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酸雨对蔬菜细胞透性和营养及卫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雨一般是指pH低于5.6的雨,它主要是由工厂、汽车等排出的SO2及NOx,经一系列反应而形成的。由于酸雨不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对森林、湖泊、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建筑物等亦产生极大的危害,酸雨污染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硝酸盐、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近年来医学、环境和食品卫生学方面的大量研究业已证明:硝酸盐经细菌的作用,在动物体内还原形成的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它直接引起人畜缺氧中毒,患高铁血红蛋白症,严重者可致死。另方面,亚硝酸盐在动物… 相似文献
2.
氮素水平对作物膜透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向日葵和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沙培试验,设置3个氮素水平,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双子叶植物的向日葵和单子叶植物玉米耗水量,吸N量,细胞膜透性,根系活力,NR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不足,吸N量减小,细胞膜透性增大,根系活力增强:NR活性与植物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小,2种作物的耗水量均降低,但水分利用率提高。2种作物相比较,氮素胁迫对双子叶植物向日葵的影响大于对单子叶植物玉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模拟酸雨对不同土壤有机碳和作物秸秆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酸雨对不同pH值水稻土中有机碳分解的影响,选择酸性(pH 5.48)、碱性(pH 8.18)和中性(pH 6.70)水稻土(分别设置施用秸秆0、15 g·kg-1土处理)在20 ℃条件下进行40 d的培养试验,各土壤组分别用pH值为6.0、4.5、3.0的模拟雨水将土壤含水量调为400 g·kg-1(以风干土计).结果表明:秸秆、酸雨和土壤共同对土壤系统CO2释放产生影响,秸秆的添加可显著提高土壤CO2释放速率.培养期间,酸雨未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但对土壤中作物秸秆的分解影响显著. pH 3.0酸雨处理下酸性和碱性土壤中秸秆40 d总分解量比pH 6.0处理高8%;酸雨抑制了中性水稻土中秸秆的分解,pH 3.0酸雨处理下秸秆40 d总分解量比pH 6.0处理低15%.pH 3.0酸雨处理下,酸性水稻土有机碳分解速率分别比中性和碱性水稻土高43%和50%(P<0.05),秸秆在中性水稻土中分解量分别比其在酸性和碱性水稻土中低17%和16%(P<0.05). 相似文献
5.
遮光对三叶鬼针草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遮光对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处理提高了三叶鬼针草叶绿素a+b含量,但叶绿素a/b的比值没有什么改变;高光强条件下生长的三叶鬼针草的最大光合速率和饱和光分别是遮光处理的379和271倍;遮光处理的初始斜率比对照高,而表观量子效率却比对照低;遮光处理的三叶鬼针草在光合有效辐射低于100 μmol·m-2·s-1时,其光合速率比对照组要高;当光合有效辐射超过650 μmol·m-2·s-1时,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下降;对照组在光强约为1780 μmol·m-2·s-1时才出现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遮光处理不利于三叶鬼针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常绿阔叶树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是亚热带地带性顶极群落的建群种之一, 在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该区域日益严重的酸雨胁迫下, 研究其对于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文以苦槠幼苗为研究材料, 研究了酸雨胁迫对苦槠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 (1)短时间内, pH 2.5处理下的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最低, 且与pH 5.6处理下的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 经过一段时间处理后, pH 4.0处理下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 表明低浓度的酸雨会促进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增加。(2) 2007年4月, 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0)在不同酸雨浓度处理下基本无变化。随着酸雨处理时间的延长, pH 2.5处理下的Pn、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有显著降低, 且与pH 5.6处理下的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pH 2.5处理组与pH 5.6处理组之间的Fv/Fm和Fv/F0差异性逐渐减小。表观量子效率和气孔导度变化规律不明显。综合来说, 酸雨处理前期, 高浓度的酸雨胁迫对苦槠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生理参数有显著影响, 但随着酸雨处理时间的增加, 酸雨胁迫对苦槠幼苗的影响逐渐减小, 表明其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模拟酸雨胁迫对青冈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青冈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酸雨处理:pH 2.5、pH 4.0、pH 5.6(CK),研究不同强度的模拟酸雨对青冈幼苗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年酸雨处理,青冈的净光合速率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H 2.5、pH 4.0处理的酸雨增大了青冈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且对pH 2.5处理的影响更为显著.胞间CO2浓度的大小顺序是pH 2.5>pH 5.6>pH 4.0.pH 2.5、pH 4.0处理青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对照,表观量子效率对酸雨胁迫不敏感.pH 2.5、pH 4.0处理青冈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PSⅡ的潜在活性显著高于对照.青冈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大小顺序是pH 2.5>pH 5.6>pH 4.0,且pH 2.5与pH 4.0之间有显著差异.说明青冈幼苗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在pH 2.5和pH 4.0的酸雨处理下有所增加,且在pH 2.5强度下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不同酸雨胁迫梯度和处理方式对杨梅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杂志》2015,(5)
在重度酸雨(p H 2.5)、中度酸雨(p H 4.0)和轻度酸雨(p H 5.6)3个酸雨梯度下,研究全淋处理、土壤处理和地上处理3种酸雨胁迫方式对杨梅(Myrica rubra)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6个月时间内,杨梅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表现为:土壤处理地上处理全淋处理,当胁迫6个月以上,表现为地上处理土壤处理全淋处理,可见全淋处理抑制作用最强,土壤处理和地上处理具有阶段性,前期地上处理抑制作用较强,后期土壤处理抑制作用较强。重度酸雨胁迫下,各处理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均低于对照组,中度和轻度酸雨胁迫下除全淋处理外,则高于对照组,表现出杨梅对酸雨有较强的耐受性,一定浓度的酸雨能增加杨梅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夏季和秋季的Fv/Fm、Fv/Fo、Yield值较高,冬季和春季的值较低;土壤处理、地上处理、全淋处理的Fv/Fm和Fv/Fo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模拟酸雨对青冈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重度酸雨(pH 2.5)、中度酸雨(pH 4.0)和弱酸性酸雨(pH 5.6)3个酸雨梯度下,研究地上酸雨、全淋酸雨、土壤酸雨3种处理方式对青冈幼苗叶绿素荧光和光合参数的影响,并以空白为对照.结果表明: 在重度酸雨条件下,地上酸雨处理显著阻碍青冈幼苗叶绿素合成,降低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o)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以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提高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全淋酸雨处理下青冈幼苗受到抑制作用其次,而土壤酸雨处理对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度酸雨和弱酸性酸雨条件下,不同处理方式除暗呼吸速率(Rd)低于对照外,其余均高于对照,并且全淋酸雨>土壤酸雨>地上酸雨处理.可见,在重度酸雨条件下,地上酸雨处理对幼苗的抑制作用最强;中度和弱酸性酸雨条件下,全淋酸雨处理对于幼苗的促进作用最强.不同酸雨强度对青冈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影响显著,不同酸雨处理方式对幼苗SPAD、Fv/Fm、Y、Pn、Tr、Amax和光饱和点(LSP)影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对SPAD、Fv/Fm、Y、Pn和Amax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25±1)℃下,气调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处理对采后青梅果实叶绿素含量、内源激素IAA,GA3,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调包装果实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是乙烯吸收剂处理的;各处理中气调包装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始终很低,GA3含量较高,IAA和ABA含量则较低;对照果实的则相反,乙烯释放量很高,IAA和ABA含量较高,而GA3含量较低。乙烯吸收剂处理的处于二者之间。气调包装可以维持果实较高的GA3水平,降低ABA含量,保持较高的GA3/ABA值,抑制IAA和乙烯的生成,延缓梅果叶绿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 ( 2 5± 1 )℃下 ,气调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处理对采后青梅果实叶绿素含量、内源激素IAA ,GA3,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气调包装果实叶绿素含量最高 ,其次是乙烯吸收剂处理的 ;各处理中气调包装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始终很低 ,GA3含量较高 ,IAA和ABA含量则较低 ;对照果实的则相反 ,乙烯释放量很高 ,IAA和ABA含量较高 ,而GA3含量较低。乙烯吸收剂处理的处于二者之间。气调包装可以维持果实较高的GA3水平 ,降低ABA含量 ,保持较高的GA3/ABA值 ,抑制IAA和乙烯的生成 ,延缓梅果叶绿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氮沉降强度和频率对羊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沉降强度和沉降频率是决定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决定因素。我们结合当前世界上各地区的氮沉降状况,设计了包括9个氮沉降梯度的长期控制实验,并将氮沉降分为两种沉降频率(一年2次和每月1次)、草原管理方式分为封育和割草两种。本文主要基于上述实验平台的优势植物(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来探讨氮沉降方式(强度和频度)和草原管理方式(封育和打草)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氮沉降显著增加了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P < 0.001);2)每月一次模拟氮沉降处理的植物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一年两次氮沉降的处理(P = 0.026);3)在相同的氮沉降强度处理下,打草地相对于封育草地具有更高的叶绿素含量(P = 0.012);4)羊草叶绿素含量与其叶片氮浓度显著正相关(P < 0.001);5)羊草叶绿素含量与该植株高度极显著正相关(P < 0.001)。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一年一次或一年两次的模拟氮沉降(类似于施肥处理或低频率的氮素添加实验)可能会夸大真实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今后在外推类似实验结论时应更加谨慎。此外,氮沉降下打草管理有利于增加了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在未来氮沉降加剧状况下,打草可以保持或提高内蒙古草地生产力,有利于该地区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干旱对玉米叶片细胞透性及膜脂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聚乙二醇(PEG)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依次降低,复水后它能恢复到对照水平;叶片质膜透性随PEG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依次增大,复水后它能不同程度地恢复;PEG处理时叶片膜脂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复水后膜脂脂肪酸配比与复水前相似。干旱条件下叶片细胞的各类细胞器膜脂脂肪酸配比的变化与叶片总膜脂的变化相似;在轻度干旱条件下的叶绿体Mg~(++)-ATP酶活力低于对照,复水后能迅速恢复到对照水平,中度干旱条件下Mg~(++)-ATP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但复水后均有不周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在属于酸雨区的重庆市铁山坪林场,选择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火烧迹地上人工营造的木荷(Schima superba)纯林,采用钻取 土芯法调查木荷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并与毗邻的同时造林但未遭受火烧的马尾松纯林比较。结果表明,木荷纯林0~20和20~60 cm土层的 pH值分别为3.61和3.77,盐基饱和度分别为4.68%和7.92%,而马尾松纯林的pH值分别为3.78和3.88,盐基饱和度分别为9.25%和16.32%。与马 尾松纯林相比,木荷纯林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K+ 、Na+ 、Ca 2+和Mg 2+ )和全磷含量普遍低,而酸性阳离子Al 3+ 、Fe 3+和H+含量明显偏高 (p<0.05)。结果说明,并非木荷作为阔叶林对酸化土壤的改良作用就好于作为针叶林的马尾松,木荷纯林导致了土壤酸化加剧,养分非常缺 乏。因此,在酸雨区土壤酸化条件下,如果采用木荷营造防火林带或者进行马尾松纯林改造时,不宜集中大片营造木荷纯林,以避免对土壤环 境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酸雨胁迫对秃瓣杜英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和模拟酸雨喷淋的试验方法,研究了重度酸雨(pH 2.5)、中度酸雨(pH 4.0)和对照(pH 5.6)处理下,不同季节秃瓣杜英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相同处理下,秃瓣杜英幼苗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株高和地径均为10月>7月>4月>1月;同一季节不同处理中,SPAD、Fv/Fm、ΦPSⅡ、株高和地径为重度酸雨>中度酸雨>对照;不同pH酸雨梯度处理和季节的交互作用对秃瓣杜英的SPAD、Fv/Fm、株高和地径的影响显著,而对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龙眼(Dimorcarpus longana)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胁迫抑制龙眼光合作用,受胁迫叶片光补偿点上升。pH 3.0的酸雨处理6 h后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a荧光参数下降,停止处理后72 h可以恢复。pH 2.5的酸雨处理6 h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蒸腾速率(Tr),叶绿素a荧光参数Fv/Fo、Fv/Fm、PSII非环式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量(ΦPSⅡ)、荧光下降比值(Rfd)、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急剧下降,停 相似文献
18.
19.
盐胁迫对獐毛叶绿素和有机溶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含0~200mmol/L浓度NaCl的Hoagland培养液处理獐毛幼苗,处理14d后测定一些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獐毛的生长受NaCl抑制的程度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大。叶绿素a和b含量均随着盐度增大而逐渐升高,而Chla/Chlb比值呈下降趋势。獐毛体内有机溶质、氨基酸、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等含量随盐度增加而明显增大。另外,獐毛的有机物干重所占总干重的比例增大,同时渗透势降低。这些结果表明,獐毛能够对盐渍环境做出必要的响应,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20.
IAA对孔石莼生长及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2℃、40μE·s-1·m-2连续光照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IAA)对孔石莼(Ulvapertusa)的生长及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01~10.00mg·L-1IAA对孔石莼的生长及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IAA的质量浓度的增大,实验组藻体的直径以及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都相应增大。并且发现,当IAA的浓度达到1.00mg·L-1时,对孔石莼的促生长作用最佳,且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达最高值;而当IAA的浓度大于3.00mg·L-1时,对孔石莼的生长却相对抑制,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也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