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馬鈴薯退化現象是生產上的关键性問題。要保證獲得高額而穩定的產量,必須消滅退化現象、應用品質優良的播種材料。近幾十年來的科學研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闡明了有关退化的诸般原因,其中有長期營養繁殖而導致退化的學說、病毒學說、以及生態學說等等。這些學說對於指導生產實踐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李尼克在1955年第4期蘇聯植物學雜誌上發表了論文,引起了我國科學界的注意。译文刊載在植物生理学通訊和植物病理學譯報上。李尼克批判和否定了其他学說,同時提出了自己的自然衰老的学說。從過去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生產實踐的經驗兩方面來檢證李尼克的學說,覺得值得商槯之處很多,以下將提出一些主要的問題和意見, 相似文献
2.
当馬鈴薯由原产地——拉丁美洲的智利和秘魯传到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之后,人們就发現,在許多地方用当地的馬鈴薯作种时,所結的块茎的产量会逐年降低,同时随了产量的減少,地上部的茎叶有皺縮、花叶、矮化等表現。人們把这种現象叫做种薯的退化。长期的生产实践証明,馬鈴薯的种薯退化現象与栽培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关,不同地区的退化速度差別很大。在我国从緯度上說,只有最北的黑龙江省可以长期保持种薯基本上不退化,其他依靠地理气候条件生产优良种薯的地区都是高海拔地区,例如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河北省张北县,每年只发生个別表現皺縮花叶的退化植株。从张北調到海拔50米的北京,經过一次春季栽培后所收的种薯就几乎全部退化了,块茎产量仅及上一代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海拔750米的张家口附近, 相似文献
3.
4.
生态退化的形成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退化由生态基质、内在的动能因素和外在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干扰是生态系统退化的两大驱动力。从自然的角度来讲, 区域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等的异常变化是生态系统不稳定性和退化的自然成因。人为因素往往叠加在自然因子之上,对生态退化起着加速和主导的作用,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农业活动、工业与城市化活动、政治与战争、贫困、文化与旅游等, 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5.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退化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片红树林严重退化现象, 对退化红树林开展群落特征调查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观测研究, 以揭示其退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1)红树林退化与林木高度和胸径无显著相关, 但随退化程度加深, 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和单位面积呼吸根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并达到极显著相关; (2)团水虱主要分布在离地面高度0-30 cm的树干根茎处, 尤其在10-20 cm处分布最多, 其密度达2.94 个•cm2, 钻孔面积所占面积达23.93 %, 并且与每株红树退化程度达到极显著相关; (3)红树林群落微地形变化导致了淹水深度和淹水时间的变化, 其中淹水深度变化与红树林退化无显著相关, 但淹水时间变化(表现在形成积水)则与其退化呈显著正相关, 较长的淹水(积水)时间加剧了红树林退化, 退化特征值(%)与积水时间(min)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死亡率=0.4138x+42.66(R=0.817, p<0.01), Y退化率= 0.5195x+13.943(R=0.639, p<0.05)。 相似文献
6.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部梭梭大面积退化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退化梭梭种群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地下水位等调查,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部梭梭退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多为极重度盐渍化土壤,梭梭林分稀疏,平均盖度为11.58%,幼苗更新极少,种群处于衰退状态;梭梭生活力(单株梭梭活枝与枯枝数量之比)与表层土壤(0~40cm)、中层土壤(40~80cm)电导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r=-0.79,P=0.0000;r=-0.32,P=0.009),与下层土壤(80~120cm)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54,P=0.000);梭梭种群存活指数(样地活株与死株之比)及盖度均与地下水位埋深呈极显著负相关(r2=0.40,P=0.007;r2=0.46,P=0.004)。表明,地下水位降低、土壤水分匮缺以及土壤盐分含量过高是梭梭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部梭梭种群退化原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的建群种梭梭在沙漠的低平地和小沙丘(高度<5 m)区域发生大面积退化死亡,而在大沙丘(高度>10 m)生境中梭梭却长势良好。对此分析了梭梭林枯死植株的空间分布、活株和死株的年龄结构,研究了地下水埋深以及对比低平地、小沙丘和大沙丘3种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对梭梭生存的影响。发现梭梭死亡植株在观测的19个样点中的15个呈显著的集群分布,表明梭梭植株死亡并非是种内自疏。梭梭各年龄级植株均在死亡,说明死亡与植株年龄关系不大。退化区地下水埋深过浅或过深均对梭梭生长不利,表明地下水埋深对梭梭生长产生显著影响。低平地和小沙丘区土壤电导率高,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慢,且0-90 cm深度范围梭梭侧根数和成活的梭梭幼苗幼株数较少,与梭梭正常生长的大沙丘区明显不同。综合分析认为梭梭退化主要是由自身的根系分布特性,以及地下水位、土壤盐分、土壤水分入渗变化等综合作用,实质是梭梭水分利用受限和种群更新不良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香菇菌多糖防治由病毒引起马铃薯退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全营养粮食和蔬菜作物,在我国人民食物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已达到320万公顷,但是产量很低,平均亩产只有1000kg左右。造成低产的原因很多,马铃薯病毒危害引起的退化是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微生物的培养液可作为抗病毒剂,如酵母菌培养液、多头绒 相似文献
9.
10.
马铃薯二次生长原因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二次生长所产生的次生块茎、子薯、畸型薯和发芽薯,不仅影响食用品质,而且也降低商品价值(见图1)。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因此国外早就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日本,在1945年以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退化日趋严重,面积不断扩大。草原退化面积达13亿亩,约占可用草场面积的1/3;土地沙化平均每年扩展1500km~2。累计达149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15.5%;水土流失面积达160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15.94%,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达50多亿吨,流失的有机质、氮、磷、钾相当于4000多万吨的化肥,已危及近1000个县。3亿亩农田受旱,5000万人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供应不足。这些数字足以说明我国土地日益退化的严重性,已引起党和国 相似文献
12.
菌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期代谢功能的强弱,但在培养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常导致其退化,代谢能力减弱等,极大的影响了经济效益。本文就菌种退化的原因、处理措施及菌种保藏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三北防护林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近十年来张北县4/5的杨树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接近1/3的杨树濒临死亡或枯死,导致杨树防护林生态功能下降.本研究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追溯研究了退化与未退化杨树年轮中δ13C值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的差异,分析导致杨树退化和死亡的原因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相同年龄杨树的直径随着退化程度增加而下降,退化杨树树轮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25.26‰~-22.97‰,未退化杨树为-26.15‰~-23.50‰,从1997年开始,退化杨树δ13C值高于未退化杨树.退化与未退化杨树WUEi值从1997年开始出现差异但不显著,2002年后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退化与未退化WUEi的差值ΔWUEi连续正值可能是退化与未退化杨树产生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退化和未退化杨树WUEi与降雨量、相对湿度和潜在蒸散量(ET0)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但与气温和地下水埋深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1997年极端干旱事件是杨树林退化的起点,随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地下水的过度使用,加剧了干旱持续时间和强度,进而加速杨树防护林的退化和死亡. 相似文献
15.
湿地退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受经济发展、城市扩张、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退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现象,是当前国际湿地科学前沿领域的热点。从湿地退化标准、退化特征、退化分级、退化过程、退化机理、退化监测体系、退化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退化监测新技术及其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9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当前湿地退化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湿地退化过程、退化机理、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和退化湿地监测、恢复与重建研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全球气候变化、湿地退化的微观过程与机理、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将会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最后就我国当前湿地退化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近期湿地退化研究亟待开展的11项研究工作,供我国湿地退化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海岛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岛在干扰下极易退化且不易恢复,这些干扰包括毁林、引种不当和自然灾害三类。海岛恢复的限制性因子是缺乏淡水和土壤、生物资源缺乏、严重的风害或暴雨。不同大小的海岛和海岛不同部分的恢复策略不同。海岛植被恢复可参考其群落演替过程,其恢复至少是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恢复。海岛恢复的长期利益包括重建海岛的生物群落,再现海岛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恢复海岛的进化过程。海岛恢复的过程比较复杂,最关键的是要选择好适生的关键种。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草地退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河三角洲位于东经118°7′—119°10′,北纬36°56′—38°12′;东自山东省小清河口,西至徒骇河口,以利津县宁海为顶点向渤海湾呈扇形分布。自50年代以来,随着国营及地方农场的建立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这一地区的草地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利用。但是,由于一些单位只顾盲目地开垦草地和过度放牧、割草,30多年来整个黄河三角洲盐碱化、退化草地达6.67×10~4ha多,约占当地草地总面积的40%。本文研究了该地区草地退化的现状并就退化程度与累计开发时间的关系初步进行了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