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研究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能够准确认识当前城市工业用地可持续发展水平,对节约和集约用地具有重要意义。以省域为单位,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区)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体下降5.81%,年均下降0.35%,其过程呈现"先下降后上升"两阶段变化特征;(2)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均值相对无效率城市远多于相对有效率城市,生态效率均值最高的是海南,其次为北京和上海,排在最后三位的是四川、江西、山西;(3)生态效率有效的省(市、区)个数先大幅度减少后小幅度增多,有效区域由东部地区、西北、东北地区向东南地区、东北经济发达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转移;(4) 2000—2016年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均值按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区域间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且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区域差异呈增大趋势;(5)环境管制力度、工业行业集聚程度、工业对外开放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起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市场化水平、工业行业产权结构、土地使用成本对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则起显著负向阻碍作用,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对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影响不大。从研究数据与指标选取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韩燕  邓美玲 《生态学报》2020,40(14):4774-4784
提高生态效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6年中原城市群2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超效率SBM模型, Super slacks-based model)模型对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综合运用GIS技术与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空间关联特征,研究了生态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3—2016年,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总体上呈"阶梯状"的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形成了北部和南部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2)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呈正向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趋势逐步增强,冷点区在西北部地区动态变化,东南部地区形成稳定的热点区。(3)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产生显著正向效应,而科技水平产生显著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3.
洪铮  王林  章成 《生态学报》2021,41(9):3512-3524
旅游生态效率是评估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绩效依据。基于西部各省(市、自治区)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用"自下而上"法测算西部地区旅游业碳排放量并运用比值法计算旅游生态效率,分析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首先构建由旅游生态效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共同组成的PVAR模型,探究3种效应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然后在考虑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差异的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对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旅游生态效率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旅游生态效率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呈逐步提高的趋势,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2)旅游生态效率受自身滞后因素以及技术效应因素的影响较大,游客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均有利于旅游生态效率的提高。(3)旅游业发展水平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对旅游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城镇化对旅游生态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西部地区实现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北至黑龙江,南达云南、贵州,西至新疆,东至山东、辽宁,全国绝大部分区域都有核桃的分布。至于符合文玩标准核桃的分布,主要还是产自华北、西北、东北及西南。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等地的文玩核桃品质最为突出,也是传统优良品种的产地,气候、环境也利于文玩核桃的种植生长。西北地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陕西秦岭主要出产灯笼等秋核桃,个头大,外形饱满,毛刺多,产量也高。陕西商州市洛南县古城镇是重要的核桃  相似文献   

5.
研究林业产业生态效率能够准确了解到目前南方林区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对于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算2005年到2016年间南方林区(13个省域)的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对比分析各省域的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运用变系数模型对不同省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6年间南方林区产业生态效率总体是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效率均值最高的是广东,其次为江苏和浙江,排在最后三位的是广西、贵州、云南;除了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其他9个省份的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值均值低于0.5,说明林业产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现显著的较大差异;根据时空演变可看出,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西部地区整体水平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各省份经济实力的梯次分布基本趋同。(2)林业产业生态效率提升重点在环境效率,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相较东部地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环境效率中废气、废弃物排放效率是减排重点。(3)环境规制对于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影响最大,其次市场化对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影响较大,森林覆盖度对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影响跟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影响是最为不显著的。文章从研究数据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等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沙棘,也叫做酸柳、酸刺、黑刺、醋刺柳,是一种多种用途的野生植物,属胡颓子科(Elaeapnaceae)沙棘属(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欧洲西部的斯堪的维亚南部,直至巴尔干半岛,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辽宁等省(区)。沙棘在工业上的综合利用还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研究证明:沙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分析了2000-2012年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静态环境效率,同时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环境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最后利用Tobit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了环境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环境提升的可行建议.结果表明:碳排放约束下的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明显低于无碳排放约束下的环境效率,两者之间的差距呈先增大后缩小的倒“U”型关系;在碳排放约束下,广西、内蒙古一直处于相对有效状态,而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一直处于非有效状态,且效率值普遍偏低,其中宁夏的效率值只有0.281 ~ 0.386,一直处于最低水平;西部地区的环境效率虽然普遍处于非有效状态,但环境质量呈逐年好转趋势,年平均提高6.6%;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多的CO2排放量和能源消费量,能源强度对环境效率具有最大程度的负向影响;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显著降低了环境效率,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则对环境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姜微  汤旭  刘俊昌 《生态学报》2020,40(16):5663-5673
研究林业产业生态效率能够准确了解到目前南方林区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对于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算2005年到2016年间南方林区(13个省域)的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对比分析各省域的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运用变系数模型对不同省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6年间南方林区产业生态效率总体是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效率均值最高的是广东,其次为江苏和浙江,排在最后三位的是广西、贵州、云南;除了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其他9个省的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值均值低于0.5,说明林业产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现显著的较大差异;根据时空演变可看出,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西部地区整体水平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各省份经济实力的梯次分布基本趋同。(2)林业产业生态效率提升重点在环境效率,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相较东部地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环境效率中废气、废弃物排放效率是减排重点。(3)环境规制对于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影响最大,其次市场化对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影响较大,森林覆盖度对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影响跟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影响是最为不显著的。文章从研究数据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等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的小麦重要害虫。根据国内研究报导,小麦吸浆虫在我国的分布地区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河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等16个省、自治区。按照现有材料,南到北纬27°左右是小麦吸浆虫所处的最南地区。 一、发现经过 福建省过去没有小麦吸浆虫分布的记载。1974年4月中旬,我校植保专业教师和工农兵学员于福建沙县(北纬26°24’)调查观察稻管蓟马(禾谷蓟马)在小麦穗部的产卵习性时,发现小麦吸浆虫为害小麦。  相似文献   

10.
杨玉珍  闫佳笑  杨洋  杨阳 《生态学报》2022,42(20):8202-8212
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有利于优化旅游资源要素投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0—2019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旅游生态效率,借助ArcGIS软件描绘时空演化轨迹,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揭示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时序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性特征,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阶梯式递减的异质性特征;(2)旅游生态效率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与依赖特征,低水平同质化现象显著;(3)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政府干预、市场规模对邻近城市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可达性对邻近城市旅游生态效率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制定差异化、互补性旅游发展策略,加强区域旅游战略合作,发挥邻近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MSIASM方法的中国省级行政区体外能代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晔  耿涌  赵恒心 《生态学报》2011,31(11):3133-3142
通过社会代谢多尺度综合分析方法,采用社会不同层次人类活动时间、体外能代谢率与人类活动的社会开支和体外能的社会开支等指标,评价我国30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辽宁、黑龙江、上海、福建、山东、河南、湖南、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青海30个省级行政区的社会代谢状况,识别出限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可持续发展水平,并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识别限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该方法社会代谢多尺度综合分析方法适合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与2003年相比,2007年我国各省级单位的社会生产和消费水平普遍提高。在内蒙古自治区,矿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工业和服务业的剧烈带动作用,造成了体外能代谢改善水平高于全国其他省级行政区。在海南省,整体工业化水平不高,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的产业特点,使其体外能代谢的改善水平低于全国其他省级行政区。在江西和贵州,生产性行业发展过快,而服务业发展的和民生的工程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发展的滞后,导致生产部门体外能代谢水平提高,而消费部门体外能代谢水平下降。在河北、青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各行业均发展较快,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较慢,使其付薪部门体外能代谢水平提高,而家庭部门体外能代谢水平下降。在安徽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生产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较快,而工业生产水平和服务业发展有所降低,使其非农生产部门体外能代谢水平下降,而农业和家庭部门的体外能改善水平提高。在山西和上海地区,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较叫快,而农业生产发展较慢,导致非农部门和家庭的体外能代谢水平提高,而农业部门的体外能代谢水平有所降低,这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与2003年对比,2007年资本和技术聚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辽宁、黑龙江、上海、福建、山东、河南、湖南、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仍需加大力度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吉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青海继续加大资本技术的引进力度,以解决个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本技术聚集与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协调问题。而且,2007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社会代谢表现异常,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社会开支并未随社会发展而增加,社会负担表现为自南方向北方转移的倾向;内蒙古、宁夏和新疆3个矿产资源丰富的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使当地环境承压过重。30个省级行政区中只有上海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北京、天津、河北等16个省级行政区仍需着力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吉林、江苏、浙江等14个省级行政区仍需着力资本技术的引进力度,中国的社会负担出现南方转移到北方的倾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曾遇到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2002年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确定了“到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的目标, 并要求各国制定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本文作者根据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的5个指标, 即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植被垂直层谱的完整性、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 确立了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 并以全国31省(市、区)为单元, 开展了全国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 将各省(市、区)生物多样性分为四个等级。云南、四川、广西的生物多样性属“优”, 贵州、湖北、广东、湖南、重庆、福建、西藏、江西、浙江、海南、甘肃、新疆、陕西的生物多样性属“良”, 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河北、北京的生物多样性属“一般”, 吉林、内蒙古、上海、辽宁、宁夏、青海、江苏、黑龙江、天津的生物多样性为“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土流失研究热点区的空间分布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锋  韩月琪  曹巍  张云芝 《生态学报》2019,39(16):5829-5835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准确掌握既有水土流失研究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对1980—2017年中国水土流失研究地区进行了地名信息提取及研究热点建模;继而应用RUSLE模型模拟,得到全国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研究热点地区与侵蚀强度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1980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研究热点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及贵州高原,涉及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贵州以及黑龙江等省区;中等及以上热度的县(区、市)共171个,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33%。(2)RUSLE模型模拟表明,严重的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及云贵高原,涉及陕西、宁夏、甘肃、山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侵蚀模数大于20 t hm~(-2) a~(-1)的县(区、市)共251个,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7.04%。(3)研究热点地图与水土流失强度模型模拟地图之间存在空间差异。对特定空间耦合模式的分析有助于判断科研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害干扰的中国省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心竹  米锋  张爽  苏立娟  顾艳红  张大红 《生态学报》2014,34(11):3115-3127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各种有害干扰越来越多,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建设生态城市,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各省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成为关乎我国各省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对森林生态安全与森林健康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基于有害干扰角度,运用宏观数据,应用SPSS、Stata、Matlab等软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模糊评价等手段对201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森林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2011年研究所涉及的31个省份中,16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森林生态安全水平较高,森林生态系统受有害干扰较小,整体水平较为乐观,但仍有近一半的省份森林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在深入探讨评价结果和影响我国各省森林生态安全主要干扰因子的基础上,为如何维护我国森林生态安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模型的我国省域森林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婷婷  孔越  吴叶  祝凌云  张大红 《生态学报》2017,37(15):4946-4955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锐减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研究我国省域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整理现有生态安全研究体系的基础上,独创性地提出森林生态安全压力-承压模型,应用SPSS、EXCEL等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熵权法和物元分析等手段对2014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森林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方面,19个省级行政单位承受了较大森林生态安全压力;在承压方面,12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承压能力较强;在综合评价方面,1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森林生态安全水平较高。在深入探讨分析评价结果的同时,为提高我国森林生态安全水平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光肩星天牛种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蔚文  陈斌 《昆虫知识》2003,40(1):19-24
评述了我国光肩星天牛种组种类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主要鉴别特征、寄主、地理分布、起源及其演化。光肩星天牛主要分布在山西吕粱山、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平原地区 ,寄主广泛 ,主要有榆、复叶槭、杨、柳、五角枫等。黄斑星天牛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 ,山西吕粱山、太行山以西的陕甘宁地区 ,向东已扩展到河南、河北 ;主要危害杨树 ,也为害柳、榆。四川星天牛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云、贵、川地区 ,主要危害柳树 ;在这里至今还没有发现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  相似文献   

17.
杨屹  樊明东 《生态学报》2019,39(14):5040-5050
评价区域自然资源的公平分配程度是权衡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在测算2005—2016年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指数及足迹深度、足迹广度的时空差异特征,采用基尼系数、经济贡献系数与生态承载系数构建生态足迹的公平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沿线省份人均生态足迹增长趋势存在较大差异,新疆、宁夏、青海等省份增长较为显著,甘肃、陕西、广西、云南、重庆、四川等省份增长相对较小。结果显示,西北省份较西南省份生态足迹增长较快,但人均生态承载力未发生显著变化。沿线省份生态压力指数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性正逐步扩大。足迹深度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均大于1,足迹广度变化平缓。经济贡献基尼系数和生态承载基尼系数分别置于[0.15,0.23]和[0.23,0.30]区间,均低于"0.4的警戒线"。其中,陕西、四川和重庆属于"高经济贡献、低生态承载贡献"的省份,青海、云南和甘肃属于"低经济贡献、高生态承载贡献"的省份,新疆、广西和宁夏属于"低经济贡献、低生态承载贡献"的省份。为此,提出对不同经济贡献与生态承载贡献的省份制定适宜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空间管控能力,推动重点开发区的区域一体化和合作协同发展,促进省际间产业协作,利用双(多)边合作机制,提高区域自然资源的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18.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种群生态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宗世祥  姚国龙  骆有庆  许志春  王涛 《生态学报》2005,25(12):3264-3270
沙棘木蠹蛾(H olcocerus h ipp ophaecolusHua,Chou,F ang et Chen)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H ipp ophae rham noid ea)的根部和干部。在宁夏,沙棘除受到沙棘木蠹蛾的危害,还受到红缘天牛(A sias ha lod end ri Pa llas)的严重危害,该虫主要危害沙棘的干部。作者根据种群生态位理论,从时间、空间等资源利用上,定量地描述了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种群之间的联系和竞争共存机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根部和干部80~120cm的范围内,不同时期,幼虫具有从干部向根部转移危害的习性;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不同时期,幼虫没有转移危害的习性。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的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发生期较长,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较广,而不同时期内沙棘木蠹蛾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动较红缘天牛大,其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在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变动,而红缘天牛则较小。空间生态位重叠较小,在沙棘上的分布趋于分离,对空间资源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而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在沙棘的生长季节均能同时危害,危害期长但不具有明显的危害高峰期。两种害虫在空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小,而在时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大,在整个发生期内,两种害虫均能同时危害沙棘,但其位置有较大差异,在沙棘根部和干部40cm范围内,两种害虫几乎不能共存。  相似文献   

19.
根据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123个样本点数据和19个环境数据,采用4种生态位模型对蒙古黄芪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appa统计量,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显示:4个模型预测精度良好,一致性显著。AUC值均达到0.8以上,Kappa值均达到0.6以上;其中DOMAIN模型的AUC值和Kappa值均最大,说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佳,预测结果最稳定。潜在适生区的预测结果发现,GARP模型预测的最适宜区范围最广;MAXENT和BIOCLIM模型预测结果较为相似;DOMAIN模型预测结果比较分散。4个模型预测结果均表明西北一带可以作为蒙古黄芪栽培引种的主要产区。蒙古黄芪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国北纬33°以北地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的亚种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鼠在国内的亚种分化迄今并未定论,争议的焦点主要反映在:1)socercaraco等亚种如何划分。Allen(1940)将从河北至甘肃,四川,云南,福建的大家鼠视为scoer。Ellerman et al.(1951)却认为除福建外我国大陆上的大家鼠均属caraco,而socer则为异名;2)东南部的大家鼠,Howell(1929)认为广州、厦门、福建标本应订socer;Allen(1940)也将福建标本订为 socer,但指出东南部大家鼠值得进一步研究;Ellerman et al.(1951)和Dan Van Tien(1966)却都主张福建、广东标本应属norvegicus;3)海南岛的大家鼠尚未订亚种(黑田长礼,1940)。 本文所用标本473号,成体和亚成体,随机取自全国23个省区,各省区标本数目分别列于表1。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不同类群间的性状差异,从而研究其地理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