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离子基因载体表面带有大量正电荷,由于许多DNA和细胞膜表面带负电荷,因此阳离子基因载体表面电荷有利于提高结合DNA的效率,纳米粒子与细胞膜的吸附也受粒子表面电荷的影响。同时,其表面电荷也是产生细胞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揭示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有利于开发出更安全高效的基因递送载体。本文综述了阳离子基因载体表面电荷对DNA结合能力、细胞摄入、转染效率以及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用~(32)P标记的pSV_2质粒为探针,通过DNA分子原位杂交研究小剂量DNA毒剂诱导被SV40转化的人细胞NB—E中SV40DNA的增强复制.最佳条件下,最大增强比可达4-5.而且,这种病毒DNA增强复制与病毒的增强复活与增强致突有相似的动力学过程和剂量响应关系.此结果为哺乳类细胞中可能存在SOS功能提供了进一步证据.被诱导细胞的Hirt沉淀与Hirt上清液中都存在SV40DNA片段,且Hirt上清液中SV40DNA片段大小均一,反映此过程与λ原噬菌体的诱导的起始过程有相似之处.小剂量紫外线可诱导被SV40转化的人XP细胞中的SV40 DNA的增强复制.说明这一诱导过程可能与切除修复功能有不同的遗传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渥太华大学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有潜力的艾滋病疫苗,该疫苗结合使用了病毒一寄主细胞侵染过程中的关键成分,包括HIV表面糖蛋白、内在基团特异性抗原、反转录酶以及反向作用调节蛋白。HIV表面糖蛋白的功能是使病毒-寄主细胞得以接触,内在基团特异性抗原则促进病毒成熟,反转录酶将遗传信息转变成前病毒DNA,后者插入到寄主  相似文献   

4.
RT-PCR克隆辐射敏感细胞及其亲本细胞的ku80基因cDNA,发现辐射敏感细胞的ku80基因与双链断裂DNA末端相互作用的位置存在基因突变,用凝胶阻滞和DNA-蛋白质印迹进一步证实突变ku基因编码蛋白结合双链断裂末端DNA的能力下降,暗示其细胞辐射敏感性可能与Ku蛋白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着丝粒(centr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重要功能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通过招募动粒蛋白行使功能,保障染色体正确分离和传递。真核生物中,含有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的CenH3区域被定义为功能着丝粒区,即真正意义上的着丝粒。近年来,借助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人们对功能着丝粒DNA开展了深入研究,揭示其组成、结构及演化特征,并发现功能着丝粒区存在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且部分基因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由于存在大量重复DNA,着丝粒演化之谜一直未能完全揭示。对植物功能着丝粒DNA序列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重点阐述了着丝粒重复DNA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进展,以期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问题1:S型细菌的D N A经过高温为什么不会失去活性?答: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在对数期后期(生长后期)约40m in内处于“感受态”,吸收外源DNA的能力比其他时期大1000倍。此时,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细胞膜表面有30~80个“感受态因子”位点。感受态因子是一种胞外蛋白,它可以催化外来DNA片段的吸收或降解细胞表面某种成分,从而使细胞表面的DNA受体显露出来(也可能是一种自溶酶,可特异性地结合双链DNA)。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供体菌)通过自溶过程,释放出自身的DNA片段(已经失活,但双链结构尚存在,分子量小于1×107,约含15…  相似文献   

7.
肾髓细胞长期暴露于高渗环境并能正常发挥功能。在过去多年中,研究者在探索肾髓细胞是如何在高渗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并发挥功能的过程中发现,细胞能产生一系列变化来适应高渗应激,例如有机渗透物的聚积以及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增高等。然而,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即便是细胞适应了高渗环境之后,高盐引起DNA断裂仍持续存在,但细胞却仍能快速增殖并发挥功能。当盐浓度降低时,DNA断裂被迅速修复。本文对肾髓细胞在高渗应激下发生的损伤性改变及其保护性反应等方面的新近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两种DNA介导的基因转移法(DNA—磷酸钙共沉淀法和电脉冲刺激法),将具有切除修复功能的人HeLaS3细胞的DNA,植入切除修复缺陷的着色性干皮症(XP)细胞中。实验结果表明:植入HeLaS3 DNA后,可以部份恢复XP细胞DNA切除修复的功能,提高其对紫外线辐射损伤的抗性。表现为转化细胞在UV_(254)照射后存活率的显著升高和非周期DNA合成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来自希伯来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报道发现了DNA损伤的新的分子机制.众所周知,DNA储存了细胞所需全部蛋白的遗传信息.因此,DNA损伤会扰乱蛋白生成、影响细胞功能,甚至使细  相似文献   

10.
猪胸腺激素对淋巴细胞DNA复制和转录的刺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激素可促进T细胞成熟分化,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因而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T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将出现Lyt 1,2,3及绵羊红血球受体等表面标志和TDT。本研究以~3H-TdR和~3H-Leu掺入试验观察猪胸腺激素PTH和DNA复制及蛋白质合成的关系,以玫瑰花结及TDT为标志研究PTH在T细胞成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32)P标记的EBV DNA BamH Ⅰ-W片段为探针,通过细胞点杂交测出每个H_(18)细胞中EBV基因组拷贝数约207个。在PAA存在下,这些病毒基因组数快速下降。每毫升细胞培液中加75γPAA后第11天,每个细胞中EBV基因组平均拷贝数降到17个,只占未处理细胞的8%,而后既使继续处理也稳定地维持在该水平。然而EBV-VCA的合成被完全地抑制了,只是EBV-EA的合成不受影响。如去除PAA,第3天时细胞中EBV基因组数可恢复到对照组的29%,而第40天则可恢复到90%。但是在去除PAA处理的同时加n-BA处理则明显地抑制这种恢复。一般认为EBV附加体DNA的复制由宿主细胞DNA多聚酶催化,病毒线状DNA由病毒诱导的PAA敏感的DNA多聚酶复制。由于n-BA能有效地阻碍宿主的DNA复制功能,因而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宿主细胞和病毒诱导的DNA多聚酶??可能都参与了去除PAA处理后的H_(18)细胞中EBV DNA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DNA错配修复与癌症的发生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错配修复是细胞复制后的一种修复机制,具有维持DNA复制保真度,控制基因变异的作用。DNA错配修复缺陷使整个基因组不稳定,最终会导致肿瘤和癌症的发生。DNA错配修复系统不仅通过矫正在DNA重组和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碱基错配而保持基因组的稳定,而且通过诱导DNA损伤细胞的凋亡而消除由突变细胞生长形成的癌变。错配修复缺陷细胞的抗药性也引起了癌症化疗研究方面的关注。大多数情况下,错配修复健全型细胞对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而错配修复缺陷细胞却有较高的抗性。DNA错配修复系统通过修复和诱导细胞凋亡维护基因组稳定的功能,显示了错配修复途径在癌症生物学和分子医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MutS蛋白是DNA错配修复系统的关键成份,其突变会使细胞失去正常的错配修复功能,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细胞异常.本研究利用易错PCR随机突变和利福平筛选,建立了研究MutS蛋白的新方法,发现影响MutS错配修复功能的新位点,并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分子筛、farwestern等方法对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的突变体进行了活性测定和分析;通过揭示MutS与错配修复功能相关的新信息,为MutS同源物多态性的研究及人源MutS同源物突变与癌症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带有DNA聚合酶iota(DNA Polymerase iota,Polι)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转入HEK-293细胞,建立DNA聚合酶iota在HEK-293细胞中的高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DNA聚合酶在DNA损伤修复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方法:用脂质体2000(Lipofectamine2000)将带有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转入HEK-293细胞,通过G418筛选抗性克隆,用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出高表达克隆.结果:通过G418筛选筛选出了具有G418抗性的克隆,通过RT-PCR技术检测出高表达DNA聚合酶iota的HEK-293细胞系.结论:建立了高表达DNA聚合酶iota的HEK-293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DNA聚合酶在DNA损伤修复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如果认为DNA、蛋白质不粘表面的表面加工技术是一个太过普通的课题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试想一下,DNA芯片的样品中不仅仅都是目的DNA和水,还有无意义的DNA和蛋白质作为杂质存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从DNA修复机理看细胞癌变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损伤是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的重要原因.DNA损伤的修复过程非常复杂,是与细胞周期调节、DNA复制和DNA转录等生命活动紧密相连的.首先DNA修复需要细胞周期停滞,避免DNA损伤进入子代细胞.其次,参与DNA转录的某些基因产物参与DNA损伤的识别,有利于转录链的优先修复.最后,DNA修复系统NER、MMR参与损伤修复.上述DNA修复过程任何环节的异常,都将造成DNA修复功能减弱,导致某些功能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7.
由原生质组成细胞器的四大系统,及其主要成分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简表:原生质细胞器系统细胞器主要成份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备注糖蛋白塘蛋白是以不均一的低聚糖为辅基的结合蛋白质蛾被蛋白质、脂类、箱类蛋白质、脂类、RNA、DNA双层脂类镶嵌着蛋白质的动态结构,呈电镜“单位膜”三层图象由两层单位膜组成。内外膜有时相连形成核孔细胞表面的保护与月滑;表面受体和疑面识别;胞间联结的分子基础物质的运输;膜受体;代谢的调节与调控;细胞识别、运动与固定质膜核被膜蛋白质、脂类、叶绿素、DNA、核蛋白体周围由两层单位膜组成。在膜内基质中分布…  相似文献   

18.
DNA损伤可引起染色体的异常,癌症就是从这一细胞病态过程开始的。绝大多数细胞对这一病态过程抗性很高,而大多数癌变起源于单个转化细胞,是单克隆性质的。因此,是否存在一类基因,其产物对细胞有保护作用,起维持基因组的稳定,维持细胞、特别是人类细胞正常行为的功能呢倘若这类基因存在得以证实的话,便可利用它们去抑制畸变的细胞。  相似文献   

19.
利用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在其表面依次用聚丙烯酸(PAA)和聚乙烯亚胺(PEI)修饰,降低了CTAB的细胞毒性,同时也增强了金纳米棒在盐和细胞培养液中的稳定性。又利用静电吸附作用,成功的将DNA连接到了金纳米棒的表面,制备了DNA传感器,可用于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家盛  吴刚  邱江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8):2668-2677
种子细胞、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是组织工程三要素。生物材料模拟体内细胞外基质,为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附着环境,维持细胞的活力和功能。材料表面的理化性质和表面改性分子直接影响细胞的粘附、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细胞行为,进而影响细胞功能和组织再生效果。材料表面修饰分子是细胞表面粘附和生长的直接接触位置,因此细胞与生物材料表面修饰分子的相互作用是组织工程的关键。文中重点介绍表面修饰分子对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为组织工程关键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