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血清学和PCR方法对广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样本进行检测,发现一株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序列与其余病毒差异较大,利用PCR的方法,扩增出该株病毒的全长cDNA序列,并将其克隆到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基因全长为3 215bp,血清型为adr.将测定序列与网上公布的标准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该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化分析结果与C型基因比较接近,而对其全基因组进行分析时发现1 630bp~2 880bp间基因起源与和C型基因最为接近,而其余基因序列则与A型基因更接近,提示这是一株C型和A型重组的乙型肝炎病毒,首次在国内发现这种类型的基因重组病毒,丰富了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研究内容,并对基因型别研究和病毒进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核酸疫苗预敏,乙型肝炎病毒HBsAg蛋白疫苗增强的免疫对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TransfectionTM脂质体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pSW3891/MHBs/adr(简称为adr),及空载体pSW3891(简称vector)体外转染293T细胞.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dr,vector的体外表达;动物体内研究选用Balb/c小鼠共18只,每组6只,编号后随机分为3组,即空载体质粒组(vector+vector组)、adr核酸疫苗+HBsAg蛋白疫苗(adr+protein组)、HBsAg蛋白疫苗+HBsAg蛋白疫苗(Protein+Protein组);于第0周肌肉注射法分别以vector、adr及HBsAg蛋白疫苗免疫小鼠,于第4周肌内注射法分剐以vector、HBsAg蛋白疫苗、及HBsAg蛋白疫苗免疫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HBsAg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HBsAg多肽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结果:adr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体内研究结果显示:除vector+vector组外,adr+protein组、Protein+Protein组小鼠均能检出血清抗-HBs,Protein+Protein组抗-HBs终点滴度比adr+protein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中vector+vector组没有检测到特异性INF-γ分泌的脾细胞,而adr+protein组、Protein+Protein组小鼠均能检出,且adr+protein组特异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protein+protein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预敏.能明显增强Balb/c小鼠对乙型肝炎HBsAg蛋白疫苗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3.
尹和平 《生物学通报》1989,(6):19-19,40
乙型肝炎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之一,我国也是高流行区。现在对本病的认识与研究逐渐深入,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仅就乙型肝炎的病原(乙型肝炎病毒)和与疫苗有关的两个问题简述如下: (一)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属DNA病毒,该病毒与其相关抗原颗粒在电镜下分三种不同形态:直径为22nm小球型颗粒、直径为22nm长为200nm的管状颗粒和直径为42nm的大球型颗粒(又称Dane颗粒)。一般认为Dane颗粒是完整的病毒。这三种形态病毒颗粒的衣膜均由表面抗原(HBsAg)组成,不含核酸。Dane颗粒衣膜内为27nm的核心,核心部分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内源性DNA模板及相应的DNA聚合酶。据研究HBV进入肝细胞浆脱去衣膜,其环形  相似文献   

4.
在1985年5月冷泉港乙型肝炎分子生物学会议上,几个实验室小组报告了对乙型肝炎病毒及同族的动物肝炎病毒转录、复制中逆转录过程的研究进展。 1982年,Summer和Mason首先证实了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基因组在复制中经由RNA中介(RNA intermediate)的过程。此后,一些实验室相继证实了,能够引起人类乙型肝炎和一些动物肝炎的病毒——包括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土拨鼠肝炎病毒(WHV),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和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高度流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危害较大。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感染与发病机制,进行药物与疫苗研究的必要工具。目前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特性及发病规律方面。本文仅就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尤其乙型、丙型肝炎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建模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临床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及其抗体的出现已成为重要的疗效指标.本文回顾了HBeAg的发现及其生物学和医学意义,对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阐述了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免疫学基础,并对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意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徐静宜  高建鹏 《生命科学》2014,(10):1046-105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嗜肝性DNA病毒,感染后可导致急性和慢性肝炎,而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转录和相关疾病进程中,microRNA(miRNA)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后能引起细胞内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一方面,microRNA能促进乙型肝炎病毒的转录和诱导宿主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另一方面,microRNA也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包装和复制。重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能影响宿主血清microRNA的表达。因此,这类特殊的microRNA今后可成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将对乙型肝炎病毒与宿主microRNA之间相互作用及其相关生物学效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含preS2免疫表位的HBsAg基因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表位设计构建高效表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含preS2免疫原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PCR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和分离preS2 120-146表位和S基因片段,将两者融合并置于载体pcDNA3.1的巨细胞病(CMV)启动子作用之下,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S2S。序列分析和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瞬时表达鉴定。结果: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插入序列与乙型肝炎病毒中国株全基因参照序列(adr亚型)一致,COS-7细胞瞬时表达鉴定实验中,ELISA检测到preS2-Ag和HBsAg的OD450分别为0.469和0.426。结论:应用表位设计成功地构建了含preS2免疫表位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S2S所构建质粒能高效表达和分泌目的的蛋白。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s基因在家蚕细胞及蚕体内高效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把人乙型肝炎病毒(adr)的表面抗原S基因插入到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中,构建了重组病毒BmNPVS。用重组病毒感染家蚕细胞,测得每毫升培养物(1×106细胞)HBsAg表达量达35.5μg;感染家蚕幼虫和蛹,经检测表明HBSAg产量平均为每头蚕约750μg,每只蛹约为690μg。初步纯化的表达产物经Westefn blotting和电镜观察证实,表达产物是直径为22nm的颗粒,并主要以糖基化形式存在。表达产物的浮力密度为1.2g/ml,与病人血清的HBsAg一致。  相似文献   

10.
用一个表达型质粒在酵母中合成了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_sAg)),其载体利用酵母酒精脱氢酶15′边侧区域作为启动子转录HB_sAg的编码顺序。在酵母中合成的蛋白质被装配成颗粒,具有的特性类似人类细胞所分泌的22μm颗粒。 B型肝炎病毒是由一个含有病毒基因组(部分为单链的约3200bp长的DNA)的核结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作为一个外来入侵的病毒可以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人体一系列与HBV感染有关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HBC和HBX是由HBV基因编码的两种重要蛋白.HBC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成熟是必不可少的,其蛋白修饰后的产物对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组装、成熟和对外分泌中发挥着作用.HBX能与多种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在HBV的复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影响着肝细胞癌的形成.现有的对HBC和HBX的磷酸化和泛素化过程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HB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依据,希望最终为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药物输送系统(DDS)的认知度很高,这里介绍的风险企业Beacle公司开发的正是作为DDS使用的那种纳米粒子。其最大的特征,是巧妙利用乙型肝炎病毒外壳蛋白制成的粒子,这种病毒曾经作为乙型肝炎疫苗,有使用的实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126位Ilie→Ser变异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126位Ilie→Ser变异株房德兴,甘人宝,李载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段恕诚(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032)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表面抗原,变异株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嗜肝DNA病毒...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年有关嗜肝DNA病毒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鸭乙型肝炎病毒细胞表面受体的研究进展,新发现的与乙型肝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的细胞膜分子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的水解机制。  相似文献   

15.
鸭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后在外周血和肝脏中的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同属嗜肝病毒,两者的病毒大分子结构和复制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了解DHBV实验感染规律和病毒在血液和肝脏内的动态,有助于研究病毒复制特点和抗肝炎药物的效果。 本文用DHBV-DNA杂交阳性和DHBV-DNA多聚酶阳性的上海鸭血清,静脉注射1~3  相似文献   

16.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高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较重,近年来发达国家也出现越来越多散发的本土病例。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人群基数大,慢乙肝患者重叠感染戊肝病毒之后,可加重患者病情,增加肝硬化、肝衰竭以及死亡的发生风险。本文拟对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戊肝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核苷酸结构及复制和抗原表达特性,分别从2例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滴度为10^14和10^13拷贝/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编号为56和2-18)血清中扩增、克隆了HBV全基因组,并测定了核苷酸序列。两株病毒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的培养上清中HBsAg水平基本相同,但#56毒株表达的HBeAg约为#2-18株的3倍,Southerm印  相似文献   

18.
一、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疫苗在我国适用化开创了新路。“乙肝”是世界性的传染疾病,在我国流行面广,危害极大,上海生化所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以后,他们在总结已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再借鉴国外某些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和条件,建立以牛痘病毒为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19.
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乙肝疫苗多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近年来,人们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了针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和慢性乙肝患的治疗性疫苗的开发上。本就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分类、机制及临床疗效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伊光辉  张楚瑜 《病毒学报》2005,21(2):150-154
正链RNA病毒大多是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病原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PV)、口蹄疫病毒(FMDV)、丙型肝炎病毒(HCV)、登革热病毒(DEV)、西尼罗河病毒(WNV)以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病毒(SARS)等,都给人类的健康以及动植物的生长带来严重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是病毒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许多药物都是针对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