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我校和其他单位送检的3例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16例NASH患者和4例NAFLD肝硬化患者的肝穿刺组织。用2.5%戊二醛、1%锇酸双固定、Epon 812包埋,超薄切片70nm,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后,JEM-2000EX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脂滴沉积、以小脂滴为主,可互相融合。NASH患者的肝细胞都可出现大量脂滴积聚,为大小脂滴混合型、内容物主要为中等电子密度、比较均一的甘油三酯,部分脂滴周围可见磷脂成分,NASH患者肝细胞内脂滴也互相融合。肝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多形性线粒体、基质颗粒增多、线粒体增大和嵴的丧失是主要的电镜异常发现,线粒体内还可见副晶格样包涵体。部分NASH患者肝细胞内可见Mallory小体。NASH患者肝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肝血窦Kupffer细胞增生不明显,NAFLD肝硬化患者Disse间隙和肝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增生。结论:NAFLD具有较为明确的超微结构改变,电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星状细胞形态改变与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观察肝星状细胞内脂滴数和体密度的变化,同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肝星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和肝窦微循环结构的改变。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星状内脂滴数减少,典型肝星状细胞数量减少,过渡型肝星状细胞数量增多,超微结构显示核被膜表面不规则,胞质内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多扩张,内有中等电子密度的絮状物质,高尔基复合体发达,细胞周围胶原原纤维量明显增多。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少变小,有的肝窦内皮细胞内出现WP(Weibel—Paladebody)小体。狄氏腔中胶原纤维沉积增多,肝窦内皮细胞下有基底膜形成。结论肝星状细胞激活后形态改变是肝脏微循环障碍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殖期鳜肝脏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透射电镜对生殖季节与非生殖季节鳜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鳜肝细胞含有单个卵圆形的核,核仁清楚;细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等细胞器和内含物。胆小管由相邻的数个肝细胞质膜凹陷围成,而肝血窦则由内皮细胞的胞质构成。还发现了贮脂细胞、枯否氏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胆小管腔和窦周隙内浸润许多由肝细胞发出的微绒毛结构。鳜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在产卵前后呈现明显变化:产卵前的肝细胞内富含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粗面内质网发达;而产卵后的肝细胞内核仁发生迁移,部分细胞核囊泡化,糖原颗粒和脂滴排空,少数肝细胞具双核结构。非生殖期多数肝细胞核含有双核仁结构,胞质内溶酶体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脂肪变性对肝脏弥散度成像技术(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无创评估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及炎 症程度的影响。方法:91 例确诊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于肝脏活检穿刺前行肝脏弥散度成像检查,分析不同肝细胞脂 肪变性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及肝脏炎症程度之间的弥散度成像LF指数差异。结果:中度脂肪变性组LF 指数最高(P=0.0254);轻 度纤维化(S1-S2)时,不同的脂肪变性程度组间LF 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5);中- 重度纤维化时,不同的脂肪变性程度 组间L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4)。轻度炎症时,不同的脂肪变性程度组间LF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度脂肪变性 组的LF值最高(P=0.0010);中- 重度炎症时,不同的脂肪变性程度组间LF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肝脏弥 散度成像的LF指数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不受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但对于肝脏炎症程度的判断受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尤 其应重视中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对于测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氯化镨在小鼠肝脏细胞中形成含镨致密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给小鼠4次注射氯化镨(总剂量为200mg/kg)后,光镜发现肝细胞呈嗜酸变性或空泡变性,肝细胞与枯否细胞中酸性磷性酶阳性的溶酶体增多。电镜观察到肝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核变形、内质网扩张、糖原缺乏、溶酶体含较多高电子密度微粒。肝细胞与枯否细胞中均出现由高电子密度微粒聚集形成的致密体,应用X射线微区分析术可测到镨特征性能谱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肥胖、糖尿病过程中大鼠肝脏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组.第0周随机抽取6只大鼠处死后取肝脏进行石蜡包埋,HE染色,制成切片.在饲养过程中选取不同时间点,各组随机处死2只大鼠,取肝脏进行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镜下观察,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大鼠肝脏组织中脂肪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加剧,导致肝发生中、重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肿胀,肝窦间隙变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增多,凋亡细胞增多.糖尿病组大鼠,肝脏组织中脂滴形成,出现大的脂囊.肝细胞出现细胞核固缩,凋亡细胞增多,有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未见巨噬细胞增多.血管壁硬化、玻璃样变性.结论:在肥胖/糖尿病发生、发展过中,大鼠肝脏中有脂肪的异位储存(肝脂肪样变性),并伴随有炎性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鲵肝脏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展强 《四川动物》2006,25(2):228-230
应用透射电镜对中国大鲵的肝脏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观察表明,大鲵肝不具肝小叶,与其他脊椎动物有所不同.肝细胞含有单个卵圆形的核;细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囊泡、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等细胞器和内含物.胆小管由两个相邻肝细胞质膜凹陷围成,而肝血窦则由内皮细胞的胞质构成.胆小管腔和窦周隙内浸润许多由肝细胞发出的微绒毛结构.还发现了枯否氏细胞和贮脂细胞.还讨论了中国大鲵肝脏的一般形态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8.
大葱小孢子母细胞至二胞早期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镜观察了章丘大葱 (AlliumfistulosumL .)从小孢子母细胞至二胞早期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终变期的花粉母细胞 ,胼胝壁外方的相邻初生壁间及胞间隙内 ,存在胞间物质 ,四分体期 ,此物质尚部分存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 ,细胞质内含有脂滴 ,小孢子有丝分裂以后 ,脂滴增多增大。小孢子分裂后期 ,质体已积累淀粉粒 1至多个。二胞早期花粉之营养细胞质内 ,有些含淀粉质体亦含脂滴。各发育期 ,核糖体及多聚合糖体丰富 ,并有很多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小泡、线粒体 ,显示蛋白质、糖类及其它物质合成及运输作用的活跃。小孢子缺中央大液泡。有丝分裂后期 ,细胞器集中于未来的营养细胞极。小孢子胞质分裂期 ,有些内质网贴近或与花粉质膜相连 ,它们或有可能互相融合 ,扩大质膜面积而适应花粉的生长。还讨论了不同时期高尔基体小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卵黄培养细胞超微结构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超微结构水平研究日本血吸虫卵黄细胞培养的动态。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卵黄细胞对外界环境的改变比日本血吸虫的其它体细胞更加敏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卵黄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成熟卵黄细胞比未成熟卵黄细胞发生变性。变性主要表现在核和胞质的电子密度降低;卵黄球相互融合,或卵黄球与膜之间的空隙逐步增大,最终卵黄球从中释放出来,变成裸露体;脂滴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粗面内质网扩大和囊泡变,其上的核糖体脱颗粒等  相似文献   

10.
杨丽丽  方展强 《四川动物》2012,31(2):274-277,282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繁殖期间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肝脏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唐鱼肝细胞具单核,中央核仁显著;细胞质内分布着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等细胞器和内含物。胆小管由2~3个相邻肝细胞质膜凹陷围成,而肝血窦则由内皮细胞的胞质、成纤维细胞等参与构成。肝细胞与周边细胞通过3种不同方式进行联系:肝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与血窦的间接连接;与胆小管的邻接。这些联系方式显示了肝脏具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功能的特点。研究还发现雌性唐鱼肝脏具有"暗"细胞和"淡"细胞两种类型。本文还讨论了唐鱼肝脏与其他硬骨鱼类肝脏一般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度海拔高度地区慢性低氧大鼠心肌、肝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本实验用Wistar大鼠20只,雌雄各半,六日内从海拔5米运至海拔3418米饲养,8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心肝组织作光电镜观察,同时高原暴露前后测定血RBC数及Hb含量。结果 心肝组织学改变主要为细胞水肿,即心肌颗粒变性,肝细胞疏松化,其次为心肌、肝细胞嗜酸性变。心肌组织有少量小灶状坏死,肝组织中未见坏死。超微结构主要有肌浆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糖元颗粒减少,未见不可逆性损伤如线粒体出现杆状嵴、三膜嵴及核染色质边聚现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多有突起伸向管腔,胞质空泡变性,微饮泡较少。另外,高原暴露后RBC数及Hb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该海拔地区慢性低氧大鼠心肌、肝组织及毛细血管的病变是可逆性的; 左右心室病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肝组织的病变程度明显轻于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2.
观察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近交系NJS小鼠的主动脉形态学特征,了解该品系主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情况。对主动脉作光镜和电镜观察,并通过图像分析仪分析主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病变面积。该品系8~10月龄小鼠均见阳性病灶,阳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动脉弓起始部,胸主动脉各分布的升口处,病变区域多数呈点状,少量呈线状分布。显微镜下内膜层内可观察到少数泡沫细胞聚集,电镜下可见内膜泡沫细胞有较多的细胞突起,胞浆丰富,浆内内质网及溶酶体丰富,脂滴大小不一,核形态不规则,浆内有明确肌丝或致密斑。图像分析计算其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占主动脉面积的比例为2.046±0.253%。2~3月龄小鼠中均未见明显病变。近义系NJS小鼠8月龄后主动脉能发生脂纹期病变,该品系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绒山蝠肝细胞电镜观察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绒山蝠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用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肝组织LDH同工酶进行了研究。肝细胞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发达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在线粒体的周围有一层粗面内质网包绕,二者的密切关系,不仅在绒山蝠其他组织中,且在大部分哺乳动物细胞中均未观察到。该种肝细胞的LDH同工酶以M亚基为主,主要催化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Gilbert综合征患者肝组织的超微结构特征,为Gilbert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按电镜常规进行标本制备,应用透射电镜对20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肝穿刺活检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细胞可出现巨大线粒体,常含有副晶格样包涵体、较明显的基质致密颗粒。肝细胞常见脂褐素颗粒增多,多分布于毛细胆管周围肝细胞内。可出现较有特征性的色素颗粒,大小不等,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含有电子致密块状颗粒,与电子密度略低的聚集物以及脂滴互相混杂。这些溶酶体颗粒的基质由细小的、弱嗜锇性的颗粒组成。少数颗粒类似Dubin-Johnson综合征的颗粒。但颗粒较小,缺少致密核芯结构。结论:特征性的含粗大电子致密物的溶酶体对Gilbert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肠道优势菌群失衡肠黏膜上皮结构的变化以探讨肠道优势菌群失衡对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方法利用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轻度、重度菌群失衡小鼠肠道黏膜绒毛形态变化及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菌群失衡小鼠肠黏膜绒毛出现肿胀、断裂,绒毛顶端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重度菌群失衡与轻度菌群失衡小鼠比较绒毛结构受损加重。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上皮细胞间隙增宽,胞浆内出现空泡结构,黏膜及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抗生素干扰肠道优势菌群,可导致肠道机械屏障黏膜绒毛及超微结构受损且重度优势菌群失衡的损害大于轻度优势菌群失衡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浙贝母鳞片细胞在寒冷条件下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广西植物》1998,18(2):177-179
利用电镜手段观察了浙贝母鳞片细胞在寒冷条件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细胞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出现了大量脂滴和淀粉粒壳的结构由清晰到模糊。一些高尔基体结构不清晰,内质网泡化。细胞中壁旁体较多,细胞核、细胞壁和胞间连丝正常。有时可见线粒体溢裂现象。以上现象表明为适应寒冷条件,细胞进行了内在代谢机制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病虾组织细胞病理变化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比较研究正常与发病的中国对虾7种组织细胞病理变化,结果显示,病毒侵染后,对虾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的肝胰腺、中肠、胃等组织。在光镜下,可见消化道内壁上皮组织广泛受损,细胞大量坏死或空泡化;电镜下可见主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嵴大量断裂、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溶酶体增生,病变细胞内出现大量变性的膜性结构等。观察结果为弄清对虾病毒引起的病症及致病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病虾组织病理变化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比较研究正常与发病的中国对虾7种组织细胞病变化,结果显示,病毒侵染后,对虾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的肝胰腺、中肠、胃等组织。在光镜下,可见消化道内壁上皮组织广泛受损,细胞大量坏死或空泡化;电镜下可见主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嵴大量断裂、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溶酶体增生、病变细胞内出现大量变性的膜性结构等。观察结果为弄清对虾病毒引起的病症及致病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几种不同进化程度动物细胞内质网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稼射电镜技术,高锰酸钾固定扫描电镜技术及生化分离技术,比较研究了家兔、家鸽、蟾蜍,鲤鱼、脉红螺肝细胞和眼虫的内质网超微结构及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高等哺乳动物肝细胞内质网丰富,以扁囊结构为主,在整个细胞质内均有分布,主要存在于核周围,并伴有伴随线粒体分布的特征;蟾蜍肝细胞内质网稀少,以长管状平行排列,分布在细胞质的局部,鲤鱼肝细胞内质网呈小泡状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脉红螺肝细胞及眼虫细胞  相似文献   

20.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治疗后隐球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后菌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电镜检查在隐球菌活力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8例经过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8周后,脑脊液中仍然可以查见隐球菌的患者,采用透射电镜对其脑脊液中的隐球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隐球菌菌体结构都显示了明显的变异:菌体大小差异显著,菌体形态变化明显;荚膜结构紊乱,菌体内可见空洞状或多个巨大脂滴,部分菌体胞膜破损,胞浆溢出。结论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后虽然脑脊液中还存在菌体,但是菌体的超微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提示菌体活力降低或死亡。电镜检查可以作为隐球菌活力判定的一种有效手段,提高隐球菌脑膜炎疗效判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