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已有研究证明,编码阻遏蛋白的调节基因purR能调节嘌呤从头合成途径中除purB外所有结构基因的表达。但迄今还缺乏阻遏蛋白与这些基因的操作基因相结合的直接证据。本文报道以嘌呤结构基因purD和purG的MudJ插入物为出发株,在外加过量腺嘌呤核苷(2mmol/L)的MacConkey平板上通过选择红色菌落分离O^c突变体的结果,从上述两株出发株分别获得了8株和9株独立的消阻遏突变体。共转导分析和顺反 相似文献
3.
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TT12306(purD∷lac)株出发,对86个对数生长期培养物作了诱变处理,在E+Ado+X-gal平板上得到66个独立的白色或浅蓝色菌落,经测定它们在阻遏和去阻遏条件下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回复突变频率、突变位点的转导分析和显性实验。证明其中11株为嘌呤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超阻遏突变体。 相似文献
4.
以超阻遏突变体3—18为出发株,采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NCE平板的方法分离到439 株调节突变体。通过转导引入tRNA抑制基因从中检测到 11株 purR(am)候选株。共转导分 析证明,这些突变株的琥珀浪突变均发生在purR上。用 supD. supE和 supF分别对上述各amber 突变体作了氨基酸取代实验,初步结果表明:同一氨基酸对purR不同位点(am)的氨基酸取 代,对PurR调节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氨基酸(3种)对purR同一位点(am)的氨基酸取 代,对其调节功能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16bp PUR box中8个完全保守的碱基中的2个碱基在与purR\++阻遏蛋白结合中的功能,对它们分别作了定点突变,使其分别从C,G突变为G,A。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含上述保守碱基突变的PUR box均不能与purR\++阻遏蛋白结合。证明这2个保守碱基对维持PUR box的功能是必须的,其中任一改变都导致PUR box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6.
7.
早期的遗传分析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AICAI Transformylase、IMP Cyclohydrolase和GAR合成酶分别由三个结构基因purJ、purH和purD编码。这三个结构基因构成一个操纵子,定位于遗传图90分钟”,2J。但最近对大肠杆菌这一操纵子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其编码产物的研究,发现在大肠杆菌中为上述三个酶编码的结构基因只有purH和purD,并不存在purJ结构基因。新近Chopra报道了鼠伤寒沙门氏菌位于purH内的EcoRI切点下游直至purD终止密码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显示鼠伤寒沙门氏菌这部分序列分别与大肠杆菌的purH和purD有85%和88%的同源性。尽管如此,对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究竟有无purJ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16bp PURbos中8个完全保守的碱基中的2个碱基与purR^+阻遏蛋白结合中的功能,对它们分别作了定点突变,使其分别从C,G突变为G,A。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含上述保守碱基突变的PUR box均不能与purR^+阻遏蛋白结合。证明这2个保守碱基对维持PURbox的功能是必须的,其中任一改变都导致PURbox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道采用工程转座子MudJ(lacZ,Kanr)(以下简称MudJ)诱变分离add::MudJ插入突变体和遗传定位的结果。从鉴别20000个Kan'转导子中获得了6株add::MudJ突变体。酶活性铡定表明,这些突变体无一有可检测的腺苷脱氨酶活性。转导分析证明,add与pmi基因和与,pur R基因有10%连锁的zzz1900::Talod-tet插入物分别有70%和37%的共转导。三点杂交的结果确定add位于pmi和zzxl900::Tnlod-tet之间,基因顺序为pmi(31.5’)-add-zzzl900::Tnlod—tetpur,R(30’)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鹌鹑养殖过程中,抗菌药物和消毒剂的不规范使用加剧了耐药菌株在动物、场所和食品之间的相互传播,因此,掌握致病菌株在养殖动物中的耐药状况至关重要。【目的】检测北京周边地区鹌鹑蛋源致病菌株的耐药特征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在天津市武清区部分鹌鹑养殖场采集鹌鹑泄殖腔粪便、鹌鹑蛋表、养殖环境和鹌鹑饮水的样品,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沙门氏菌inv A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进行小鼠攻毒试验,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再通过药敏试验和PCR方法对分离菌的耐药表型、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分离菌株菌落颜色、镜检形态和生化试验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特性,沙门氏菌inv A基因序列测定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参考株相似度为99.44%,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型为1,4,[5],[12]:i:l,2。该菌株对小鼠有致病作用,小鼠LD50为2.10×10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链霉素、磺胺甲啞唑、磺胺异啞唑、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表现耐... 相似文献
13.
以超阻遏突变体3-18为出发株,采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NCE平板的方法分离到439株调节突变体。通过转导引入tRNA抑制基因从中检测到11株purR(am)侯选株。共转导分析证明,这些突变株的琥珀突变均发生在purR上。用supD、supE和supF分别对上述各amber突变体作了氨基酸取代实验,初步结果表明:同一氨基酸对purR不同位点(am)的氨基酸取代,对PurR调节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以提纯的鼠伤寒沙门氏菌8705染色体DNA为材料,经EcoR Ⅰ消化,过SepharcylS-400柱,得到大于400bp的酶切片段;然后随机克隆到质粒pGEM-3Zf(—)中,转化大肠杆菌LC2a(hag~-,recA~-);在氨苄青霉素平板上共得到6013个转化子,从中筛选出1个有动力的克隆,小量制备质粒DNA,经酶切电泳鉴定,该克隆的外源片段大小为15.3kb,将其命名为pGI4015。动力、动力抑制试验和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试验证明pGI4015中载有鼠伤寒沙门氏菌Ⅰ相鞭毛蛋白基因fliC~I;利用其BamH Ⅰ和Sal Ⅰ位点删除与鞭毛蛋白表达无关的序列,构建亚克隆质粒pGI4015BS,使得fliC~I定位于更小的区域——3.8kb的BamH Ⅰ/Sal Ⅰ插入片段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筛选培养基中补加超高浓度维生素B_2(Riboflavin)的方法(简称B_2),首次成功的诱变分离到21株独立的沙门氏菌'B_2营养缺陷型。B_2基因的转导分析结果表明,21株营养缺陷型可分为彼此不连锁的4个类群,这意味着B_2生物合成至少涉及4个结构基因。初步的遗传定位指出,2个基因位于沙门氏菌染色体遗传图的7'—22'区域,另2个分别位于22'—34'和61.5'—69'区域。 相似文献
17.
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 SifA-突变株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鼠伤寒沙门氏菌SifA^-基因突变株的特点是能进入真核细胞的胞液。利用P22噬菌体转导技术构建了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株SL7207的SifA^-突变株SL7207,该突变株与SL7207有着相似的体外生长曲线和细胞侵袭力,SL7207。在MDCK上皮细胞中的增殖能力增强,但在RAW264.7巨噬细胞中的生存能力减弱。小鼠毒力试验显示SL7207。在BALB/c小鼠体内毒力下降。仅SL7207在体外可向RAW264.7巨噬细胞递送真核表达质粒。SL7207的构建为重组沙门氏菌疫苗载体的研制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鼠伤寒沙门氏菌SifA-基因突变株的特点是能进入真核细胞的胞液。利用P22噬菌体转导技术构建了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株SL7207的SifA-突变株SL7207*,该突变株与SL7207有着相似的体外生长曲线和细胞侵袭力,SL7207*在MDCK上皮细胞中的增殖能力增强,但在RAW2647巨噬细胞中的生存能力减弱。小鼠毒力试验显示SL7207*在BALB/c小鼠体内毒力下降。仅SL7207*在体外可向RAW2647巨噬细胞递送真核表达质粒。SL7207*的构建为重组沙门氏菌疫苗载体的研制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Ⅵ型分泌系统(T6SS)是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中都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分泌系统,能介导细菌与细菌之间以及细菌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和缬氨酸甘氨酸重复蛋白G(VgrG)是组成T6SS穿刺装置的重要组分。但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的Hcp与VgrG在该菌入侵宿主细胞及抗吞噬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的鼠伤寒沙门氏菌hcp及vgrg基因缺失株体外接种真核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并以其亲本株作为对照,以研究Hcp及VgrG在该菌粘附、侵入上皮细胞及抗吞噬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优化Red同源重组系统操作过程中各个条件,建立一套快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的操作系统,成功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CVCC541的hcp及vgrg单基因缺失株、双基因缺失株及三基因缺失株,并用Hela细胞接种试验和菌落计数试验,评估不同菌株的粘附和侵袭能力;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接种试验,评估不同菌株的抗吞噬能力。【结果】与亲本株CVCC541粘附侵袭Hela细胞相比,基因缺失株CVCC541Δvgrg、CVCC541Δhcp2Δvgrg和CVCC541Δhcp1Δhcp2Δhcp3的粘附率分别为17.17%±2.1%、14.73%±2.5%和82%±3.7%;CVCC541Δvgrg、CVCC541Δhcp2Δvgrg和CVCC541Δhcp1Δhcp2Δhcp3的侵袭率分别为7.05%±1.05%、6.21%±1.35%和87%±3.25%;与亲本株CVCC541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中的存活相比,基因缺失株CVCC541Δvgrg、CVCC541Δhcp2Δvgrg和CVCC541Δhcp1Δhcp2Δhcp3的存活率分别为15.67%±2.9%、14.47%±1.87%和56.12%±3.48%。【结论】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VgrG和Hcp对该菌入侵细胞和抗吞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通过六型分泌系统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家蝇抗菌肽(Musca domestica cecropin,MDC)在不同条件下的抑菌稳定性。采用牛津杯法研究pH值、温度、光照、蛋白酶、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有机试剂对MDC抑菌活性(抑菌圈大小)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MDC的抑菌活性稍有下降,保持在85%左右,但在碱性条件下的抑菌活性无明显改变,稳定性较好。经低温和高温处理后,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异。MDC在黑暗、正常光及紫外线照射处理30 min,其抑菌活性仍保持稳定。MDC对胰蛋白酶敏感,抑菌活性完全消失,而对胃蛋白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MDC对Ca2+、K+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对Mg2+敏感,在Fe3+作用下其抑菌活性较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表面活性剂和有机试剂处理MDC后,其抑菌活性均明显降低。家蝇抗菌肽MDC能显著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繁殖,其活性几乎不受pH值,温度和光照变化、胃蛋白酶和某些金属离子的影响,且Fe3+能够协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