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盆地阿尔必期微体浮游植物新属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文描述了松辽盆地中白垩世阿尔必期泉头组三段的微体浮游植物化石1新属7新种,隶属于微咸水沟鞭藻类2属5新种(含4新亚种),淡水绿藻1属1种和疑源类1新属1新种。并对沟鞭藻 Ngktericysta Bint,1986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W6-1-1井始新世海相沟鞭藻类24属36种(包括4新种),绿藻1属2种;论述了生物地层特征,建立了两个沟鞭藻组合并讨论了其地质时代、古环境及海侵海退等问题。东海陆架盆地始新统两个沟鞭藻组合基本上代表了一个大的海侵海退过程;海侵导致微体浮游植物的繁盛,并提供了较丰富的生油母质。文中提出下、中始新统的界线应置于温州组下部的灰岩与厚层泥岩之间,即瓯江组上部至温州组下部的灰岩应划归下始新统,温州组的其余地层应划归中始新统。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二连盆地早白垩世微体浮游藻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二连盆地东北部早白垩世微体浮游藻类16属28种,分属于沟鞭藻类8属15种,含3新种:Fromeacirculatasp.nov,Nyktericystatrigonasp.nov.,Paucibucinapylophorasp.nov,绿藻3属6种,疑源类4属6种,含2新种:Porusphaeraerenensissn.nov,P.pylophorasp.nov,及黄藻1属1种。可将它们划分为2个组合:赛汉塔拉组三段的Parabohaidina-Fromea-Nyktericysta-Vesperopsis组合(即组合1)和哈达图组的Porusphaeraerenensis组合(即组合2)。较详细地讨论了它们的沉积环境和含沟鞭藻类层段的地质时代,认为赛汉塔拉组三段和哈达图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其中赛汉塔拉组三段可能为Barremian期;两个浮游藻类组合反映了较复杂的非海相流积环境,以为鞭藻类占优势的第一组合反映在赛三段沉积时是以半咸水一微咸水为主的湖相环境,以疑源类和绿藻占优势的第二组合反映哈达图组是以淡水为主的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4.
贵阳附近下二叠统双切尾虫亚科三叶虫的一新属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仅描述松辽盆地白垩纪与海侵有关的青山口组一段(赛诺曼期)和嫩江组一、二段(坎佩尼期)的沟鞭藻类1新属、11新种和1新联合种。  相似文献   

5.
海南乐东洪帽剖面鹿母湾组中,首次发现丰富的由沟鞭藻和疑源类组成的浮游微体植物群,共计10属25种(沟鞭藻6属20种,包括1新种。疑源类4属5种),组成以Laciniadinium granulatum-Granodiscus granulatus为特征的藻类组合。根据组合中主要属种的生长环境,认为海南乐东鹿母湾组沉积时期主要为干旱的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环境;有些海相沟鞭藻的发现,不能完全排除鹿母湾组沉积受弱海水的影响,水域较平静。  相似文献   

6.
描述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盆地典型的城子河组下部海相层(包括南部条带海相层,即原"石河北组”)的沟鞭藻类化石15属19种,含1新种和1新组合种.它们可分出两个沟鞭藻组合: Odontochitina operculata Muderongia tetracantha组合(下部)和Vesperopsis zhaodongensis组合(上部);讨论沟鞭藻组合的特征及其地质时代,并与国际上有关地层进行对比,认为典型的城子河组下部海相层的时代为Hauterivian晚期.据此,推测城子河组下部,即海相层及其下的地层时代属Valanginian晚期-Hauterivian晚期.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沿岸地区第三纪盘星藻属和葡萄藻属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北部湾沿岸地区的第三系十分发育,微体浮游植物丰富。1976—1978年,笔者曾两次进行野外工作并采集样品。从1条剖面和10个钻孔约80块样品(绝大多数为岩芯)中,分析出较丰富的沟鞭藻类和疑源类以及绿藻门的盘星藻和黄藻门的葡萄藻化石。经初步鉴定,计29属、80余种。本文只报道其中的第一部分,即盘星藻属的12种及2变种(10新种、1新变  相似文献   

8.
广西百色盆地早第三纪沟鞭藻和疑源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初步研究了百色盆地那读组的沟鞭藻和疑源类,描述了11属25种,其中1新属、4新种、1新变种和2新组合种。根据藻类化石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了4个组合。较详细地讨论了其沉积环境(淡水湖相沉积),并认为它所代表的地质时代为早第三纪中晚期,即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可能以渐新世为主。  相似文献   

9.
下辽河西部坳陷锦128井藻类生物标志物(分子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文描述了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沙河子组一登娄库组(别里亚士期—阿普第早期)淡水角藻类沟鞭藻囊孢4属、5新种和2个未定种,并对拟蝙蝠藻属(Vesperopsis Bint, 1986)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白垩纪非海相微体浮游藻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记述了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红D-1井和红D-3井白垩纪非海相微体浮游藻类6属24种,分属于沟鞭藻类9属14种,包括1个新联合种:Protoellipsodinium fibratum comb.nov.,绿藻5属6种,包括1新种:Terastrum minor sp.no.,和疑源类2属4种;其中有些淡水绿藻的化石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描述山东东营凹陷晚更新世海侵层中的沟鞭藻类化石12种含1亚种1比较种和1新种(Dissiliodinium tuberculatum sp.nov.),归属于6属3科;简要介绍了沟鞭藻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2.
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北部昆特依凹陷区潜伏Ⅰ号构造上的第一口勘探井,为了建立该地区地层层序,对该井的岩屑及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仅在下干柴沟组发现少量轮藻化石和零星的介形类化石。下干柴沟组下段出现的轮藻类Gyrogona qianjiangica和Lamprothamnium? brevis是我国中始新世最常见的化石。该层段的轮藻类可命名为Gyrogona qianjiangica-Lamprothamniumcurta-L. brevis组合,时代为中、晚始新世。本文以Gyrogona qianjiangica分布的顶、底界作为昆2井下干柴沟组下段的标志,划分结果与其它轮藻及介形类化石的对比结果基本一致。氯离子含量分布显示,轮藻类化石产出的下干柴沟组是整个地层剖面中含盐度最低的沉积阶段,表明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该地区处于水域比较广阔的淡水湖泊环境,但在个别层段出现咸化环境,产出以喜盐的Austrocypris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  相似文献   

13.
对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Z6-X井1 460~3 600 m井段80块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除少数井段样品外,多数样品孢粉化石均较丰富。共鉴定孢粉80属85种,另见疑源类及沟鞭藻等孢型化石。根据孢粉特征分子和优势属种的分布规律,结合疑源类和藻类的分布特征,将1 460~3 600 m井段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1 460~1 490 m为Polypodiaceaesporites-Polypodiisporites usmensis组合,地层时代为早中新世,本组合含较丰富的沟鞭藻化石,指示了滨浅海沉积环境;1 670~2 180 m划分为Quercoidites-Tricolporopollenites-Cupuliferoipollenites组合,时代为晚渐新世,疑源类和盘星藻Pediastrum含量高,揭示沉积环境为沼泽;2 210~3 090 m为Pinuspollenites-Magnastriatites hawardtii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含丰富的Pediastrum,指示了湖泊和沼泽环境;3 130~3 600 m为Taxodiaceaepollenites-Alnipollenites-Granodiscus-Leiosphaeridia组合,时代为晚始新世,疑源类丰富,主要为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14.
新疆喀什盆地早第三纪有孔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喀什盆地自晚白垩世到晚第三纪早期发育了海相到海陆过渡相的地层,含有丰富的各类动物化石。是我国研究晚白垩世到第三纪海相沉积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在本区作过不少生物地层工作,但报道甚少。本文仅对喀什西部乌恰县巴什布拉克及克孜洛依两地早第三纪有孔虫发育情况作一报道。一、地层简介上覆地层上第三系克孜洛依组-----平行不整合-----上始新一渐新统巴什布拉克组紫红、砖红色泥岩为主,夹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LW5井3 070—3 480m井段81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共鉴定86个孢粉属种类型;另有沟鞭藻和有孔虫内膜。根据孢粉和藻类化石组合面貌、丰度变化和特征分子的分布规律,将研究井段地层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3 070—3 325m井段为Polypodiaceaesporites-Dinocysts组合,层位相当于珠江组,时代为早中新世。本组合含丰富的沟鞭藻和微有孔虫,孢粉以Graminidites,Zonocostatites和Chenopodipollis等为主,沉积环境为滨浅海,气温较高,指示了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古气候;3 330—3 470m井段为Alni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组合,与珠海组层位相当,地层时代为晚渐新世。本组合沟鞭藻和微有孔虫少量出现,孢粉含丰富的Pinuspollenites和Abietineaepollenites,出现较多的Cedripites等,反映海陆交互的古环境,显示了气温低的亚热带古气候。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的标本是我国南极洲考察队采自南极半岛北端,同层标本中含有可见于白垩纪至中始新世的双壳类化石Aphrodina sp.,据所含沟鞭藻和孢粉化石的研究,其时代为始新世。文中对13属15种包括4未定种1个新种的沟鞭藻进行了描述,并根据沟鞭藻组合的成分分析,对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经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露头区紫泥泉子组的几轮野外地质工作,在呼图壁河、东沟、玛纳斯河、紫泥泉子、北阿尔钦沟、托托等剖面上相继发现了重要的介形类化石,其中紫泥泉子组建组剖面玛纳斯县紫泥泉子剖面的化石面貌最全,自下而上可建立下段晚白垩世Talicypridea组合,上段古新世-始新世Cyclocypris-Cyp-ris-Cyprinotus-Eucypris-Limnocythere组合。紫泥泉子组下段的晚白垩世介形类组合广泛分布于南缘露头区,上段的古新世-始新世介形类组合目前仅见于建组剖面。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集贤地区早白垩世沟鞭藻类和其它藻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依据黑龙江省集贤地区滨参1井的藻类分布特征,从下到上划分6个藻类组合,探讨了藻类组合的时代,结合微量元素资料对藻类产出层位的沉积环境作了讨论。文中描述3新种,其中沟鞭藻类2新种,绿藻类1新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渐新世—上新世3个钻井剖面412个沟鞭藻样品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较丰富的沟鞭藻化石。根据沟鞭藻化石丰度、分异度变化以及特征性的环境指示种,对琼东南盆地渐新世至上新世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研究区从早渐新世早期海水开始入侵,至早渐新世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一直持续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沟鞭藻化石数量和种类明显出现低谷,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海退;中中新世至晚中新世,沟鞭藻化石较丰富,丰度和分异度增加,海水明显比早中新世沉积时期加深;早上新世早期,指示海侵的化石属种较丰富,反映了温暖浅海的沉积环境;早上新世晚期,指示一种开阔的海洋环境,水体较深;晚上新世早期,沟鞭藻化石属种面貌反映了热带浅海环境,但水体可能比早上新世晚期沉积时要浅;晚上新世晚期,指示海侵的沟鞭藻化石属种达到最繁盛时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渐新世—上新世3个钻井剖面412个沟鞭藻样品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较丰富的沟鞭藻化石。根据沟鞭藻化石丰度、分异度变化以及特征性的环境指示种,对琼东南盆地渐新世至上新世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研究区从早渐新世早期海水开始入侵,至早渐新世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一直持续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沟鞭藻化石数量和种类明显出现低谷,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海退;中中新世至晚中新世,沟鞭藻化石较丰富,丰度和分异度增加,海水明显比早中新世沉积时期加深;早上新世早期,指示海侵的化石属种较丰富,反映了温暖浅海的沉积环境;早上新世晚期,指示一种开阔的海洋环境,水体较深;晚上新世早期,沟鞭藻化石属种面貌反映了热带浅海环境,但水体可能比早上新世晚期沉积时要浅;晚上新世晚期,指示海侵的沟鞭藻化石属种达到最繁盛时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