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I)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功能的影响。雄性昆明小鼠照射前补充SI,经4Gyγ射线照射,观察补充SI对电离辐射损伤小鼠内源性脾结节(CFU-S)数、骨髓细胞粒、巨噬系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SI提高了辐射损伤小鼠CFU-S数,增加了骨髓有核细胞CFU-GM数,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对骨髓细胞DNA含量也有一定的增加趋势。表明SI可以提高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减轻辐射对骨髓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害,SI对辐射小鼠的造血系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为相关放射性造血功能损伤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清洁的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放射对照组、普通组(注射1次UCMSC)和加强组(注射2次UCMSC),放射组、普通组和加强组的小鼠均经2 Gy射线照射剂量辐射1 h,建立辐射损伤模型。UCMSC悬浮液(每次注射剂量均为230 IU/g)经尾静脉注射方式分别在辐射12和24 h后给予小鼠。照射处理后定期在第1、2、7、14 d对小鼠进行心脏取血并做血象分析,测定血清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辐射对照组比较,尾静脉注射UCMSC悬浮液组能改善外周血的数目,血清中SOD活性有所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喘可治对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和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辐射损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给药喘可治(CKZ)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注射液,利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辐射后小鼠外周血象和骨髓干细胞的变化规律。结果:CKZ组外周血象显示造血和免疫系统恢复显著高于rhG.CSF组,P〈0.05;骨髓干细胞虽有一定恢复,但不如rhG—CSF组,P〈0.05。结论:喘可治可促进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和免疫重建,促进骨髓干、祖细胞的释放与分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升血汤促进辐射损伤小鼠造血与免疫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中药升血汤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与免疫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结果证明,升血汤能显著地增加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中各类血细胞数以及骨髓及脾脏中的有核细胞数,明显促进小鼠巨噬细胞,T及B淋巴细胞功能的恢复,表明升血汤可以明显促进辐射损伤小鼠造血与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采用 60Co大剂量全身均匀急性辐射的方法,使动物造血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造血机能大大减弱,在大约30天时间内,循环系统中的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从而造成一种辐射贫血的动物模型。以便较长时间内连续研究60Co大剂量辐射对在体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解为取向指数 (DI)or和小变形指数 (DI)d的新型激光衍射法 [1],研究了 60Co大剂量辐射对在体红细胞变形性、全血粘度、沉降率和红细胞计数等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作比较 ,发现在60Co大剂量辐射后 ,开始这些参数变得明显异常 ,40天后逐渐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这表明 60Co大剂量急性辐射对动物体内造血系统的影响是长期的、严重的。将这种 60Co辐射造成的贫血模型与文宗曜等提出的用抗体诱导的大量同步化的球形红细胞贫血模型相比较 ,发现后者作为在体贫血动物模型具有更明显的优点。同时为研究辐射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及正确地挑选红细胞衰老模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关键的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它对造血、免疫和急性期应答起重要作用。重组IL-6在辐射损伤,血小板减少、肝损伤、肿瘤及艾滋病的研究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和潜在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引物设计、转译优化及DNA体外重组等技术构建了pSV-IL-6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大量扩增、纯化后,利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株(CHO-dhfr~ ),经选择培养基培养2周后,挑出CHO-dhfr~ 细胞克隆,并用逐渐提  相似文献   

7.
迷迭香酸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最新研究发现具有抗紫外线辐射及细胞保护之效,实验中口服给予辐射损伤的ICR种小鼠不同剂量迷迭香酸(50、100、150、200 mg/kg),通过脏器系数、骨髓DNA含量、股骨有核细胞数(BMNC)、脾结节数(CFU-S)等指标检测其对小鼠造血系统的作用,并以外周血(WBC、HGB、PLT)及体重等指标,从整体水平上衡量迷迭香酸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剂量迷迭香酸对小鼠造血系统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呈倒“U”形剂量反应曲线,100 mg/kg作用尤为突出,各指标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全身照射疗法(TBI)是一种姑息治疗,该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滤泡性淋巴瘤等无干细胞支持的放射敏感的疾病中。目前,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中全身放射治疗与大剂量化疗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的经典预处理方案。TBI方法主要应用在造血移植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效应和免疫抑制效能。TBI给予干细胞移植病人超过正常骨髓的辐射耐受量,通过重建病人的造血和免疫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是一种重要的造血生长因子,它在造血干细胞动员、肿瘤放疗化疗的辅助治疗、贫血、放射病及其他血液病的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采用基因全合成的方法实现rhSCF基因的克隆和高效表达,表达水平达到30%~40%。在工程菌发酵、rhSCF纯化和复性等中下游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rhSCF生产工艺,回收率大为35%,纯化产物纯度不低于98%.比活性0.9×10^6U/mg。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是一种能促进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生成血小板的造血因子,研究表明它能促进射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前期工作证明rhTPO早期干预可显著提高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活存率.本文以7.0Gy照射恒河猴为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模型,研究了rhTPO早期干预对重症ARS的治疗作用,并与WR2721和"500"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rhTPO早期干预可明显促进ARS猴造血功能恢复,改善ARS猴症状,简化对症治疗措施,提高重度骨髓型ARS猴活存率,其对重度骨髓型ARS的防治作用优于现有的辐射防护药WR2721和"500",有望开发成安全有效的新型辐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辐射敏感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体内外照射条件下小鼠骨髓多向性造血干细胞(CFU-S)和粒系定向千细胞(CFU-C)的辐射敏感性。它们的 D_0值分别为103.4拉德和173.7拉德,反映了CFU-S 和 CFU-C 是两类在性质上不全相同的干细胞群。在目前尚未建立起除啮齿类动物以外的多向性造血干细胞测定技术的情况下,我们应用体外琼脂培养技术,比较了在体外照射条件下狗与小鼠骨髓 CFU-C 的辐射敏感性,它们的 D_0值分别为58.6拉德和190.2拉德,反映了两者在辐射敏感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阐明不同种属动物的不同辐射耐受性提供了一个根据。联系到 AET 具有降低造血干细胞辐射敏感性以及提高动物的辐射耐受性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了在造血型放射病的发生和发展中,造血干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征、地中海贫血、急性放射病、某些恶性实体瘤和淋巴瘤等造血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成熟技术和重要手段,另外这一技术还被尝试用于治疗艾滋病,已取得积极的效果。但是由于移植需要配型相同的供体,并且过程复杂,使得造血干细胞移植因缺少配型相同的供体来源以及费用昂贵而不能被广泛应用。胚胎干细胞是一种能够在体外保持未分化状态并且能进行无限增殖的细胞,在适合条件下能够分化为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研究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不仅可作为研究动物的早期造血发生的模型,而且可以增加造血干细胞的来源,还可以通过基因剔除、治疗性克隆等方法来解决移植排斥的问题,从而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因此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现对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的诱导方法,诱导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并对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的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日本防卫医科大学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在线科学杂志《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上发表报告说,动物实验显示,遭受强烈的放射线辐射后,立即大量注射维生素C能有效减轻急性辐射损伤,降低死亡率。人全身遭受高剂量辐射后,细胞内会大量产生具有强大氧化作用的活性氧,活性氧不仅会伤害细胞膜和基因,还会损伤骨髓和肠道等脏器。  相似文献   

14.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定向作用于粒系祖细胞的造血生长因子,它能特异性地刺激和调节粒细胞系统的增殖、分化、存活和活化,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具有显著疗效。许多研究者对G-CSF cDNA在大肠杆菌和其它表达系统中进行了研究,但应用G-CSF基因组基因所做的有关表达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多。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在扩增出含有信号肽序列入基因组G-CSF基因的基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镁离子对紫外线辐射损伤后细胞活性与光产物产量的影响,以明确镁离子对UVB辐射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在实验中,选择成人成纤维细胞(HDF-a)和角质形成细胞(HaCaT)进行细胞培养,筛选小剂量UVB辐射进行诱导性损伤,观察不同浓度镁离子(0.1 mmol/L,0.2 mmol/L,0.4 mmol/L,0.8 mmol/L,1.2 mmol/L)对辐射损伤的细胞活性、基因组断裂情况及光产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UVB辐射后,两个细胞系细胞活性显著下降,镁离子培养液孵育的细胞活性均比UVB辐射损伤对照组显著升高,而镁离子孵育后细胞光产物嘧啶二聚体(CPDs)量明显减少.实验研究证实,镁离子对UVB辐射损伤的培养细胞具有防护作用,为UV辐射所致的DNA损伤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辐射损伤指由电离辐射所致的急性,迟发性或慢性的机体组织损害,在放射治疗的患者和放射科医护工作人员中发生概率较高。因此对于辐射损伤修复也变成医学研究的新方向。源自天然的药物有效提取成分具有特殊的化学分类和结构特性,其作用位点多,药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成瘾性轻,来源丰富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关注。低剂量的辐射损伤模型具有可逆性,可以较为客观的评价药物有效提取成分对辐射损伤机体部分修复作用效果,是目前公认的一种良好的研究药物对辐射损伤修复效果的模型。笔者现就药物有效提取成分对辐射损伤机体部分修复作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总体概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F_1小鼠经~(60)Co γ射线一次整体照射8.5 Gy后不同时间,骨髓CFU_s、GM-CFU_c、BMC、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外周血象的动态变化,以及对BFU-E、CFU-E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照射后各项指标均呈指数级锐减,但下降幅度依各自不同的辐射敏感性而异。恢复的先后顺序是:BMC数和外周血象经过1个月即达正常;GM-CFU_c和CFU_s于2—4个月后逐渐恢复原来的数量;淋转功能直至3个月末仍为对照值的55%。应用Ara-C自杀率测出照射后CFU_s的增殖率持续高于正常,3个月末才回复常态。针对临界全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对小鼠造血细胞动力变化过程的观察,以及对残余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全面地揭示造血功能辐射损伤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BMSC)是骨髓基质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不但能与其他细胞一起支持造血干细胞造血,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增殖功能及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诱导因素下可定向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近年来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等对BMSC增殖、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常灏 《生物学通报》2006,41(2):56-59
干细胞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经过50多年的努力,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生物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分离纯化和检测方法以及“可塑性”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详细说明了一些主要的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以及造血干细胞在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花粉抗辐射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对动物辐射损伤研究的结果为:花粉能提高辐射动物外周血粒细胞,保护骨髓、脾脏、胸腺等组织结构,增加辐射动物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alonicdialdehyde,MDA)含量,此外,对辐射动物睾丸的生精作用有一定的保护。这些结果均说明花粉具有多方面的抗辐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