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暮色茫茫,夕阳西下,余辉晕染着阿尔卑斯群山。一个远离家人的牧羊人,独自站在山巅,在羊群默默的陪伴下,吹起了长长的号角,用那悠长的呜咽向群山诉说着不尽的惆怅。这样一副忧郁的画面贯穿了阿尔卑斯长号五百多年的漫长历史,它似乎将这种在一代代阿尔卑斯山民中流传的古老乐器永远地留在了过去,成为了历史长诗中一个不再跳跃的音符。在  相似文献   

2.
猛禽一般指鹫、鹰以及隼之类,目前全世界查明已有281种。除了瓜德罗普岛的长脚鹰已经绝迹之外,据估计至少有45种鹫类或鹰类濒临绝迹的危险。胡兀鹫是世界最大的猛禽之一,有“阿尔卑斯山巨鸟”之称,六十多年前在西欧的阿尔卑斯山地区消失了。这种鹫啄食羔羊的尸体,人们误认为它扑食活的羔羊,于是肆意猎杀这种猛禽。1913年,最后一只胡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与感染》2010,5(1):35-35
在健康主题周期间,将会有来自法国罗纳-阿尔卑斯省的20名具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家与中国科学者进行交流与会谈。此次会谈由比吕基昂基金会组织,在罗纳-阿尔卑斯馆进行。其目的在于展示中国与法国罗纳-阿尔卑斯省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成果,同时促进和推进两国领导人在科技,学术,工业以及行政领域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长野县酒造组合所属的103个酿造企业从4月1日开始一起销售用细胞融合育成的酵母酿造的日本酒新产品“阿尔卑斯山吟酿”。由酿造组合在县级单位共同开发的细胞融合酵母有1986年埼玉县酿造组合生产“芸香”,1987年萩酒造组合生产“吟生萩”。“阿尔卑斯山吟酿”是香味浓且酒精度数低(13.5%)的可口的清酒。利用这种特性,面向女性销售。用于“阿尔卑斯山吟酿”的酵母是长野县食品工业试验场将酵母NP1株和协会9号细胞融合而培育的NK9新酵母。用NK9株比用协会9号可多酿造2~3倍吟酿香主要成分的乙酸乙烷。  相似文献   

5.
应用RAPD技术研究阿尔卑斯山黄花茅居群内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RAPD技术,沿一个海拔梯度研究了阿尔卑斯山黄花茅自然居群的遗传变异和分化。实验 表明,虽然在亚居群间有很少的亚居群独有遗传标记的存在,但通过RAPD资料的聚类分析、主因子分 析以及相关分析观察到遗传分化沿海拔梯度发生,而且亚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和它们的海拔高度(地理距 离)呈有意义的正相关。研究结果暗示,在阿尔卑斯山的高山-亚高山过渡区,亚居群间的海拔高度差别 可能导致黄花茅开花和生长物候期的变化,而后者限制了亚居群间的基因流,从而引起居群内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6.
灰兔和白兔     
在苏联欧洲部分的中部地带,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兔子:灰兔和白兔(图1)。灰兔一般居住在旷野(草原、田野,草泽等地方),而白兔,则是典型的林棲动物。可是在中部地带范围以外,两种兔子居住地的这种差别,则也不一定绝对如此。例如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就没有灰兔,而白兔则也广泛地分布在开旷的草原上.白兔一般总是住在没有森林的苔苏地带(苔原)。同时大家也知道,它也棲息在比里牛斯山脈和阿尔卑斯山脈的  相似文献   

7.
法瑞学派是世界地植物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它是在植物地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的研究开始于阿尔卑斯山。当时由于法国和瑞士的学者对植被的研究持有共同的看法,他們认为应該把自然界的植物羣落以及羣落的代表种找出来,然后編制植被图,因此两国的学者就以法国的蒙彼利埃(Montpellier)和瑞士的苏黎世(Zürich)为中心从事植物羣落的研究。20世紀初期植物羣落学在欧洲发展很快,在西欧就逐漸形成以J.布  相似文献   

8.
瑞士科学家阿加西(1807年—1878年),毕生的精力都贡献在研究化石鱼和冰川上。他不但爱护生物,甚至对没有生命的岩石也很珍惜。他认为化石中有现在看不到的生物,因此,他每年夏天都要远行到阿尔卑斯山的古代冰河上去过考察生活,实地调查冰河的现象与形成。他死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用化石为他造了墓碑。  相似文献   

9.
应用等位酶分析技术,沿两个海拔梯度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研究了欧洲落叶松(Larix decidua Mill.)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多态性位点的比例为22.9%,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095,遗传变异的5.8%存在于居群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几个有统计意义的基因频率差别在不同树龄类被发现,正在繁育系数值表明在瑞士阿尔卑斯山欧洲落叶松居群有相当的杂合体缺乏,在阿尔拜特(Ar-pette),海拔最高的亚居群与其他亚居群相比较显示最低的遗传多态性(如显示最低的我态性位点比例和最低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和最大的遗传距离值,在最高亚居群和其他亚居群间的遗传差别暗示奠基效应可能是影响这个定样场所欧洲落叶松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薰衣草为唇形科(Lamiaceae)薰衣草属的多年生亚灌木,原产于地中海沿岸阿尔卑斯山南麓,适于生长在夏季清凉干燥、冬季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在海拔700~1500米之间均有分布,其寿命可达20年以上。薰衣草全属约有39种,可分为3个亚属(Lavandula,Fabricia以及  相似文献   

11.
赵桂仿  Felbe.  F 《生物多样性》2000,8(1):96-102
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贩2个定点样地,黄花茅从森林线(海拔1700m)到山顶(海拔2830m)呈连续分布。在海拔梯度样带的最高和最低定样场所间的垂直距离差不多为1000m,但2个定样场所间相距仅仅1.4km。在所研究的3个海拔梯度样带中,3个同工酶位点(Px-1,Got-2和Mdh-1)被观察到有统计意义的倾群变异。研究结果显示:沿海拔梯度样带的亚居群间的基因流可能太弱不足以克服自然选择的影响,后者促使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南部三迭纪嘉陵江石灰岩的有孔虫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何炎 《古生物学报》1959,(5):387-405
一、绪言三迭纪地层里的有孔虫,在世界各地还很少发现,也没有特殊的代表,它们大部分只是古生代某些种族的延续。德国中三迭纪介壳石灰岩(Muschelkalk)、英国的瑞替克层(Rhaetic),阿尔卑斯,澳大利亚三迭纪地层中的有孔虫在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初叶已有报导。近年来,在阿拉斯加、苏联、波兰、突尼斯也有发现。因此继续探索这一时代有孔虫的分布,就成为极其引人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的四姑娘山,实际上是由四座相连的雪峰组成,其最高峰——幺妹峰海拔达6?2 5 0米,在四川仅次于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贡嘎山,因此被喻为"蜀山之后"。四姑娘山离成都不远,3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四姑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坐落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境内,属青藏高原邛崃山脉,距成都220公里。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是由四姑娘  相似文献   

14.
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2个定点样地,黄花茅从森林线(海拔1700 m)到山顶(海拔2830 m)呈连续分布。在海拔梯度样带的最高和最低定样场所间的垂直距离差不多为1000 m,但2个定样场所间相距仅仅1.4 km。在所研究的3个海拔梯度样带中,3个同工酶位点(Px_1, Got_2和 Mdh_1)被观察到有统计意义的倾群变异。研究结果显示:沿海拔梯度样带的亚居群间的基因流可能太弱不足以克服自然选择的影响,后者促使对局部环境的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因子至少可能作为一种主要的自然选择力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尔卑斯牛奶糖、Sugus水果糖、曼妥思薄荷糖……一提起这些美味的糖果,相信不少小读者肚里的馋虫又开始捣鬼啦。可你知道吗?这些好吃的糖果几乎都来自植物"大糖罐"哦。瞧,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已经向你发出了邀请,请你品尝他们家乡的"大糖罐"呢,保证让你过足嘴瘾。  相似文献   

16.
蓝菌咏     
董为 《化石》2005,(3):33-34
它名不见经传,各式字典和辞源都没有收录它,而只有在新版的辞海和百科大全里或汉牛充栋的国家图书馆中才能艰难地找到它的名字。  相似文献   

17.
追风的小鹰     
<正>卢卡斯就喜欢这样。不管阿尔卑斯山的风多么凉,不管在山谷里转了多久,不管爸爸催他多少遍,他就是不说一句话,低着头,慢悠悠地在后面走。这个习惯,从妈妈去世起就有了。"走快一点儿!我说——"爸爸话说到一半,突然打住了,脚步也停止了。卢卡斯不情不愿地抬起头。按照以往的经验,爸爸突然这样,接下来就是一顿排山倒海般的责骂……奇怪的是,没有责骂,什么也没有。爸爸甚至  相似文献   

18.
可食用蚂蚁是人类健康的瑰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志成  吴斌 《昆虫知识》1997,34(5):305-306
食用蚂蚁,得益于蚂蚁,古今中外的传说甚多。拿破仑穷兵欧洲时,他的部下埃洛杜依将军远征阿尔卑斯山,率领5000人马,大热天在山间小路急行军5天5夜,弄得人困马乏,加上粮草断绝,军中病员日益增多,军队就再也走不动了,土兵们只好去山中寻找可食之物充饥,发现蚂蚁酸溜溜的挺好吃,大家争着捕捉蚂蚁食用。几天后,奇迹出现了,疲惫不堪的有了精神,风湿腿痛的病情减轻了。埃洛杜依竟然这样在绝望中把部队带回了大本营。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民族有食用蚂蚁的嗜好,其中有的民族把蚂蚁作为席中珍品和桌上佳肴。美国得克萨斯州一所大学的人类…  相似文献   

19.
Saiga 是一种小型牛类,站立时肩高80厘米.它的主要特征是鼻子形似象鼻:灵活,向下延伸超过下颌;角弯曲,具横脊,长达35厘米.在更新世晚期,它与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同.人们还不能确定谁是 Saiga 的直接祖先.但它与西藏 Pantholops 的现生种 Pantholops hodgsoni 和化石种 P. hundesiensis 有亲密关系.Gentry(1968) 把中国青海晚中新世的 Qurlignoria 也归入到 Simpson(1945) 建立的 Saigini 族中.由此推测,至少从晚中新世以来, Saiga 族已自成一支独立的演化线.最早的 Saiga 发现于西伯利亚东北下 Kolyma 河 Olyorian 期的地层中. Sher(1967) 把它归入到阿拉斯加晚更新世 Saiga ricei 种中.然而,在种的归属上,这可能还有问题.有关中更新世 Saiga 的报道极少.但这些报道已表明在这一时期 Saiga 已从亚洲中部向西扩散,远至西欧.在最后间冰期时, Saiga 在接近 Baku (Apsheron) 岛的 Binagadi 出现. Aekpeova(1955) 为该地大量的 Saiga 标本建立—新种: Saiga binagadensis.比较表明,它应该是 Saiga tatarica —亚种:Saiga tatarica binagadensis Alekperova, 1955.在最后冰期时, Saiga 已在古北区达到它最大的分布范围(图1).已知含 Saiga 的化石地点超过180个.在乌拉尔山区,它向北分布到达北纬62度;在鄂博河流域,它延伸进入北极区;向东它到达白令陆桥. Saiga 还在阿拉斯加存在.然而,由于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成为迁移的障碍, Saiga 未能进入亚平宁半岛;在中国东北、内蒙和山西等省也没有发现它的踪迹.西伯利亚东北区晚更新世至早全新世的 Saiga 种是 Saiga tatarica borealis,而在克里米亚和苏联西南部一些旧石器地点的 Saiga 化石标本应归入 Saiga tatarica tatarica.欧洲的 S. prisca 和阿拉斯加的 S. ricei 可能是 S. tatarica borealis 的同义词(Baryshnikov et Tikhonov, 1989).在 Saiga 的进化中,角心有逐渐变得粗壮,角心基部相互靠近和两角心向上分开程度变小的趋势.因此, R. D. Kahlke(1990) 提出 Saiga 可能含有两种类型: "Bottrop 类型"和 "Pahren 类型"(图版 I, 1-2).前者为原始的 Saiga, 包括欧亚大陆第二间冰期、最后间冰期和最后冰期的类型;后者主要以欧洲 Weichselian 期的一些破碎头骨为代表.这种分类将来有可能与 Baryshnikov et Tikhonov(1989) 提出的分类合并.现生的 Saiga 包括两个亚种: S. tatarica tatarica 和 S. tatarica mongolica.前者分布于苏联卡尔梅克和哈萨克斯坦的草原和半干燥地区;后者出现在蒙古.  相似文献   

20.
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2个定点样地,黄花茅从森林线(海拔1700 m)到山顶(海拔2830 m)呈连续分布。在海拔梯度样带的最高和最低定样场所间的垂直距离差不多为1000 m,但2个定样场所间相距仅仅1.4 km。在所研究的3个海拔梯度样带中,3个同工酶位点(Px-1, Got-2和 Mdh-1)被观察到有统计意义的倾群变异。研究结果显示:沿海拔梯度样带的亚居群间的基因流可能太弱不足以克服自然选择的影响,后者促使对局部环境的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因子至少可能作为一种主要的自然选择力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