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沼虾触角腺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日本沼虾触角腺进行了组织学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触角腺可分为端囊、迷路和肾管三部分。端囊部分的细胞呈柱状,细胞核位于基部或中部;迷路部分的细胞也呈柱状,其顶端具刷状缘,核位于细胞的基部或中部,迷路部分可分为二个亚区;肾管部分的细胞柱状或较为扁平,核位于细胞顶端,肾管部分可分成三个不同的亚区。  相似文献   

2.
日本沼虾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描述了日本沼虾摄食、领域、防御与攻击、清洁及交配行为,并与其它沼虾类、对虾类、虾蛄类等甲壳动物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日本沼虾在水温10℃以上摄食行为活跃,其领域行为明显,防御与攻击行为主要用第2步足。雌虾交配前可能分泌性外激素,雄虾用小触角接收这种激素,从而表现出交配行为。雌虾交配前要进行生殖蜕皮。其交配行为包括试探、守卫、攀爬、拥抱、交配及后守卫等6个连续阶段,在交配阶段排放精荚,持续时间仅2-3s。  相似文献   

3.
日本沼虾精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赵云龙  堵南山 《动物学报》1997,43(3):243-248
对日本沼虾精子发生全过程的电镜观察表明:精原细胞核染色质分散,胞质内有线粒休、内质网的分布。初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块状,不均匀地分布于核中,内质同多小泡多。次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大多分布于核膜内侧,内质网聚集成团,精细胞分化形成精子的早期,胞核增大,核侧形成内质同多小泡的聚合体;中期的核内染色质浓缩,同时形成空囊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武湖日本沼虾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湖日本沼虾产卵场位于全湖沿岸带.越冬虾主要繁殖期为春夏季(4月中旬~7月中旬,水温20.5~31℃)。当年虾繁殖期为秋季(7月中旬~9月中旬,水温31~23℃),7月中下旬为新老世代交替期.非繁殖季节雄虾多于雌虾,繁殖季节雌虾多于雄虾.越冬虾绝对繁殖力明显大于当年虾.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与体重呈直线相关.相对繁殖力RW为常数,其95%置信区间为1067.76±16.94eggs·g-1。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螫虾血细胞的分类与组成进行了染色观察比较研究。根据染色后光镜下血细胞的核质比、颗粒的大小和数量等来对血细胞进行分类,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的血细胞均可分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三类;其血细胞浓度分别为1.02±0.21×107 Ind·ml-1和0.85±0.15×107Ind·ml-1。2种虾血细胞的颗粒形态存在显著差异;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罗氏沼虾为21.3±6.3%,45.7±2.5%,33.0±6.8%:在克氏原螯虾为12.0±5.8%、49.5±5.1%和38.5±9.5%。  相似文献   

6.
对未经室内和经室内养殖的雄性日本沼虾进行了研究。,发现随虾体长的增长,共相对螯足长不断增大,鳌足的颜色由清亮变为土黄色,更大的个体螯足可变为墨绿色或蓝色,性腺体重指数也发生变化。结果表明,日本沼虾雄虾在其个体发育中形成三个不同的形态型:小螯足型、中螯足型和大螯足型。  相似文献   

7.
日本沼虾主要动脉血管组织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日本沼虾七条动脉血管进行了组织学的比较。结果表明,七条动脉 管可依组织学结构的不同而分为二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血管包括:中央动脉,前侧动脉,肝动脉,腹下动脉,胸下动脉和胸动脉,其管壁由内而外分别为基板,细胞层和结缔层。基板和结缔组织内皆具有弹性纤维或类似弹性纤维物质。  相似文献   

8.
日本沼虾与海南沼虾的人工种间杂交及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又名青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但近年来,青虾的性状出现了严重的退化,包括性早熟、规格变小、商品率低、抗病力下降等,严重地影响了青虾养殖业的效益,因此有必要对青虾进行遗传改良。由于虾类种内变异很小1,种间杂交可能是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但沼虾类的人工种间杂交未见有成功的报道。本文主要研究日本沼虾与海南沼虾(Macrobrachium hainanense)的人工种间杂交,并借此探索虾类的遗传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9.
Cu 2+ 对体外培养的日本沼虾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日本沼虾为实验材科研究血细胞的体外培养,发现添加15%胎牛血清(FBS)、100IU/m1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渗透压为472mmol/L的199培养基有利于血细胞的生长,在此基础上测定了Cu2 对传代血细胞的影响,发现培养基中添加2μg/L Cu2 时血细胞生长较好,总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日本沼虾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结合细胞化学方法对日本沼虾精子进行子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日本沼虾精子琪似外翻的伞状,无鞭毛,不运动的精子主要由前端棘突,中间帽状体和后主体部分组成,精子的核属非浓缩型,内布许多絮状物质,外无核膜包被,呈Feulgen阳性反应,位于后主体部内;中间帽状体的细胞质内含有一对中心粒和15-20根放射状排列的纤丝,纤丝在帽状体凸面中央汇聚并延伸成精子的棘突,棘突和放射状纤丝皆具  相似文献   

11.
作者观察了淡水青虾在实验室条件下幼体发育的情况。在幼体发育的全过程中,有的个体蜕皮9次,有的蜕皮11、14次。本文是描述蜕皮9次的个体的发育情况。从第一至第九期幼体以及后期幼体都附有详细的附肢图和部分整体图。幼体发育所需的时间随水温而变,在26.5±1.3℃条件下,幼体完成变态达到后期幼体需21天,在30.9±1-2℃仅需16天。    相似文献   

12.
日本沼虾高尔基体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万喜  堵南山 《动物学报》1998,44(4):377-383
用岸民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内高尔基体变化。结果表明:精原细胞内,高尔基体结构典型,分布在核膜附近,许多膜囊通过过连接小管相互连接。初级精母细胞内,高尔基体结构紧凑且更典型,更造近核膜,在反面的分泌活动旺盛,产生大量初级溶酶体;  相似文献   

13.
青虾生长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又称河虾.属于甲客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长臂虾科(Palaemonidae),沼虾属(Macrobrachium)[1].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食性杂、生长快、养殖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我国淡水虾类的一个重要养殖品种[2].也是主要淡水名特优养殖品种之一.目前,我国养殖青虾出现了个体小型化、性早熟以及生长速率慢等种质退化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沼虾养殖业的效益,迫切需要对其进行遗传改良[3,4].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rD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1的DNA序列,以筛选日本沼虾SNPs位点。共分析了32个太湖水域野生日本沼虾样本,结果表明,日本沼虾ITS1序列平均长度为1749.8bp,是迄今已报道的最长的ITS1序列,A、G、T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9%、28.3%、27.7%、14.0%,G+C的含量平均为42.3%。通过序列比对,共筛选出22个SNPs位点,SNPs位点出现频率为0.0126,其中9个为C/T转换(占40.91%),4个为A/G转换(占18.18%),2个为A/T颠换(占9.09%),5个为T/G颠换(占22.73%),1个为A/C颠换(占4.55%),1个A/T或C颠换(占4.55%)。日本沼虾ITS1序列的22个SNP位点中,21个位点为2个等位基因,1个位点出现了3个等位基因,为复等位基因位点。日本沼虾ITS1序列中还发现3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1个高度变异区以及大量的缺失、插入。研究首次对日本沼虾ITS1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大量的SNP位点,为日本沼虾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日本沼虾消化道形态和组织学特点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应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日本沼虾消化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食道壁向腔内形成四个纵突,食道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中具有放射肌和皮肤腺,环肌层近于连续。食道和胃连结处的管腔背方具食道瓣,胃内具胃磨、滤器和滤沟等结构,胃的组织学结构中除无皮肤腺分布外与食道相似。中肠较长,约占整个消化道的717%,具一对中肠前盲囊。中肠上皮细胞大致有两种类型,基膜着色深,环肌层连续,纵肌成束分散排列。后肠为一短管,管腔呈迷路状,其中部为一球形膨大的直肠。后肠的组织学结构与前肠相似。  相似文献   

16.
两种多糖对日本沼虾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 1‰的云芝多糖和虫草多糖 ,对日本沼虾进行投喂 ,通过连续测定日本沼虾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活力 ,研究两种多糖对日本沼虾免疫机能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平均水温为 2 3 8℃± 3 8℃时 ,云芝组、虫草组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 34 52 %、84 62 % ;在平均水温为 1 0 8± 2 4℃时 ,云芝组和虫草组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0 0 2 %、5 1 2 % ,因而云芝多糖和虫草多糖能明显地增强日本沼虾血清的酚氧化酶活力。另经实验表明 ,在王雷所确立的酚氧化酶活力的检测条件下 ,其PO活力为 8 3units/mL ,而在Horowitz所确立的检测条件下 ,其PO活力为2 90units/mL ,并且后者检测方法重复性好 ,能较好地反映日本沼虾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青虾性早熟现象,在实验室构建的青虾精卵巢表达谱中发现一个Gtsf1同源EST序列,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青虾Gtsf1基因cDNA序列长349 bp (GenBank登录号: KR349325),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240 bp,编码7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青虾Gtsf1蛋白包含1个zf-U11-48K结构域,并发现该蛋白无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青虾Gtsf1蛋白与昆虫纲的蝽类(Lygus hesperus)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Gtsf1基因在性腺中表达很高,特别是在卵巢中表达最高(为精巢的6倍),其他组织中表达极低。卵巢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结果发现,发育初期Gtsf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随着卵巢的发育,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5),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峰,在消退期显著下降并恢复到较低水平(P0.05)。胚胎和胚后不同发育时期结果显示,Gtsf1基因在胚胎发育早期表达水平较高,囊胚期时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P0.05),从原肠期显著下降直至变态后第10天该基因表达水平维持较低水平(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Gtsf1基因与生殖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卵巢发育过程中有关,且呈正相关趋势。同时,Gstf1基因可能主要参与青虾胚胎早期发育的调控。研究首次在甲壳动物中克隆获得Gtsf1基因,并分析Gtsf1基因在青虾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青虾Gtsf1基因功能和青虾性腺发育调控规律奠定基础,也为其他甲壳动物的生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