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淑梅  李微  李丁男 《生物多样性》2022,30(6):22038-192
为给辽宁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 更准确地评价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 以及更好地给农学、林学、生态学、系统学等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 本文首次将几代人在辽宁境内发现的高等植物进行汇总、编目, 包括苔藓植物和维管束植物。苔藓植物根据正式发表的文献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生物标本馆(IFP)馆藏采自辽宁省全域的苔藓植物标本编制。维管束植物主要根据5个方面的信息整理: 作者多年野外调查的一手资料、文献、同行交流、公众提供信息、标本等。编目内容包括辽宁省高等植物总名录、辽宁省栽培植物名录、辽宁省外来植物名录、辽宁省仅有栽培植物的科属目录、辽宁省仅有外来植物的科属目录; 编目中涉及的物种均有科属地位、中文名、拉丁名、生境、产地(县级), 总名录中附有每个物种的信息凭证, 包括标本信息、文献信息或照片依据。本编目共计收录植物254科1,176属3,241种73亚种447变种119变型。其中, 苔藓植物为辽宁地区首次披露名录信息, 计83科205属491种4亚种7变种(含藓类52科156属373种1亚种5变种, 苔类29科46属114种3亚种2变种, 角苔类2科3属4种)。维管束植物虽非首次披露名录信息, 但与以往发布的维管束植物名录相比, 本次收录的种类数最多, 计171科971属2,750种69亚种440变种119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5科19属47种1亚种13变种2变型, 被子植物147科910属2,607种66亚种420变种117变型)。经统计, 辽宁省所有苔藓植物均为本土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中, 野生植物计149科741属2,077种62亚种378变种93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4科8属12种6变种1变型, 被子植物145科133属1,969种60亚种365变种92变型), 栽培植物计104科390属673种7亚种62变种26变型(含裸子植物5科17属35种1亚种7变种1变型, 被子植物99科373属638种6亚种55变种25变型); 本土植物计158科796属2,235种65亚种421变种116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5科14属29种12变种2变型, 被子植物134科740属2,110种63亚种402变种114变型), 外来植物计88科316属515种4亚种19变种3变型(含裸子植物3科10属18种1亚种1变种, 被子植物85科306属497种3亚种18变种3变型)。本编目仅是辽宁省高等植物的阶段性汇总, 尚需要根据野外工作的拓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水生种子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河南省水生种子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区系组成。结果表明,河南水生种子植物有30科、61属、125种、1亚种、9变种及2变型,其中以挺水植物为主,有75种、1亚种、5变种、2变型;浮水植物次之,有33种2变种;沉水植物较少,有17种2变种。河南省水生植物的区系成分中,以泛热带、北温带和旧世界热带3种成分为主,其次是东亚和东亚北美间断成分和旧世界温带成分,植物区系中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几乎并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秦岭黄耆属植物,报道该地区共有黄耆属植物30种、1亚种和2变种,其中有9种、1变种为该地区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陕西留坝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赵桦  王东 《西北植物学报》1998,18(3):466-475
陕西留坝地区有种子植物133科、635属、1480种。本文对该地区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共有裸子植物6科、13属、19种;单子叶植物18科、135属、297种;双子叶植物有109科、487属、1164种。木本种类566种,占38.2%,草本914种,占61.8%。(2)属的地理分布类型种类多,15个分布类型及15个变型。其中温带成分占67.0%,有  相似文献   

5.
区域性维管植物编目对于该区域内植物多样性保护及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作为中国首都, 尽管编目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得以开展, 但近30年来没有进行系统更新。现有数据零散、不系统, 相关编目进展甚至已经落后于周边地区。本文在《北京植物志(1992年修订版)》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实际野外调查, 通过系统检索文献资料对现有编目数据进行查漏补缺(补充新分类群、新记录)、修订名称(基于新分类修订成果)、更新分类系统(采用基于分子数据的新分类系统), 并添加物种等级、分布状态、生长状态、室内/室外、分布区、了解程度及保护状况等相关信息, 最终完成北京维管植物编目和分布数据集(分为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两个表单, 其中外来植物主要基于志书和文献记载)。截至2021年12月31日, 该数据集共有数据2,883条(本土1,680条, 外来1,203条), 其中包含北京本土野生维管植物134科611属1,597个类群(1,440种3天然杂交种46亚种97变种11变型), 与《北京植物志(1992年修订版)》相比增加3科26属173种4亚种28变种11变型, 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的有16种(一级仅1种), 列入《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08)》的有90种3亚种4变种; 收录外来维管植物137科581属1,184个类群(含992种及其他种下等级), 其中栽培植物854种19杂交种15亚种29变种2变型87栽培品种38栽培群, 逸生植物132种1亚种, 归化植物77种2变种, 入侵植物27种。编目数据显示, 北京本土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整体上并不高, 主要以广泛分布的常见种为主, 特有种、狭域种以及珍稀濒危种数量不多; 同时, 北京存在大量的外来植物(许多种类在《北京植物志》各版中已经收录), 这些植物也是北京维管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有数据尚不完整。  相似文献   

6.
中国豆科植物分类系统概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相云 《植物研究》2004,24(1):20-27
豆科是被子植物中继兰科和菊科之后的第三大科,其中包括三个亚科:即云实亚科、含羞草亚科和蝶形花亚科.本文根据最新资料,整理出世界豆科有42族、634属、17 834种,中国有33族、169属、1 518种(另外含15亚种、167变种和41变型),其中外来种158种(含亚种和变种,隶属于73属).为建立中国豆科植物数据库,本文在Polhill豆科植物分类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新的资料,提出中国豆科植物系统概要.文中按分类等级进行排序,每一属含有世界和中国种数及分布.  相似文献   

7.
江西三清山珍稀濒危植物考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三清山有珍稀濒危植物33种,隶属30属22科,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6科12属12种;被子植物15科17属20种。主要讨论了三清山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及保护。  相似文献   

8.
朱长山 《植物研究》1995,15(3):342-348
本文报道了河南植物区系新记录6属、29种、1亚种、5变种。文中引证的标本, 全部收藏在河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上海维管植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总结《上海植物志》出版以来的维管植物区系资料,分析整理存疑种、订正了错误鉴定,并发表上海植物新记录4种.据此确认上海目前有原生维管植物126科440属818种(包括7亚种、49变种、2变型),外来逸生植物86科234属367种(包括2亚种、18变种).结果表明上海植物区系受人为干扰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河南省所产的106科308属1 240种木本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河南省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活型多样性丰富,生态学特性多样性和园林用途多样性齐全。文中界定了各类园林树木的判定标准,并根据此标准初步筛选出适宜于在城市园林中栽植的各类观赏树木85科219属641种、2亚种、24变种和1变型,从而为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城市园林及各类风景园林的绿化在树种选择上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最后对河南省野生园林树木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其开发利用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Phytoplankton species collected from the limnetic to euryhaline sections of Tehuantepec River were identified, classified and compared with regional information from Mexico and South America. We collected 15 samples every three months from July 1997 through August 1998 with a 20 microm net and a Van Dorn bottle. Indicator values and a code checklist are included. A total of 58 families, 121 genera, 273 species, one subspecies, 75 varieties, 13 forms and one morphotype were identified in the taxa Bacillariophyta (42.0 %), Chlorophyta (29.0 %), Cyanoprocaryota (18.0 %), Euglenophyta (5.0 %), Dinophyta (3.0 %), Cryptophyta (2.0 %) and Chrysophyta (1.0 %). The predominant families were Scenedesmaceae (24 species), Oocystaceae (22), Bacillariophyceae (21), Chaetocerotaceae (15) and Euglenaceae (14). Five families, eight genera, 72 species, 45 varieties and eight forms are first records for Mexico. The species Chroococcus turgidus, Microcystis flosaquae and Pseudanabaena limnetica (which produce massive blooms or red tides) are important in this river of moderate wa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12.
《Journal of bryology》2013,35(3):203-220
Abstract

The check-list includes a list of genera, species, subspecies and varieties of Turkish mosses. It is composed of 726 species, subspecies and varieties representing 164 genera and 42 families. Accompanying the lists are a systematic arrangement of the genera, species and varieties and lists of synonyms, excluded species and of annotations. Three mosses, Pseudoleskeella rupestris (Berggr.) Hedenäs & L. Söderstr., Isothecium myosuroides Brid. var. brachythecioides (Dixon) C.E.O. Jensen, Eurhynchium hians (Hedw.) Sande. Lac. var. rigidum (Boulay) J.-P. Frahm are recorded as new for the moss flora of Turkey.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吊罗山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吊罗山位于海南岛东南部 ,约 1 8°5 0′N,1 0 9°5 0′E,为北热带地区 ,其种子植物区系共有种子植物1 71科、846属、1 90 0种 (裸子植物 4科 5属 1 0种 ,被子植物 1 67科 841属 1 890种 )。区系分析表明 :(1 )地理成分以泛热带、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非世界属总数的 84.2 9% ) ;(2 )纯热带成分不形成区系和植被的表征 ,许多泛热带、热带种类已接近其分布北限 ;山地成分表现出热带、亚热带 -温带成分相互渗透的特点 ;(3 )该区系在海南岛整体区系中占重要位置 ,特有现象较突出 ,有海南岛地区特有属 4个 ,其它中国特有属 6个 ;吊罗山包括邻近的陵水县有 2 3 7个海南岛地区特有种 ,占全部 5 3 6个海南特有种 (变种 )的 44.2 2 % ;吊罗山特有种 5 2个 ,占海南全部特有种的 9.7% ,这表明该区系在海南森林区系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物种编目及其科属系统排列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文采用Flora of China使用的分类系统, 结合最新分子分类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年发表的新资料, 对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40科178属2,147种5个亚种118个变种, 其中特有种839个, 占总种数的39.08%。种数最多的5个科依次为鳞毛蕨科(505种, 含种下单位, 下同)、蹄盖蕨科(323种)、水龙骨科(280种)、凤尾蕨科(266种)和金星蕨科(209种); 种数最多的5个属依次为耳蕨属(Polystichum, 209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 176种)、蹄盖蕨属(Athyrium, 137种)、双盖蕨属(Diplazium, 98种)和凤尾蕨属(Pteris, 97种)。在地理分布上, 种数排名前5的省份为云南(1,365种)、四川(875种)、贵州(838种)、广西(785种)和台湾(779种)。含中国特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科属中, 排前3位的科分别为鳞毛蕨科(257种)、蹄盖蕨科(169种)和凤尾蕨科(113种); 排前3位的属为耳蕨属(140种)、蹄盖蕨属(82种)和鳞毛蕨属(61种)。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区系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较系统全面地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整理,采用植物区系谱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共计196种(包括种以下单位),隶属于17科,66属。其中,北温带地理分布类型占主导地位,共计98种,占总种数的50.79%;东亚地理分布类型54种,占总种数的27.77%;中国特有分布类型16种,占总种数的8.38%;东亚—北美分布类型9种,占总种数的4.71%;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9种,占总种数的4.71%;热带分布类型(包括泛热带分布类型和热带亚洲分布类型)仅有3种,占总种数的1.57%。运用植物区系谱的主成分分析对河北省与我国相邻地区侧蒴藓类植物关系的研究表明:西藏和横断山为一组,相异系数分别为31.9和43.5,与河北的联系相差最远;河北—东北—秦岭—内蒙古—山东为一组,内蒙古和山东在地理位置上与河北接壤,但相异系数分别达21.0和15.6,而河北与东北、秦岭相异系数分别为6.4和12.0,它们在区系关系上更为接近。分析结果对吴鹏程(1998)关于中国苔藓植物分布路线的观点以有力的支持,即存在喜马拉雅南麓地区—秦岭—东北的苔藓植物迁移路线;同时,说明大的山脉是苔藓植物进行扩散和传播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杜维波  卢元 《生物多样性》2019,27(11):1260-773
物种编目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本文收集已出版的专著和文献, 查阅标本馆的馆藏标本信息, 在此基础上, 对黄土高原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科属排列采用Flora of China的分类系统, 科属界定依据分子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8科42属165种2亚种5变种, 其中中国特有种35种, 占总种数的20.35%。种类数量最多的5个科依次为凤尾蕨科(29种, 含种下单位, 下同)、鳞毛蕨科(28种)、水龙骨科(19种)、蹄盖蕨科(16种)和铁角蕨科(16种); 种类数量最多的6个属依次为铁角蕨属(Asplenium, 16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 15种)、耳蕨属(Polystichum, 12种)、岩蕨属(Woodsia, 11种)、卷柏属(Selaginella, 10种)和瓦韦属(Lepisorus, 10种)。黄土高原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中, 无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无中国特有属。依据生态类型可划分为4类, 即土生植物(112种)、石生植物(75种)、附生植物(18种)、水生植物(3种), 该区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土生或石生的种类占总种数的89.53%。在地理分布上, 黄土高原石松类和蕨类处于我国现生类群分布的边缘区域, 这与我国的石松类和蕨类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秦岭太白山北坡蝶类组成共有78种,隶属6个科,43属。其中凤蝶科Papilionidae 3属8种,粉蝶科Pieridne 7属19种,眼蝶科sartyridae 5属9种,蛱蝶科Nymphalidae 15属27种,友蝶科Lycaenidae 7属8种,弄蝶科Hesperiidae 6属7种。新记录3种。  相似文献   

18.
实地鱼类资源考察、检视鱼类标本以及参考鱼类分类、分布文献表明,秦岭生态保护区现有鱼类7目16科79属共141种(亚种)。物种多样性G-F指数的比较分析显示,和秦岭其他区域相比,秦岭生态保护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区内不同水系之间相比,则汉江水系最高。利用β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对秦岭生态保护区4条水系的鱼类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区内鱼类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坡的3条水系中,南洛河水系和嘉陵江水系鱼类生境相似程度较高,鱼类种、属分化、隔离程度较低,而与汉江水系的生境差异显著,鱼类种属分化、隔离程度较高。根据区内自然地理及水系特征,对水系间鱼类β多样性出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abiaceae in aspects of its morphology, taxonomy and geography. We propose that the Sabioideae and Meliosmoideae as two new subfamilies of Sabiaceae according to the external morphology, flower structure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two genera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follows the taxonomic concepts of Luetha Chen on Sabia and C. F. van Beusekom on Meliosma. We agree with them for their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two genera above the specific rank. As to the revision work of Sabia by van de Water and C. F. van Beusekom’s work on Meliosma we disagree for their unduly broad specific concepts. We rather treat the species of these two genera according to their habitats in regions on a relatively narrower sense. The genus Sabia of China are classified into 2 tribes, with 16 species, 5 subspecies and 2 varieties in which 4 subspecies and l variety are as new combinations, the genus of Meliosma in China are classified into 2 subgenera with 29 species, and 7 varieties of which 4 varieties are new combinations. After examining the affinity of the species of Sabia and Meliosma in China and its neighboring nations such as Burma, Japan and Bhutan, we found that their migration initiated from China, as the primitive species of these two genera occured in northeast and central part of Yunnan, sou theast of Sichuan, north of Guizhou and west of Hubei, the region may probably be the main origin of these two genera. As shown in tables 1 & 2, the localities where the species of these two genera densely populate they are from Yunnan, Guangxi, and Guangdong coinciding with the concepts of C. F. van Beusekom and van de Water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exotic species of these two genera, it may reasonable be pointed out that the center of distribution of these two genera is Yunnan, Guangxi, Guangdong and nieghboring nations, upper Burma and northern Vietnam. Futhermore, it may be seen that starting from this center the number of species become less and less as they proceed far and far awaybut become more advance in evolution.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维管植物标本数据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植物标本信息,从植物标本与物种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维管植物标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馆馆藏标本统计时已录入696298号、716469份腊叶标本,分别隶属于354科5813属48707种(包含亚种、变种及变型),其中包括蕨类植物59科253属2105种(包含亚种、变种及变型)、裸子植物11科64属 557种(包含亚种、变种及变型)、被子植物284科5496属46045种(包含亚种、变种及变型)。标本分别采自中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以及其它107个国家或地区(98个国家,9个地区或岛屿);国内标本采自广东省的最多,国外标本采自美国的最多。其中模式标本6351号,隶属于194科938属4373种。还对标本馆今后的采集工作提出了建议。这些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