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丽敏  薛晶  封彦杰 《生物学杂志》2014,(2):100-103,108
对胡桃楸树根、树皮(茎皮)、枝皮、树枝(当年生枝条)、树叶5个营养器官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生长期动态测定比较,结果显示:胡桃楸POD同X-.酶表达具有发育阶段性和器官特异性;胡桃楸不同器官共有酶带B1,该酶带可能是胡桃属的特征性酶带;胡桃楸pod同工酶分析宜采用根、茎皮、枝皮部。试验结果为胡桃楸进一步食药用开发利用、引种栽培提供生化水平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胡桃楸提取液对肿瘤细胞Hela、K562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用MTT方法分析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端粒酶PCR ELISA试剂盒分析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K562细胞端粒酶的影响。结果 Hela细胞24、48和72 h的LD50分别为406.18μg/mL、319.48μg/mL和112.84μg/mL。K562细胞24 h LD50为154.50μg/mL。HLF细胞LD50为918.69μg/mL。胡桃楸提取液可抑制Hela细胞和K56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而对HLF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不大。结论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细胞、K562细胞有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对HLF细胞杀伤不大。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端粒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胡桃楸提取液对肿瘤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和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K562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胡桃楸提取物体外作用于Hela细胞可引起细胞周期在S期的停滞,这种效果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胡桃楸提取物体外作用于K562细胞,可引起细胞周期在G1期的停滞,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通过S期阻滞实现,对K562细胞抑制作用可能通过G1期阻滞实现。  相似文献   

4.
不同林龄胡桃楸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不同林龄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对象,在考虑化感物质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林龄林分植物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胡桃楸林龄的增加,林下灌木丰富度指数(IMa)、多样性指数(Isw)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呈现递增趋势;林下草本,除均匀度指数外,其他2个指数随着林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随着胡桃楸年龄的增加,草本种类由14种逐渐减少到10种;16年生的胡桃楸林分重要值较大的物种有蔷薇科的山楂叶悬钩子,菊科的一年蓬、蒲公英和蔷薇科的蛇莓委陵菜;23年生胡桃楸林分重要值较大的灌木物种有榆科的春榆和木犀科的暴马丁香,草本植物有禾本科的龙常草和蕨类植物;51年生胡桃楸林分中重要值较大的灌木物种为木犀科的暴马丁香,重要值较大的草本物种为木贼科的木贼和紫草科的山茄子;胡桃楸林植物多样性受胡桃醌的影响较小,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对灌木的多样性指数影响较大;灌木与草本植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明显不同;其他土壤指标,如容重、含水率、有机质、全氮等对灌木及草本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均表现出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胡桃楸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四氮盐(XTT)还原法评价胡桃楸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及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胡桃楸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结果胡桃楸提取物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50%及90%的最小抑制药物浓度(SMIC50、SMIC90)分别为15.2μg、23.4μg。胡桃楸提取物作用浓度大于20μg时对该菌细胞黏附有抑制作用。30μg胡桃楸提取物可完全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结论胡桃楸提取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的膜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胡桃楸黄酮类天然产物为基础,探讨了多物质多靶点之间关系,进而对其活性做出预测。应用Pharm Mapper对黄酮类成分反向对接,构建胡桃楸黄酮类成分不同靶点作用网络,通过分析网络特征,揭示分子和靶点之间的关系,发现胡桃楸黄酮类有着广谱的活性。扁蓄苷(Avicularin)和阿福豆苷(Afzelin)有潜在抗肿瘤的活性;扁蓄苷(Avicularin)有潜在的抗菌活性;黄酮醇(3-Hydroxyflavone),杨梅素(Myricetin),扁蓄苷(Avicularin),阿福豆苷(Afzelin),紫云英苷(Astragalin),杨梅苷(Myricitrin)和槲皮苷(Quercitrin)有潜在的防寄生虫活性。本文为胡桃楸黄酮类天然产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前期预测数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东北地区胡桃楸次生混交林乔木树种组成和多样性,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中东部23个胡桃楸典型分布区内,设置123块面积0.1 hm2圆形样地,对样地内DBH≥5 cm乔木树种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重要值、丰富度和多样性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胡桃楸次生混交林内共调查到乔木物种48种,隶属于17科,31属,其中黑龙江省30种,隶属于14科,21属;吉林省37种,隶属于14科,25属;辽宁省35种,隶属于16科,25属。物种主要以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为主,不同区域物种数量随纬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海拔300~700 m物种数量最为丰富。3个地区调查样地内重要值排在前6的共有树种是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春榆(Ulmus pumila)、色木槭(Acer mono)、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非共有树种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黑龙江)、紫椴(Tilia amurensis)(吉林)和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以胡桃楸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一年内不同月份胡桃楸不同部位总黄酮、总酚的含量变化,同时对胡桃楸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乙醇浓度60%,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20,提取温度30℃为最佳提取参数。在此条件下,不同采摘时期胡桃楸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5~7月份叶和小枝的总黄酮及总酚含量明显高于8~10月份,其中7月份叶的总黄酮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2.56±0.33和76.98±3.73 mg·g-1,然而茎皮总黄酮、总酚含量随月份增加呈持续下降趋势。体外抗肿瘤研究表明胡桃楸叶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7月份胡桃楸叶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更明显,其IC50值为0.24 mg·mL-1。本研究为胡桃楸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胡桃楸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桃楸是东北东部山地阔叶红松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因其被大量采伐,资源日趋枯竭。体细胞胚胎发生是快速繁殖和人工种子研制的基础,对遗传改良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不同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配比对胡桃楸培养物的影响,建立了胡桃楸体胚发生及再生植株体系。结果表明:合子胚为外植体时最易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外植体最佳取材时期为5~6月。胡桃楸胚性愈伤组织最适诱导为MS+1.0mg·mL-12,4-D+0.5mg·mL-16-BA;体细胞胚的诱导、发育和分化的适宜的培养基为附加蔗糖60g.L-1、水解酪蛋白700mg·mL-1时不添加任何生长调节物质的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1年生胡桃楸在不同光照环境和不同剂量磷肥下根系功能性状的变化,以了解胡桃楸根系资源获取策略与光环境和磷养分限制之间的关系。设置了4种遮阴处理(全光、65%全光、35%全光和20%全光),以及3种磷肥处理(对照、200%和500%土壤本底有效磷),并测定了1级根形态、构型特征和菌根侵染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胡桃楸1级根的平均直径、平均根长和菌根侵染率逐渐减小,比根长、比表面积、分支比和分支强度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磷含量的减少,1级根直径逐渐变细,而菌根侵染率则逐渐升高。在遮阴环境下,胡桃楸的根系形态和构型会发生适应性变化,通过增加比根长、比表面积、分支比和分支强度等来适应遮阴环境;而在磷限制条件下,胡桃楸的根系更倾向于与菌根真菌共生以促进对磷的吸收。胡桃楸在透光度为35%的林地人工更新时,根系形态、构型会做出改变以适应遮阴环境;在磷受限的情况下,胡桃楸与菌根真菌共生能力增强,可以适当接种菌根来帮助根系吸收磷。  相似文献   

11.
12.
核桃楸叶片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平  张莹  祖元刚  王文杰 《植物研究》2007,27(5):616-618
利用超声波法对核桃楸叶片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确立最佳提取条件,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对核桃楸叶片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法辅助提取核桃楸叶片总黄酮的最适工艺参数是浸提剂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为50℃,液料比为20:1,提取时间为20 min,且总黄酮提取率可达4.458%。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林区核桃楸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种群年龄结构、存活曲线统计和Leslie模型对长白山核桃楸种群在水胡林、针阔混交林、核桃楸占优杂木林和杂木林4种不同群落类型中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核桃楸种群表现出衰退型的年龄结构特点,幼苗和幼树比例较小,种群在幼年期死亡率较高,反映出核桃楸种群15~20龄在个体经历了比较强烈的环境筛作用;Leslie模型预测显示,核桃楸幼苗数量和种群总数量在今后35年基本呈下降趋势,除在核桃楸占优的林分中种群维持增长外,在其它3中森林类型都表现出衰退趋势。因此,促进核桃楸的天然更新、加强幼苗幼树的抚育工作对长白山地区核桃楸种群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核桃楸树皮总黄酮提取方法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核桃楸树皮总黄酮提取方法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分别考察常规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溶剂的种类、浓度与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的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使用60%乙醇在60℃时的总黄酮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山西霍山山核桃群落生态特征及其区系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样方法和无样方法调查霍山山核桃群落。计测了34种乔木植物的重要值;分析了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等3个方面群落生态特征;统计分析了187种维管植物科、属组成及其生活型组成和分布区类型;并对23个样方调查中出现的26种乔木和20种灌木组成的23个群落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的分析。阐明了山核桃群落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为群落经营和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伐干扰对长白山核桃楸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万里  罗菊春  荆涛 《植物研究》2007,27(1):119-124
运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Cody指数和重要值,对长白山核桃楸林不同采伐方式下的生物多样性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伐干扰下群落中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和重要值变化最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指数均在皆伐地表现最高,择伐地次之,未采伐地最低;在重要值上,择伐和皆伐后,草本层植物的种类组成和重要值排序明显不同于对照地。从形式上来讲是采伐方式不同引起了多样性的变化,但其实质是光照条件改变所致;从时间尺度上考虑,是时间边缘效应的结果。同时,核桃楸更新苗数量的调查表明,皆伐地内高的多样性指数和核桃楸幼苗的充分发育均是受光因子作用的结果,它们二者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探究植物分布规律和群落构建机制是揭示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华北地区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林为研究对象, 基于野外84个样方的调查数据, 通过径级分析、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胡桃楸林的空间分布规律, 并通过亲缘关系指数计算、植物功能性状等方法研究了胡桃楸林的物种共存机制。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胡桃楸的胸径相对较小(平均5.36 cm), 种群年龄较低; 海拔、坡度、坡位和人为干扰程度是影响华北地区胡桃楸分布的主要因子。研究区域内的胡桃楸大部分生长于山体中下部海拔较低的缓坡, 且人为干扰相对较少的区域, 各分布区域中胡桃楸林的分布规律各异。胡桃楸林物种的构建由生态位机制主导, 其中河北、陕西、天津的胡桃楸林物种共存过程主要受负密度制约的影响, 北京、山西的胡桃楸林的物种共存过程主要受环境选择驱动。  相似文献   

18.
19.
山西稀有濒危植物山核桃种群动态与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西霍山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种群的样地调查,分析了山核桃种群的密度变化规律;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分析了生存函数变化;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结果表明:(1)山核桃的平均密度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反映了密度与径级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性。(2)山核桃种群存活曲线的变化趋势经统计检验更接近DeeveyⅡ型。(3)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上升或下降幅度是前期高于后期,说明山核桃种群前期死亡率高,而种群后期则相对稳定。(4)谱分析说明在山核桃的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周期性,但基本周期时间比较长。(5)主要致濒原因是人为干扰破坏,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一种群的恢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