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方耀  李参 《动物学研究》1993,14(3):270-270,269,282
Roonwal及其合作者(1967—1987)对白蚁翅面微刻点(Wing microsculpturing)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至少存在8种类型的微刻点,并对其进化、分类学和生态学意义进行了讨论。但他们的观察主要是在光镜下进行的,电镜下的观察极少。国内尚未见有关的报道。我们对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的翅面微刻点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将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与另外2个种群的白蚁按一定比例放置于同一培养皿中观察其斗争情况,研究黑翅土白蚁与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和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Snyder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实验一开始,双方的工蚁和兵蚁都立即进入激烈的嘶咬斗争,在不同配比下,开始5min内的斗争次数均在40次左右,5h后开始5min内的斗争次数陡然下降,几乎不发生争斗。各种群白蚁在其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均表现出显著的斗争优势;而在双方数量相当时,黑翅土白蚁工蚁的斗争能力明显强于另外2个种群的工蚁。结果表明,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黑翅土白蚁与家白蚁和黑胸散白蚁群体的偶然性融合,黑翅土白蚁很可能在其群体建立的地区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Shiraki)幼蚁、工蚁、兵蚁触角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的研究,分析不同龄幼蚁、工蚁和兵蚁的触角感器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触角感器发育特点及不同个体的行为分化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触角形态,分析触角节数、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工蚁、兵蚁、幼蚁个体触角长度差异显著,触角长度顺序:工蚁>兵蚁>3龄幼蚁>2龄幼蚁>1龄幼蚁;触角感器共有9种类型,分别为短毛形感器、长毛形感器、短刺形感器、长刺形感器、锥状B?hm氏鬃毛、球状钟形感器、刺突状钟形感器、球状钟形感器与刺突状钟形感器中间型、长刺具泡状感器。工蚁、兵蚁缺少长刺具泡状感器。幼蚁触角感器种类和数量随龄数而增加,1龄幼蚁具7种感器,缺少球状钟形感器和球状钟形感器与刺突状钟形感器中间型2种类型;2龄幼蚁具有8种感器,缺球状钟形感器;3龄幼蚁具有全部9种类型感器。【结论】黑翅土白蚁幼蚁、工蚁、兵蚁触角节数和感器显著差异,可作为幼蚁龄数以及非生殖品级判别的形态指标,应用于白蚁非生殖品级行为多型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合成黑翅土白蚁踪迹信息素类似物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黑翅土白蚁踪迹信息素类似物(Z,Z)-3,6-十二碳二烯醇-1(DDE-OH),该类似物对黑翅土白蚁工蚁具有和信息素提取物类似的行为反应。活性反应阈值为10-3~10 ng/cm,大于10 ng/cm时产生较强的驱避作用。最佳活性浓度DDE-OH与信息素提取物的活性反应之间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摸清堤坝土埝中氯化钠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生存的影响,合理确定防治黑翅土白蚁危害堤坝的氯化钠含量值,确保堤坝工程安全运行。【方法】选取有黑翅土白蚁生存和无黑翅土白蚁生存两类堤坝的土埝,进行土埝中氯化钠含量的测试。【结果】有黑翅土白蚁生存的堤坝土埝氯化钠含量在0.02%以下,无黑翅土白蚁生存的堤坝土埝氯化钠含量在0.19%以上。【结论】研究成果对黑翅土白蚁危害堤坝的防治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快速地提取到质量较好的黑翅土白蚁基因组DNA进行白蚁种群多样性的研究,对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与改进.方法 先初步采取CTAB法与蛋白酶K法对黑翅土白蚁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再利用正交设计法对蛋白酶K法中裂解液、蛋白酶、RNA酶及作用时间4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 蛋白酶K法获得的基因组DNA的质量与产量稍优于CTAB法;较佳的提取步骤组合为:裂解液150 μL,蛋白酶K 6μL,作用时间1h,RNA酶可不添加.结论 采用优化后的方法获得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了清晰、稳定的扩增谱带,完全可用于相关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品级特征。【方法】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对不同品级、不同龄期个体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工蚁、兵蚁、幼蚁、长翅生殖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种类相同(32种),主要为正烷烃、支链烷烃和烯烃等。非生殖品级中组分含量变化特点表现在,工蚁(大工蚁和小工蚁):1-十九碳一烯显著低于幼蚁和兵蚁;大工蚁:三十一烷、三十四烷显著低于小工蚁和幼蚁;小工蚁(巢内工蚁):2,8,8-三甲基十烷显著高于、十六烷和十八烷低于其他非生殖品级;兵蚁:十四烷显著低于、2-me-1-C19:1高于其他非生殖品级,三十一烷、三十四烷显著低于小工蚁和幼蚁;1龄幼蚁:十六烷高于其他非生殖品级;2龄幼蚁:(E)-9-4-me C18高于其他非生殖品级;3龄幼蚁:1-十九碳一烯、四十四烷高于其他非生殖品级;此外,1龄、2龄、3龄幼蚁的3,3,6-三甲基十烷、2-me-(E)-7-C16:1显著高于、8-十七碳一烯显著低于其他非生殖品级。生殖品级与非生殖品级比较,十二烷、十四烷、十七烷、三十一烷、2,8,8-三甲基十烷、8-乙基十五烷、2,6-二甲基十七烷、8-十七碳一烯、1-十七碳一烯、1-十八碳一烯、9-十九碳一烯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黑翅土白蚁不同品级个体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相同,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可用于巢内品级间识别。不同龄幼蚁和不同发育阶段工蚁,表皮碳氢化合物存在特征性组分含量,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泌随个体发育而改变。  相似文献   

8.
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雌雄分飞蚁及蚁后、蚁王的生殖系统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蚁后的卵巢管数量显著多于雌性分飞蚁的,蚁王的精巢管数量显著多于雄性分飞蚁的。蚁后的卵巢体积显著大于雌性分飞蚁的,卵巢也由分飞蚁时期的卵形发育到了蚁后时期的长形。蚁王的精巢体积显著大于雄性分飞蚁的,但在形状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扩头蔡白蚁Tsaitermes ampliceps(Wang&Li)和黑翅土白蚁Odotoermes formosanus(Shiraki)是分布广泛的食木性昆虫,群居生活,具有复杂的品级分化.本试验研究了低等白蚁扩头蔡白蚁不同品级的消化和生殖系统结构,并与高等白蚁黑翅土白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扩头蔡白蚁的消化、生殖系...  相似文献   

10.
灌浆固堤时怎样寻找黑翅土白蚁的巢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栋  陈均贺 《昆虫学报》1990,33(1):49-54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ki)是我国南方诸省土质水利工程的严重害虫,它的巢系结构破坏堤坝,常常酿成灾难.本研究说明巢位真菌指示物的生长条件,利用巢位指示物进行灌浆加固堤坝,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在活性限浓度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时,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 Shiraki对踪迹信息素的行为反应特点以及使用不同踪迹线载体对踪迹信息素活性的影响。并设计标准生物活性测试方法,测定了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的黑翅土白蚁踪迹信息素各分离馏分的活性,发现黑翅土白蚁踪迹信息素用22%乙酸乙酯/正己烷洗脱液等度洗脱分离后的各馏分中包含两个强活性区段,推测黑翅土白蚁踪迹信息素至少包含2个有轻微极性差异的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Pers.:Fr.)Murr松木粉培养物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的生物活性。【方法】比较了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不同溶剂提取液对采食工蚁的踪迹和引诱活性,研究不同浓度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引诱活性变化。【结果】正己烷提取液表现出高引诱活性和踪迹活性,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丙酮提取液具有高引诱活性和较低踪迹活性,甲醇、乙醇提取液表现出较高踪迹活性和较低引诱活性。正己烷提取液浓度与趋性反应率的回归方程为y=12.561ln(x)+50.11;乙酸乙酯提取液浓度与趋性反应率的回归方程为y=12.161ln(x)+51.411。【结论】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对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具有明显的踪迹和引诱活性。正己烷和甲醇提取液的踪迹活性最强,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提取液的引诱活性最强。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液对采食工蚁的引诱活性具有很好的浓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南五台蝎蛉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观察南五台蝎蛉Panorpa nanwutaina Chou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南五台蝎蛉复眼近半椭球形,包括1500~1600个小眼。小眼表面光滑,由角膜、晶体、2个初级和12个次级色素细胞、视杆、以及基膜组成。角膜为多层片状纤维结构;晶体含有4个晶锥细胞;视杆由若干个视网膜细胞组成。晶体、视杆周围、和色素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色素颗粒,基膜两侧也有色素颗粒分布。南五台蝎蛉的复眼属于并列像眼。与普通蝎蛉P.communis L.小眼的次级色素细胞数目不同。讨论了南五台蝎蛉角膜的功能以及感觉毛和次级色素细胞在分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龟纹瓢虫成虫的复眼形态及其显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光镜、组织切片法观察了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成虫的复眼形态及其显微结构。结果如下:(1)头正前方观,复眼外形似半球,且后方稍向内合拢。每个复眼约包括630个小眼。(2)每个小眼是由1套屈光器(1个角膜和1个晶锥)、6至8个小网膜细胞及其特化产生的视杆和基细胞等几部分组成。晶体周围及小网膜色素细胞内均含有丰富的色素颗粒。(3)小眼整体纵切显示,其上、下段色素颗粒分布相对较多,中段分布较少。(4)明、暗适应状态对小眼的色素颗粒分布有影响,性别对其分布无明显影响。明适应状态下,其色素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视杆两侧上下,暗适应状态时色素颗粒则主要分布在视杆部位的上侧,显示其具有一定的重叠眼性质;而在相同的明、暗适应状态下其雌、雄成虫复眼的色素颗粒分布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The external morphology of the compound eyes of 13 species of the Ascalaphidae family (Insecta, Neuroptera) from Africa, Asia and Europe was studied in relation to the habitat, phylogeny and time of activity during the day. The six species with undivided eyes (Haplogleniinae) are nocturnal; four inhabit more or less open terrain, while two inhabit more or less dense vegetation. Of the seven species with divided eyes (Ascalaphinae), three are diurnal, one is crepuscular and nocturnal, and three are nocturnal. It was found that two of the diurnal species inhabit open terrain and open forest, and one inhabits dense vegetation; the crepuscular and nocturnal species inhabits open terrain; and two of the nocturnal species inhabit open terrain, while one inhabits dense vegetation.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hypothesis that divided eyes evolved from undivided eyes, originally serving as an adaptation to daytime vision in open terrain.  相似文献   

16.
毒死蜱对家白蚁毒杀作用的时间与剂量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不同毒死蜱浓度的毒土对家白蚁(Coptoternes foumosamus Shiraki)进行了生物测定,浓度范围为0.015-0.48mg/kg。观察2周。实验观察发现土壤中毒死蜱浓度为0.48-0.06mg/kg时,白蚁接触毒土出现的死亡高峰为4小时至2天;在0.03mg/kg时,死亡高峰在1周以后;而浓度为0.015mg/kg时,2周内仍观察不到白蚁死亡。所获的生物测定数据很好地拟合时  相似文献   

17.
樟芝菌丝体的氨基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樟芝发酵菌丝体中游离氨基酸和结合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樟芝菌丝体中含有丰富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谷氨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是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的5.55倍,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却很低。在测定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酸水解,菌丝体中的色氨酸被破坏,而其余17种氨基酸均被测出,含量极其丰富。尤其是支链氨基酸的含量远大于α-酪蛋白、卵蛋白和大豆球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