕获外源基因确保其表达,并复合于转座子、质粒等,使多种耐药基因在细菌种内或者种间进行传播。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新基因盒和复杂整合子的不断出现,导致整合子系统迅速进化。整合子在沙门菌耐药性传播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整合子系统的分子结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沙门菌中存在的Ⅰ、Ⅱ、Ⅲ类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性及现有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沙门菌耐药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了解大连市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特点,建立沙门菌分子特征本底信息,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46株伤寒沙门菌进行8种抗生素敏感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46株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结果 46株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NAL)100%敏感,对氯霉素(CHL)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TMP/SMZ)耐药率为4.35%,对庆大霉素(GEN)耐药率为47.83%,发现多重耐药株1株;BioNumerics分析结果显示,46株伤寒沙门菌共产生30种PFGE带型,有7株表现为同一PFGE型别。结论 大连地区存在耐庆大霉素的伤寒沙门菌;PFGE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存在遗传多态性,并有优势菌株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辽宁省2018年沙门菌血清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耐药特征.方法 对2018年辽宁省分离到的35株沙门菌菌株进行鉴定后,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及药物敏感试验对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经鉴定35株沙门菌分布于13种血清型,数量居前3位的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37.14%)、鼠伤寒沙门菌(14.2...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辽宁省2011-2012年间鸡肉中检测出的沙门菌进行耐药谱分析和PFGE分子分型分析,为沙门菌的监测、暴发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做耐药性分析;PFGE分型依据国际实验室分子分型监测网络PulseNet中沙门菌PFGE分型标准化方案进行。结果鸡肉中38株沙门菌均多重耐药,PFGE指纹图谱与血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同血清型的菌株聚类后,都能分到同一群。结论同一地区的沙门菌具有很高的相似带型,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发现及疫情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伤寒沙门菌耐药质粒pRST98在小鼠体内向大肠埃希菌的接合转移,比较质粒在体内、外接合转移的异同。方法由于伤寒沙门菌是一种只对人类致病的病原菌,因此将伤寒沙门菌的耐药质粒pRST98导入遗传背景明确的鼠伤寒沙门菌低毒株RIA中,用接合子pRST98/RIA口饲BALB/c小鼠进行体内接合转移。结果在体外伤寒沙门菌很容易将pRST98转移给大肠埃希菌E.coliK12W1485(F-)RifrLac+,该接合子又可将pRST98转移给鼠伤寒沙门菌RIA,但在不同宿主菌中耐药标志的表达有差异。未经人工感染小鼠肠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严重,口饲pRST98/RIA后出现了部分耐药标志与pRST98耐药谱相同的大肠埃希菌,但有些抗生素的耐药标记未能表达。质粒检测显示体内形成的接合子均含耐药质粒pRST98。结论伤寒沙门菌耐药质粒pRST98在动物体内、外均可转移给大肠埃希菌,但同一质粒在体内、外大肠埃希菌株中耐药标志表达有差异,即使在同一小鼠体内分离的不同接合子,pRST98/E.coli菌株耐药性亦有不同,显示耐药质粒表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分析2016?2017年辽宁省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特性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为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防控及抗生素使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分离的54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PulseNet沙门菌标准PFGE分型技术,选取全部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分析,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条带进行分析,确定菌株间的特征及相关性。结果 54株沙门菌血清型居首位的是肠炎沙门菌,占46.30%;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占24.07%;共分为10个血清型。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分析显示多重耐药菌株为36株,占66.7%,其中耐3~5种的13株(24.1%),耐6~8种的13株(24.1%),耐9~11种的10株(18.5%)。54株沙门菌经聚类分析获得36种带型,相似度区间为49.7%~100.0%。结论 辽宁省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状况比较严重,相同血清型其PFGE带型相似度相对较高,同时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而且发现同一PFGE型菌株的耐药谱相对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10年上海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沙门菌污染状况、菌型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该地区食源性沙门菌的菌型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治因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并摸索建立了针对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对农贸市场和超市的5类840份市售食品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并根据沙门菌的侵袭蛋白A(invA)基因序列设计保守引物,特异性快速检测沙门菌。结果:本次市售食品沙门菌阳性率检出率为4.29%,共36株沙门菌,生禽畜肉所占比例高达91%。主要血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36株沙门菌药敏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对头孢类等抗生素敏感较高,但对氨苄西林、麦迪霉素、环丙沙辛、呋喃妥因等存在普遍较多耐药菌株,并在此基础上通过PCR法成功地特异性检测出沙门菌。结论:上海市市售食品沙门菌污染以生禽畜肉为主,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目前治疗市售食品中食源性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应首选头孢内等抗生素。另外PCR快速检测方法也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食品中沙门菌污染能起到快速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9.
张毅  陈欣钦  宋昌彦 《生物磁学》2011,(20):3938-3941
目的:通过对2010年上海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沙门菌污染状况、菌型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该地区食源性沙门菌的菌型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治因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并摸索建立了针对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对农贸市场和超市的5类840份市售食品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并根据沙门菌的侵袭蛋白A(invA)基因序列设计保守引物,特异性快速检测沙门菌。结果:本次市售食品沙门菌阳性率检出率为4.29%,共36株沙门菌,生禽畜肉所占比例高达91%。主要血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36株沙门菌药敏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对头孢类等抗生紊敏感较高,但对氨苄西林、麦迪霉素、环丙沙辛、呋喃妥因等存在普遍较多耐药菌株,并在此基础上通过PCR法成功地特异性检测出沙门菌。结论:上海市市售食品沙门菌污染以生禽畜肉为主,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目前治疗市售食品中食源性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应首选头孢内等抗生素。另外PCR快速检测方法也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食品中沙门菌污染能起到快速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10.
安徽猪源非伤寒沙门菌耐药及多重耐药性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猪源非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状况及耐药程度。方法应用标准K-B纸片法对100株沙门菌进行耐药检测,并分析其多重耐药性。结果分属B、E1、E4和F四个血清群的100株非伤寒沙门菌总耐药率为72%,其中B群耐药率为82.35%,E1群为44.44%,E4群为84.62%,F群为100%;72株耐药菌株中有52株为耐3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其中B群多重耐药率为64.29%,E1群为75%,E4群为45.45%,F群为100%;多重耐药谱是强力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结论安徽地区猪源非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程度严重,该地区养猪业在使用抗生素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应加强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以及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辽宁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型、耐药谱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型别,探讨辽宁沙门菌污染的同源性,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预警提供基础。方法对辽宁省2015年食品中、食源性疾病中分离的41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耐药试验、PFGE分子分型,采用Bio Numerics version 6.6软件分析,比较同源性。结果 41株菌分为15个血清型,居前三位的是15株肠炎沙门菌、5株德尔卑沙门菌、5株姆班达卡沙门菌(辽宁省内少见血清型);对41株菌进行15种抗生素的耐药试验,对单一一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0%,其中红霉素97.6%,萘啶酸61.0%,氨苄西林53.7%;41株菌共分为18种PFGE带型,带型分布分散,只有两种优势,一种带型包含20株菌,有14株肠炎沙门菌,6株其他沙门菌,相似度为92.7%~100%;另一种包含5株菌,4株姆班达卡沙门菌,1株鼠伤寒沙门菌,相似度为96.6%~100.0%。结论辽宁省食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生肉制品是其主要污染来源;血清型与PFGE图谱带型分布广泛,相同血清型沙门菌的PFGE带型聚集成簇、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相同PFGE型别的菌株耐药谱一致或相似;沙门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辽宁省肠炎沙门菌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情况,为辽宁省肠炎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FGE分子分型方法对辽宁省2016-2019年肠炎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应用BioNumerics 7.6软件对酶切片段进行聚类分析,明确菌株的特征及同源性;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菌株对14种药物敏感性。结果共获得49株肠炎沙门菌,分子分型结果证明其呈17种PFGE带型,相似度区间为77.4%~100.0%,有2种优势带型;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达89.80%,其次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69.39%,对3种以上抗生素的耐药率为55.10%。结论辽宁省肠炎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具有独特的优势带型,存在带型较多的特点;肠炎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状况比较严重,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健康猪直肠粪便中沙门菌I类整合子与耐药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规模化猪场健康猪直肠粪便中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及其与I类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携带关系。方法采用标准K-B纸片法对22株沙门菌分离株进行15种抗生素敏感试验;应用PCR技术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I类整合子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22株沙门菌分离株中有20株(90.91%)对2种以上抗生素耐药,属于多重耐药株,羧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是主要多重耐药谱;22株沙门菌中有19株(86.4%)携带I类整合子,tetB、aph(3)-IIa和cmlA基因分别检出最高。结论沙门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之间的关系密切,耐药表型测定结果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基因组DNA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多于质粒。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大连市伤寒沙门菌的药物敏感情况及同源性特点,为临床用药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选择15种抗生素、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65株伤寒沙门菌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5株伤寒沙门菌对阿奇霉素100.00%敏感,对红霉素100.00%耐药,对其他13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1.54%~73.85%)。发现1株多重耐药菌株。65株菌共产生41种PFGE带型,其中8株菌表现为同一型别。结论 大连地区临床分离伤寒沙门菌耐药形势严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PFGE型别较多,而且其中存在着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5.
肖冰  王越  郎兴莹  司虹  薄志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2):1403-1405, 1412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的方法测定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78株伤寒沙门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等8种耐药基因。结果78株沙门菌对12种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1.28%~74.35%)。得到9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5株检出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7株耐氯霉素的伤寒沙门菌菌株中,2株仅检出catA基因,1株仅检出catB基因,1株仅检出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同时检出catA基因和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检出aac(6′)Ⅰb基因,1株检出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4株检出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qacEΔ1sul1;6株检出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结论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伤寒沙门菌存在严峻的耐药现象,多种耐药基因存在于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可能是导致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背景】随着沙门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对其耐药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蛋白质组学分析将为沙门菌的耐药机理研究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目的】对鼠伤寒沙门菌诱导获得耐药性前后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为深入研究沙门菌耐药机理奠定基础。【方法】用环丙沙星对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进行耐药性诱导,利用串联质谱标签法(Tandem mass tag,TMT)对其耐药性进行差异蛋白的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选取15个差异蛋白进行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靶向蛋白验证。【结果】筛选出31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上调159个,下调159个,涉及的KEGG通路主要包括细菌趋药性、ABC转运蛋白、双组分系统等;PRM定量到13个验证蛋白且变化趋势与TMT一致。【结论】通过TMT定量结合PRM靶向验证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前后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多个差异蛋白和代谢通路,包括外排泵相关蛋白、外膜蛋白、双组分相关蛋白及通路、细菌趋化性相关蛋白及通路等,为沙门菌氟喹诺酮类耐药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鼠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OMP)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用消除剂丫啶橙消除耐药性,盲传测其遗传稳定性,采用超声波物理裂解法制备鼠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标本,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A-PAGE)检测外膜蛋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值,计算浓度。结果抗性消除表型能稳定遗传,耐药鼠伤寒沙门菌与敏感鼠伤寒沙门菌都含有6条主要的外膜蛋白条带,两者相比,发现耐药菌的外膜蛋白在约57、53、30 kDa处减弱或缺失,总的蛋白浓度也低于后者。结论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与外膜蛋白的减弱或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8.
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调查从浙、苏、皖等地水产动物中分离的23 株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谱并探索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药敏判断标准(2011 版)测定23株嗜水气单胞菌耐药谱并筛选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株;对筛选的耐药菌株和体外诱导耐药菌株的gyrA和parC基因耐药决定区进行分析;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加入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前后耐药菌株对恩诺沙星最小抑菌浓度的变化,同时检测喹诺酮类药物相关的外排泵基因qepA、oqxA和mdfA;并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的qnr家族基因qnrA、qnrB、qnrC、qnrD和qnrS。【结果】所有菌株都存在对5种以上药物的耐药性;39.1%(9/23)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其中55.6%(5/9)对恩诺沙星耐药。耐恩诺沙星的5株菌株均携带qnrS,而不携带qnrA、qnrB、qnrC、qnrD基因,也不携带外排泵基因qepA、oqxA和mdfA。其中耐药菌株AH19同时存在gyrA与parC基因双突变、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qnrS和主动外排泵三种耐药机制,菌株AH4、AH7和AH20存在gyrA与parC基因双突变和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qnrS两种耐药机制,AH6存在gyrA基因突变和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qnrS机制,体外诱导耐药菌株ATCC7966-QR相对于原始菌株ATCC7966发生了gyrA与parC基因双突变。【结论】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和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qnrS的存在是本研究中涉及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作用机制,主动外排泵机制是个别菌株存在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从浙、苏、皖等地水产动物中分离的23株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谱并探索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药敏判断标准(2011版)测定23株嗜水气单胞菌耐药谱并筛选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株;对筛选的耐药菌株和体外诱导耐药菌株的gyrA和parC基因耐药决定区进行分析;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加入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前后耐药菌株对恩诺沙星最小抑菌浓度的变化,同时检测喹诺酮类药物相关的外排泵基因qepA、oqxA和mdfA;并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的qnr家族基因qnrA、qnrB、qnrC、qnrD和qnrS。【结果】所有菌株都存在对5种以上药物的耐药性;39.1%(9/23)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其中55.6%(5/9)对恩诺沙星耐药。耐恩诺沙星的5株菌株均携带qnrS,而不携带qnrA、qnrB、qnrC、qnrD基因,也不携带外排泵基因qepA、oqxA和mdfA。其中耐药菌株AH19同时存在gyrA与parC基因双突变、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qnrS和主动外排泵三种耐药机制,菌株AH4、AH7和AH20存在gyrA与parC基因双突变和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qnrS两种耐药机制,AH6存在gyrA基因突变和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qnrS机制,体外诱导耐药菌株ATCC7966-QR相对于原始菌株ATCC7966发生了gyrA与parC基因双突变。【结论】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和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qnrS的存在是本研究中涉及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作用机制,主动外排泵机制是个别菌株存在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沙门菌在腹泻病人粪便、外环境污水和部分动物标本中的菌型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沙门菌进行分群和分型,采用K—B法进行抗生素耐药性测定。结果:410份临床腹泻病人标本和514份非临床标本共检出沙门菌93株,检出率为10.1%,其菌型分布为: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的均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93),非临床标本中的菌型主要为C2群纽波特沙门菌(72/93),还有E1群伦敦沙门菌(7/93)、B群鼠伤寒沙门菌(2/93)和未定型(6/93)。87株沙门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96.5%),其次为SMZ TMP(73.6%),未发现对新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株。结论:实验结果可为研究我省沙门菌的菌型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提供参考;临床上应加强对鼠伤寒沙门菌引起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