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消化性疾病的胃电图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胃镜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经胃镜和病理学两种方式诊断为消化性疾病的患儿5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无胃肠道疾病的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胃电图参数(频率均值和波幅均值),54例胃电图诊断后纤维胃镜检查结果,分析消化性疾病患儿HP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溃疡面积的关系。结果:各组胃病患者胃电慢波频率均值各不相同(P0.05),三组患者胃电慢波波幅均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浅表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组患者胃电慢波频率均值、胃电慢波波幅均显著低于胃溃疡组(P0.05);浅表性胃炎组患者胃电慢波频率均值显著低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组(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患者胃电慢波波幅显著低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浅表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达90.00%,胃溃疡符合率为60.71%,胆汁反流性胃炎符合率为83.33%。HP检测结果显示,HP阳性患儿占总例数的77.78%(42/54),HP阴性患儿占总例数的22.22%(12/54);HP阳性组患儿淋巴滤泡形成、胃黏膜萎缩、胃黏膜炎性活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阳性组溃疡范围2 cm的患儿比例明显高于HP阴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消化性疾病胃电图存在餐后NSWP的下降及节律过缓的上升,胃电图检查和胃镜检查在诊断上有较高的符合率,HP感染科引起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可作为小儿消化性疾病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
韦朝霞  刘洁娴 《蛇志》2014,(2):179-181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化湿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6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给予自拟健脾化湿和胃方治疗,对照组63例给予胃动力药多潘立酮治疗,4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胃电图检测,评价患者治疗前后餐前、餐后幅值变化,并对治疗前后各主要症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餐前、餐后胃电图幅值均高于治疗前,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餐前、餐后胃电图幅值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湿和胃方可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加快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和消化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关于胃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胃电的特征、胃电与胃运动的关系、影响胃电的各种因素等生理学的新进展作了简要的介绍。也提出了胃电的临床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胃电分为慢波和快波。慢波也称为基础电节律,是一种比较规律的在任何生理情况下都能记录到的电波,在切除神经组织后仍能节律地发生,因此是肌原性的;这种波发生后不伴有肌肉收缩,为具有自律性的纵行平滑肌细胞所特有。胃电快波是负载于胃电慢波之上或其后的一系列峰电位,是胃运动的动作电位。故只有在胃运动时才有。胃电慢波的节律决定着每组胃电快波和胃运动的节律。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激素都能影响胃电活动。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慢性清醒猫正常摄食过程中胃电的变化,以及脑室注射心得安和动物麻醉对胃电的影响。结果显示,空腹饥饿状态下,猫胃电图上出现具有特征性的高振幅的“饥饿波”;摄食时胃电慢波抑制,可见较小快波;进食后半小时左右,胃电开始出现每分钟4—5次的振幅逐渐增大的正弦形慢波,多数慢波负载有快波。脑室注射心得安,可使饱猫胃电慢波抑制期出现饥饿波。动物在饥饿时麻醉,胃电慢波幅度显著降低,饥饿波完全不出现,苏醒后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5.
通过给大鼠连续注射递增量吗啡8d,建立吗啡戒断大鼠模型,停药后第2d开始给于强度为2mA,频率2~100Hz混频刺激.各组大鼠分别在实验前、实验第8d和实验第11d 18∶ 00测量体质量,在胃体、胃窦、体表投影处分别记录胃电图.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其体质量和胃电图的影响.实验表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与正常组比明显降低(P《0.01),胃电图频率、幅值改变,节律紊乱.电针组大鼠体质量与正常组比无显著差异,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的体质量和胃肠功能紊乱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6.
1.用皮肤表面电极法记录了100名健康人的胃电图,胃电的基本节律是有规律的慢波,频率为3次/分(平均3.06±0.23次/分),波幅为150微伏(平均153±47微伏)。2.进食后胃电图的波幅增高显著,持续5—20分钟,又出现比进食前波幅降低,约1小时才恢复到进食前的水平。3.在45名受试者中,进行了针刺(或指压)一侧足三里穴,观察对胃电图的影响,38名,占84.4%,表现波幅降低;3名,占6.7%,增强,4名,占8.9%,变化不明显。4.当皮下注射新斯的明或阿托品后,胃电图表现波幅增加或降低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胃浆膜多导联电刺激和胃排空动物模型。方法在12条英国比格犬的胃大弯浆膜层包埋四对心内起搏电极,距幽门40cm空肠近端行一造瘘口。结果①造瘘管收集食糜的方法简单易行,通过其排空量,能了解不同的电刺激和不同的电刺激参数对胃动力的作用。②胃浆膜多导联电极记录的胃体、胃窦慢波电信号清晰、稳定,能准确地记录不同时间和不同实验的胃慢波变化。③单导联和多导长脉冲电刺激均能控制胃慢波。结论胃浆膜多导联电极是研究胃电生理、胃电起搏及胃电起搏对胃排空的影响较理想的方法。英国比格犬是此模型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莫沙必利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各组分别16只。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大鼠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建立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建模第10天起,莫沙必利组大鼠给予莫沙必利注灌胃治疗。建模30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水平、胃残留率,通过采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胃动力,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各组胃窦ICC的相对数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5),而给予莫沙必利后胃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胃电图波幅和频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而给予莫沙必利后胃电图波幅和频率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胃窦ICC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而给予莫沙必利后胃窦ICC有所增加(P0.05)。结论:莫沙必利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胃动力,可能与其增加胃窦Cajal间质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9.
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胃动力的调节.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非针刺对照组.观察电针后胃电的变化.结果:选取胃动过缓分布>1/3(Ⅰ)及胃动过速分布>1/3(Ⅱ)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胃电图表明:①各组Ⅰ的例数均比Ⅱ的例数多;②在Ⅰ或Ⅱ中,足三里组比其余两组的例数多、平均频率分布率多;③在Ⅰ中,足三里组比其余两组的平均主频慢.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胃电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以抑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ERA—2250诱发电反应仪是临床和科研中常用的电生理测试仪,它具有高精度高速(100kc)的模数转换功能,在听力学检查,耳神经学的诊断以及各种诱发电反应检查中,能获得清晰稳定的反应波。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测得的波形和参数的数据不能储存起来,故而无法对波形进行频谱,功率谱以及其它分析研究。在颅脑肿瘤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用脑干诱发电位技术进行监测,有大量的波形和参数需要储存和分析处理,ERA—2250在这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为弥补此不足,摸索将微机与之连接通讯,使其更臻完美,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脊髓神经系统功能和诊断某些脊髓疾病,脊电图(Spinal Electrogram,SEG) 是一个可取的临床电生理指标,但迄今国内尚未广泛应用,因为过去一些作者报道的记录脊电图的方法大多需将记录电极直接放在脊髓表面或硬膜外,这是一种创伤性检查,不易为临床接受。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号平均技术广泛用于医学各个领域,使得  相似文献   

12.
心电标测是心脏电生理机理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临床精密诊断和对心律失常病灶进行精确定位的重要手段,特别适用于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的研究.该文主要介绍了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中的前置放大模块的设计,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右腿驱动电路.通过人体与动物实验检测,应用右腿驱动电路后均能得到清楚的心电波形.  相似文献   

13.
心外膜电位标测是一种重要的心脏电生理研究方法,特别适用于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的研究。128道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由柔性电极、放大器、数据采集卡以及相应的软件组成,可用于心外膜实时标测。通过对标测结果的分析可以确定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和传导路径,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揭示发病机制是心律失常诊断、治疗、药物研发和设备设计的关键.整合当前在心脏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及解剖学方面的最新成果,构建从离子通道、心肌细胞、心肌纤维、心肌组织、心脏器官到躯体各个层次的多尺度多模态心脏电生理模型,用于系统研究微观局部变化发生、发展、转化为宏观心律失常表现的过程,将彻底改变传统从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细胞电生理、临床表现单独研究心律失常的方式,实现微观与宏观研究的统一,使心脏电生理模型成为系统研究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有力手段.本文综述了心脏电生理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研究进展,讨论了多尺度心脏电生理模型在揭示心律失常机制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给出了基于心脏电生理模型心律失常研究的挑战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性化诊断在心内科电生理检查中的价值。方法:以200例该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常规诊断,后者人性化诊断,对诊断效果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如抑郁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满意度也较高。结论:在心内科电生理检查中,人性化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能提高诊断质量,而且能够降低诊断风险,同时还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因而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应激性胃溃疡过程中大鼠胃肠电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性应激性胃溃疡过程中大鼠胃肠电活动的变化*李红芳张经济马英华(兰州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兰州730000)应激性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它可严重地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肠道运动紊乱,因此我们以胃肠电为指标,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过程中胃肠电的改变及神...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在48只猫上观察电刺激延脑P6-P13中央部分对胃电的影响。并采用直观和微机FFT分析的方法,分别比较Ag-AgCl圆盘电极与环状铂丝电极引导的猫胃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延脑存在着分别能使胃体部胃电或胃窦部胃电的幅度或频率产生兴奋、抑制或兴奋/抑制的三种不同效应的结构。提示在延脑的中央部分,主要是内侧网状结构,在调整胃功能的活动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生理技术在鱼类尾部神经分泌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多年前,Galvani通过神经-肌肉兴奋性实验发现了神经系统与电活动在功能上具有本质的联系[1,2]。此后,众多研究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发电生理设备,逐步开发出多种能够精确测量和控制神经元电活动的仪器,如:放大器、示波器、刺激器、数模/模数转换器、微电极等。现代电生理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为研究单离子通道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丘脑外侧核(LHA)-伏隔核(NAcc)orexin-A神经和功能通路构成及该通路对胃运动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逆行追踪组和胃运动组:逆行追踪组大鼠采用逆行追踪技术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下丘脑外侧核-伏隔核间是否存在orexin-A神经通路;胃运动组大鼠通过在体胃运动研究,观察伏隔核内微量注射不同浓度orexin-A对大鼠胃运动幅度和频率的影响,以及电刺激下丘脑外侧核后,大鼠胃运动的变化及机制。结果:荧光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下丘脑外侧核内有荧光金和orexin-A双重标记的神经元。胃运动研究结果显示:伏隔核内微量注射orexin-A,大鼠胃运动幅度和频率显著增加,并呈现显著剂量依赖关系(P0.05),伏隔核预先微量注射SB-334867,可反转该效应(P0.05)。电刺激下丘脑外侧核,大鼠胃运动幅度和频率显著增强(P0.05)。同样,伏隔核内微量注射SB-334867,再电刺激下丘脑外侧核,电刺激导致的胃运动增强效应显著减弱(P0.05)。结论:下丘脑外侧核-伏隔核存在orexin-A神经和功能通路,该通路可能通过orexin-A受体介导参与胃动力和能量代谢调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目前靠生理实验及临床手段无法洞察的心脏三维空间的电生理运行机制,分析和表现心脏复杂的电生理活动,从而揭示心脏的生理物理特性,本研究通过人类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传导数学模型,结合基于心脏解剖数据所建立的真实心脏组织结构的三维空间模型,构建出精细的心脏生物物理融合模型,并将心脏在三维空间中的生物物理活动表现出来.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心脏动作电位传导的融合模型,不同时刻的动作电位传导在非匀质性组织内的三维空间中的传播位置、空间关系以及生物物理过程被清晰地显示出来,心脏研究人员从而能够以视觉感知的方式认识和深入理解人类心脏电生物物理系统的功能机制,并有助于进一步推测心脏的生理和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