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牡竹属(Dendrocalamus) 3个竹笋品质佳的竹种(勃氏甜龙竹(D.brandisii)、马来麻竹(D. asper)、花吊丝竹(D. minor var. amoenus))竹材形态质量及材性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种间立竹枝下高、相对全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勃氏甜龙竹相对枝下高最小,立竹胸径、全高、枝下高、尖削度值、壁厚率均为最大;竹秆含水率随立竹年龄增大而下降,3年立竹竹秆含水率花吊丝竹>勃氏甜龙竹>马来麻竹,种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材积勃氏甜龙竹(1771.35cm 3 cm-1)>马来麻竹(1166.66 cm3 cm-1)>花吊丝竹(659.78 cm3 cm-1),种间差异极显著;竹材密度随立竹年龄增大而提高,3a立竹竹材密度花吊丝竹(0.914 g.cm-3)>勃氏甜龙竹(0.812 g.cm-3)>马来麻竹(0.749 g.cm-3),种间差异显著。综合分析勃氏甜龙竹、马来麻竹可作为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花吊丝竹宜作为笋用、观赏竹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糙花少穗竹是福建优良乡土竹种,笋材两用,其竹鞭、竹笋、幼竹生长节律与单轴散生竹毛竹相似。竹鞭垂直分布多数在土层20 cm范围,4~15 m长的鞭系占78.1%,发笋期较集中在3月中下旬,单个笋重为盛期笋> 初期笋> 末期笋。从笋出土到幼竹高生长停止,可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和末期。但竹鞭垂直分布比毛竹浅,出笋期比毛竹早,且出笋没有明显的大小年,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自然分布区可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竹鞭生长与发笋成竹规律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垦复改造荒芜野生竹林,2~3年即可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3.
对广竹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广竹的出笋历期较短且非常集中,出笋高峰期集中在4月上旬,出笋数量占全期出笋总数的62.7%;幼竹高生长及枝条生长曲线均呈"S"形,遵循慢—快—慢的节律;此竹种属于混生竹,可移竹繁殖和埋鞭繁殖,前一方法的繁殖效果较好,成活率可达60%,而埋鞭繁殖效果相对较差,成活率只有38%,最佳繁殖时间宜在12月下旬至次年2月进行;根据其各生长阶段的生长规律、无性繁殖栽培技术以及生产实践,提出了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牡竹属(Dendrocalamus) 3个竹笋品质佳的竹种[勃氏甜龙竹(D. brandisii)、马来麻竹(D. asper)、花吊丝竹(D. minor var. amoenus)]的竹材形态质量及材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间的立竹枝下高、相对全高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勃氏甜龙竹相对枝下高最小,立竹胸径、全高、枝下高、尖削度值、壁厚率均为最大;竹秆含水率随立竹年龄增大而下降,3年生立竹的竹秆含水率为花吊丝竹>勃氏甜龙竹>马来麻竹,种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材积为勃氏甜龙竹(1771.35 cm3 cm-1)>马来麻竹(1166.66 cm3 cm-1)>花吊丝竹(659.78 cm3 cm-1),种间差异极显著;竹材密度随立竹年龄增大而提高,3年立竹的竹材密度为花吊丝竹(0.914 g cm-3)>勃氏甜龙竹(0.812 g cm-3)>马来麻竹(0.749 g cm-3),种间差异显著。因此,勃氏甜龙竹、马来麻竹可作为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而花吊丝竹宜作为笋用、观赏竹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对大熊猫主食竹——拐棍竹竹笋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丽欢  徐雨  冉江洪  郑雯  缪宁  尚涛 《生态学报》2012,32(10):3001-3009
为了了解汶川地震对大熊猫主食竹生长发育的影响,2009年10月—2011年4月,在地震重灾区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50个样方,就地震强度、中度、轻度干扰对大熊猫主食竹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竹笋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发笋物候上,地震强度干扰的发笋时间(Julian时间)较中度和轻度干扰显著推迟,而发笋期不受影响。(2)发笋量和当年生幼竹数是拐棍竹更新生长的数量指标。地震强度和中度干扰样方的发笋量都显著高于轻度干扰,而发笋量在强度和中度干扰间差异不显著;地震强度干扰样方的当年生幼竹数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干扰,中度和轻度干扰样方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地震的强度和中度干扰都有利于拐棍竹竹笋和当年生幼竹数量的更新。(3)基径和株高是拐棍竹更新生长的质量指标。强度干扰下拐棍竹的基径和株高都显著小于中度和轻度干扰,中度干扰样方的基径与轻度干扰差异不显著,但株高显著矮于轻度干扰样方。表明强度干扰下拐棍竹的质量最差,中度干扰的基径已基本得到恢复,但株高仍受到抑制。(4)地震不同干扰等级拐棍竹退笋原因划分为:外力机械损伤、动物取食、生长停止、其他4种。对地震不同干扰等级拐棍竹退笋原因比率的分析发现,强度干扰样方因外力机械损伤和生长停止退笋的比率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干扰样方,而因动物取食退笋的比率显著低于中度和轻度干扰样方。证明强度干扰样方的竹笋更容易受到外力机械损伤和生长停止退笋,而中度和轻度干扰的竹笋更倾向于动物取食致退,揭示了拐棍竹的生长是与震后不同程度的干扰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6.
采笋对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竹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笋是大熊猫栖息地内一种持续的人类干扰活动。为了评估采笋对大熊猫主食竹竹笋生长发育的影响,2009年7—11月,在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镇设置实验样方,对比研究了早期采笋、中期采笋、晚期采笋、一直采笋和不采笋5种采笋方式对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竹笋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早期采笋、中期采笋和一直采笋样方的发笋量显著高于不采笋样方(P0.05),其发笋量分别是不采笋的1.53倍,1.57倍和1.62倍;晚期采笋样方发笋量与不采笋样方差异不显著(P0.05)。2)早期采笋使八月竹在发笋早期和发笋中期的发笋量增加,中期采笋仅使八月竹在发笋中期的发笋量增加,而一直采笋使八月竹在整个发笋期的各个阶段的发笋量均显著增加(P0.05)。3)一直采笋样方的幼竹数量、株高均显著低于其他采笋样方,其基径只显著低于不采笋样方(P0.05);早期、中期、晚期采笋和不采笋样方相互间仅幼竹株高差异显著(P0.05)。4)早期、中期和晚期采笋与不采笋样方的发笋总量、退笋总量和采笋总量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建议仅在八月竹发笋中期采笋,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扶持。  相似文献   

7.
国产牡竹属野龙竹和版纳甜龙竹的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模式标本和原始文献的研究,确认<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中国竹类植物图志>、<云南树木图志>、<中国竹类图志>等重要专著中广泛使用的版纳甜龙竹学名Dendrocdanus hamittonii Nees et Arn.为错误鉴定,其正确学名为D.parishii Munro;野龙竹(D.semiscandens Hsueh et D.Z.Li)为D.ham iltonii Nees et Arn.的异名.  相似文献   

8.
绿竹笋及幼竹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通过绿竹生态最适宜区福建福安的绿竹造林试验。分析绿竹笋及幼竹生长动态,得出不同时期的绿竹发笋比率及单个笋重情况,并对绿竹幼竹萌发至长成的过程进行分析,比较河滩冲积地新造绿竹林各年度新竹生长的变化规律,为绿竹林资产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绿竹笋及幼竹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绿竹生态最适宜区福建福安的绿竹造林试验,分析绿竹笋及幼竹生长动态,得出不同时期的绿竹发笋比率及单个笋重情况,并对绿竹幼竹萌发至长成的过程进行分析,比较河滩冲积地新造绿竹林各年度新竹生长的变化规律,为绿竹林资产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个不同类型群落(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下紫耳箭竹(Fargesia decurvata J. L. Lu)幼笋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的紫耳箭竹出笋期早而长,历时110 d,出笋量大,出笋率高;常绿阔叶林下的出笋期晚而短,历时88 d,出笋量少,出笋率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出笋量最大。(2)出笋期分为3个阶段:初期、盛期和末期,各群落中的紫耳箭竹进入每个时期的时间有所差异,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最早进入出笋盛期,落叶阔叶林次之,常绿阔叶林最迟。出笋盛期也是退笋的高峰期,退笋率的大小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3)同一群落冠层环境下,紫耳箭竹不同时期出土的幼笋地径无显著差异。在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冠环境中,各时期出土的幼笋地径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大于常绿阔叶林(P 0.05)。(4)紫耳箭竹幼笋出土后80 d左右完成高生长过程,且符合Logistic方程,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高生长速率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且差异显著(P 0.05)。(5)紫耳箭竹的克隆繁殖与分株密度间有密切关系。随着分株密度的增加,出笋数量增加,成竹数量降低。本研究表明不同群落冠层环境下紫耳箭竹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发育最好,常绿阔叶林中发育最差,种群密度对竹类的更新发展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巴西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其竹类多样性也极为丰富。结合现存资料及野外调查,对巴西全境的竹类分布格局进行了讨论。巴西全国有原生竹亚科植物256种(含2亚种及3变种),北部地区草本竹类(莪莉竹族)最丰富,有61种,而东南部地区木本竹类(箣竹族)最丰富,有96种。偏穗竹属(Merostachys)(43种)和丘斯夸竹属(Chusquea)(45种)是最常见的属,并是最具潜在经济利用的竹类。属种的特有性分别高达32.4%和68.8%。特有属有11个,分别为莪莉竹族的双药莪利草竹属(Diandrolyra)、独焰草竹属(Eremitis)、小百瑞草竹属(Parianella)、赖茨草竹属(Reitzia)、苏克蕾草竹属(Sucrea)和箣竹族的南美梨藤竹属(Alvimia)、离枝竹属(Apoclada)、密穗竹属(Athroostachys)、卡姆巴珠瓦竹属(Cambajuva)、菲尔盖拉斯竹属(Filgueirasia)、无枝竹属(Glaziophyton)。  相似文献   

12.
13.
The enzyme system from Streptomyces sp. W19–1 formed several kinds of transfer products (TPs) when incubated in the presence of both stevioside (ST) and curdlan. Three of the major TPs (A, B, and C)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using HP-20 column chromatography, gel filtration on TOYOPEARL HW-40F, and preparativ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structures of the three were identified by chemical and enzymatic methods; A is 13-O-β-sophorosyl-19-O-β-laminaribiosyl steviol, B is 13-O-β-32-β-glucosylsophorosyl-19-O-β-glucosyl steviol, and C is 13-O-β-sophorosyl-19-O-β-laminaritriosyl steviol. The three were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pure state.  相似文献   

14.
15.
竹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3年以来的竹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现代分子手段在竹子分类学研究中的开发与应用,鞭芽发育、快速生长、开花、抗逆等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研究,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等。这些为今后竹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Six new taxa of the Bambusoideae are described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They are Indosasa suavis W. T. Lin et Z. J. Feng, Phyllostachys purpureomaculata W. T. Lin et Z. J. Feng, Arundinaria quadrangula W. T. Lin et Z. J. Feng, A. pubiannula W. T. Lin et Z. J. Feng, Gelidocalamus albopubescens W. T. Lin et Z. J. Feng, and Sasa duplicata W. T. Lin et Z. J.Feng.  相似文献   

17.
在以巨树王国著称的天目山脚下,有一群特殊的农民,他们不种粮食,终年侍弄竹子,以竹笋为业,源源不断地供给周边大城市所需的鲜笋和笋干。这个巨大的竹笋市场魔幻般地把这里变成了一片竹海,在给农民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伴随着隐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9.
The new combinationThamnocalamus spathaceus is made.  相似文献   

20.
发表了产于贵州的玉山竹属2新种,即窄叶玉山竹和细弱玉山竹。赤竹(Sasa longiligula McClure)、单枝竹(Bonia saxatilis(Chia, H. L. Fung et Y. L. Yang) N. H. Xia)为贵州新分布竹种,并对其中赤竹的花做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