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南部草马陆属一新种(倍足纲:钩马陆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马陆属 Junceustreptus为稀有的大型马陆,隶属于倍足纲Diplopoda钩马陆科Harpagophoridae;乃是1961年Demange为我国云南省的布氏马陆browningi、突马陆prominulus和婆罗洲的爽马陆jucundus 3个新种所创立的新属。1980年,Hoffman又发现四川省的另一新种,回草马陆 Junceustreptus retrorsus,并把爽草马陆分离出来,另立巴马陆属  相似文献   

2.
茸马陆属Pratinus,属于倍足纲Diplopoda带马陆目Polydesmida奇马陆科Paradoxosomatidae。 1924年,Cook和Loomis在我国江西庐山发现一种背面侧脊呈长棘状的马陆,命名为龙马陆draco新种,并以此种为模式,同时创立了鹿马陆属Hylomus新属,和鹿马陆科Hylomidae新科。1968年,Jeekel认为鹿马陆科过分强调此种侧脊演化顶点之特征,而把它降格为奇马陆科中的一个族——鹿马陆族Hylomini。除已有的鹿马陆属外,此族还有茸马陆属。  相似文献   

3.
滇马陆属(Yunnanina)隶属于倍足纲(Diplopoda)、带马陆目(Polydesmoidea)、奇马陆科(Paradoxosomatidae),是我国的一个特有属。1936年,阿特姆斯(Attems)记述了此属的模式种:腹突滇马陆(Yunnanina ceratogaster)。最近我们发现另一新种,记述如下。 无突滇马陆Yunnanina aceratogaster sp.nov.(图1—5) 标本与产地:♂♂11个,♀♀8个;1976年5月,采自云南省昆明市近郊农田里;保  相似文献   

4.
启马陆属Archandrodesmus隶于隐马·陆科Cryptodesmidae,此科属种繁多,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热带区。启马陆属自卡尔(Carl,1932)创立后,迄今仅有如下6种:A.areatus,A.kandyanus,A.riparius,A.tuberculatus 4种产于印度、斯里兰卡等热带区;A.japonicus,A.kumanotensis两种相继发现于日本。1978年,作者在广西采得此属一新种,定名为荆冠启马陆,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一新属,菌肢马陆属Agaricogonopus gen.nov.,隶属于异蛩目,钩马陆科。雄体的生殖肢之后面伸出一对相当大的菌状突起而有别于其他各属,并且生殖基节顶端具有3对裂叶相互把握为三叶菌肢马陆A.acrotrifoliolatus sp.nov.之基本特征。这一新类群生活在我国云南热带雨林区。  相似文献   

6.
1936年,阿特姆思(Attems,C.G.)曾在我国福建省(福州)发现一种蟠马陆(Sphaerotheri ida),创立华马陆属(Chinosphaera),并以新种斑华马陆(C.maculosaAttems,C.G.)作为模式种。1938年,阿特姆思(Attems,C.)在越南南方相继发现一种光华马陆(C.levi Attems,C.)。此外,迄今未见有其他新种的报道。1978年,作者在广东省海南岛发现另一新种,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毛马陆目是一类体型微小、形态特殊、生活在地表或土壤中的节肢动物。目前全世界已知176种,隶属3科32属,包括11个化石记录种。其中欧洲、美洲和澳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亚洲和非洲仅有零星的记录。中国毛马陆目的研究十分匮乏,目前仅记录10种。研究表明,毛马陆目是倍足纲系统发育树中最基部的类群,得到形态学和分子数据的支持,但其内部各科、属的单系性以及各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尚存在争议。现对毛马陆自1758年林奈(Linnaeus)首次记录至今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归纳毛马陆目已知科、属及其地理分布,整理化石记录,列举对毛马陆目分类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及其研究区域,翻译给出各科、属的中文名称,从经典分类学和系统发育两个方面对毛马陆目的系统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推动中国毛马陆目系统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在贵阳市土马陆Julus terrestris 体上采得一种革螨,系未曾描述过的新种,并为其建立新科、新属,以其背板周围具细毛这一特征而命名为:毛盾螨科Trichoaspididae和毛盾螨属Trichoaspis。模式种:马陆毛盾螨,新种Trichoaspis julus sp.nov.  相似文献   

9.
棘马陆属(Centrodesmus)隶于带马陆目(Polydesmida)奇马陆科(Paradoxosomatidae),背部侧翼呈鹿角状,是稀有的倍足类,仅在中南半岛和爪哇等地有过记载。作者最近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附近有一种棘马陆,与过去记载的种比较,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系一新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钩马陆科的尾草马陆一新属 Uriunceustreptus gen.nov.及其模式种——少刺尾草马陆,新种Uriunceustreptus afemorispinus sp.nov.采自云南省个旧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Hoffmon(1982)提出的10个矛带马陆科,提出产于浙江天目山的新属矮瘤带马陆属Nanocondylodesmus gen.nov.及矮瘤带马陆N.pectinatidentis sp.nov.。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Hoffmon(1982)提出的10个矛带马陆科,提出产于浙江天目山的新属矮瘤带马陆属Nanocondylodesmusgen.nov.及矮瘤带马陆N.pectinatidentissp.nov.。  相似文献   

13.
关于湖蛭属及其一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潼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3):268-273
我国原有鱼蛭科湖蛭属两种,其中中华湖蛭广泛分布华中地区,严重危害鲤、鲫鱼。据对安徽巢湖的调查,鲤鱼的感染率较鲫鱼高,大个体的感染率又较小个体的高。此蛭每年4月上旬开始离开鱼体到湖底繁殖,12月下旬新生幼体开始侵袭鱼体。哲罗湖蛭则仅限于黑龙江流域。1964年在青岛附近的黄海以及1975年在秦皇岛附近的渤海从两种硬骨鱼体上共得到4条属同一种的大型湖蛭,经鉴定为冈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okae,这是该种在我国首次记载。1985年在厦门附近的南海从赤点石斑鱼鳍上得到两条同属一种的小型湖蛭,被定为新种福建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fujianensis sp.nov.)。本文给予此一新记录和一新种以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的新种,异齿矮瘤带马陆Nanocodylodesmus anisodentus,sp.nov.与该属的模式种栉齿矮瘤带马陆N.pectinatidentis Zhang之雄性生殖肢端肢有明显的不同特征。模式标本采自福建省武夷山桐树林中。  相似文献   

15.
关于庐山地区蚊虫的种类,早在1932年,冯兰洲氏在九江、牯岭及沙河一带,进行过初步调查,并报告采得蚊虫种类6属23种,其后董隆熙氏(1953)在庐山捕得姚氏库蚊(Culex(Culiciomyia)yaoi)新种一种,总共为6属24种,往后则无任何报告。庐山地势高峻,气候凉爽,为我国劳动人民疗养胜地,为了对该地区蚊种及其孳生习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作为今后灭蚊、防蚊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的新种,异齿矮瘤带马陆Nanocondylodesmusanisodentus,sp.nov.与该属的模式种栉齿矮瘤带马陆N.pectinatidentisZhang之雄性生殖肢端肢有明显的不同特征,模式标本采自福建省武夷山桐树林中。  相似文献   

17.
药用宽跗陇马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陆是一味常见的药用多足动物;早在《本草纲目》(1596)里已有记载;迄今仍流传于民间。宽附陇马陆,在甘肃临夏地区的人民群众中,做为一个验方,用以治疗疖肿等症,颇有成效。宽咐陇马陆[Kromopolites svenhedini(Verhoeff)属于倍足纲(Diplopoda)、带马陆目(Polydesmoidea)、圆马陆科(Strongylosomidae)、陇马陆属(Kronopolites)。马陆喜居于阴暗潮湿的生境,《本草纲目》的著者李时珍曾把它纳入药用动物的湿生类。在临夏地区,宽跗陇马陆多生存在背阴崖面,有腐植质的草丛中或树荫下;平时阴天及夜间十分活跃;尤其夏季雨后,四  相似文献   

18.
鼢鼠属凸颅亚属(Eospalax)的分类研究及一新亚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结合染色体组型和血清LDH同工酶电泳的研究结果。对鼢鼠属凸颅亚属种和亚种分类进行了研究,认为此亚属为3个种、共7个亚种,并且记述了一新亚种——罗氏鼢鼠湖北亚种。  相似文献   

19.
牯岭凤仙花(Impatiens davidii)为中国特有的珍稀观赏花卉, 野生种群较小, 同时依赖特殊的传粉者三条熊蜂(Bombus trifasciatus)授粉, 为特化传粉植物, 传粉资源为限制其种群扩散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基于63条牯岭凤仙花分布数据、54条三条熊蜂分布数据、19个环境气候因子, 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预测当前及未来(2050s、2070s) 3种气候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RCP2.6、RCP4.5、RCP8.5下牯岭凤仙花和三条熊蜂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 影响牯岭凤仙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暖季度降水量。当前气候条件下, 牯岭凤仙花与三条熊蜂具有较高的地理分布重合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合度, 共同分布区域占比高达99.09%, 较大程度上保证了牯岭凤仙花的传粉资源; 在未来3种气候情景下, 牯岭凤仙花分布区域向东北、华北扩张, 适生面积增加6.60-22.19万km2; 三条熊蜂适生区整体略微北移, 适生面积增加4.48-15.50万km2; 两者共同分布区域占牯岭凤仙花适生区域比例降低1.40%-9.00%, 表明未来牯岭凤仙花适生区可能受到气候变化和传粉资源缺失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记述中国广西倍足类瘤马陆属1新种,德氏瘤马陆Tylopus deharvengi sp.nov.,新种与中华瘤马陆T.sinensis Golovatch,1995的区别在于:1)体型较大(雄性体长25 mm,雌性27 mm);2)背板侧突相当发达;3)雄体足的股节,后股节,胫节和跗节都具有腹面瘤突;4)第2-17体节的胸侧板都具有胸侧板脊;5)生殖肢的突起很尖锐,呈刺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