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带喙库蚊体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猪场蚊虫是否能携带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方法】采集发生PRRS疫情的3个养猪场蚊虫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PRRS病毒核酸,取阳性蚊虫样本接种Marc-145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和分子克隆技术进行病毒的鉴定。【结果】 养猪场内的蚊虫主要有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凶小库蚊Culex modest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骚扰阿蚊Armigeres obturbans,其中三带喙库蚊占86.76%;以PRRS病毒N基因引物进行扩增,三带喙库蚊样本呈现阳性反应,而其他蚊种均为阴性。在蚊虫接种的Marc-145细胞中可见细胞融合和空泡形成等细胞病变效应;用抗PRRS病毒N蛋白抗体和羊抗猪IgG(H+L)-FITC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感染细胞呈现黄绿色荧光;以NSP2基因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与测序,发现库蚊源病毒与相应猪场猪源病毒中相应基因的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 三带喙库蚊为猪舍优势蚊种,并能携带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相似文献   

2.
萧承恩  李泽江 《昆虫学报》1990,33(4):499-502
在蚊虫生殖营养周期的研究中,有关血液消化时间问题,国内外已有报告(щленова,1938;谭璟宪等,1959;Yajima,1973)。但对产卵至吸血的间隔时间(下简称“时距”)的研究甚少。1965年何桂铭等报告采用,летинова方法观察中华按坟Anopheles hyrcanus sinensis Wiedemann时距的结果。我们在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时距的观察中,发现用卵巢小管三个收缩期难于判断准确的产卵时刻。鉴于此,进行了三带喙库蚊卵巢管收缩过程的实验观察,试图对其收缩期的划分予以修订,并用时应用于野外观察。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常见蚊种:淡色庙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棕垲麻蚁等6咱,在相似条件下进行对犬丝虲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犬丝虫能在白纹伊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及三带喙庸蚊完垒傲育;骚援阿蚊吸血後,所有进入马氏管中的微丝蚴全成角質化,不能发育;棕尾麾蚊不能吸血,无法观察。各试验种中以感染率论,淡色庙蚊最高,中摹按蚊和白纹伊蚊次之,三带喙庵蚊最低。以发育率论,中华按蚊最高,白纹伊蚊次之,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庳蚊最低。以蚊虫存活率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最高,三带喙应蚊次之,中莘按蚊最低。根攘Kartman氏(1954)所建议的实验戚染指敷比较各蚊种的感受力,试验蚊植中以白纹伊蚊最高,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最低。各蚊种的吸犬血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白纹伊蚊为最高,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及骚扰阿蚊及淡色库蚊次之。上述试验结果指出四种蚊虫中,以白牧伊蚊为最適宜的试验媒介,也可能是自然媒介;中华按蚊灾之,其他二种库蚊更次之,似不重要。  相似文献   

4.
WS-I型灭蚊涂料对防制淡色库蚊、家蝇等的敏感性已有报道。但对南方夜间常见侵入室内的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fatigan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的敏感性及对不同状态致倦库蚊的敏感性如何尚未见报道,为此于1987年6月作了实验,现将结果报道于后:WS-I型灭蚊涂料(主含杀灭菊酯),由本地黄沙河灭蚊涂料厂提供;吸血成蚊均捕自牛房,未吸血致倦库蚊为实验室羽化;用“WHO”接触筒,将涂料按每平方0.33公斤用量涂于新华Ⅰ号滤纸上待干后进行测定,吸血蚊以胃血谢拉氏Ⅲ—Ⅳ期、未吸血蚊以5%葡萄糖水…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2~1992年和2001~2002年上海奉贤地区每年3月~6月灯诱捕蚊的现场调查数据,采取相关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天气图分析法,探讨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季节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带喙库蚊季节分布按蚊虫密度变化划分为首次出现期、季节增多期和混合发生期三个时期。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的温度条件是:首现日当天和前1天的日平均气温均≥11.0℃,其2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值≥25.5℃,或首现日当天、前2天和后1天任意连续3天的日平均气温均≥11.0℃,其3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值≥34.0℃,结果三带喙库蚊春季首现日和首现日温度日期的差异在1~2天内(91.7%)。三带喙库蚊季节增多期其逐候蚊虫密度(Y1)与平均气温(X1)呈显著的正相关,用一元回归方程表示为:Y1=-9.3534+0.7217X1;至候平均气温≥18℃(平均始日为5月3日)进入三带喙库蚊混合发生期。总体上三带喙库蚊蚊虫密度季节分布与平均气温、“S”系风向变化存在密切关系。首次出现期至季节增多期三带喙库蚊突增日与锋面天气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关联,候平均气温≥18℃是三带喙库蚊大量发生和进入峰期重要的温度指标。上述结果提示上海地区三带喙库蚊春季和初夏随气流北迁降落的可能性相当大。  相似文献   

6.
使用杂鳞库蚊复组COI部分序列和ITS序列构建分子发育树,并基于COI序列计算该复组种内和种间的Kimura-two-Parameter(K2P)距离,探讨环带库蚊的分类地位和杂鳞库蚊复组内各亲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环带库蚊和杂鳞库蚊的种间K2P距离为0.24%-0.72%,支持"环带库蚊是杂鳞库蚊的同物异名"这一观点;杂鳞库蚊(环带库蚊)和伪杂鳞库蚊、三带喙库蚊的种间K2P距离为4.41%-9.68%,同时分子系统树显示各个种分别聚类,互为姐妹群,再次证明三者互为独立的种;环带库蚊和杂鳞库蚊聚类的分支最接近树的端部,三带喙库蚊分支最接近树的基部,提示三带喙库蚊最早发生分化,而杂鳞库蚊(环带库蚊)最晚发生分化;采集自日本的三带喙库蚊种内K2P距离为0.48%-2.68%,而它们与采集自中国、印度的该种K2P距离为4.17%-6.76%,日本产三带喙库蚊聚集成一支,并与中印产地的聚类分支互为姐妹群,这些结果提示日本的三带喙库蚊有种下,甚至种级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薛瑞德 《昆虫学报》1992,35(2):254-256
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为流行性日本乙型脑炎痫毒的重要媒介,对其自育性的研究有助于媒介生物学的研究。关于蚊虫自育性国外已育较多报告(Laurence,1964;Spielman,1971;Trpis,1977)。近年来,我国也发现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崔可伦,1982)与东乡伊蚊  相似文献   

8.
作者等于1984年8月以来在湖南南部郴州市郊区水田中采到一种寄生于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幼虫胸内的索线虫,自然感染率较高,寄生较普遍。经鉴定属于线虫纲(Nematoda)嘴刺目(Enoplida),索科(Mermithidae),罗索属(Romanomermis)的一新种。文中量度除标明外,均以μm为单位。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蚊媒病毒分布状况,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对阳性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2012年7月,在勐海县打洛镇采集蚊虫32批共1 468只,其中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28批1 383只,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tatus)2批66只,按蚊(Anopheles)2批19只。用金黄地鼠肾细胞(Golden hamster kidney cell,简称BHK-21)和白纹伊蚊细胞(Aedes albopictus cell,简称C6/36)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有2批三带喙库蚊标本(BNDL1205和BNDL1227)能引起C6/36细胞产生聚合病变,而不能引起BHK-21细胞病变。用黄病毒属特异性引物对这2株阳性分离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800bp左右的条带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对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2株病毒与分离自越南的广平病毒(Quang Binh virus,QBV)VN180株亲缘性最近,处在同一进化分支;与VN180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3.4%和82.9%,而与既往国内外分离的18株蚊虫黄病毒的核苷酸差异较大。结果表明BNDL1205和BNDL1227病毒为类似QBV,此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电泳和酶活力两个方面观察和分析了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ullens Coq.)的敏感品系(SEN)和敌百虫抗性品系(RD)的AchE同工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同性别及身体不同部位产生的变异,从中获得了一些颇有意义的结果。 1.从SEN品系与RD品系AchE同工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比较发现,AchE质和量上的变异与敌百虫抗性的产生密切相关。 2.一切品系的各个发育阶段,在凝胶相同的位置上都有一条相同的AchE酶带,这是主带。 3.在SEN品系和RD品系的雌成蚊中,有一条活力很高的AchE慢带,此带仅在雌成蚊的胸部存在,显示了性别和部位差异,称它为特征性慢带。此带的活力,RD品系高于SEN品系。 4.以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的敏感品系及其抗双硫磷品系与淡色库蚊作比较,发现其雌、雄成蚊中除共有的主带外,还有一条较主带稍慢的AchE带,此带相当于淡色库蚊雌成蚊中的特征性慢带,但不存在性别差异,此带的泳动速度要略快于特征性慢带。 5.雌成蚊胸部的特征性慢带轻胰蛋白酶的限制性处理后,泳动位置发生改变,变动后的新位置恰与三带喙库蚊慢带的位置相同。两种库蚊在进化上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位移后的特征性慢带活性未变。 6.用伴性红眼区分幼虫性别后发现,淡色库蚊不同性别的幼虫和蛹,都存在1—3条向正极移动但活  相似文献   

11.
王兴相 《昆虫学报》1984,(2):217-220
1981年5—10月我们在广东省海南岛万宁县三更罗公社调查了蚊类,共发现13属58种,其中一库蚊经鉴定为一新种,根据产地命名为三更罗库蚊Culex(lophoceraomyia)sangengluoensis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现描述如下: 雄蚊 小型蚊种,黄褐色,翅长2.2—2.4毫米。 头部 头顶和枕部被黑色宽鳞,杂有少数淡色窄弯鳞及竖立叉状鳞;颊部被淡色宽鳞,并与枕、顶部黑色宽鳞区成弧形交界,故头顶黑色区呈亚圆形,喙黑褐色,约和腹部等长;喙基部下方有一横行竖立毛,10根。触须比喙长,约长出整个末节;基节外侧有一黑色  相似文献   

12.
孙延昌  胡玉祥 《昆虫学报》1991,34(3):383-384
蚊虫的幼虫体色突变品系已在淡色按蚊(Anopheles albimanus)、斯氏按蚊(An.stephensi)、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等许多蚊种中被分离出来。这些遗传变异品系的发现对研究蚊虫的变异性和遗传性及蚊虫和蚊媒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种内至今未见关于体色遗传变异类型的报道。作者于1987—1988年在上海中华按蚊种群中,成功地分离出幼虫绿色和幼虫褐色两个品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广大的水稻田地,一直是蚊类孳生的良好环境,根据书本及文献上的记载,在我国约有22种蚊类能孳生在稻田之中,其中按蚊有中华按蚊(Anopheles hyrcanus sinensis)等16种,库蚊有二带喙库蚊(Culex bitaeniorhynchus)等5种,以及一种刺扰伊蚊(Aedes vexans)。  相似文献   

14.
二带喙库蚊(Culex bitaeniorhynchus Giles,1901)和中华库蚊(C.sinensis Theobald,1903)的夜间活动情况,国内尚无报告。作者等曾在湖北均县作过观察。结果如后。二带喙库蚊:整夜均有活动,并有黄昏后与黎明前的活动高峰。但后者远不及前者为高(见表)。各月夜间活动不甚一致。但仍可看出蚊虫多时则有黎明前活动高峰,蚊虫少时,则无黎明前高峰出现。各月黄昏后高峰出现的迟早与日落有一定的关系。不同月相对二带喙库蚊的夜间活动有较明显的影响。即在上弦月时上半夜蚊虫活动频繁,满月夜时全夜均有一定数量的蚊虫活动,下弦月时则下半夜蚊虫活动…  相似文献   

15.
1.于1953、1954年在北京市发现5属19种蚊子,在居民区内常见的蚊种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骚扰伊蚊、仁川伊蚊、背点伊蚊、中华按蚊、帕氏按蚊。 2.淡色库蚊栖止在室内暗处,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帕氏按蚊、骚扰伊蚊、背点伊蚊常栖止在畜舍内,仁川伊蚊多发现在室外阴凉处。 3.淡色库蚊成虫越冬场所为花洞子、废城墙洞、白薯窖、废砖窖、地下室、花窖等。 4.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的消长曲线一年中出现两个峯,第一个峯出现在8月上旬以前;仁川伊蚊于8月上中旬出现一个峯。另外,在一年内以淡色库蚊活动的期限为最长,约7个月左右,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次之。 5.蚊子与当地脑炎流行的关系已予讨论,并推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可能为本市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6.
徐启丰 《昆虫学报》1963,(2):229-232
1960年4月作者在海南岛工作时,曾捞获库蚊幼虫数条,其中一部分经饲养羽化分别得雌蚊2个,雄蚊3个,现经鉴定证明系一新种。兹将其形态描述于下: 琼中库蚊 Culex(Lophoceratomyia)chiungchungensis新种 一、成虫 小形棕黑色品种。翅长雄蚊约2.5毫米;雌蚊约3毫米。 雌性——头 顶部被以黑色竖立窄鳞,前部及二侧眼缘有白色扁平鳞片着生。头部的鬃均为黑色。触角、触须及喙均为黑色;触须长约喙的1/8。  相似文献   

17.
蚊虫的脂肪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研究单个蚊体脂肪的快速提取与测试方法,对进一步探讨蚊虫越冬机制及其冬期脂肪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参考Van Handle(1985)所介绍方法对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不同发育阶段体内脂肪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测试,在试剂配制(氯仿甲醇液为2:1)、加热、快速冷却等方面作了改进,并用烤干保存标本与单个标本测试,对现场保存标本以及越冬蚊脂肪测试比较简便实用。仪器为上海分析仪器厂生产的751G型分光光度计,先制作标准曲线,然后提脂进行测试。经测试所得,每头三带喙库蚊四龄幼虫体内全脂含量…  相似文献   

18.
作者整理1958年在云南思茅采集的昆虫标本时发现三种库蚊系属新种,均只有雄性。现将其形态描述如下: 1.毛股库蚊 Culex(Lophoceratomyia)pilifemoralis,新种 雄性 黄褐色中型蚊种。翅长约3毫米。 头部 枕部被有黑褐色直立叉状鳞片及狭弯鳞片;眼侧缘被有淡色狭弯鳞片,并形成一宽灰色区。喙黑色,基部下面无鬃。触须与喙约等长,黑色;基部外侧有一行小毛,长节内侧面近基部1/2部分有一行透明短硬小毛,末两节上只有少数长毛。触角黑色;梗节内侧有一钝突起;第6节(梗节作第一节计)有一丛淡黄色长毛及5枚叶状鳞片,鳞片长度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Culex pipiens complex)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从新疆采集尖音库蚊。建立实验室株,进行杂交、不同地理株形态学数值分析、杂种F_1代形态学的数值分析,表皮碳氢化合物、体内脂肪酸和单糖气相色谱分析以及卵蛋白质的电泳分析等。在我国首次发现了骚扰库蚊。根据研究结果,我国异域分布的尖音库蚊复合组实际上包含着同一个种的4个亚种,即指名亚种(Culex pipiens pipiens),淡色库蚊亚种(Culex pipiens pallens)、致倦库蚊亚种(Culex pipiens quinquenfasciatus)和骚扰库蚊亚种(Culex pipiens molestus)。致倦库蚊不应作为独立的蚊种,淡色库坟也不应作为所谓“中间型”。在亲缘关系上根据形态学特征聚类分析等结果表明,尖音库蚊与致倦库蚊的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20.
对具有灭蚊效果的链霉菌N0.7180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认为与已知的近似种都不相同,是一个新种,定名为灭蚊链霉菌(Streptomyces culicidicus Yan et al. n.sp.),它的培养物对中华按蚊、致乏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褐尾库蚊、骚扰阿蚊等幼虫有显著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